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度快速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4715发布日期:2019-02-26 17:30阅读:133来源:国知局
硬度快速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仪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硬度快速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硬度是材料抵抗更硬物压入其表面的能力。根据试验方法和适应范围的不同,硬度单位可分为布氏硬度、维氏硬度、洛氏硬度、显微维氏硬度等许多种,不同的单位有不同的测试方法,适用于不同特性的材料或场合。

洛氏硬度的检测原理主要是将压头(金刚石圆锥、钢球或硬质合金球)分两个步骤压入试样表面,经规定保持时间后,卸除主试验力,测量在初试验力下的残余压痕深度h,根据h值及常数N和S计算洛氏硬度;由于现有的洛氏硬度快速检测装置操作简便,压痕小,测量硬度范围广,现有的金属材料一般使用洛氏硬度快速检测装置测量硬度。但洛氏硬度快速检测装置为台式结构,只能在实验室使用,对于大型工件,如大型铸件、锻件和大型模具钢材,通常需要取样或者制作样品来进行硬度测试,增加了样品检测的工序,同时,限制了洛氏硬度快速检测装置的待测样品的形状和大小,从而缩小了洛氏硬度检测的使用范围,现有技术中,还具有一种带有磁性的洛氏硬度快速检测装置,该装置的底盘上具有磁性,能够吸附在待检样品上,但是,由于底盘具有永久磁性,使得洛氏硬度快速检测装置吸附在待检样品上之后,很难从待检样品上取下,并且,洛氏硬度快速检测装置的压头在压入待检样品的过程中,底盘会翘起,从而导致待检样品的硬度检测数据出现偏差,进而造成待检样品的硬度的计算错误。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硬度快速检测装置,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待检样品的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的硬度快速检测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硬度快速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

检测部,所述检测部具有压力组件,用于检测待检样品的硬度;

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检测部,用于支撑所述检测部;

支撑部,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板、支撑杆和固定部件,所述支撑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所述固定部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板上,用于将所述支撑板固定在所述支撑杆上,所述支撑板的表面具有粘连层,用于贴合待检样品的表面,所述支撑板具有通孔,用于穿过所述压力组件,所述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板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端之间,并且能够朝向或者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板的方向滑动。

进一步的,转动部件,所述转动部件设置在所述支撑杆和所述连接部之间,用于使所述支撑杆绕所述连接部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括连接架和连接杆,所述检测部设置在所述连接架上,所述支撑杆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架的一端,所述连接杆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连接架的另一端,所述支撑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连接杆。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包括板体、滑动块和卡扣,所述滑动块设置在所述板体的一端,并且滑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所述卡扣设置在所述板体的另一端,用于卡接所述连接杆。

进一步的,所述粘连层为不粘胶层、吸附层、或者软磁体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部还具有控制部件和移动部件,所述移动组件连接于所述压力组件,所述控制部件连接于所述移动部件,用于控制所述压力组件的移动距离和移动移动方向。

进一步的,所述移动组件包括螺杆、转动齿轮、连接齿轮、支撑齿轮和电机,所述连接齿轮连接于所述电机,所述支撑齿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部,所述螺杆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压力组件,所述转动齿轮套装在所述螺杆上,所述转动齿轮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转动齿轮和所述连接齿轮相互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压力组件包括压力传感器和压头,所述压力传感器套装在所述螺杆上,所述压头可拆卸连接于所述螺杆的一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检测部的作用是对待检样品进行检测,检测部具有压力组件,用于检测待检样品的硬度;连接部的作用是固定检测部,并且将支撑部和检测部进行连接,连接部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检测部,支撑部的作用是固定和支撑待检样品,支撑部包括支撑板、支撑杆和固定部件,支撑杆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转动连接于连接部,固定部件设置在支撑板上,用于将支撑板固定在支撑杆上,支撑板的表面具有粘连层,用于贴合待检样品的表面,支撑板具有通孔,用于穿过压力组件,支撑板包括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滑动连接于支撑杆,第二支撑板设置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端之间,并且能够朝向或者远离第二支撑板的方向滑动,需要固定待检样品时,打开固定部件,使第二支撑板朝向第二端的方向移动,将待检样品放置在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之间,再将第二支撑板朝向第一支撑板的方向滑动,使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对待检样品形成夹持,拧紧固定部件,将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进行固定,同时,粘连层会与待检样品的表面相互贴合,从而进一步限制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的移动,然后启动检测部,压力组件穿过通孔对待检样品进行检测,当待检样品的体积较大时,将第二支撑板滑动到第二端,将第二支撑板贴合在待检样品上,粘连层会与待检样品的表面相贴合,使第二支撑板固定在待检样品的表面,然后启动检测部,压力组件穿过通孔对待检样品进行检测,第一支撑板与第二支撑板将待检样品进行夹持,能够限制待检样品的纵向移动的方向,需要取下硬度快速检测装置时,翘起第二支撑板的其中一角,粘连层会逐渐与待检样品分离,相对于现有技术,只能在实验室使用,对于大型工件,如大型铸件、锻件和大型模具钢材,通常需要取样或者制作样品来进行硬度测试,增加了样品检测的工序,同时,限制了洛氏硬度快速检测装置的待测样品的形状和大小,从而缩小了洛氏硬度检测的使用范围,现有技术中,还具有一种带有磁性的洛氏硬度快速检测装置,该装置的底盘上具有磁性,能够吸附在待检样品上,但是,由于底盘具有永久磁性,使得洛氏硬度快速检测装置吸附在待检样品上之后,很难从待检样品上取下,并且,洛氏硬度快速检测装置的压头在压入待检样品的过程中,底盘会翘起,从而导致待检样品的硬度检测数据出现偏差,进而造成待检样品的硬度的计算错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对不同形状待检样品进行夹持,再通过粘连层与待检样品进行粘连,使待检样品与硬度快速检测装置之间的位置保持固定,从而达到提高待检样品的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硬度快速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硬度快速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硬度快速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

检测部1,检测部1具有压力组件11,用于检测待检样品的硬度;

连接部2,连接部2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检测部1,用于支撑检测部1;

支撑部3,支撑部3包括支撑板31、支撑杆32和固定部件33,支撑杆32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转动连接于连接部2,固定部件33设置在支撑板31上,用于将支撑板31固定在支撑杆32上,支撑板31的表面具有粘连层36,用于贴合待检样品的表面,支撑板31具有通孔314,用于穿过压力组件11,支撑板31包括第一支撑板34和第二支撑板35,第一支撑板34滑动连接于支撑杆32,第二支撑板35设置在第一支撑板34和第二端之间,并且能够朝向或者远离第二支撑板35的方向滑动。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中,检测部1的作用是对待检样品进行检测,检测部1具有压力组件11,用于检测待检样品的硬度;连接部2的作用是固定检测部1,并且将支撑部3和检测部1进行连接,连接部2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检测部1,

支撑部3的作用是固定和支撑待检样品,支撑部3包括支撑板31、支撑杆32和固定部件33,支撑杆32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转动连接于连接部2,固定部件33设置在支撑板31上,用于将支撑板31固定在支撑杆32上,支撑板31的表面具有粘连层36,用于贴合待检样品的表面,支撑板31具有通孔314,用于穿过压力组件11,支撑板31包括第一支撑板34和第二支撑板35,第一支撑板34滑动连接于支撑杆32,第二支撑板35设置在第一支撑板34和第二端之间,并且能够朝向或者远离第二支撑板35的方向滑动,需要固定待检样品时,打开固定部件33,使第二支撑板35朝向第二端的方向移动,将待检样品放置在第一支撑板34和第二支撑板35之间,再将第二支撑板35朝向第一支撑板34的方向滑动,使第一支撑板34与第二支撑板35对待检样品形成夹持,拧紧固定部件33,将第一支撑板34与第二支撑板35进行固定,同时,粘连层36会与待检样品的表面相互贴合,从而进一步限制第一支撑板34与第二支撑板35的移动,然后启动检测部1,压力组件11穿过通孔314对待检样品进行检测,当待检样品的体积较大时,将第二支撑板35滑动到第二端,将第二支撑板35贴合在待检样品上,粘连层36会与待检样品的表面相贴合,使第二支撑板35固定在待检样品的表面,然后启动检测部1,压力组件11穿过通孔314对待检样品进行检测,第一支撑板34与第二支撑板35将待检样品进行夹持,能够限制待检样品的纵向移动的方向,需要取下硬度快速检测装置时,翘起第二支撑板35的其中一角,粘连层36会逐渐与待检样品分离,相对于现有技术,只能在实验室使用,对于大型工件,如大型铸件、锻件和大型模具钢材,通常需要取样或者制作样品来进行硬度测试,增加了样品检测的工序,同时,限制了洛氏硬度快速检测装置的待测样品的形状和大小,从而缩小了洛氏硬度检测的使用范围,现有技术中,还具有一种带有磁性的洛氏硬度快速检测装置,该装置的底盘上具有磁性,能够吸附在待检样品上,但是,由于底盘具有永久磁性,使得洛氏硬度快速检测装置吸附在待检样品上之后,很难从待检样品上取下,并且,洛氏硬度快速检测装置的压头在压入待检样品的过程中,底盘会翘起,从而导致待检样品的硬度检测数据出现偏差,进而造成待检样品的硬度的计算错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支撑板34和第二支撑板35对不同形状待检样品进行夹持,再通过粘连层36与待检样品进行粘连,使待检样品与硬度快速检测装置之间的位置保持固定,从而达到提高待检样品的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的技术效果。

上述检测部1的作用是对待检样品进行检测,检测部1具有压力组件11,用于检测待检样品的硬度,压力组件11的作用是压入待检样品,压力组件11中,通常具有压头,压头由金刚石圆锥、钢球或硬质合金球制成,压头垂直与待检样品的表面向接触,在待检样品表面形成一定的力,然后观察待检样品的表面残余压痕深度,从而得出相应的数据;连接部2的作用是固定检测部1,并且将支撑部3和检测部1进行连接,连接部2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检测部1,用于支撑检测部1,连接部2可以采用连接杆22或者连接杆22,只要能够连接检测部1和支撑部3即可,连接部2的另一个作用是固定检测部1,由于检测部1的压头需要与待检样品相互碰撞,因此,连接部2需要具有足够的强度支撑检测部1,防止出现检测部1晃动而产生检测数据不准确的问题;支撑部3的作用是固定和支撑待检样品,支撑部3包括支撑板31、支撑杆32和固定部件33,支撑杆32具有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转动连接于连接部2,固定部件33设置在支撑板31上,用于将支撑板31固定在支撑杆32上,支撑板31的表面具有粘连层36,用于贴合待检样品的表面,粘连层36可以采用现有的不粘胶层,使粘连层36直接粘连在待检样品的表面上,也可以采用由多个吸盘361组成的吸附层,将吸附层吸附在待检样品的表面,需要取下粘连层36时,将支撑板31的一角翘起,粘连层36会依次从支撑板31的一角到支撑板31的中心位置与待检样品相互脱离,支撑板31具有通孔314,用于穿过压力组件11,支撑板31包括第一支撑板34和第二支撑板35,第一支撑板34滑动连接于支撑杆32,第二支撑板35设置在第一支撑板34和第二端之间,并且能够朝向或者远离第二支撑板35的方向滑动,通孔314的作用是穿过压力组件11,第一支撑板34和第二支撑板35上分别具有一个通孔314,当待检样品放置在第一支撑板34和第二支撑板35之间,压力组件11只会穿过第一支撑板34的通孔314与待检样品相互接触,当待检样品只与第二支撑板35相接触时,压力组件11会同时穿过第一支撑板34和第二支撑板35的通孔314,与待检样品相互接触,本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支撑板34和第二支撑板35对不同形状待检样品进行夹持,再通过粘连层36与待检样品进行粘连,使待检样品与硬度快速检测装置之间的位置保持固定,从而达到提高待检样品的监测数据的准确性的技术效果,可选的,如图2所示,支撑部3可以是两个或者多个,由于支撑杆32转动连接于连接部2,当待检样品的体积较大时,转动两个支撑部3的支撑杆32,使支撑杆32与连接部2之间具有一定的角度,将第一支撑板34与待检样品的侧面相互贴合,而压力组件11与待检样品的待检测面相互垂直,从而达到对不同形状的待检样品进行硬度检测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1和图2所示,增加了转动部件4,转动部件4设置在支撑杆32和连接部2之间,用于使支撑杆32绕连接部2转动。本实施例中,增加了转动部件4,转动部件4的作用是使支撑杆32能够绕连接部2进行转动,转动部件4可以采用万向球和万向球座的相互配合,也可以采用铰链,使支撑杆32能够转动任意角度,从而达到提高支撑杆32的适用性的技术效果,可选的,转动部件4上可以设置固定件,对支撑杆32与连接部2之间的角度进行固定,从而提高支撑杆32和连接部2之间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连接部2包括连接架21和连接杆22,检测部1设置在连接架21上,支撑杆32转动连接于连接架21的一端,连接杆22可拆卸连接于连接架21的另一端,支撑板31可拆卸连接于连接杆22。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连接部2,连接架21的作用是固定和支撑检测部1,连接杆22的作用是连接支撑板31和连接架21,支撑杆32转动连接于连接架21的一端,连接杆22可拆卸连接于连接架21的另一端,支撑板31可拆卸连接于连接杆22,在检测体积较小的待检样品时,支撑板31的一端与支撑杆32相连接,另一端连接于连接杆22,从而达到更好的固定待检样品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支撑板31包括板体311、滑动块312和卡扣313,滑动块312设置在板体311的一端,并且滑动连接于支撑杆32,卡扣313设置在板体311的另一端,用于卡接连接杆22。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支撑板31,板体311的一端具有滑动块312,另一端具有卡扣313,通孔314设置在板体311的中间区域,滑动块312的作用是使板体311能够在支撑杆32上滑动,滑动块312上通常具有连接孔,支撑杆32穿过连接孔,从而使滑动块312能够在支撑杆32上滑动,可选的,可以在支撑杆32上设置滑道,使滑动块312沿着滑道进行滑动,卡扣313的作用是与连接杆22进行卡接,使板体311固定,卡扣313与连接杆22相配合,使卡扣313能够卡在连接杆22上,从而达到固定板体311的技术效果,卡扣313可以采用传统的卡接装置,只要能够使板体311与连接杆22的位置相对固定即可。

进一步的,如图3和图4所示,粘连层36为不粘胶层、吸附层、或者软磁体层中的一种或者多种组合。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粘连层36,粘连层36为不粘胶层时,不粘胶层直接粘连在待检样品的表面上,粘连层36为吸附层时,可以采用由多个吸盘361组成的吸附层,将吸附层吸附在待检样品的表面,需要取下粘连层36时,将支撑板31的一角翘起,粘连层36会依次从支撑板31的一角到支撑板31的中心位置与待检样品相互脱离,粘连层36为软磁体层时,需要对软磁体层进行通电,使软磁体层具有磁性,当需要取下硬度快速检测装置时,对软磁体层断电,使软磁体层失去磁性,从而达到方便取下硬度快速检测装置的技术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检测部1还具有控制部件12和移动部件13,移动组件连接于压力组件11,控制部件12连接于移动部件13,用于控制压力组件11的移动距离和移动移动方向。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检测部1,移动组件连接于压力组件11,控制部件12连接于移动部件13,用于控制压力组件11的移动距离和移动移动方向,也就是说,控制组件能够控制移动组件,从而使压力组件11进行移动,控制组件需要控制压力组件11的移动距离、移动方向以及移动的力度大小,具体的移动距离、移动方向以及移动的力度大小都是通过移动组件实现,可选的,移动组件包括螺杆131、转动齿轮132、连接齿轮133、支撑齿轮134和电机135,连接齿轮133连接于电机135,支撑齿轮134转动连接于连接部2,螺杆131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于压力组件11,转动齿轮132套装在螺杆131上,转动齿轮132的两端分别与转动齿轮132和连接齿轮133相互啮合,控制组件通过控制电机135的转动速度,进而控制螺杆131的移动速度和移动方向,而连接齿轮133能够使转动齿轮132带动螺杆131进行转动,从而达到通过电机135控制螺杆131的移动的技术效果,支撑齿轮134的作用是支撑转动齿轮132,由于连接齿轮133只能够与转动齿轮132的一部分相互接触,会导致转动齿轮132和螺杆131产生偏移,转动齿轮132的两端分别与转动齿轮132和连接齿轮133相互啮合,从而使连接齿轮133在带动转动齿轮132转动的过程中,支撑齿轮134能够起到支撑的作用,防止螺杆131发生偏移,进而提高了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压力组件11包括压力传感器111和压头112,压力传感器111套装在螺杆131上,压头112可拆卸连接于螺杆131的一端。本实施例中,进一步限定了压力组件11,压力传感器111的作用是检测压头112对待检样品产生的压力值,压力传感器111通常连接于控制部件12,将压力传感器111检测的数据传输至控制部件12,从而达到方便检测待检样品的技术效果,可选的,控制部件12可以采用自动化控制,进一步方便对待检样品进行检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