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基试剂量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5699发布日期:2019-05-15 23:31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培养基试剂量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测量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培养基试剂量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行业标准对琼脂平板中培养基的试剂量和厚度有一定的要求,而培养基的厚度与其试剂量直接相关,因此琼脂平板中培养基试剂量的测量必不可少。目前培养基试剂量的测量方法是:取一量筒,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将培养基放入量筒中,液面上升量即为培养基的试剂量;这样的测量方法虽然操作简便,但由于量筒的容积较小、量程有限,因此在一批次测量完成后,需取出培养基,换水再进行下一批次的测量,无法做到加一次水测量多批次培养基试剂量,依据批次而频繁的更换量筒中的水会大大影响整体的工作效率;另外,若更换大容积量筒则会由于单次的液面上升量较小而增加判读误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简便的培养基试剂量测量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可采取下述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培养基试剂量测量装置,包括圆柱形结构的瓶身,在所述瓶身的顶壁中心处垂直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圆柱形瓶颈,所述瓶颈的内腔直径小于所述瓶身的内腔直径,在瓶颈的侧壁中部连通有向下倾斜溢液管,自所述瓶颈的上开口垂直穿入瓶身内的压杆下端设置有与瓶颈的内腔直径相适配的压圈。

所述瓶颈的上口沿外翻形成喇叭口结构,在所述压杆的上端设置有卡挂于所述瓶颈的喇叭口上的挂钩。

所述溢液管为自与所述瓶颈的连通端向外逐渐扩大的喇叭管。

本实用新型优点在于结构简单,加工及使用简便。通过大瓶身来盛装多批次的培养基,并通过小瓶颈侧壁中部的溢液管来排出投放培养基后溢出的水,从而准确判读培养基试剂量,做到加一次水能够测量多批次培养基试剂量,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确保判读结果的准确性,整体设计简单实用,便于加工生产及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培养基试剂量测量装置,包括圆柱形结构的瓶身1,在瓶身1的顶壁中心处垂直设置有与其内腔相连通的圆柱形瓶颈2,瓶颈2的上口沿外翻形成喇叭口结构,方便添加测量液体(一般为水)及培养基,瓶颈2的内腔直径小于瓶身1的内腔直径,形成大瓶身1、小瓶颈2的结构,使置于瓶身1内的培养基不漂浮在液面上影响下一批次培养基的投放;在瓶颈2的侧壁中部连通有向下倾斜溢液管3,溢液管3为自与瓶颈2的连通端向外逐渐扩大的喇叭管,便于测量液体的流出;自瓶颈2的上开口垂直穿入瓶身1内的压杆4下端设置有与瓶颈2的内腔直径相适配的压圈5,带有压圈5的压杆4在不影响测量液体体积的同时,便于将密度小于测量液体密度的培养基压至瓶身1内腔中;另外,在压杆4的上端设置有卡挂于瓶颈2的喇叭口上的挂钩6,方便使用完后的收纳。

使用时,首先向瓶身1内添加水(测量液体),水加至溢液管3的进液口下沿处,即溢液管3与瓶颈2连通处的下口沿;然后在溢液管3的出液口下方衔接一带刻度的通用量具7,用于接住自溢液管3内溢出的水;之后将培养基缓慢的加入到瓶身1中,通过自溢液管3内溢出的水来判读该次添加的培养基的试剂量;之后便可进行下一批次的培养基的添加。若添加的培养基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时,则可使用带压圈5的压杆4将其压入瓶身1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