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教学用取样分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11545发布日期:2019-12-24 21:27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教学用取样分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用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教学用取样分流装置。



背景技术:

在流体监测教学中,流体取样有时会面临流体压力过大取样不便或者现有通过阀门直接取样的方式会使得取样阀门在开启关闭时收到流体压力的影响较大的情况,同时部分流体在取样过程中暴露于空气会引起部分性能参数的改变,从而不利于对流体的准确分析;以及存在剩余样品不能回收循环利用等的问题。因此,需要提出一种取样分流装置,能够对流体进行减压,使得流体在密闭环境中完成取样,保证流体的性能稳定,实时观察动态并回收剩余样品。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对流体减压、方便进行取样的教学用取样分流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教学用取样分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连的分流模块、驱替模块和取料模块;所述分流模块包括输入管、分流装置和输出口ⅰ、输出口ⅱ,待检测流体依次通过输入管、分流装置分成两路由输出口ⅰ、输出口ⅱ输出;所述驱替模块包括驱替泵、驱动装置;所述驱替泵包括活塞、由所述驱动装置驱动移动的活塞杆、筒体;所述活塞与所述活塞杆连接,且可沿所述筒体上下自由移动;所述筒体由活塞分隔为上腔体、下腔体;所述下腔体、上腔体分别通过对应的管路与所述分流模块的输出口ⅰ相连通,且两路管路上分别设有单向阀,各单向阀的进水口均与所述分流模块的输出口ⅰ相连通;所述下腔体、上腔体分别通过对应的管路与所述取料模块相连通,且两路管路上分别设有单向阀,各单向阀的出水口均与所述取料模块相连通;所述取料模块上设有放液阀,且位于所述驱替模块的上方。

所述分流装置包括分液筒体、进液口、支撑台、隔板、分布槽、旋转杆;所述分液筒体顶端沿竖直方向设有所述输入管,且输入管一端延伸至分液筒体内;所述输入管侧面设有所述进液口;所述分液筒体底端中间设有向内凹陷、上下导通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外壁与分液筒体的内壁之间通过所述隔板密封相连;所述输出口ⅰ、输出口ⅱ分别设于所述分液筒体在所述隔板的两侧;所述输出口ⅱ通过管道与进液口相连;所述分布槽设于所述支撑台上,且所述输入管一端延伸至分布槽内;所述分布槽底端贯穿导通的支撑台设有所述旋转杆;所述分布槽底部沿圆周方向均布半周分流孔。

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滚珠丝杆、导向杆、导向架;所述滚珠丝杆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驱动电机输出端,另一端与活塞杆一端螺纹连接;所述活塞杆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筒体内,且与活塞相连;所述筒体上设有与活塞杆平行且分别位于活塞杆左右两侧的导向杆;所述活塞杆位于筒体外的一端外壁上设有所述导向架,所述导向架通过所述导向杆可上下移动地设于所述筒体上方。

所述上腔体与所述分流模块的输出口ⅰ相连通的管路上还设有第二控制阀;所述下腔体与所述取料模块相连通的管路上还设有第三控制阀。

所述下腔体与所述分流模块的输出口ⅰ相连通的管路上还设有第一控制阀;所述上腔体与所述取料模块相连通的管路上还设有第四控制阀。

所述取料模块还包括透明罐、放液管、返回阀;所述各单向阀的出水口通过所述透明罐一端与所述取料模块相连,所述透明罐的另一端经返回阀与所述输入管连接;所述放液管与所述透明罐相连通;所述放液阀设于所述放液管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驱替模块可有效实现流体的减压,同时利用取料模块进行流体取样,更加方便;

2.驱替模块与分流模块、取料模块的连通,分别通过两路管路实现,各路管路上的单向阀设计,使得驱替模块在运行过程中,能够有效实现流体的选择性输出,增加了可调节性;

3.分流模块的设计,通过手转动旋转杆控制分流孔位于隔板两侧的个数,控制隔板两侧的液体流量,进而控制取液流量;同时也可以直接关闭与驱替、取料模块相连的输出端,进行停机(不进行取样)的切换;

4.通过取料模块中放液管和放液阀配合实现流体取样检测;通过透明罐可以观察流体状态;

5.取料模块与输入管相连,保证了取样之后剩余的样品能够返回到输入管中,形成流体循环,不会造成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分布槽、旋转杆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分流模块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各管路示意图;

图中,1-分流模块,11-分液筒体,12-输入管,13-输出口ⅱ,14-分布槽,141-分布孔,15-隔板,16-旋转杆,17-支撑台,18-进液口,19-输出口ⅰ,20-分流装置,2-驱替模块,21-驱替泵,211-筒体,212-活塞,213-活塞杆,22-驱动电机,23-滚珠丝杆,24-导向杆,25-导向架,26-下腔体,27-上腔体,28-驱动装置,31-第一液路口,32-第二液路口,33-第一阀组模块,331-第一单向球阀,332-第一控制阀,34-第二阀组模块,341-第二单向球阀,342-第二控制阀,35-第三阀组模块,351-第三单向球阀,352-第三控制阀,36-第四阀组模块,361-第四单向球阀,362-第四控制阀,37-进水口,38-出水口,4-取料模块,41-透明罐,42-放液管,43-放液阀,44-返回阀。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至4所示,一种教学用取样分流装置,包括依次相连的分流模块1、驱替模块2和取料模块4;分流模块1包括输入管12、分流装置20和输出口ⅰ19、输出口ⅱ13,待检测流体依次通过输入管12、分流装置20分成两路由输出口ⅰ19、输出口ⅱ13输出;分流装置20包括分液筒体11、进液口18、支撑台17、隔板15、分布槽14、旋转杆16;分液筒体211顶端沿竖直方向设有输入管12,且输入管12一端延伸至分液筒体211内;输入管12侧面设有进液口18;分液筒体211底端中间设有向内凹陷、上下导通的支撑台17;支撑台17的外壁与分液筒体211的内壁之间通过隔板15密封相连;输出口ⅰ19、输出口ⅱ13分别设于分液筒体11在隔板15的两侧;输出口ⅱ13通过管道与进液口18相连;分布槽14设于支撑台17上,且输入管12一端延伸至分布槽14内;分布槽14底端贯穿导通的支撑台17设有旋转杆16;分布槽14底部沿圆周方向均布半周分流孔141。

驱替模块2包括驱替泵21、驱动装置28;驱替泵21包括活塞212、由驱动装置28驱动移动的活塞杆213、筒体211;活塞212与活塞杆213连接,且可沿筒体211上下自由移动;驱动装置28包括驱动电机22、滚珠丝杆23、导向杆24、导向架25;滚珠丝杆23一端通过联轴器连接驱动电机22输出端,另一端与活塞杆213一端连接;活塞杆213另一端延伸至筒体211内,且与活塞212连接;筒体211上设有与活塞杆213平行且分别位于活塞杆213左右两侧的导向杆24;活塞杆2134位于筒体211外的一端外壁上设有导向架25,导向架25通过导向杆24可上下移动地设于筒体211上方。筒体211由活塞212分隔为上腔体27、下腔体26;下腔体26、上腔体27分别通过对应的管路与分流模块1的输出口ⅰ19相连通,且两路管路上分别设有单向阀,各单向阀的进水口37均与分流模块的输出口ⅰ19相连通;下腔体26、上腔体27分别通过对应的管路与取料模块4相连通,且两路管路上分别设有单向阀,各单向阀的出水口38均与取料模块4相连通;取料模块4上设有放液阀43,且位于驱替模块2的上方。上腔体27与分流模块1的输出口ⅰ19通过的管路上设有第二阀组模块34、第二液路口32;第二阀组模块34包括第二单向球阀341、第二控制阀342;输入口ⅰ19、进水口37、第二控制阀34、第二单向球阀341、第二液路口32依次相连;下腔体26与取料模块4的相联通的管路上设有第三阀组模块35、第一液体口31;第三阀组模块35包括第三单向球阀351、第三控制阀352;下腔体26、第一液体口31、第三控制阀352、第三单向球阀351、出水口38依次相连。下腔体26与分流模块的输出口ⅰ19通过的管路上设有第一阀组模块33、第一液路口31;第一阀组模块33包括第一单向球阀331、第一控制阀332;输入口ⅰ19、进水口37、第一控制阀332、第一单向球阀331、第一液路口31依次相连;上腔体27与取料模块4的相联通的管路上设有第四阀组模块36、第二液体口32;第四阀组模块36包括第四单向球阀361、第四控制阀362;上腔体27、第二液体口32、第四控制阀362、第四单向球阀361、出水口38依次相连。

取料模块4还包括透明罐41、放液管42、返回阀44;各单向阀的出水口38通过透明罐41一端与取料模块4相连,透明罐41的另一端经返回阀44与输入管12连接;放液管42与透明罐41相连通;放液阀43设于放液管42上。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和流程如下:液体从输入管12侧面进液口18进入输入管12,到达分布槽14内,流体压力减小,通过旋转杆16的手动旋转,实现位于隔板15两侧的分布槽14上分流孔141数量不同,从而控制两侧液体流量;隔板15一端液体通过输出口ⅰ19进入进水口37;隔板15另一端液体通过输出口ⅱ13经管道可以再次回流进进液口18;将没有孔的分布槽14转到靠近输入口ⅰ19一侧时即直接关闭与驱替、取料模块相连的输出端,停止取料,此时所有液体可从输出口ⅱ19回流进进液口18,再进入输入管12,进行流体循环,进行停机(不进行取样)的切换。躯替模块2中驱动电机22通过联轴器带动滚珠丝杆23旋转,活塞杆213与滚珠丝杆23螺纹连接,活塞杆213带动活塞212沿着筒体211内壁往复上下运动,通过导向架25和导向杆24配合,限制活塞杆213转动的自由度,保证上下移动的稳定性;当活塞212向下运动时,由于单向阀控制液体单向流通,控制使得第一阀组模块33和第四阀组模块36为封堵状态,第二阀组模块34和第三阀组模块35为导通状态,此时液体由第二阀组模块34经第二液路口32进入泵的上腔体27,活塞212向下运动使得泵的下腔体26内液体挤压出来,再经第一液路口31和第三阀组模块35进入与取料模块4相连的出水口38中;当活塞212向上运动时,第二阀组模块34和第三阀组模块35由于单向球阀的控制变成封堵状态,第一阀组模块33和第四阀组模块36变成导通状态,泵的下腔体26由第一阀组模块33经过第一液路口31进液,活塞212向上运动使得泵的上腔体27内液体挤压出来,再经第二液路口32和第四阀组模块36进入与取料模块4相连的出水口38中;即活塞212上下运动,都有液体从分流模块1进入取料模块4,并且液体从下到上流动,有效实现减压。液体由出水口38进入透明罐41中,当需要取样时,打开放液阀43,使得液体进入放液管42中,当取样完成,关闭放液阀43,开启返回阀44,剩余液体能够返回到输入管12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