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在线COD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39339发布日期:2019-02-12 21:22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恒温在线COD分析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在线COD分析仪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恒温在线COD分析仪。



背景技术:

COD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它反映了水体受到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由于有机物是水体中最常见的还原性物质,因此,COD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的程度。COD越高,污染越严重。中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生活饮用水源COD浓度应小于15毫克/升,一般景观用水COD浓度应小于40毫克/升。

公告号为CN106290353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全自动COD分析仪,包括依次设置的加热单元、冷凝单元、夹取单元及滴定单元,在加热单元与冷凝单元的旁侧设置有加液单元,在冷凝单元的旁侧设置有设备自检单元。

但是这种全自动COD分析仪内的测试液体受箱体内温度的影响,若箱体内温度过高,会导致测试液体易变质,若箱体内温度过低,则测试液体又有凝结的可能,影响测试液体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恒温在线COD分析仪,其优点是:可以使得箱体内的温度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范围之内,以便于确保储液瓶内液体的保质期,也可以防止储液瓶内的液体凝结。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包括箱体以及设置在箱体内的储液瓶,还包括设置在箱体内的若干恒温单元以及箱体外的冷热机;恒温单元:包括U形冷凝管道以及位于U形冷凝管道内缘的承载板,所述承载板通过连接件连接在箱体内壁上;若干所述恒温单元的U形冷凝管道首尾相连并连通至箱体外的冷热机上,所述储液瓶放置于承载板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可以将储液瓶放置于承载板上,然后将承载板通过连接件连接在箱体内壁,此时储液瓶便被U形冷凝管道包围,当冷热机对U形冷凝管道通液体时,可以迅速便捷的对储液瓶以及箱体内部进行换热,从而使得储液瓶以及箱体内部的温度保持在预定值内,从而可以确保储液瓶内液体的保质期,也可以防止储液瓶内的液体凝结。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在箱体内壁上的插板,所述承载板上开设有供插板伸入的插接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承载板时,操作者可以将承载板通过插接槽插在插板上,进而快速便捷的将承载板安装在箱体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载板设为U形,所述插接槽开设在承载板沿竖直方向的两边,所述插板设有两个并分别伸入两个插接槽内。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插板可以沿竖直方向对U形承载板沿竖直方向的两边起到一个承载作用,从而使得承载板挂接在箱体内壁上,整个过程插接迅速且承载板的连接稳定性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板远离箱体内壁的一端连接有向上延伸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承载板背离插板的一侧相接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插板插入承载板上的插接槽后,限位板与承载板背离插板的一侧相接触,承载板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无法向上移动,从而限位板可以对承载板起到一个限位作用,防止承载板滑出插板,进而提高了承载板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载板朝向U形冷凝管道的三侧设有金属板,所述承载板朝向储液瓶的三侧设有木板,所述U形承载板沿竖直方向的两边上同时滑移连接有玻璃隔板。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金属板的换热能力强,可以迅速的与U形冷凝管道进行换热,提高换热效率,从而加快箱体内温度达到预定值,木板则具有较强的保温能力,可以减缓储液瓶的温度变化,有利于储液瓶内的液体温度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值。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承载板上设有定位环,所述储液瓶放置于定位环内,所述定位环与储液瓶的外壁之间设有海绵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可以将储液瓶放置在定位环内,此时定位环可以对储液瓶起到一个限位作用,减少储液瓶意外倾倒的可能;海绵层则可以对储液瓶起到一个缓冲作用,减少在线COD分析仪工作时,储液瓶因震动而与定位环碰撞的可能,提高了储液瓶的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U形承载板上设有握持杆。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需要将U形承载板安装入箱体内时,可以一只手抓住握持杆、另一只手拖住承载板的底部,从而便于操作者稳定的将承载板安装入箱体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箱体内设有控制冷热机工作的温控开关。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温控开关可以根据箱体内部的温度自动的控制冷热机工作,从而自动的对箱体内部进行换热控温,减少冷热机不必要的工作,节约能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冷热机对U形冷凝管道通液体时,可以迅速便捷的对储液瓶以及箱体内部进行换热,从而使得储液瓶以及箱体内部的温度保持在预定值内,从而可以确保储液瓶内液体的保质期,也可以防止储液瓶内的液体凝结;

2、两个插板和U形承载板的配合可以快速稳定的将储液瓶放置于箱体内,便于操作者更换储液瓶内的液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恒温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用于体现金属板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箱体;2、储液瓶;3、恒温单元;31、冷凝管道;32、承载板;321、插接槽;322、金属板;323、木板;324、玻璃隔板;4、冷热机;5、连接件;51、插板;52、限位板;6、定位环;7、海绵层;8、握持杆;9、温控开关。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恒温在线COD分析仪,如图1,包括箱体1以及设置在箱体1内的储液瓶2(如图2),箱体1外设有冷热机4,箱体1内设有若干用于控制箱体1内储液瓶2温度的恒温单元3(如图2)。

如图2,恒温单元3包括U形冷凝管道31以及位于U形冷凝管道31内缘的承载板32,各个恒温单元3内的U形冷凝管道31首尾相连并连通至箱体1外的冷热机4上,储液瓶2放置在承载板32上。冷热机4工作时,可以将热源或冷源通过U形冷凝管道31传输至箱体1内,从而对箱体1内的温度进行调节,箱体1内壁上固定连接有温控开关9,当箱体1内的温度高于预设值时,温控开关9控制冷热机4输出冷源,对箱体1内部以及储液瓶2进行降温,当箱体1内的温度低于预设值时,温控开关9控制冷热机4输出热源,对箱体1内部以及储液瓶2进行升温,从而自动智能的控制箱体1内部以及储液瓶2的温度,使得箱体1内部以及储液瓶2保持在一个恒温状态,以确保储液瓶2内液体的保质期,也可以防止储液瓶2内的液体凝结。

如图3,连接件5包括固定连接在内壁上的两个插板51,两个插板51均沿竖直方向设置,承载板32设为U形,承载板32沿竖直方向的两边均开设有插接槽321,安装时,操作者可以将承载板32通过插接槽321插接在插板51上。此时插板51远离箱体1(如图2)内壁的一端连接有向上延伸的限位板52,插接槽321的高度大于插板51和限位板52的高度,从而操作者将承载板32插接在插板51上后,可以向下移动承载板32,使得限位板52与承载板32背离插板51的一侧相接触,此时限位板52便可以限制承载板32移出插板51,将承载板32快捷稳定的连接在箱体1内。U形承载板32上还固设有握持杆8,操作者可以一只手握持承载板32、另一只手拖住承载板32底部,以便于稳定的将承载板32插接向插板51。

如图4,承载板32朝向U形冷凝管道31的三侧固定连接有金属板322,金属板322与U形冷凝管道31之间的间隙不大于1cm,U形冷凝管道31(如图2)通冷源或热源时,由于金属板322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因此可以迅速的与U形冷凝管道31内的冷源或热源换热。承载板32朝向储液瓶2的三侧设有木板323,木板323则具有较强的保温能力,可以减缓储液瓶2内液体的温度变化,有利于储液瓶2内的液体温度保持在一个较为稳定的值。

如图3,承载板32上固定连接有定位环6,操作者可以将储液瓶2放置在定位环6内,定位环6可以对储液瓶2起到一个限位作用,以防储液瓶2倾倒。定位环6与储液瓶2的外壁之间还设有海绵层7,恒温在线COD分析仪工作而产生震动时,海绵层7可以对储液瓶2起到一个缓冲作用,减少储液瓶2因震动而与定位环6碰撞的可能,提高了储液瓶2的安全性;另外的,海绵层7还可以对储液瓶2内的液体起到一个保温作用,减少储液瓶2内温度的变化。

如图3,操作者将储液瓶2放置在定位环6内后,U形承载板32沿竖直方向的两边上同时滑移连接有玻璃隔板324,玻璃隔板324设有两个且关于储液瓶2对称,玻璃隔板324可以将储液瓶2的四周围起,从而进一步减少储液瓶2倾倒的可能。由于玻璃隔板324透明,也不会影响操作者观察承载板32上的储液瓶2。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