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放置稳定的电力测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736363发布日期:2019-05-22 03:14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放置稳定的电力测量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力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放置稳定的电力测量设备。



背景技术:

万用表又称为复用表、多用表、三用表、繁用表等,是电力电子等部门不可缺少的测量仪表,一般以测量电压、电流和电阻为主要目的。万用表按显示方式分为指针万用表和数字万用表。是一种多功能、多量程的测量仪表,一般万用表可测量直流电流、直流电压、交流电流、交流电压、电阻和音频电平等,有的还可以测交流电流、电容量、电感量及半导体的一些参数等。

万用表作为电力测量设备的一种,在电力设备领域中广为使用,现有技术的万用表的表笔较为尖锐,在万用表使用完成之后,万用表的表笔暴露在外,致使表笔容易伤到用户,降低了万用表的安全性,不仅如此,现有技术的万用表后方设有支撑板,以便支撑万用表使万用表立起,但是支撑板的宽度较小,致使万用表容易向两侧倒下,从而降低了万用表放置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放置稳定的电力测量设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放置稳定的电力测量设备,包括主体、两个电缆、两个表笔和两个接口,所述接口设置在主体的一侧,两个表笔分别通过两个电缆与两个接口连接,还包括防护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设置在主体上,所述防护机构设置在主体的远离接口的一侧,两个表笔均设置在防护机构的内部;

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转动轴、转盘、移动块、连接杆、第一弹簧、限位块、至少两个开槽和两个支撑柱,所述转动轴水平设置在主体的内部,所述主体的两侧均设有通孔,所述转动轴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通孔,两个支撑柱分别竖向设置在主体的两侧,两个支撑柱的顶端分别与转动轴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转盘设置在转动轴上,所述转盘与转动轴同轴设置,所述连接杆设置在转动轴的上方,所述连接杆与转动轴相互平行,所述主体的一侧设有一个开孔,所述开孔设置在通孔的上方,所述连接杆的一端穿过开孔,所述第一弹簧套设在连接杆上,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设置在主体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所述移动块套设在转动轴上,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移动块连接,所述移动块设置在转盘的远离连接杆的一侧,所述限位块设置在移动块的靠近转盘的一侧,各开槽绕着转盘的中心轴线周向均匀设置在转盘的靠近移动块的一侧,所述限位块设置在各开槽中其中一个开槽的内部;

所述防护机构包括罩壳、第二传动杆、滑槽、滑块、第二弹簧、两个第一传动杆和两个滑动块,所述罩壳设置在主体的远离接口的一侧,所述罩壳的底部设有开口,所述第二传动杆竖向设置在罩壳的内部的中部,所述罩壳的底部的中心处设有圆孔,所述第二传动杆的顶端穿过圆孔,所述第二弹簧套设在第二传动杆上,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第二传动杆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罩壳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弹簧处于拉伸状态,所述罩壳的内壁的靠近主体的一侧水平设置有一个滑槽,两个滑动块的靠近主体的一侧均设有滑块,两个滑块均设置在滑槽的内部,两个滑动块分别设置在第二传动杆的两侧,两个第一传动杆的一端分别铰接在两个滑动块的相互靠近的一侧,两个第一传动杆的另一端均铰接在第二传动杆上,两个第一传动杆的另一端与罩壳的内壁的顶部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第一传动杆的一端与罩壳的内壁的顶部之间的距离,两个表笔分别设置在两个滑动块与罩壳的两侧的内壁之间。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万用表的智能化程度,所述主体的内部设有无线信号收发模块和处理器,所述无线信号收发模块与处理器电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万用表操作的便捷度,所述主体的靠近接口的一侧设有显示屏和至少两个控制按键,所述显示屏和各控制按键均与处理器电连接。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第二传动杆的稳定性,所述第二传动杆的底端上套设有一个固定套管,所述固定套管设置在罩壳的内壁上。

作为优选,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二传动杆的稳定性,所述第二传动杆的下方设有一个限位板。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用户操作万用表的舒适度,所述第二传动杆的顶端上设有一个按钮,所述连接杆的远离移动杆的一端上设有一个按钮。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滑动块的稳定性,所述滑槽为燕尾槽,所述滑块与滑槽匹配。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表笔固定的牢固度,所述罩壳的内壁的两侧和两个滑动块的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有橡胶垫。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移动块移动的顺畅度,所述转动轴上涂有润滑脂。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万用表放置的稳定性,所述支撑柱的底端上设有防滑垫。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具有防护功能的放置稳定的电力测量设备中,通过支撑机构使用户可以手动转动支撑柱,由于两个支撑柱之间的距离较长,从而通过两个支撑柱的支撑作用提高了万用表竖立放置的稳定性,与现有支撑机构相比,该支撑机构通过限位块与转盘上不同开槽之间的限位作用,使用户可以将支撑柱调节到不同角度,从而实现了对主体的倾斜的角度的调节,提高了万用表的实用性,不仅如此,通过防护机构可以将两个表笔固定在罩壳的内部,在罩壳的防护作用下,提高了万用表的安全性,与现有防护机构相比,该防护机构无需电力驱动,从而提高了万用表的节能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具有防护功能的放置稳定的电力测量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具有防护功能的放置稳定的电力测量设备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是本发明的具有防护功能的放置稳定的电力测量设备的防护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体,2.支撑柱,3.接口,4.电缆,5.转动轴,6.限位块,7.移动块,8.连接杆,9.第一弹簧,10.转盘,11.开槽,12.限位板,13.固定套管,14.第一传动杆,15.滑槽,16.第二传动杆,17.第二弹簧,18.橡胶垫,19.表笔,20.滑块,21.罩壳,22.滑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发明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发明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一种具有防护功能的放置稳定的电力测量设备,包括主体1、两个电缆4、两个表笔19和两个接口3,所述接口3设置在主体1的一侧,两个表笔19分别通过两个电缆4与两个接口3连接,还包括防护机构和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设置在主体1上,所述防护机构设置在主体1的远离接口3的一侧,两个表笔19均设置在防护机构的内部;

通过防护机构对表笔19的防护作用,不仅提高了万用表的安全性,还降低了表笔发生损坏的几率,同时在支撑机构的作用下,提高了万用表站立放置的稳定性,提高了万用表的实用性;

如图2-3所示,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转动轴5、转盘10、移动块7、连接杆8、第一弹簧9、限位块6、至少两个开槽11和两个支撑柱2,所述转动轴5水平设置在主体1的内部,所述主体1的两侧均设有通孔,所述转动轴5的两端分别穿过两个通孔,两个支撑柱2分别竖向设置在主体1的两侧,两个支撑柱2的顶端分别与转动轴5的两端固定连接,所述转盘10设置在转动轴5上,所述转盘10与转动轴5同轴设置,所述连接杆8设置在转动轴5的上方,所述连接杆8与转动轴5相互平行,所述主体1的一侧设有一个开孔,所述开孔设置在通孔的上方,所述连接杆8的一端穿过开孔,所述第一弹簧9套设在连接杆8上,所述第一弹簧9的一端与连接杆8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弹簧9的另一端设置在主体1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弹簧9处于拉伸状态,所述移动块7套设在转动轴5上,所述连接杆8的另一端与移动块7连接,所述移动块7设置在转盘10的远离连接杆8的一侧,所述限位块6设置在移动块7的靠近转盘10的一侧,各开槽11绕着转盘10的中心轴线周向均匀设置在转盘10的靠近移动块7的一侧,所述限位块6设置在各开槽11中其中一个开槽11的内部;

其中,用户手动推动连接杆8向主体1的内部移动,通过连接杆8驱动移动块7沿着转动轴5向远离转盘10的方向移动,使限位块6从开槽11的内部移出,从而使转动轴5可以转动,之后用户手动转动支撑柱2,在支撑柱2转动的同时,通过支撑柱2带动转动轴5转动,之后通过转动轴5驱动转盘10转动,当支撑柱2转动的角度调节完成之后,用户松开连接杆8,之后通过第一弹簧9驱动移动块7向靠近转盘10的方向移动,从而使限位块6插入此时与限位块6对应的开槽11内,从而在限位块6与开槽11之间的相互限位作用,使转盘10无法转动,从而通过转动轴5使支撑柱2保持当前角度,由于两个支撑柱2分别位于主体1的两侧,从而增大了两个支撑柱2之间的距离,从而在两个支撑柱2对主体1的支撑作用下,提高了万用表竖向放置的稳定性;

如图4所示,所述防护机构包括罩壳21、第二传动杆16、滑槽15、滑块20、第二弹簧17、两个第一传动杆14和两个滑动块22,所述罩壳21设置在主体1的远离接口3的一侧,所述罩壳21的底部设有开口,所述第二传动杆16竖向设置在罩壳21的内部的中部,所述罩壳21的底部的中心处设有圆孔,所述第二传动杆16的顶端穿过圆孔,所述第二弹簧17套设在第二传动杆16上,所述第二弹簧17的一端与第二传动杆16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7的另一端与罩壳21的内壁连接,所述第二弹簧17处于拉伸状态,所述罩壳21的内壁的靠近主体1的一侧水平设置有一个滑槽15,两个滑动块22的靠近主体1的一侧均设有滑块20,两个滑块20均设置在滑槽15的内部,两个滑动块22分别设置在第二传动杆16的两侧,两个第一传动杆14的一端分别铰接在两个滑动块22的相互靠近的一侧,两个第一传动杆14的另一端均铰接在第二传动杆16上,两个第一传动杆14的另一端与罩壳21的内壁的顶部之间的距离大于两个第一传动杆14的一端与罩壳21的内壁的顶部之间的距离,两个表笔19分别设置在两个滑动块22与罩壳21的两侧的内壁之间;

在滑槽15对滑块20的限位作用下,使两个滑动块22可以沿着滑槽15移动,用户通过手动按压第二传动杆16,使第二传动杆16向下移动,在两个第一传动机14的传动作用下,通过第二传动杆16驱动两个滑动块22相互靠近,之后用户将两个表笔19分别放置在两个滑动块22的相互远离的一侧,之后用户松开第二传动杆16,在第二弹簧17的作用下,推动第二传动杆16向上移动,从而通过两个第一传动杆14驱动两个滑动块22相互远离,从而在两个滑动块22与罩壳21的两侧内壁之间的夹持作用下,将两个表笔19收纳在罩壳21的内部,从而在罩壳21的防护作用下,提高了万用表的安全性。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万用表的智能化程度,所述主体1的内部设有无线信号收发模块和处理器,所述无线信号收发模块与处理器电连接,通过无线信号收发模块使处理器与移动设备建立通讯,之后通过移动设备远程读取万用表读数,从而提高了万用表的智能化程度。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万用表操作的便捷度,所述主体1的靠近接口3的一侧设有显示屏和至少两个控制按键,所述显示屏和各控制按键均与处理器电连接,通过控制按键使用户可以发送控制信号给处理器,之后通过处理器控制万用表运行,通过显示屏可以显示万用表的测量读数,从而提高了万用表操作的便捷度。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第二传动杆16的稳定性,所述第二传动杆16的底端上套设有一个固定套管13,所述固定套管13设置在罩壳21的内壁上,通过固定套管13对第二传动杆16的底端的限位作用,降低了第二传动杆16发生倾斜的几率,从而提高了第二传动杆16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为了进一步提高第二传动杆16的稳定性,所述第二传动杆16的下方设有一个限位板12,通过限位板12的限位作用,降低了第二传动杆16的底端从固定套管13的内部脱离的几率,从而进一步提高了第二传动杆16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用户操作万用表的舒适度,所述第二传动杆16的顶端上设有一个按钮,所述连接杆8的远离移动杆7的一端上设有一个按钮,通过按键增大了连接杆8和第二传动杆16与手指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了连接杆8和第二传动杆16对手指的压力,从而提高了用户操作万用表的舒适度。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滑动块22的稳定性,所述滑槽15为燕尾槽,所述滑块20与滑槽15匹配,由于燕尾槽的连接结构较为稳定,从而提高了滑块20与滑槽15连接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滑动块22的稳定性。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表笔19固定的牢固度,所述罩壳21的内壁的两侧和两个滑动块22的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有橡胶垫18,通过橡胶垫增大了滑动块22与表笔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表笔19固定的牢固度。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移动块7移动的顺畅度,所述转动轴5上涂有润滑脂,通过润滑脂减小了移动块7与转动轴5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移动块7移动的顺畅度。

作为优选,为了提高万用表放置的稳定性,所述支撑柱2的底端上设有防滑垫,通过防滑垫增大了支撑柱2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万用表放置的稳定性。

用户手动推动连接杆8向主体1的内部移动,使限位块6从开槽11的内部移出,从而使用户可以手动转动支撑柱2,支撑柱2转动的角度调节完成之后,用户松开连接杆8,通过第一弹簧9驱动限位块6插入此时与限位块6对应的开槽11内,从而在限位块6与开槽11之间的相互限位作用,使支撑柱2保持当前角度,由于两个支撑柱2分别位于主体1的两侧,从而增大了两个支撑柱2之间的距离,从而在两个支撑柱2对主体1的支撑作用下,提高了万用表竖向放置的稳定性,用户通过手动按压第二传动杆16,使第二传动杆16向下移动,在两个第一传动机14的传动作用下驱动两个滑动块22相互靠近,之后用户将两个表笔19分别放置在两个滑动块22的相互远离的一侧,之后用户松开第二传动杆16,在第二弹簧17的作用下驱动两个滑动块22相互远离,从而在两个滑动块22的作用下,将两个表笔19收纳在罩壳21的内部,从而在罩壳21的防护作用下,提高了万用表的安全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具有防护功能的放置稳定的电力测量设备中,通过支撑机构使用户可以手动转动支撑柱2,由于两个支撑柱2之间的距离较长,从而通过两个支撑柱2的支撑作用提高了万用表竖立放置的稳定性,与现有支撑机构相比,该支撑机构通过限位块6与转盘10上不同开槽11之间的限位作用,使用户可以将支撑柱2调节到不同角度,从而实现了对主体1的倾斜的角度的调节,提高了万用表的实用性,不仅如此,通过防护机构可以将两个表笔19固定在罩壳21的内部,在罩壳21的防护作用下,提高了万用表的安全性,与现有防护机构相比,该防护机构无需电力驱动,从而提高了万用表的节能性能。

以上述依据本发明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发明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发明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