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梳理棉花功能的棉花纤维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61912发布日期:2019-03-08 18:16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梳理棉花功能的棉花纤维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纤维测定仪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纤维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纤维测定仪是依据目前常用的酸碱消煮法消煮样品,并进行重量测定来得到试样的纤维含量的仪器。

现有的纤维检测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无法梳理棉花,并且在梳理棉花的过程中无法检测棉花纤维,这样使用效果不高,对于不同的使用环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使得现有的一种具有梳理棉花功能的纤维检测装置无法在市场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和认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解决在使用过程中无法梳理棉花,并且在梳理棉花的过程中无法检测棉花纤维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梳理棉花功能的棉花纤维检测装置,该装置中通过设置梳理块部件,能够提高梳理棉花效果,具有广泛的实用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具有梳理棉花功能的棉花纤维检测装置在使用过程中无法梳理棉花,并且在梳理棉花的过程中无法检测棉花纤维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梳理棉花功能的棉花纤维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机、吸气机,和控制按钮,所述吸气机设置在检测机的上端,且吸气机与检测机固定连接,所述控制按钮设置在检测机的上端前侧,且控制按钮与检测机活动连接;

所述检测机的上端左侧贯穿有吸管,且吸管的下端设置在控制按钮的左侧,所述吸管的左侧外侧设置有把手,且把手包裹于吸管的外侧,所述把手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活动轴承,所述活动轴承的前侧与后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前侧与后侧的下端焊接有连接块;

所述连接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下方焊接有梳理块,所述固定架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且连接柱设置在连接管的下端,所述梳理块的外侧贯穿有吸气孔,所述吸气机的前侧镶嵌有显示屏;

所述检测机与控制按钮呈电性连接,所述检测机与吸气机呈电性连接,所述控制按钮与吸气机呈电性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梳理块设置形状呈“三角”形,且梳理块的高度为十五厘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吸气孔呈不规律位置设置,且吸气孔的直径为五毫米。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柱呈纵向排列设置,且连接柱的内部进行抛光处理。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吸管采用橡胶材质制成,且吸管的内部环绕设置有铁丝。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活动轴承的最大旋转角度为一百二十度,且活动轴承内部结构为空心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固定架设置形状呈“矩”形,且固定架的长度为一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于解决具有梳理棉花功能的棉花纤维检测装置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梳理棉花功能的棉花纤维检测装置,该装置中通过设置梳理块部件,能够提高梳理效果。

(1)该种具有梳理棉花功能的棉花纤维检测装置设置有梳理块形状呈“三角”形,且梳理块的高度为十五厘米,通过梳理块的形状,能有效的使得梳理块在棉花中移动时能够有效的将棉花分散开来,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在梳理棉花时,能有效的将大块棉花分散开来。

(2)该种具有梳理棉花功能的棉花纤维检测装置设置有吸气孔呈不规律位置设置,且吸气孔的直径为五毫米,通过吸气孔能有效的将棉花吸入到梳理块的内部,从而使得使用人员能够有效的检测棉花中的纤维含量,通过吸气孔设置的位置能有效的从多方面吸收棉花,从而防止因吸气孔吸入棉花位置过于单一而造成使用人员检测效果过差。

(3)该种具有梳理棉花功能的棉花纤维检测装置设置有连接柱呈纵向排列设置,且连接柱的内部进行抛光处理,通过连接柱能有效的将梳理块内部的棉花吸入连接管内部,通过连接柱内部的抛光处理,能有效的防止棉花粘在连接柱的内部而造成使用人员检测效果差。

(4)该种具有梳理棉花功能的棉花纤维检测装置设置有吸管采用橡胶材质制成,且吸管的内部环绕设置有铁丝,通过吸管能有效的将棉花吸入检侧机中检测,从而提高了检测效果,通过吸管自身的材质以及内部设置的铁丝,能有效的使得吸管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多角度的折叠移动而不会损坏。

(5)该种具有梳理棉花功能的棉花纤维检测装置设置有活动轴承的最大旋转角度为一百二十度,且活动轴承内部结构为空心结构,通过活动轴承能有效的使得工作人员在梳理棉花过程中,能更具不同升高的工作人员来调节把手的高度,从而增加了工作人员的使用便捷,通过活动轴承最大的旋转角度,能有效的防止因工作人员在旋转把手4时,因活动轴承旋转角度过大,从而造成吸管从检测器上脱落。

(6)该种具有梳理棉花功能的棉花纤维检测装置设置有固定架形状呈“矩”形,且固定架的长度为一米,通过设置固定架的形状,能有效的将梳理块分散开的棉花压平,通过设置固定架的长度,能有效的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快速的压平梳理块梳理过的棉花,从而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快速梳理压平棉花。

综上设置梳理块效果好,可以提高梳理效果,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梳理块结构示意图。

图中:1-检测机,2-吸气机,3-吸管,4-把手,5-固定架,6-连接块,7- 活动轴承,8-连接柱,9-梳理块,10-连接管,11-吸气孔,12-控制按钮,13- 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吸气机2-吸管3-把手4-固定架5-连接块6-活动轴承7-均可以通过市场购买或私人订制所得。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检测机型号为LS41Z-100(东莞蓝树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吸气机型号为311(深圳欧力克斯科技有限公司)、控制按钮型号为LA39-A1 (韩电电气无锡有限公司)、显示屏型号P4LED(深圳市聚合光彩显示技术有限)。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具有梳理棉花功能的棉花纤维检测装置,包括检测机1-吸气机2-吸管3-把手4-固定架5-连接块6-活动轴承 7-连接柱8-梳理块9-连接管10-吸气孔11-控制按钮12和显示屏13,吸气机2 设置在检测机1的上端,且吸气机2与检测机1固定连接,控制按钮12设置在检测机1的上端前侧,且控制按钮12与检测机1活动连接;

检测机1的上端左侧贯穿有吸管3,且吸管3的下端设置在控制按钮12的左侧,设置有吸管3采用橡胶材质制成,且吸管3的内部环绕设置有铁丝,通过吸管3能有效的将棉花吸入检侧机1中检测,从而提高了检测效果,通过吸管3 自身的材质以及内部设置的铁丝,能有效的使得吸管3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多角度的折叠移动而不会损坏,吸管3的左侧外侧设置有把手4,且把手4包裹于吸管 3的外侧,把手4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活动轴承7,设置有活动轴承7的最大旋转角度为一百二十度,且活动轴承7内部结构为空心结构,通过活动轴承7能有效的使得工作人员在梳理棉花过程中,能更具不同升高的工作人员来调节把手4 的高度,从而增加了工作人员的使用便捷,通过活动轴承7最大的旋转角度,能有效的防止因工作人员在旋转把手4时,因活动轴承7旋转角度过大,从而造成吸管3从检测器1上脱落,活动轴承7的前侧与后侧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0,连接管10的前侧与后侧的下端焊接有连接块6;

连接块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固定架5,设置有固定架5形状呈“矩”形,且固定架5的长度为一米,通过设置固定架5的形状,能有效的将梳理块9分散开的棉花压平,通过设置固定架5的长度,能有效的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快速的压平梳理块9梳理过的棉花,从而使得工作人员能够快速梳理压平棉花,固定架5 的下方焊接有梳理块9,设置有梳理块9形状呈“三角”形,且梳理块9的高度为十五厘米,通过梳理块9的形状,能有效的使得梳理块9在棉花中移动时能够有效的将棉花分散开来,从而使得工作人员在梳理棉花时,能有效的将大块棉花分散开来,固定架5的上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8,且连接柱8设置在连接管10 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柱8呈纵向排列设置,且连接柱8的内部进行抛光处理,通过连接柱8能有效的将梳理块9内部的棉花吸入连接管10内部,通过连接柱8 内部的抛光处理,能有效的防止棉花粘在连接柱8的内部而造成使用人员检测效果差,梳理块9的外侧贯穿有吸气孔11,设置有吸气孔11呈不规律位置设置,且吸气孔11的直径为五毫米,通过吸气孔11能有效的将棉花吸入到梳理块9 的内部,从而使得使用人员能够有效的检测棉花中的纤维含量,通过吸气孔11 设置的位置能有效的从多方面吸收棉花,从而防止因吸气孔11吸入棉花位置过于单一而造成使用人员检测效果过差,吸气机2的前侧镶嵌有显示屏13;

检测机1与控制按钮12呈电性连接,检测机1与吸气机2呈电性连接,控制按钮12与吸气机2呈电性连接。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具有梳理棉花功能的棉花纤维检测装置时,首先,当工作人员需要使用检测机1检测棉花和梳理棉花时,首先可通过控制按钮12启动吸气机2,启动吸气机2之后,可通过拖动把手4,拖动把手4时,把手4将会带动活动轴承7,活动轴承7将会带动连接柱8,连接柱8将会带动连接块6,连接块6将会带动固定架5,固定架5将会带动梳理块9进行移动,梳理块9移动时棉花将会通过梳理块9外侧的吸气孔11吸入,当棉花进入到吸气孔11后,将会通过梳理块9移动到固定架5中,通过固定架5移动到连接柱8中,通过连接柱8移动到连接管10中,通过连接管10移动到把手4中,通过把手4移动到吸管3中,通过吸管3移动到检测机1中,当棉花进入到检测机1中后,可通过控制按钮12启动检测机1。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