一种可自行校准和自动读数的路面摩擦系数测试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4928发布日期:2018-11-30 20:17阅读:35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工程研究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可自行校准和自动读数的路面摩擦系数测试仪。



背景技术:

随着长寿命路面概念的逐渐推广,路面长期抗滑性能成为道路研究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路面摩擦系数是路面抗滑性能的主要评价指标。目前,室内对混合料抗滑性能的测试主要采用摆式摩擦系数测试仪。

但是,一方面该仪器在每次测试前需要重新标定压力、滑动长度等,难以统一测试条件,不利于不同种类及不同通车时间的路面抗滑性能的对比,不便于路面长期抗滑衰减变化规律的研究;另一方面,检测人员从刻度盘读取测试结果,导致较大的人为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应用于室内、测量精准的可自行校准和自动读数的路面摩擦系数测试仪。

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一种可自行校准和自动读数的路面摩擦系数测试仪,包括支架和支撑杆,所述支架上设置有调平螺栓和水准气泡,所述支架上垂直设置有支撑杆,所述支架下左右设置有试件支架,所述试件支架上设置有高度调节卡槽和高度调节旋钮,所述高度调节旋钮与高度调节卡槽连接,高度调节卡槽之间设置有两块重叠的试件安装板,试件安装板上设置有水准气泡;

所述支撑杆上部设置有旋紧装置,旋紧装置上设置有转角测量仪,所述旋紧装置连接有摆,摆连接有摆锤,摆锤的下方设置有滑溜块,所述支撑杆左侧设置有方形盘、数字转换器和读数显示器,所述转角测量仪、数字转换器与读数显示器之间电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后侧连接有用于限制摆的水平卡槽。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杆后上方设置有用于调节摆松紧的松紧调节旋钮。

作为优选,所述调平螺栓与试件支架间通过螺母连接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在每次摩擦系数测试前进行仪器校准,提高摩擦系数测试结果的准确度,便于对比研究不同类型混合料的长期抗滑性能衰减变化规律,为提高路面长期抗滑性能提供参考依据;试件与摩擦系数测试装置同步移动,避免了测试过程中因测试仪自身位置移动带来的测试误差;根据摆转动的最大角度,通过转角测量仪读取摩擦系数值,避免了人为读数的误差,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具体实施例为一种可自行校准和自动读数的路面摩擦系数测试仪,包括支架1和支撑杆2,所述支架 1上设置有调平螺栓3和水准气泡4,所述支架1上垂直设置有支撑杆2,所述支架1下左右设置有试件支架5,所述试件支架5上设置有高度调节卡槽6和高度调节旋钮7,所述高度调节旋钮7与高度调节卡槽6连接,高度调节卡槽6之间设置有两块重叠的试件安装板8,试件安装板8上设置有水准气泡4;两块重叠的试件安装板会始终保持平行状态,可以同时移动,也可以分别移动。

所述支撑杆2上部设置有旋紧装置9,旋紧装置9上设置有转角测量仪10,所述旋紧装置9连接有摆11,摆11连接有摆锤12,摆锤12的下方设置有滑溜块13,所述支撑杆2左侧设置有方形盘14、数字转换器15和读数显示器16,所述转角测量仪10、数字转换器 15与读数显示器16之间电连接。所述转角测量仪测试摆转动的最大角度,通过数字转化器将角度转换为对应的摩擦系数值。

为便于测量混合料试件的抗滑性能,所述支撑杆2后侧连接有用于限制摆的水平卡槽17。从水平卡槽位置自由松开摆,使滑溜块与混合料表面滑动接触,由于摩擦阻力的关系,摆会转到方形盘一侧的某一位置处,转角测量仪测得摆的转动角度,通过数字转化器转换为相应的摩擦系数值,并显示在读数显示器上。

为了使设备更加精准,所述支撑杆2后上方设置有用于调节摆松紧的松紧调节旋钮18。通过松紧调节旋钮调节摆的松紧程度,达到调零的目的。所述调平螺栓3与试件支架5间通过螺母连接为一体。保证测试设备的一体化。

准备与设备相配套的标准混合料试件,用于测试结果校准的标准混合料试件高度需比室内成型的混合料试件高度低20mm左右,测试时,先通过调节两块重叠的试件安装板的高度确定滑溜块与测试试件的接触长度,固定下面试件安装板的位置,再通过改变上面试件安装板的高度调节滑溜块与标准混合料试件的接触长度,通过测试标准混合料试件的摩擦系数来标定摩擦系数测试仪,进而准确测试待测混合料试件的抗滑性能。

可以在每次摩擦系数测试前进行仪器校准,提高摩擦系数测试结果的准确度,便于对比研究不同类型混合料的长期抗滑性能衰减变化规律,为提高路面长期抗滑性能提供参考依据;试件与摩擦系数测试装置同步移动,避免了测试过程中因测试仪自身位置移动带来的测试误差;根据摆转动的最大角度,通过转角测量仪读取摩擦系数值,避免了人为读数的误差,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