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岩土工程勘察的勘探孔定位标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21284发布日期:2019-10-09 00:48阅读:87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岩土工程勘察的勘探孔定位标识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勘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岩土工程勘察的勘探孔定位标识。



背景技术:

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往往需要预先测放好勘探孔的位置,随后勘察队伍进场,在相应位置进行勘探工作。现在市场上的勘探孔测放,多采用插竹片、插树枝、喷油漆、捆绑塑料袋等方式标识勘探孔,插竹片、插树枝方式,将塑料袋绑在上面,勘探孔信息放入塑料袋中。一方面树枝、竹片经常被人随意拔掉,且塑料袋中的勘探孔信息,在下雨、刮风等恶劣天气下,极易损坏,为后期工作造成麻烦。喷油器,多用在岩层地区,若在既有路面,会影响市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岩土工程勘察的勘探孔定位标识,固定杆贯穿标识体设置,且在位于标识体顶部的固定杆上套设有定位环,通过调整定位环在固定杆上的位置,既能控制固定杆钻入岩土中的深度,确保标识安装稳固;还能将固定杆所受的作用力传至标识体,将标识体固定在岩土层上。

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一种用于岩土工程勘察的勘探孔定位标识,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包括标识体及固定杆,所述标识体上开设有贯穿的穿杆孔,所述固定杆穿过所述穿杆孔并使所述固定杆的底端伸出于所述标识体外;所述固定杆的表面具有外螺纹,所述固定杆底端设有掘进探头。

所述固定杆上套接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位于所述标识体的上方,所述定位环的截面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穿杆孔的截面面积。

所述固定杆的顶端设有旋转手柄。

所述标识体具有一容置腔。

所述标识体的筒体外表面上设有卡环。

所述穿杆孔的孔径与所述固定杆的杆径相吻合适配。

所述标识体为圆筒状,所述穿杆孔开设在所述圆筒状的标识体的轴线位置。

所述标识体为十字板交叉结构,包括圆管以及均布在所述圆管外表面的四块板体,所述四块板体构成十字交叉状,所述圆管的管孔作为所述穿杆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能快速实现勘探孔定位作业;掘进效率高;能有效控制固定杆钻入岩土中的深度,确保容置腔始终处于固定杆上;勘探孔信息保存良好;仪式感强,不易遭受人为破坏;可回收利用,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杆底端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标识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标识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如图1-4所示,图中标记1-8分别表示为:标识体1、固定杆2、穿杆孔3、卡环4、旋转手柄5、定位环6、掘进探头7、容置腔8。

实施例:本实施例为一种用于岩土工程勘察的勘探孔定位标识,固定杆2贯穿标识体1设置,且在位于标识体1顶部的固定杆2上设有定位环6,通过调整定位环6在固定杆2上的位置,既能控制固定杆2钻入岩土中的深度,还能将固定杆2所受的作用力传至标识体1,将标识体1固定在岩土层上。

如图1所示,该勘探孔定位标识包括标识体1及固定杆2。

如图2所示,固定杆2的底端设有掘进探头7,便于将固定杆2钻入勘探孔内,实现勘探孔定位作业。如图3所示,标识体1呈圆筒状,标识体1上设有穿杆孔3,穿杆孔3沿标识体1的轴线方向布置,穿杆孔3用来容置固定杆2。如图1、3所示,标识体1上设有容置腔8,通过容置腔8将勘探孔的孔号、孔深等基本信息置于标识体1内。结合图1及图3所示,固定杆2穿过穿杆孔3设置,随着固定杆2钻入岩土中,标识体1将悬挂在固定杆2上,后期勘察人员可依据标识体1中存储的信息进行勘探作业。

如图1所示,固定杆2的顶端设有旋转手柄5,旋转手柄5的截面面积不小于穿杆孔3的截面面积。一方面,用于掘进施力,便于将固定杆2钻入勘探孔内;亦可与机器相连,通过机器施力,提高掘进效率,解放劳动力;另一方面,用来限制标识体1的活动范围,防止标识体1从固定杆2上滑落。

针对不同土质的岩土,固定杆2所需掘进的深度也有所不同。如图1所示,在位于标识体1顶部的固定杆2上套设有定位环6,定位环6的截面面积大于或等于穿杆孔3的截面面积,定位环6既能有效控制固定杆2掘进岩土中的深度,确保标识安装稳固;还能将固定杆2所受的作用力传至标识体1,将标识体1固定在岩土层上,防止标识体1沿固定杆2的轴线方向旋转,从而避免标识体1中容置的信息从容置腔8内掉落。

如图1所示,标识体1侧壁上设有卡环4,后期可将小红旗、禁止损坏等醒目标识物插入卡环4中,增强仪式感,不易遭受人为破坏。

本实施例的实施步骤:

1)根据岩土土体性质,初步确定拟掘进深度,调整好定位环6在固定杆2上的位置;

2)将掘进探头7置于勘探孔位置,依据岩土是否易掘进,选择人工或者机械转动旋转手柄5,将固定杆2钻入岩土中,直至定位环6与标识体1接触;

3)将勘探孔的孔号、孔深等基本信息从容置腔8放置于标识体1内;

4)在卡环4中插入醒目标识物;

5)施工完成后,拔出该标识;

6)移动至下一勘探孔,循环步骤1)-5),实现回收利用,降低成本。

本实施例在具体实施时:

容置腔8上覆盖有卡袋,防止雨水进入标识体1中,防止有关勘探孔的相关信息从容置腔8中掉落。

如图4所示,标识体1还可采用十字板交叉结构,具体包括圆管以及均布在圆管外表面的四块板体,四块板体构成十字交叉状,圆管的管孔作为穿杆孔3。标识体1的形状可依据使用需求自行调整。

标识体1、定位环6、卡环4均采用质量较轻,易于成型的材料制作;卡袋采用透明度较好的防雨材料制作;对于岩土易掘进的地区,固定杆2及掘进探头7采用刚度大、受力性能较好的轻型复合材料制作;对于岩土不易掘进的地区,固定杆2及掘进探头7采用便于机械受力的合金材料制作。

固定杆2的表面分布有若干螺纹,提高固定杆2与岩土层的契合强度。

虽然以上实施例已经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构思和实施例做了详细说明,但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认识到,在没有脱离权利要求限定范围的前提条件下,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改进和变换,例如容置腔1的结构等,故在此不一一赘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