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定零位的滴定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58060发布日期:2019-01-18 20:09阅读:44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定零位的滴定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滴定管,特别涉及一种便于定零位的滴定管。



背景技术:

滴定管是指在滴定操作中盛装滴定剂溶液的量器。滴定管是一种细长、内径大小均匀而具有刻度的玻璃管,管的下端有玻璃尖嘴。滴定管是滴定分析法所用的主要量器、滴定管的容积与其所标出的体积并非完全一致,在准确度要求较高的分析工作中须进行校准,由于玻璃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在不同温度下,滴定管的体积不同。校准时,必须规定一个共同的温度值,这一规定温度值为标准温度。滴定管的主要部分管身是由内径均匀并具有精确刻度的玻璃管制成,下端连接控制液体流出速度的玻璃旋塞或含有玻璃珠的乳胶管,底端再连接一个尖嘴玻璃管。滴定管可分为两种:一种是酸式滴定管,另一种是碱式滴定管。酸式滴定管是实验室化学分析的常用试验器具,在多种实验和化验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在使用酸式滴定管的过程中,定零操作是实验操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定容不准确会造成实验误差,定容速度太慢会影响实验效率;另外,有的需要热滴定的热蒸汽容易将手部烫伤。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定零操作效率高的便于定零位的滴定管。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定零位的滴定管,包括:滴定管体和设置在所述滴定管体上端的进液口,所述滴定管体上设置有零刻度线;所述滴定管体在所述零刻度线一侧设置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上设置有排液阀;所述排液阀用于定零位时将所述滴定管体内高于所述零刻度线以上的试剂从所述排液管排出,能够快速精准地进行定零操作,操作方便,提高了定零操作的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进液口为外张的喇叭口形,便于倾倒试剂且能有效避免试剂洒出。

进一步的,所述排液管为折弯状,其排液口朝下。

进一步的,所述滴定管体下端设置有出液滴头,所述出液滴头上设置有滴定活塞。

进一步的,所述滴定管体下端设置有弯折滴头,所述出液滴头上设置有滴定活塞。

进一步的,所述排液阀为排液活塞;所述零刻度线是通过所述排液管排液后,试剂在所述滴定管体中的凹液面来设置的。传统的滴定管一般都是通过下端的滴定活塞进行试剂液面高度的调节,调节并不是很方便,效率较低;本技术方案中的零刻度线的设置是先盛装试剂,通过排液管排液后,以此时试剂在滴定管体中的凹液面为基准设定的。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滴定管在滴定管体上设置有排液管和排液阀,能够对滴定管进行快速精准的定零操作,操作方便,提高了定零操作的效率;零刻度线的设置是排液管排液后,以此时试剂在滴定管体中的凹液面为基准设定的,进一步提高了排液管排液后的定零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便于定零位的滴定管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便于定零位的滴定管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为滴定管体、2为进液口、3为排液管、4为排液阀、5为出液滴头、6为滴定活塞、7为弯折滴头。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于定零位的滴定管,包括:滴定管体1和设置在滴定管体1上端的进液口2,滴定管体1上设置有零刻度线;滴定管体1在零刻度线一侧设置有排液管3,排液管3上设置有排液阀4;排液阀4用于定零位时将滴定管体1内高于零刻度线以上的试剂从排液管 3排出,能够快速精准地进行定零操作,操作方便,提高了定零操作的效率。

其中,进液口2为外张的喇叭口形,便于倾倒试剂且能有效避免试剂洒出;排液管3为折弯状,其排液口朝下;排液阀4为排液活塞;滴定管体1下端设置有出液滴头5,出液滴头5上设置有滴定活塞6。

零刻度线是通过排液管3排液后,试剂在滴定管体1中的凹液面来设置的。传统的滴定管一般都是通过下端的滴定活塞6进行试剂液面高度的调节,调节并不是很方便,效率较低。

本实施例便于定零位的滴定管排液管和排液阀的设计不仅适用于酸式滴定管,还可适用于碱式滴定管。本实施例滴定管在滴定管体上设置有排液管和排液阀,能够对滴定管进行快速精准的定零操作,避免了人为误差带来的影响,操作方便,提高了定零操作的效率;零刻度线的设置是排液管排液后,以此时试剂在滴定管体中的凹液面为基准设定的,进一步提高了排液管排液后的定零精度。

实施例二:

参阅图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滴定管体1 下端设置有弯折滴头7,出液滴头5上设置有滴定活塞6。弯折滴头7用于一些热滴定场合,可有效避免热滴定时热蒸汽烫伤操作人员手部。

本实施例便于定零位的滴定管在滴定管体上设置有排液管和排液阀,能够对滴定管进行快速精准的定零操作,避免了人为误差带来的影响,操作方便,提高了定零操作的效率;零刻度线的设置是排液管排液后,以此时试剂在滴定管体中的凹液面为基准设定的,进一步提高了排液管排液后的定零精度。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