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浅水湖泊底泥采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35639发布日期:2019-07-24 08:41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浅水湖泊底泥采样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资源采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浅水湖泊底泥采样器。



背景技术:

浅水湖泊是一类较为脆弱的生态系统,湖水与底泥间物质交换强烈,沉积较为缓慢,污染负荷能力较低,对污染响应比较敏感,是极易发生富营养化的水体之一。浅水湖泊表面0至15公分厚之底泥称表层底泥,超过15公分厚之底泥称为深层底泥。底泥通常是黏土、泥沙、有机质及各种矿物的混合物,经过长时间物理、化学及生物等作用及水体传输而沉积于水体底部所形成,所以研究底泥的成分对于分析浅水湖泊污染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目前,工作人员主要通过水上操作控制采样或者直接站在浅水中采样,使用的采样器有抓斗式采样器和柱形采样器。其中,抓斗式采样器包括抓斗、拉绳、铁链和拉钩等,在重力作用下两个抓斗合并完成采样,但是由于底泥质地软、形态多变,这样的话,抓斗外的底泥与抓斗之间的缝隙相当小,而且接触面积较大,会产生较大的吸引力,这意味着向上提升的过程中不仅要克服抓斗和样品的总重力与水深压强,同时还要克服底泥的吸力,增加了采样的难度;再者就是,现有的抓斗式采样器采样不灵活,采样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底泥采样器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提升阻力小、运动灵活且有利于提高采样效率的一种浅水湖泊底泥采样器。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浅水湖泊底泥采样器,包括采样筒,所述采样筒的顶部设置有顶盖,所述顶盖上设置有吊绳和围绕吊绳均匀分布的多个呼吸孔,所述采样筒的外壁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围绕采样筒呈环形阵列设置的上导向板和下导向板,所述采样筒的底部边缘铰接有封盖,所述封盖的内侧面上设置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上设置有拉线,所述拉线位于采样筒的内部且穿过顶盖向上延伸。

作为优选,所述上导向板和下导向板的呈1/4椭圆状。

作为优选,所述上导向板与下导向板两两交错分布。

作为优选,所述封盖通过扭转弹簧与采样筒连接。

作为优选,所述封盖的内侧面为凸面。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头在封盖上偏心设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浅水湖泊底泥采样器,利用采样筒的自重下降采集底泥,拉动拉线将封盖截断底泥并将整个装置向上提出水面,采样方便且操作灵活,而且上导向板和下导向板在采样筒下降和上升的过程中能够切割划开采样筒外部的底泥,减小采样筒下降和上升的阻力,降低采样难度,提高采样效率。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结构简单,适合大规模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浅水湖泊底泥采样器的轴侧图;

图2为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浅水湖泊底泥采样器的主视图;

以上各图中,1、采样筒;2、顶盖;3、吊绳;4、呼吸孔;5、固定环;6、上导向板;7、下导向板;8、封盖;81、内侧面;9、连接头;10、拉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为叙述方便,下文如出现“上”、“下”、“左”、“右”、“内”、“外”字样,仅表示与附图本身的上、下、左、右、内、外方向一致,并不对结构起限定作用。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浅水湖泊底泥采样器,包括采样筒1,采样筒1的顶部设置有顶盖2,顶盖2上设置有吊绳3和围绕吊绳3均匀分布的多个呼吸孔4,采样筒1的外壁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固定环5,固定环5的上下两侧分别设置有围绕采样筒呈环形阵列设置的上导向板6和下导向板7,采样筒1的底部边缘铰接有封盖8,封盖8的内侧面81上设置有连接头9,连接头9上设置有拉线10,拉线10位于采样筒1的内部且穿过顶盖2向上延伸。

本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采样筒1入水之前手持吊绳3,封盖8打开,使采样筒1垂直缓慢下降直到吊绳3瞬间有松动迹象,采样筒1靠其重力将底泥圈进筒内,同时,采样筒1内部积水和空气由呼吸孔4排出,下降深度根据吊绳3长度判断,圈样结束则拉动拉线10使封盖8收回截断底泥,利用吊绳3和拉线10将整个装置提出水面,提升过程中拉线10保持紧绷状态。其中,上导向板6和下导向板7在采样筒1下降和上升的过程中能够切割采样筒1外部的底泥,减小采样筒下降和上升的阻力,避免采样筒被底泥吸力和水压强压在底泥中难以提出;固定环的作用是来固定安装上导向板6和下导向板7,固定环最好采样内外环两个,这样可以减小与底泥的接触面积。

为了强化上导向板6和下导向板7的导向功能,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导向板6和下导向板7的呈1/4椭圆状,在采样筒下降过程中,下导向板7垂直切开底泥,减小圈样阻力,而且有利于采样筒定位,降低样品的浑浊度;在采样筒1上升过程中,上导向板6将密封在采样筒1外壁的底泥垂直切开,减小提升阻力。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导向板6与下导向板7两两交错分布,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节省了制作材料,降低了生产难度。

为了保证封盖在截断底泥之前处于开放状态且不影响圈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盖8通过扭转弹簧(图中未示出)与采样筒1连接,扭转弹簧在自然状态下使封盖8处于敞开位置,而且敞开的极限位置与采样筒的筒口端面角度在90~100度之间,既能避免采样筒下降过程中封盖在非人力作用下关闭,同时还能减小拉线拉动封盖时所需拉力。

为了减小封盖截断底泥的阻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封8的内侧面81为凸面,封盖8转动时底泥顺着凸面撇向凸面四周,减小封面内侧面与底泥的摩擦阻力,而且封盖8封闭所需拉力小于整个采样筒的重力,采样筒1只有在拉动吊绳时才会产生向上运动的趋势;同时,连接头9在封盖上偏心设置且与铰接点相对,这样以铰接点的转矩中心,可以减小拉线拉动封盖所需拉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