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测冷凝水的组合式探针检测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22531发布日期:2019-10-19 03:43阅读:354来源:国知局
检测冷凝水的组合式探针检测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制冷设备领域,具体涉及检测冷凝水的组合式探针检测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已经成为电力消费大国,由于目前电力生产还无法完全满足人民用电需求,在某些时段、某些地区会出现电力紧张的问题。造成电力紧张的诸多原因中,居民家庭电器用电,特别是空调用电的大幅度增长不可忽视。

目前冰箱和空调两项的耗电量,占家庭用电的85%。仅家用空调一项年耗电量就为400亿kWh以上,相当于三峡水电站最高发电量的50%,超过电网负荷的30%。

城镇用电量的不断增加使得我国电力峰谷差不断扩大,家用空调的普及与使用时间的集中性更加剧了供电的峰谷矛盾。应运而生的冰蓄冷空调技术则具有明显的移峰填谷效果,因而受到政府和电力部门的鼓励和支持,同时也因减少电费支出而受到用户欢迎。随着冰蓄冷空调技术的发展日益成熟,其在大型中央空调系统中的“削峰填谷”作用已经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用于工、矿、商厦的大中型冰蓄冷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正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2016107776440,名称为:一种小型冰蓄冷温度调节风扇系统,该系统公开了一种制冷子系统,蓄冰子系统和释冷子系统,但是该系统存在缺点,能源利用率差,蓄冷槽是单独的一个,没有对冷凝器外部的冷凝水的处理装置,即使有处理装置,也没有在线监控装置。

目前的冰蓄冷系统为了提升效率,大多向着大型化、复杂化发展,而适合家用的小型冰蓄冷空调技术研究还不多,同时多数冰蓄冷空调在用户负荷端带有比较复杂的制冷剂循环回路,使得冰蓄冷空调的小型化有一定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检测冷凝水的组合式探针检测机构,来解决现有的蓄冷式冷风扇,没有对制冷的冷凝器外部的冷凝水在线监控装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检测冷凝水的组合式探针检测机构,包括制冷系统、蓄冷系统和放冷系统,所述的蓄冷系统包括第二腔体,所述的制冷系统包括冷凝器,所述的放冷系统包括热交换器,所述的热交换器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落入第二腔体内,所述的第二腔体内设置用于排水的吸冷凝水泵,所述的第二腔体内还设置有检测冷凝水的组合式探针检测机构,所述的组合式探针检测机构包括第一探针、第二探针和第三探针,所述的第一探针、第二探针和第三探针的长度依次增长,第一探针通过检测电阻,检测冷凝水的最高液位,第二探针通过检测电阻,控制吸冷凝水泵的启动,第三探针通过检测电阻,检测冷凝水的最低液位,控制吸冷凝水泵的关闭。安装在第二腔体的顶部,通过三根高低不同的探针,完成冷凝水的实时监控,确保最大化的节能和安全系数,防止极端情况下,冷凝水过满溢出,防止吸冷凝水泵空转损坏和浪费能源。

作为优选,所述的制冷系统上还设置有中控板,所述的中控板与第一探针、第二探针和第三探针连通。可以手动设定阻值,也可以手动进行控制吸冷凝水泵。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探针、第二探针和第三探针为电阻式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探针、第二探针和第三探针环形设置在一个安装圆盘上。减少探针的横向安装面积。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探针连接警报器。通过声控警报器提醒用户更为直观。

与现有技术相比:检测冷凝水液位的高低,控制吸冷凝水泵的启动和关闭,防止电机空转,节约能源,保障系统安全,实现智能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检测冷凝水的组合式探针检测机构,包括制冷系统1、蓄冷系统2和放冷系统,所述的蓄冷系统2包括第二腔体22,所述的制冷系统1包括冷凝器11,所述的放冷系统3包括热交换器31,所述的热交换器31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冷凝水落入第二腔体22内,所述的第二腔体22内设置用于排水的吸冷凝水泵23,所述的第二腔体22内还设置有检测冷凝水的组合式探针检测机构24,所述的组合式探针检测机构24包括第一探针241、第二探针242和第三探针243,所述的第一探针241、第二探针242和第三探针243的长度依次增长,第一探针241通过检测电阻,检测冷凝水的最高液位,第二探针242通过检测电阻,控制吸冷凝水泵23的启动,第三探针243通过检测电阻,检测冷凝水的最低液位,控制吸冷凝水泵23的关闭,所述的制冷系统1上还设置有中控板,所述的中控板与第一探针241、第二探针242和第三探针243连通,所述的第一探针241、第二探针242和第三探针243为电阻式传感器,所述的第一探针241、第二探针242和第三探针243环形设置在一个安装圆盘上,所述的第一探针241连接警报器。

制冷系统由压缩机、压力表、冷凝器、储液器、过滤器、电磁阀、热力膨胀阀与蒸发器组成,各部件除压力表外通过管道串联形成循环回路,压力表接入回路中,蒸发器置于蓄冷系统的封闭区域内部,蒸发器回路内部充入制冷剂。

制冷过程:该过程于夜间谷电时段完成。此时电磁阀打开,制冷系统形成完整回路,压缩机工作使制冷剂被压缩为高温高压气体,经冷凝器放热凝结为液态,经储液器按需调节制冷剂量,经过滤器滤除杂质,经热力膨胀阀近似等熵膨胀至蒸发压力,进入蒸发器吸热蒸发为气态完成制冷循环。

蓄冷过程:在容器内充入蓄冷介质,蓄冷介质为水,蒸发器在容器内,蒸发器吸热使蓄冷剂降温直至凝结,此时蓄冷介质从液态变为固态,即水变成冰,从而完成制冷蓄冰过程。

放冷过程:泵开启,泵抽取蓄冷介质,蓄冷介质经过管道,到达热交换器,在热交换器中做循环流动,释放出冷气,进风口在风机的作用下吹入常温风,经过热交换器,常温风被吸热变为冷风,由出风口排出,吹向人体,泵直接在容器内,开启后直接吸冷速度快,容器中的冷气可以完全释放,无热传导的距离影响,风口释放的冷量大,环境温度与出风口温度间温差大,人体冷气使用效果好,是正真意义上的空调器。

热交换器31在工作过程中,外部空气中的水汽会凝结在热交换器31的外部,形成冷凝水,时间长了,冷凝水汇聚,在重力的作用下,掉落至托板111上,托板上包括三面包裹的边缘板,另一侧抵靠在制冷系统1的壳体上,形成四面包裹。

冷凝水汇聚掉落至托板上,沿着托板111上的通孔,进入通导管112,再从导管112进入至第二腔体22内,第一腔体21和第二腔体22互不连通,但是整体构成一个容器,设置巧妙,减少装置体积,且对冷凝水进行收集回收。

回收后的冷凝水,当第二腔体22内的冷凝水过满时,吸冷凝水泵23启动,抽取冷凝水,从一系列的折弯管道内运输至排水管4,增加了限制水位机构,由于限制水位机构是一个封闭盒5,排水管4的上方设置有多个均匀阵列的排水孔41,从图2可知,排水孔41与冷凝器11反向的,如果是同向的话,水会快速流出,且只会从前面几个排水孔流出,因此必须做在上方,与冷凝器11反向,使得水慢慢流出,且流出过程中,只能在封闭盒5内,不会乱溅,从封闭盒5底部的小孔流出,再一次起到减缓流出速度的作用,冷凝器11工作过程中,外部是温度非常高的,因此冷凝水落下时,遇到高温的冷凝器11就被挥发掉了,有两个好处:一、解决了冷凝水过多,需要处理的工作,二、提升了冷凝器11的工作效率,加快散热,三、排水过程尽可能的慢,使得冷凝水挥发的比较完全。

组合式探针检测机构24包括第一探针241、第二探针242和第三探针243,所述的第一探针241、第二探针242和第三探针243的长度依次增长,所有的探针都是检测电阻的,当感应到水时,也就是阻值变大时,空气的阻值是最小的。

因此第一探针241通过检测电阻,检测冷凝水的最高液位,通过中控板连接警报器,一旦水位实在过高,需要进行人工排水,但是这种情况的概率是非常小的,因为平时是通过吸冷凝水泵23抽水的。

水位过低时,第三探针243的电阻是最小的,因为接触的是空气,此时吸冷凝水泵23是关闭的,防止吸冷凝水泵23空转,浪费能源。

水位到达第二探针242位置时,代表到达了可抽取水位高度,此时控制吸冷凝水泵23开启,启动吸水,冷凝水从一系列的折弯管道内运输至排水管4。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上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任何对本技术做出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想到的替换、变形、改进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