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压式腐蚀性介质流量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963802发布日期:2019-02-26 17:25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差压式腐蚀性介质流量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量检测领域,更具体的说,它涉及一种差压式腐蚀性介质流量计。



背景技术:

节流式流量计通常由能将流体流量转换成差压信号的节流装置及测量差压并显示流量的差压计组成。安装在流通管道中的节流装置也称“一次装置”,它包括节流件、取压装置和前后直管段。显示装置也称“二次装置”,它包括差压信号管路利测量中所需的仪表。节流式流量计应用范围特别广泛,在封闭管道的流量测量中各种对象都有应用,如流体方面:单相、混相、洁净、脏污、粘性流等;工作状态方面:常压、高压、真空、常温、高温、低温等;管径方面:从几mm到几m;流动条件方面:亚音速、音速、脉动流等。它在各工业部门的用量约占流量计全部用量的1/4—1/3。

现有技术中,可参考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7472330U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节流差压式流量计,包括第一钢管、法兰和差压变送器,所述第一钢管的端口连接有法兰,所述第一钢管之间连接有三通球阀,所述三通球阀的外部设置有旋转把,所述旋转把通过连接杆与三通球阀体内部的带孔球体连接,且带孔球体圆孔内部通过连接座与孔板连接所述三通球阀的侧边出口通过第二钢管与双通球阀连通,所述第一钢管的上部设置有测量管,所述测量管通过快接头与差压变送器下部的管道连接。本实用新型中,在传统直管流量计,增设了三通球阀,对三通球阀的内部增设连接座,通过三通球阀的侧边出口安装孔板。

该对比文件相比于传统的连接方式,这样这种连接方式更加简单,在气体和液体测量过程中,如果气体和液体为腐蚀性的介质,用于对气体和液体的压力进行测量的差压变送器会产生一定的腐蚀,测量精度严重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差压式腐蚀性介质流量计,其通过在连接管上设有密封套,在密封套的内部分别设置上进水管和下进水管,并且密封套对应上进水管和下进水管的位置处开设有开口,并在密封套内填充隔离液,当腐蚀性介质进入到密封套内时,其压力通过隔离液传递到差压变送器内,这样差压变送器不会受到腐蚀。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差压式腐蚀性介质流量计,包括节流装置、节流装置相连的导压管和与导压管的另一端相连的差压变送器,导压管共有两个并分别与节流装置的两端相连,所述导压管由三段连接管相互连接而成;位于两端的连接管均水平设置并且分别与节流装置和差压变送器相连,位于中部的连接管竖直设置并且两端分别与两个连接管可拆卸固定连接,并且位于中部的连接管上设有平衡阀,与节流装置相连的连接管上设有截止阀,位于中部的连接管包括第一隔离套和设于第一隔离套下方的下密封管;第一隔离套的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上开口与下开口,所述第一隔离套的空腔内固设有上进水管和下进水管,所述上进水管和下进水管分别对应上开口和下开口设置,所述上进水管和下进水管的长度均大于第一隔离套高度的一半,位于中部和下部的连接管内填充有隔离液,隔离液的上液面位于第一隔离套内并低于下进水管的上端口,此时腐蚀性液体介质的密度大于隔离液的密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气体进入到差压变送器内时,腐蚀性介质从节流装置的一端流到另一端,流束将在节流处形成局部收缩,从而使流速增加,静压力降低,于是在节流件前后产生了静压力差,两个导压管分别连接于节流装置的两端以测得不同压力,当腐蚀性介质从上进水管进入到隔离液中时,如果为气体,则气体中隔离液中冒出而对下方的进水管中的隔离液产生挤压力,如果为液体,该液体进入到隔离液的下方,将隔离套中的隔离液向上抬升并进入到下进水管内,进入到下进水管中的隔离液对原来处于下进水管中的隔离液产生挤压,进而传递压力,这样腐蚀性介质无法与差压变送器相接触,差压变送器能够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进水管和下进水管均向着相互远离的一侧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进水管和下进水管相互远离设置防止上进水管内流出的隔离液溅到下进水管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隔离套、上进水管和下进水管均由玻璃制成,所述导压管均采用耐腐蚀材料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隔离套、上进水管和下进水管由玻璃制成,这样第一隔离套、上进水管和下进水管均不会受到腐蚀并且能够随时观察到上进水管和下进水管内的工作情况,在运作不良时能够随时处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位于中部的连接管的下部设有机械隔离组件,所述机械隔离组件包括固设在连接管内的固定套、与固定套同轴设置的导压杆和固设在导压杆上下两端的传压片;所述固定套的上下两端开设有与导压杆直径相同的滑移孔,所述导压杆滑移连接在滑移孔内并且其长度大于固定套的长度,所述固定套的内部开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设有套设在导压杆上的弹簧,所述导压杆的侧壁上固设有连接片,所述弹簧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连接片和空腔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有些腐蚀性介质会混合在隔离液中一部分,这样仍会对差压变送器产生一定的腐蚀,这样在下密封管内的隔离液收到压力后,传压片将压力传递给导压杆,导压杆带动弹簧向下挤压进而传递给下部的传压片,下部的传压片挤压下部的隔离液,下部的隔离液将压力传递给差压变送器,通过这样进一步对腐蚀性介质进行隔离,进一步保证差压变送器不会受到腐蚀性介质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位于导压杆上部的所述传压片的外侧壁上均涂有防腐蚀的油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油漆能够防止传压片的上部发生腐蚀而导致测量不准。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两个所述滑移孔的内侧壁上均开设有嵌槽,嵌槽的内部嵌设有橡胶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环能够防止隔离液从传压片溢出而进入到固定套内,从而防止弹簧发生腐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相邻两个连接管之间均连接有十字接头,十字接头的不与连接管相连的另外两个端口均螺纹连接有密封帽,密封帽的内侧壁上固设有密封垫,密封垫有橡胶制成,密封垫能够与十字接头的端口相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十字接头对相邻两个连接管进行相连,这样连接管能够方便地进行拆卸而对连接管的内部进行清洗,密封套能够防止腐蚀性介质和隔离液溢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位于上部的所述连接管内侧壁上固设有挡片,挡片位于连接管靠近节流装置的一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上部的连接管在使用过程中有一部分气体冷凝为液体,挡片能够阻挡这部分液体回流到节流装置内,并且当冷凝液凝结一定量时,能够通过重力流入到竖直的连接管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在腐蚀性液体介质的密度小于隔离液的情况下,位于中部的连接管的上部固设有第二隔离套,第二隔离套与第一隔离套的结构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腐蚀性介质密度小于隔离液时,从上部留下的腐蚀性介质直接对隔离液进行挤压,这样能够防止腐蚀性介质进入到下密封管内。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连接管的上部设置第一隔离套,第一隔离套内部设置上进水管和下进水管来防止密度较大的腐蚀性介质进入到下密封管内;

2.本实用新型机械隔离组件能够对隔离液进行进一步隔离从而防止差压变送器受到腐蚀;

3.本实用新型连接管通过十字接头进行连接来方便清洗,并且在密封帽的内部设置密封垫来防止腐蚀性介质溢出。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实施例一凸显第一隔离套的局部剖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一机械隔离组件的剖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一固定套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一凸显挡片的连接管剖视图;

图6为实施例二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1、节流装置;11、输送管道;2、导压管;21、连接管;211、第一隔离套;2111、上开口;2112、下开口;2113、上进水管;2114、下进水管;212、下密封管;22、机械隔离组件;221、固定套;2211、空腔;2212、滑移孔;2213、嵌槽;2214、橡胶环;222、导压杆;2221、连接片;223、传压片;224、弹簧;225、油漆;23、十字接头;231、密封套;232、密封垫;24、挡片;25、U形管;26、第二隔离套;3、截止阀;4、平衡阀;5、差压变送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实施例一:一种差压式腐蚀性介质流量计,如图1所示,包括节流装置1、导压管22、截止阀3、平衡阀4和差压变送器5。节流装置1的两侧固定连接有输送管道11,被测量气体从输送管道11的一端流入,经过节流装置1进入从输送管道11的另一端流出,当气体流束经过节流装置1时,流束将在节流处形成局部收缩,从而使流速增加,静压力降低,于是在节流件前后产生了静压力差。差压变送器5水平设置并且其位于节流装置1的上部。

如图2所示,导压管22共有两个并能够分别连接于节流装置1的两端,导压管22与节流装置1的内部连通,每个导压管22均由三段连接管21相互连接而成,靠近节流装置1的连接管21和靠近差压变送器5的连接管21均水平设置,位于中部的连接管21竖直设置并且其两端分别与另外两个连接管21之间连接有十字接头23,十字接头23的两个端口与相邻的两个连接管21相连,剩余两个端口上螺纹连接有密封帽231,密封帽231的内侧壁上固设有圆形的密封垫232,当密封帽231拧紧时密封垫232与十字接头23的外侧壁相贴,通过十字接头23对相邻两个连接管21进行相连,这样连接管21能够方便地进行拆卸而对连接管21的内部进行清洗,密封套231能够防止腐蚀性介质和隔离液溢出。

截止阀3连接在靠近节流装置1的连接管21的中部,平衡阀4连接在竖直设置的连接管21的上部。在差压变送器5不工作时截止阀3能够将差压变送器5与节流装置1隔离,平衡阀4能够调节导压管2在平衡阀4两侧压力的相对平衡,并且中部和下部的连接管21内设有隔离液。

如图1和图2所示,位于中部的连接管21包括第一隔离套211和下密封管212。隔离液的上液面位于第一隔离套211的中部位置,下密封管212固定连接于第一隔离套211的下部,第一隔离套211呈圆柱形并且内部中部,第一隔离套211的内部中空,第一隔离套211的上下两端的中心位置处均开设有上开口2111和下开口2112,第一隔离套211的内部设有上进水管2113和下进水管2114,上进水管2113和下进水管2114的长度均大于第一隔离套211高度的一半,上进水管2113和下进水管2114分别对应上开口2111和下开口2112设置并且分别与第一隔离套211的上部和下部固定连接,上进水管2113的下端和下进水管2114的上端均向着相互远离的一侧倾斜设置。

当气体进入到差压变送器5内时,如果为气体,则气体中隔离液中冒出而对下方的上进水管2113中的隔离液产生挤压力,如果为液体,该液体进入到隔离液的下方,将隔离套中的隔离液向上抬升并进入到下进水管2114内,进入到下进水管2114中的隔离液对原有的隔离液产生挤压,进而传递压力,这样腐蚀性介质无法与差压变送器5相接触,差压变送器5能够正常工作。上进水管2113和下进水管2114相互远离设置防止上进水管2113内流出的隔离液溅到下进水管2114内。

第一隔离套211、上进水管2113和下进水管2114均由玻璃制成,并且导压管2由防腐蚀材料制成, 这样第一隔离套211、上进水管2113和下进水管2114均不会受到腐蚀并且能够随时观察到上进水管2113和下进水管2114内的工作情况,在运作不良时能够随时处理,导压管2由防腐蚀材料制成而能够长期工作。

如图3和图4所示,下密封管212内设有机械隔离组件22,机械隔离组件22包括固定套221、导压杆222、传压片223和弹簧224。固定套221呈圆柱形并且固定连接于下密封管212内,固定套221的内部开设有空腔2211,并且固定套221的上下两端的中心位置处开设有竖直设置的滑移孔2212,导压杆222竖直滑移连接在滑移孔2212内,传压片223共有两个并呈圆形,两个传压片223分别水平固设在导压杆222的上下两端,传压片223的直径与下密封管212内侧壁的直径相同并设于下密封管212内。导压杆222的中部固设有圆形的连接片2221,连接片2221的外侧壁与空腔2211的侧壁相贴,弹簧224套设在导压杆222上,弹簧224的上下两端分别与连接片2221和空腔2211的侧壁固定连接。

由于有些腐蚀性介质会混合在隔离液中一部分,这样仍会对差压变送器5产生一定的腐蚀,这样在下密封管212内的隔离液收到压力后,传压片223将压力传递给导压杆222,导压杆222带动弹簧224向下挤压进而传递给下部的传压片223,下部的传压片223挤压下部的隔离液,下部的隔离液将压力传递给差压变送器5,通过这样对腐蚀性介质进行隔离,进一步保证差压变送器5不会受到腐蚀性介质的影响。

为了防止传压片223的外侧壁发生腐蚀,在上部传压片223的外侧壁上涂有一层防腐蚀的油漆225,这样油漆225能够防止传压片223的上部发生腐蚀而导致测量不准。两个滑移孔2212的内侧壁上均开设有圆形的嵌槽2213,嵌槽2213的内部嵌设有橡胶环2214,橡胶环2214的内侧壁与导压杆222的外侧壁相贴,橡胶环2214能够防止隔离液从传压片223溢出而进入到固定套221内,从而防止弹簧224发生腐蚀。

如图5所示,位于上部的连接管21靠近节流装置1的一端固设有半圆状的挡片24,挡片24的外环面与连接管21内侧壁的下部固定连接,由于上部的连接管21在使用过程中有一部分气体冷凝为液体,挡片24能够阻挡这部分液体回流到节流装置1内,并且当冷凝液凝结一定量时,能够通过重力流入到竖直的连接管21内,从而防止腐蚀性液体回流。

实施例二:一种差压式腐蚀性介质流量计,如图6所示,其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结构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位于中部的连接管21的上部固设有第二隔离套26,第二隔离套26与第一隔离套211结构相同并且第二隔离套26内部中空,当腐蚀性介质密度小于隔离液时,从上部留下的腐蚀性介质直接对隔离液进行挤压,这样能够防止腐蚀性介质进入到下密封管212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