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造岩心制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18424发布日期:2020-01-17 20:23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造岩心制作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油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造岩心制作装置。



背景技术:

在油气田开发过程中,室内实验是获取油气藏参数和认识油气藏的重要途径。大部分情况下,室内实验常需要用到岩心,而井下岩心需要用专业工具在钻井过程中获取,技术难度大,且成本高。目前常使用人造岩心进行实验,人造岩心是利用与井下岩石组成相似的矿物材料制成,制作过程简单,成本低。

目前天然全尺寸岩心和大型人造岩心在加工成特殊岩心时存在加工难度大、成品率低的问题,因而需要一种直接制作所需尺寸的岩心的制作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直接制作所需尺寸的岩心的制作装置。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人造岩心制作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盖、本体和下盖,所述上盖位于本体的顶部,所述下盖位于本体的底部,所述本体内设有贯穿本体高度方向的内腔,所述上盖面向本体的一面设有伸入内腔内的上压块,所述上压块的外壁与内腔的内壁完全贴合,所述下盖面向本体的一面设有伸入内腔内的下压块,所述下压块的外壁与内腔的内壁完全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内腔为长方体形,可制作方形岩心。

进一步的,所述上压块的长度是本体高度的1/5-1/2,可通过调整上压块位于内腔内的长度而制作不同尺寸的岩心。

进一步的,所述上压块的外侧壁设有刻度槽,便于确定上压块被压入内腔内的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刻度槽内设有插入刻度槽内的标识片,便于工作人员更直观的确定上压块被压入内腔内的位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便于操作,可直接制作所需尺寸的方形岩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上盖;2、本体;3、下盖;4、内腔;5、上压块;6、下压块;7、刻度槽;8、标识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参见图1,一种人造岩心制作装置,包括上盖1、本体2和下盖3,本体2内设有贯穿本体2高度方向的内腔4,内腔4为长方体形,可用于制作方形岩心,上盖1位于本体2的顶部;上盖1的底部设有伸入内腔4内的上压块5,上压块5与上盖1为一体化制作,上压块5为长方体形,上压块5的外侧壁与内腔4的内壁完全贴合,上压块5的长度是本体2高度的1/5-1/2,可通过控制上压块5伸入内腔4内的长度而制造不同尺寸的方形岩心,上压块5的外侧壁设有刻度槽7,工作人员可根据刻度槽7观察和确定上压块5伸入内腔4内的长度,便于工作人员控制上压块5伸入内腔4内的长度,刻度槽7内设有插入刻度槽7内的标识片8,便于工作人员更直观的观察和控制;下盖3位于本体2的底部,下盖3的顶部设有伸入内腔4内的下压块6,下压块6与下盖3为一体化制作,下压块6为长方体形,下压块6的外壁与内腔4的内壁完全贴合,下压块6既可固定本体2,提供轴向压力作用面,又便于完全拆卸本装置,为前期涂料提供方便,便于后期将方形岩心完整的取出来。

本实用新型的上盖1、下盖3、上压块5、下压块6和本体2均使用同一种金属材料加工而成。

使用时,拆开本实用新型,在上盖1、下盖3、上压块5、下压块6和本体2的内壁处均涂上防粘涂料,并将本体2套在下压块6上,随后配置与井下岩样矿物成分相似的砂浆,并根据需要制作的方形岩心的尺寸确定配置的砂浆的量,随后将砂浆倒入内腔4内,并将砂浆的上表面抹平,根据需要制作的方形岩心的尺寸将标识片8插入相应的刻度槽7内,将上盖1插入内腔4内,使上压块5的底面与砂浆的上表面接触,随后将本装置移动至液压机的两个压板之间,加载初始压力,当标识片8与本体2的上边缘接触时,表示上压块5已经被挤压入内腔4内相应的位置,随后将加热带缠绕于装置外,并将温度升至预定温度,将压力升至设定值,保压一定时间后拆开本装置取出方形岩心。

如上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实用新型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