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方位识别方法、装置及温度调控设备与流程

文档序号:23675815发布日期:2021-01-23 07:51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人体方位识别方法、装置及温度调控设备与流程

[0001]
本发明涉及家电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人体方位识别方法、装置及温度调控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在家电控制中,通常需要对人体方位进行识别。在相关技术中,主要是通过图像分析处理或红外检测的方式识别人体方位。其中,图像分析处理的方式,软件运算处理较为复杂,对硬件资源开销很大,导致硬件设备配置要求都会较高,相应的硬件成本随之也高,不利于家电设备大规模应用。而红外检测的方式,易受灯光、阳光等光线干扰,从而容易出现误判问题,影响识别效率和识别准确度。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人体方位识别方法、装置及温度调控设备。
[0004]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人体方位识别方法,包括:
[0005]
检测到人体进入预设区域,则触发第一传感器发射第一信号,并触发第二传感器发射第二信号,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为超声波信号或微波雷达信号;
[0006]
根据第一时间差、第二时间差、第一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及第二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人体的方位;第一时间差为第一信号的发射时刻与第一传感器接收到第一反射信号的接收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第二时间差为第二信号的发射时刻与第二传感器接收到第二反射信号的接收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第一反射信号为人体对第一信号的反射信号,第二反射信号为人体对第二信号的反射信号。
[0007]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人体方位识别装置,包括:
[0008]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0009]
与处理器通信连接的至少一个存储器,其中:
[0010]
存储器存储有可被处理器执行的程序指令,处理器调用程序指令能够执行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人体方位识别方法。
[0011]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计算机指令,计算机指令使计算机执行第一方面的各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人体方位识别方法。
[0012]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温度调控设备,包括: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及上述第二方面中任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提供的人体方位识别装置;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分别与人体方位识别装置连接。
[001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人体方位识别方法、装置及温度调控设备,通过在检测到人体进入预设区域时,则触发第一传感器发射第一信号,并触发第二传感器发射第二信号。根据第一时间差、第二时间差、第一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及第二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人
体的方位。由于可以通过超声波信号或微波雷达信号实现人体定位,从而对硬件设备配置要求较低,相应的硬件成本随之也较低,有利于家电设备大规模应用。另外,识别过程不易受到灯光、阳光等光线干扰,还不会受到被测物体颜色、环境温度的影响,从而识别效率和识别准确度较高。
[0014]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发明实施例。
附图说明
[0015]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体方位识别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17]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体方位偏向于第二传感器时的场景示意图;
[0018]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体方位偏向于第二传感器时的包络波形示意图;
[0019]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体方位偏向于第一传感器时的场景示意图;
[0020]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体方位偏向于第一传感器时的包络波形示意图;
[0021]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体的方位位于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之间连线的中轴线上时的场景示意图;
[0022]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体的方位位于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之间连线的中轴线上时的包络波形示意图;
[0023]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人体方位识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4]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温度调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0025]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叶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叶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叶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叶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叶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有叶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0031]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无叶风扇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具有导风板的温度调控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0034]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体方位识别方法。该方法可以应用于温度调控设备,也可以用于其它需要识别人体方位的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以该方法应用于温度调控设备为例,该方法可以应用于升温场景,也可以用于降温场景,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也不作具体限定。为了便于说明,本发明实施例均以应用于温度调控设备为例,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解释说明。参见图1,该方法包括:101、检测到人体进入预设区域,则触发第一传感器发射第一信号,并触发第二传感器发射第二信号;102、根据第一时间差、第二时间差、第一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及第二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人体的方位。
[0035]
其中,预设区域为可以为温度调控设备的温度调控覆盖区域。例如,以温度调控设备为风扇为例,风扇通过出风来带走人体的体表热量,从而实现调控温度。而风扇的出风覆盖范围是有限的,距离过远人就感受不到出风。因此,风扇的温度调控覆盖区域可以为其出风的覆盖范围。检测人体是否进入预设区域可以通过红外传感器实现,还可以通过超声波传感器实现,还可以通过微波雷达传感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以通过超声波传感器来检测人体是否进入预设区域为例,若间歇式的短暂脉冲超声波由发射超声波至接收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中间经历的时长为

t。若人体与风扇之间的距离为s,则s满足如下公式:
[0036]
2*s=v*

t;
[0037]
在上述公式中,若通过超声波传感器实现,则v为声速。若通过微波雷达传感器实现,则v为光速。通过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得到s的值。将人体与风扇之间的距离与预设区域的覆盖范围进行比较,即可确定是否检测到人体进入预设区域。例如,若通过超声波传感器实现,而

t<23.5ms且预设区域内有信号的变化(活动的物体造成),则说明在4米的范围内有物体进入。若通过微波雷达传感器实现,而

t<26.7ns且预设区域内有信号的变化(活动的物体造成),则说明在4米的范围内有物体进入。
[0038]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人体在进入预设区域之前,超声波传感器是检测不到活动物体反射回来的超声波的,而进入预设区域后,即可检测到活动物体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从而通过从无到有,也即之前一段时间内检测不到人体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到后来能够检测到人体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则说明有人体进入预设区域。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检测到人体进入预设区域后,即可开启风扇。
[0039]
同理,还可以反过来检测是否有人体离开预设区域。具体地,由于人体在离开预设区域之前,超声波传感器是可以检测到活动物体反射回来的超声波的,而人体在离开预设区域后,超声波传感器是检测不到活动物体反射回来的超声波的,从而通过从有到无,也即之前一段时间内可以检测到人体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到后来不能检测到人体反射回来的超声波,则说明有人体离开了预设区域。需要说明的是,在检测到人体离开预设区域后,即可关闭风扇,且超声波传感器也可以回归至待机状态。
[0040]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可均具有信号的发射及接收功能。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可以为超声波传感器,或者为微波雷达传感器,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另外,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的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也不作具体限定。以通过超声波传感器实现为例,第一传感器可以由超声波发射换能器及超声波接收换能器所组成,超声波发射换能器用于发射超声波信号,超声波接收换能
器用于接收超声波信号。当然,第一传感器也可以为具有发射及接收超声波信号功能的超声波换能器,也即与上述实施例不同,超声波发射换能器及超声波接收换能器是一体设置的。另外,第二传感器与第一传感器同理,可以采用上述的结构进行设置,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0041]
另外,在检测到人体进入预设区域后,可以同时触发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发射信号,也可以不同时触发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发射信号,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其中,第一时间差为第一信号的发射时刻与第一传感器接收到第一反射信号的接收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第二时间差为第二信号的发射时刻与第二传感器接收到第二反射信号的接收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第一反射信号为人体对第一信号的反射信号,第二反射信号为人体对第二信号的反射信号。第一信号及第二信号可以为超声波信号,还可以为微波雷达信号,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也不作具体限定。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的信号类型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也不作具体限定。人体的方位可以指的是人体分别与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之间的距离关系,如人体是离第一传感器近一点,还是离第二传感器近一点,还可以方位关系,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0042]
还需要说明的是,传感器在发射信号后,反射回来的信号中有些反射信号是经过人体反射回来的,有些反射信号可能不是经人体反射回来的,如是经家具发射回来的。因此,传感器在发射信号后,对于所有的反射信号,还可以确定哪些反射信号是经人体反射回来的,哪些是经家具等物体反射回来的。由于人体通常是会移动的,从而一段时间内经人体反射回来的反射信号,其距离信息与幅值信息是不稳定的。而对于家具等不移动的物体,一段时间内经家具反射回来的反射信号,其距离信息与幅值信息是稳定的。因此,基于此特性,可以通过信号检波法,同时测量多个界面参数,并在同一时刻识别多个反射界面,以排除其它静止物体(如家具)的反射信号的干扰,并检测出经人体反射回来的反射信号。
[0043]
另外,实际实施过程中,使用的传感器可以为高频超声波传感器,如200khz或300khz频率的超声波传感器。首先,通过使用高频超声波传感器,可以使得测量盲区更小。其次,高频超声波传感器能在同一时间周期,可获得更丰富的回波信号,以提升检测精度,即提高距离测量的精度。经过实际测试,200khz的传感器相较于40khz的传感器,其检测精度能提高3倍以上。还需要说明的是,若使用微波雷达信号进行人体方位识别,则微波雷达的高频也可以提高检测精度,如60ghz的频率比5ghz的微波雷达具有更高的检测精度。
[0044]
还需要说明的是,相较于触发每个传感器通过轮询方式依次发射信号,根据不同传感器之间互相收发彼此的信号,并以此产生的时间差来识别人体方位,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两个传感器收发自身的信号,并根据每个传感器收发各自信号的时间差,来识别人体方位,可以简化人体方位的识别流程,提高人体方位识别的效率。另外,由于只需使用两个传感器,而不需要使用3个甚至3个以上,可以降低后期实施该方法的使用成本。
[004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在检测到人体进入预设区域时,则触发第一传感器发射第一信号,并触发第二传感器发射第二信号。根据第一时间差、第二时间差、第一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及第二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人体的方位。由于可以通过超声波信号或微波雷达信号实现人体定位,从而对硬件设备配置要求较低,相应的硬件成本随之也较低,有利于家电设备大规模应用。另外,识别过程不易受到灯光、阳光等光线干扰,还不会受到被测物体颜色、环境温度的影响,从而识别效率和识别准确度较高。
[0046]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不对根据第一时间差、第二时间差、第一信号强度及第二信号强度,确定人体的方位的方式作具体限定,包括但不限于:第一时间差大于第二时间差、第一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且在预设时间段内第一时间差、第二时间差、第一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及第二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均发生改变,则确定人体的方位偏向于第二传感器。
[0047]
其中,人体的方位偏向于第二传感器的情形可参考图2。在图2中,“2#传感器”即代表第二传感器,“1#传感器”即代表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与人体之间的虚线表示的是,第一传感器发射的第一信号以及第一信号经人体反射后的第一反射信号。第二传感器与人体之间的虚线表示的是,第二传感器发射的第二信号以及第二信号经人体反射后的第二反射信号。人体的方位偏向于第二传感器时的包络波形可参考图3,在图3中,

t1表示第一时间差,

t2表示第二时间差,a1表示第一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a2表示第二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由图3可以看出,人体的方位偏向于第二传感器时,

t1是要大于

t2的,a1是要小于a2的。
[0048]
另外,若人体是朝向第二传感器的方向进行靠近,则人体距离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会均发生变化。此时,对于第一传感器,在预设时间段内前一次采集到的第一时间差

t1与后一次采集到的第一时间差

t1

之间会发生变化,前一次采集到的第一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a1与后一次采集到的第一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a1

之间也会发生变化,也即在预设时间段内第一时间差及第一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均发生改变。
[0049]
同理,对于第二传感器,在预设时间段内前一次采集到的第二时间差

t2与后一次采集到的第二时间差

t2

之间会发生变化,前一次采集到的第二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a2与后一次采集到的第二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a2

之间也会发生变化,也即在预设时间段内第二时间差及第二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均发生改变。正因为通过上述判断

t1、

t2、a1及a2的变化过程,从而可确定是活动物体(即人体),而非是家具等固定物体,通过上述判断逻辑,可以确定人体偏向于第二传感器。
[0050]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在第一时间差大于第二时间差且第一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小于第二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时,则确定人体的方位偏向于第二传感器。由于可以通过超声波信号或微波雷达信号实现人体定位,从而对硬件设备配置要求较低,相应的硬件成本随之也较低,有利于家电设备大规模应用。另外,识别过程不易受到灯光、阳光等光线干扰,还不会受到被测物体颜色、环境温度的影响,从而识别效率和识别准确度较高。
[0051]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不对根据第一时间差、第二时间差、第一信号强度及第二信号强度,确定人体的方位的方式作具体限定,包括但不限于:第一时间差小于第二时间差,且第一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则确定人体的方位偏向于第一传感器。
[0052]
其中,人体的方位偏向于第一传感器的情形可参考图4。在图4中,“2#传感器”即代表第二传感器,“1#传感器”即代表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与人体之间的虚线表示的是,第一传感器发射的第一信号以及第一信号经人体反射后的第一反射信号。第二传感器与人体之间的虚线表示的是,第二传感器发射的第二信号以及第二信号经人体反射后的第二反射信号。人体的方位偏向于第一传感器时的包络波形可参考图5,在图5中,

t1表示第一时间差,

t2表示第二时间差,a1表示第一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a2表示第二反射信号的信号强
度。由图3可以看出,人体的方位偏向于第一传感器时,

t1是要小于

t2的,a1是要大于a2的。另外,若人体是朝向第一传感器的方向进行靠近,则人体距离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会均发生变化。此时,对于第一传感器,在预设时间段内前一次采集到的第一时间差

t1与后一次采集到的第一时间差

t1

之间会发生变化,前一次采集到的第一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a1与后一次采集到的第一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a1

之间也会发生变化,也即在预设时间段内第一时间差及第一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均发生改变。
[0053]
同理,对于第二传感器,在预设时间段内前一次采集到的第二时间差

t2与后一次采集到的第二时间差

t2

之间会发生变化,前一次采集到的第二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a2与后一次采集到的第二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a2

之间也会发生变化,也即在预设时间段内第二时间差及第二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均发生改变。正因为通过上述判断

t1、

t2、a1及a2的变化过程,从而可确定是活动物体(即人体),而非是家具等固定物体,通过上述判断逻辑,可以确定人体偏向于第一传感器。
[0054]
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一时间差等于第二时间差,且第一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等于第二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且在预设时间段内第一时间差、第二时间差、第一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及第二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均发生改变,则说明人体正在沿着风扇中轴线的方向移动。若在预设时间段内第一时间差在变小,则说明人体是在靠近风扇。反之,则说明人体在远离风扇。还需要说明的是,若第一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及第二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均为0,则此时可以直接确定人体离开了预设区域。此时,可以关闭风扇,并使得第一传感器及第二传感器回归至待机状态。
[0055]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在第一时间差小于第二时间差且第一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大于第二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时,则确定人体的方位偏向于第一传感器。由于可以通过超声波信号或微波雷达信号实现人体定位,从而对硬件设备配置要求较低,相应的硬件成本随之也较低,有利于家电设备大规模应用。另外,识别过程不易受到灯光、阳光等光线干扰,还不会受到被测物体颜色、环境温度的影响,从而识别效率和识别准确度较高。
[0056]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不对根据第一时间差、第二时间差、第一信号强度及第二信号强度,确定人体的方位的方式作具体限定,包括但不限于:第一时间差等于第二时间差,且第一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等于第二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则确定人体的方位位于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之间连线的中轴线上。
[0057]
其中,人体的方位位于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之间连线的中轴线上的情形可参考图6。在图6中,“2#传感器”即代表第二传感器,“1#传感器”即代表第一传感器,第一传感器与人体之间的虚线表示的是,第一传感器发射的第一信号以及第一信号经人体反射后的第一反射信号。第二传感器与人体之间的虚线表示的是,第二传感器发射的第二信号以及第二信号经人体反射后的第二反射信号。人体的方位位于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之间连线的中轴线上时,该情形的包络波形可参考图7,在图7中,

t1表示第一时间差,

t2表示第二时间差,a1表示第一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a2表示第二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由图7可以看出,人体的方位位于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之间连线的中轴线上时,

t1是要等于

t2的,a1是要等于a2的。
[0058]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在第一时间差等于第二时间差且第一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等于第二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时,则确定人体的方位位于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
器之间连线的中轴线上。由于可以通过超声波信号或微波雷达信号实现人体定位,从而对硬件设备配置要求较低,相应的硬件成本随之也较低,有利于家电设备大规模应用。另外,识别过程不易受到灯光、阳光等光线干扰,还不会受到被测物体颜色、环境温度的影响,从而识别效率和识别准确度较高。
[0059]
在确定人体方位后,还可以基于人体方位来控制温度调控设备。基于该原理及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在根据第一时间差、第二时间差、第一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及第二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人体的方位之后,还包括:根据人体的方位,调整温度调控设备的温度调控方向。
[0060]
其中,第一传感器与第二传感器可分离设置,且均设置在温度调控设备上,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需要说明的是,若在调控过程中,检测到人体不在预设区域内,则可以使得温度调控设备停止工作,并使得传感器处于待机状态,以节省耗电成本,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0061]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通过在确定人体的方位之后,根据人体的方位,调整温度调控设备的温度调控方向。由于可以自动识别人体方位并自动调整温度调控方向,从而提高了温度调控的效率,并提高了用户体验。
[0062]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温度调控方向为出风方向或者热量传递方向。具体地,以温度调控设备为空调或者风扇为例,若确定人体方位偏向于某一方,则空调或风扇可将出风方向对准该方向,也即对准人体方位。另外,除了降温之外,电暖器等升温设备也可以按照上述方式改变热量传递方向,也即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可以用于温度调控设备,而温度调控设备可以为降温设备,也可以为升温设备,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还需要说明的是,温度调控方向还可以为背离人体方位的方向,如空调不吹向人体,而只是改变室内温度,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0063]
图8示例了一种人体方位识别装置的实体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电子设备可以包括:处理器(processor)810、通信接口(communications interface)820、存储器(memory)830和通信总线840,其中,处理器810,通信接口820,存储器830通过通信总线840完成相互间的通信。处理器810可以调用存储器830中的逻辑指令,以执行如下方法:检测到人体进入预设区域,则触发第一传感器发射第一信号,并触发第二传感器发射第二信号,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为超声波信号或微波雷达信号;根据第一时间差、第二时间差、第一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及第二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人体的方位;第一时间差为第一信号的发射时刻与第一传感器接收到第一反射信号的接收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第二时间差为第二信号的发射时刻与第二传感器接收到第二反射信号的接收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第一反射信号为人体对第一信号的反射信号,第二反射信号为人体对第二信号的反射信号。
[0064]
此外,上述的存储器830中的逻辑指令可以通过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电子设备,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本发明各个实施例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ram,random access memory)、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
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0065]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非暂态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以执行上述各实施例提供的方法,例如包括:检测到人体进入预设区域,则触发第一传感器发射第一信号,并触发第二传感器发射第二信号,第一信号与第二信号为超声波信号或微波雷达信号;根据第一时间差、第二时间差、第一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及第二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人体的方位;第一时间差为第一信号的发射时刻与第一传感器接收到第一反射信号的接收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第二时间差为第二信号的发射时刻与第二传感器接收到第二反射信号的接收时刻之间的时间差,第一反射信号为人体对第一信号的反射信号,第二反射信号为人体对第二信号的反射信号。
[0066]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温度调控设备。参见图9,该设备包括:第一传感器901、第二传感器902及如上述装置实施例所提供的人体方位识别装置903;第一传感器901与第二传感器902分别与人体方位识别装置903连接。
[0067]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温度调控设备为风扇。
[0068]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在温度调控设备为风扇时,风扇还包括风扇罩904。相应地,第一传感器901设置在风扇罩904的左端,第二传感器902设置在风扇罩904的右端。需要说明的是,由上述方法实施例可知,第一传感器901与第二传感器902可均具有信号的发射及接收功能。第一传感器901与第二传感器902可以为超声波传感器,或者为微波雷达传感器。以通过超声波传感器实现为例,第一传感器901可以由超声波发射换能器及超声波接收换能器所组成,超声波发射换能器用于发射超声波信号,超声波接收换能器用于接收超声波信号。当然,第一传感器901也可以为具有发射及接收超声波信号功能的超声波换能器,也即与上述实施例不同,超声波发射换能器及超声波接收换能器是一体设置的。另外,第二传感器902与第一传感器901同理,可以采用上述的结构进行设置。
[0069]
相应地,若第一传感器901与第二传感器902均是由超声波发射换能器及超声波接收换能器所组成的,则第一传感器901设置在风扇罩904的左端,第二传感器902设置在风扇罩904的右端,其组装结构可参考图10。若第一传感器901与第二传感器902均是由超声波发射换能器及超声波接收换能器一体设置而成的,则第一传感器901设置在风扇罩904的左端,第二传感器902设置在风扇罩904的右端,其组装结构可参考图11。需要说明的是,若风扇包括风扇罩904,则说明风扇为有叶风扇。
[0070]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在温度调控设备为风扇时,风扇还包括底座905。第一传感器901设置在底座905的左端,第二传感器902设置在底座905的右端。其中,不同宽度的底座,其对应风扇的结构示意图可分别参考图12、图13及图14。还需要说明的是,除了底座905之外,还可以顶座906,具体可参考图15,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0071]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在温度调控设备为风扇时,风扇还包括无叶出风口907;第一传感器901设置在无叶出风口907的左端,第二传感器902设置在无叶出风口907的右端。需要说明的是,若风扇包括无叶出风口907,则说明风扇为无叶风扇,具体结构可参考图16。还需要说明的是,在调整温度调控方向的同时,还可以调整温度调控力度。具体地,可以在风扇中增加温度传感器,从而可根据环境温度及人体距离风扇之间的距离,自动调节风力大小。
[0072]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内容,作为一种可选实施例,在温度调控设备为具有导风板908的风扇或者空调时,第一传感器901及第二传感器902可以设置在导风板908的两端,具体结构可参考图17。导风板908可以根据第一传感器901及第二传感器902对应确定的人体方位,改变出风方向。
[0073]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设备,通过在检测到人体进入预设区域时,则由人体方位识别装置903触发第一传感器901发射第一超声波信号,并触发第二传感器902发射第二超声波信号。根据第一时间差、第二时间差、第一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及第二反射信号的信号强度,确定人体的方位。由于可以通过超声波信号或微波雷达信号实现人体定位,从而对硬件设备配置要求较低,相应的硬件成本随之也较低,有利于家电设备大规模应用。另外,识别过程不易受到灯光、阳光等光线干扰,还不会受到被测物体颜色、环境温度的影响,从而识别效率和识别准确度较高。
[0074]
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0075]
通过以上的实施方式的描述,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各实施方式可借助软件加必需的通用硬件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当然也可以通过硬件。基于这样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如rom/ram、磁碟、光盘等,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执行各个实施例或者实施例的某些部分所述的方法。
[0076]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