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及电解测厚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82116发布日期:2019-04-03 01:13阅读:314来源:国知局
支架及电解测厚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解测厚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架及电解测厚仪。



背景技术:

电解测厚仪是一种测量物体电镀层厚度的仪器。电解测厚仪的原理是通过阳极溶解镀层达到基体时的电位变化以及所需时间来进行镀层厚度的测量。现有技术中的电解测厚仪,通常包括测试主机及支架。其中,测试主机上连接有输出的阴极夹和阳极夹,支架包括用于放置待测物的基板、垂直地安装在基板上的立柱及一端可移动地套接在立柱上的横梁,横梁与立柱之间通过固定件例如螺栓锁紧固定。横梁上设有用于进行电解测试的测试头。测试头通常包括用于容置电解液的电解杯以及一端与电解杯的底部连接的密封橡胶头,密封橡胶头从横梁的底面穿出。

在使用电解测厚仪时,测试人员将待测工件表面清理好后,放在基板上,悬松螺栓将横梁向下移动预定距离,使密封橡胶头的另一端压住待测工件,然后拧紧螺栓将横梁固定在立柱上,接着将阳极夹夹住待测工件,阴极夹夹住电解杯,并与电解杯中的电解液电性连接。最后打开测试主机电源开关即可开始测量。

从横梁下移的过程来看,横梁下移的距离完全依靠测试人员控制,横梁上没有设置任何限位机构,以在横梁达到预定位置时对横梁限位。测试人员在下移横梁时,难免会将横梁过度下移,使得密封橡胶头过度压缩在待测工件上,横梁多次过度下移,也就是密封橡胶头多次过度压缩后,容易损坏密封橡胶头。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支架,以解决现有电解测厚仪中的支架的横梁容易过度下降的问题,导致密封橡胶头被毁坏的问题。

一种支架,包括基板、竖直地安装在所述基板上的立柱以及一端能够滑动地套接在所述立柱上的横梁,还包括推动机构,所述推动机构包括箱体、驱动杆、传动梁、弹性元件以及转轴,其中,所述箱体固定在所述立柱上且位于所述横梁上方,所述驱动杆沿着竖向能够滑动地穿设所述箱体,并且所述驱动杆的底端与所述横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传动梁设置在所述箱体内,且所述传动梁与所述驱动杆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元件沿着竖向设置并位于所述传动梁的下方,且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传动梁与所述箱体,所述转轴穿设所述箱体且能够转动地与所述箱体连接,所述转轴位于所述传动梁上方且设有能够驱动所述传动梁下移的偏心轮,所述转轴上设有位于所述箱体外部的手柄。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内还固定地安装有沿着竖向设置的导向杆,所述导向杆沿着所述传动梁的长度延伸方向与所述驱动杆间隔地设置,并与所述传动梁能够相对滑动地连接。

进一步地,在所述传动梁的长度延伸方向上,所述传动梁包括第一端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传动梁的第一端设有供所述驱动杆穿设的穿孔,所述传动梁设有供所述导向杆穿设且夹持所述导向杆的夹口,所述夹口沿着传动梁的长度延伸方向延伸并贯穿所述传动梁第二端,所述导向杆位于所述传动梁的第二端。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杆为光杆。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套在驱动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包括第一端及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所述箱体的第一端设有贯穿所述箱体的顶板的与底板的第一通孔,所述驱动杆能够滑动地穿设所述第一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箱体的第二端设有贯穿所述箱体的顶板与底板的第二通孔,所述立柱穿设第二通孔并与所述箱体通过焊接的方式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横梁上安装有测试头。

一种电解测厚仪,包括测试机主体以及上述的支架。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应用,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及电解测厚仪,通过在立柱上设置驱动横梁下移的推动机构,该推动机构通过偏心轮驱动传动梁下移,传动梁下移带动驱动杆下移,驱动杆下移带动横梁下移,偏心轮的最大偏心位置固定,横梁下降的最大距离固定,从而可以避免横梁过度下移,所导致得测试头上的密封橡胶头因横梁过度下移被毁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推动机构的箱体敞开状态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主视图。

图4为沿着图3中IV-IV线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支架,能够应用于电解测厚仪中,与测试主机配合对待测金属板的镀层进行检测。该支架包括基板1、竖直地安装在基板1上的立柱2、一端能够滑动地套接在立柱2上的横梁3以及安装在立柱2 上用于推动横梁3下移的推动机构4。推动机构4包括箱体42、驱动杆43、传动梁44、弹性元件45以及转轴46。其中,箱体42固定在立柱2上且位于横梁 3的上方,驱动杆43沿着竖向能够滑动地穿设箱体42,并且驱动杆43的底端与横梁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传动梁44设置在箱体42内,且传动梁44与驱动杆43固定连接。弹性元件45沿着竖向设置并位于传动梁44的下方,且弹性元件45的两端分别抵接传动梁44与箱体42。转轴46穿设箱体42且能够转动地与箱体42连接,转轴46位于传动梁44上方且设有能够驱动传动梁44下移的偏心轮460,转轴46上设有位于箱体42外部的手柄462。

需要说明的上,在初始位置,偏心轮460位于传动梁44的上方可以与传动梁44接触,也可以与传动梁44分离,但是只要保证偏心轮460在转动时可以驱动传动梁44向下移动即可,即在初始位置处,偏心轮460相对传动梁44而言,其最大偏心位置并没有与传动梁44抵接,偏心轮460的最大偏心位置在转动过程与传动梁44抵接。在本实施例中,在初始位置处,偏心轮460与传动梁 44分离,即没有抵接传动梁44。

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可以通过手柄462驱动转轴46转动,转轴46转动时带动偏心轮460转动,偏心轮460转动时,偏心轮460的偏心位置相对横梁44 发生改变,偏心轮460开始与传动梁44抵接,驱动传动梁44下移,在偏心轮 460的最大偏心位置与传动梁44抵接时,传动梁44下降的距离达到最大同时弹性元件45压缩量达到最大,而偏心轮460的最大偏心位置每次都固定不变,传动梁44下降的最大距离即为定值,继续转动转轴46,偏心轮460的最大偏心位置逐渐与传动梁44分离,传动梁44在弹性元件45的回复力的作用下向上移动,直至回到初始位置。所以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用在电解测厚仪中时,将电解测厚仪的测试头安装在横梁3上后,由于支架的横梁3下降的最大距离不变,在测试时,可以设定横梁3下降达到最大距离时,测试头上的密封橡胶头刚好与待测试的金属板接触,这样可以避免横梁3过度下降所导致的密封橡胶头容易被损坏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箱体42包括第一端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箱体42的第一端设有贯穿箱体42的顶板的与底板的第一通孔420,驱动杆43能够滑动地穿设第一通孔420,以使驱动杆43在竖向上能够滑动地穿设该箱体42。优选地,箱体42的顶板及底板于开设第一通孔420的位置分别设有位于箱体42内的加强块(图未示出),以增强该处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箱体42的第二端设有贯穿箱体42的顶板与底板的第二通孔422,立柱2穿设第二通孔422并例如可以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箱体42固定,使直接结构强度足够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箱体42也可以通过卡扣结构,螺栓锁固及直接焊接等方式与立柱2固定。

在本实施例中,箱体42内还固定地安装有沿着竖向设置的导向杆47,导向杆47沿着传动梁44的长度延伸方向与驱动杆43间隔地设置,并与传动梁44 能够相对滑动地连接。导向杆47与驱动杆43形成双杆导向结构,避免传动梁 44发生转动。优选地,箱体42的顶板与底板于设置导向杆42的位置分别加强板(图未示出),以安装导向杆42,同时增强箱体42的结构强度。

在本实施例中,在传动梁44的长度延伸方向上,传动梁44包括第一端及与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传动梁44的第一端设有供驱动杆43穿设的穿孔440,驱动杆43与穿孔440之间例如通过过硬配合或者焊接的方式固定。传动梁44 设有供导向杆47穿设且夹持导向杆47的夹口442,夹口442沿着传动梁44的长度延伸方向延伸并贯穿传动梁44第二端,导向杆47位于传动梁44的第二端,以便于传动梁44与导向杆47滑动地连接,同时保证形成双杆导向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导向杆47为光杆,以便于夹口442的内壁能够与导向杆47 相对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元件45套在驱动杆43上,以将弹性元件45固定,使弹性元件45不会与传动梁44以及箱体42分离,弹性元件45例如为弹簧。

横梁3上安装有测试头32,以便于与电解测厚仪的测试主机配合,对待测金属上镀层进行电解测试。

在本实施例中,转轴46与箱体42之间例如通过轴承连接,以便于转轴46 转动,轴承具体设置在箱体42的前端板与后端板上。轴承的设置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驱动杆43与横梁2之间方式例如采用螺纹连接、焊接或者插接等方式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电解测厚仪,包括测试主机以及上述的支架。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支架及电解测厚仪,通过在立柱2上设置驱动横梁3下移的推动机构4,该推动机构4通过偏心轮460驱动传动梁44下移,传动梁44下移带动驱动杆43下移,驱动杆43下移带动横梁3下移,偏心轮460的最大偏心位置固定,横梁3下降的最大距离固定,从而可以避免横梁3过度下移,所导致得测试头上的密封橡胶头因横梁过度下移被毁坏的问题。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