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芽孢染色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89222发布日期:2020-02-11 10:29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芽孢染色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生物领域的实验检测器具,具体涉及为一种芽孢染色器。



背景技术:

在微生物实验室中,因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细菌形态特征用以确定患者感染情况,故需进行制片染色。微生物的制片染色操作过程又极其繁琐,但是染色操作又是唯一能确诊的方法。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固定和加热都需要时间干燥,其时间不论长短都需要人力拿住玻片在酒精灯上方烘干,这样的操作实为耗时耗人力。若能解放加热环节中的人力消耗,这样会节约时间去做其他实验操作,而且在染色操作中,芽孢染色需要不断滴加染液防止染液过度干燥影响实验结果。在此环节中人为滴加染液量或多或少都不足够准确,染色过程染液过少会使芽孢染色失败,过多会使芽孢染色重叠,颜色过浓厚,影响镜下观察,检出效率较差,从而不能确诊患者病况。芽孢染色虽然原理简单,但是在大批量制片时操作繁琐复杂,操作人员的出错率也会大大增高。在人为的转移玻片时会加大实验室污染,染液具有毒性也可能会影响操作人员的健康情况。

故针对微生物实验室中的微生物制片染色操作,需要一种新型能够最大化解放人力、对操作人员安全、较少实验室污染、批量染色以及干净省时省力的染色器,因此,特设计了本芽孢染色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芽孢染色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所述芽孢染色器,能够同时对多个玻片进行染色操作处理,同时在染色过程中解放大量枯燥的人力操作步骤,并在染色结束后便于清洗。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染色模块和支撑架,还包括安装于支撑架顶部的低速染液漏斗和冲洗漏斗,以及安装于支撑架底部的废液盘。

所述染色模块包括用于在染色固定操作中导热的过渡盘以及安装于过渡盘表面的循环玻片架。

所述支撑架包括用于固定过渡盘的横杆、用于固定低速染液漏斗和冲洗漏斗的安装台,以及底盘。

所述底盘与横杆之间设有倾斜的可用于引流废液的半凹管道和垂直方向的加固架,底盘四角设有与半凹管道适配承接的废液孔,所述横杆与安装台通过加高架固定连接。

所述低速染液漏斗和冲洗漏斗均位于循环玻片架正上方,所述底盘中部设有用于固定酒精灯的酒精灯槽,且所述酒精灯槽位于过渡盘正下方。

所述循环玻片架包括履带、可带动履带匀速转动的传动轴以及均匀分布于履带外表面的玻片卡位,所述玻片卡位之间设有贯穿履带的溢流槽。

所述低速染液漏斗包括染液斗杯、刻度线以及染液嘴,所述冲洗漏斗包括蓄水斗杯和冲洗嘴。

所述低速染液漏斗和冲洗漏斗底端均设有流速开关,所述低速染液漏斗和冲洗漏斗侧面均设有卡块,所述安装台顶部设有能与卡块适配的加固块。

所述支撑架底部设有环形撑脚,且所述废液盘与支撑架通过撑脚固定连接,所述废液盘位于废液孔下方,所述废液盘包括位于废液盘四周的护沿、位于废液盘两侧的把手以及位于盘内的导流纹。

所述半凹导管即凹槽形导管,凹面朝向支撑架外侧,且所述半凹导管靠近染色模块部分设有贯穿管壁的导流孔,所述染色模块与半凹导管通过导流角与导流孔卡扣连接。

所述玻片卡位两端分别设有顶部挡板和侧挡板,所述侧挡板侧端设有固定于履带外侧的可转动的封板。

所述过渡盘两侧均设有可与横杆固定连接的挂钩,所述循环玻片架外侧设有用于支撑的固定杆和防滑脚。

所述传动轴两端均设有与履带内面相适配的防滑齿,所述传动轴一端设有微型电机,且微型电机外侧设有防水外壳,微型电机顶部设有开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种芽孢染色器,在芽孢染色操作过程中,解放传统的手动染色、冲洗玻片、加热20min等步骤中的人力;

2、循环玻片架能够同时固定多张玻片,并带动玻片匀速循环平移,从而能够综合配合低速染液漏斗、冲洗漏斗以及酒精灯完成各操作步骤,,从而解决了染色不均,加热程度不均等问题;

3、通过低速染液漏斗便于控制染液的流速与使用量,并防止染液干涸,通过冲洗漏斗便于控制冲洗过程中的流速;

4、半凹管道结构能够高效导流,从而防止废弃的染液在流动过程中结晶堵塞管道,同时染液缸和废液盘均可拆卸清洗,便于实验结束后的清场工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支撑架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低速染液漏斗与冲洗漏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染色模块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循环玻片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传动轴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废液盘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半凹导管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架;101-撑脚;102-废液孔;103-酒精灯槽;104-底盘;105-半凹管道;106-加固架;107-横杆;108-加高架;109-安装台;110-加固块;2-废液盘;201-护沿;202-导流纹;203-把手;3-染色模块;301-导流板;302-过渡盘;303-导流角;304-挂钩;4-低速染液漏斗;401-染液斗杯;402-卡块;403-刻度线;404-流量开关;405-染液嘴;5-冲洗漏斗;501-蓄水斗杯;502-冲洗嘴;6-循环玻片架;601-履带;602-固定杆;603-防滑脚;604-传动轴;605-微型电机;606-开关;607-溢流槽;608-顶部挡板;609-玻片卡位;610-侧挡板;611-封板;612-防滑齿;613-防水外壳;7-导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端部”、“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开设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8,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芽孢染色器,包括染色模块3和支撑架1,还包括安装于支撑架1顶部的低速染液漏斗4和冲洗漏斗5,以及安装于支撑架1底部的废液盘2。

所述的支撑架1;包括撑脚101;废液孔102;酒精灯槽103;底盘104;105半凹管道;加固架106;横杆107;加高架108;安装台109;加固块110。

所述支撑架1包括用于固定过渡盘302的横杆107、用于固定低速染液漏斗4和冲洗漏斗5的安装台109,以及底盘104。

所述底盘104与横杆107之间设有倾斜的可用于引流废液的半凹管道105和垂直方向的加固架106,底盘104四角设有与半凹管道105适配承接的废液孔102,所述横杆107与安装台109通过加高架108固定连接。

所述底盘104中部设有用于固定酒精灯的酒精灯槽103,且所述酒精灯槽103位于过渡盘302正下方。

所述废液盘2;包括护沿201;导流纹202;把手203;

所述染色模块3;包括301-导流板;302-过渡盘;303-导流角;304-挂钩;

所述染色模块3包括用于染色固定操作中导热的过渡盘302以及安装于过渡盘302表面的循环玻片架6。

所述低速染液漏斗4;包括染液斗杯401;卡块402;刻度线403;流量开关404;染液嘴405。

所述冲洗漏斗5;包括蓄水斗杯501;冲洗嘴502;

所述低速染液漏斗4和冲洗漏斗5均位于循环玻片架6正上方。

所述玻片卡位609两端分别设有顶部挡板608和侧挡板610,所述侧挡板610侧端设有固定于履带601外侧的能转动的封板611。

所述过渡盘302两侧均设有与横杆107固定连接的挂钩304,所述循环玻片架6外侧设有用于支撑的固定杆602和防滑脚603。

所述传动轴604两端均设有与履带601内面相适配的防滑齿602,所述传动轴604一端设有微型电机613,且微型电机613外侧设有防水外壳605,微型电机613顶部设有开关606。

所述低速染液漏斗4:包括染液斗杯401、刻度线403以及染液嘴405,所述冲洗漏斗5:包括蓄水斗杯501和冲洗嘴502,所述低速染液漏斗4和冲洗漏斗5底端均设有流量开关404,所述低速染液漏斗4和冲洗漏斗5侧面均设有卡块402,所述安装台109顶部设有能与卡块402适配的加固块110。

具体的,刻度线403便于读取染色操作中染液的用量,所述流量开关404与分液漏斗底部旋塞结构类似,便于简单快速调节漏斗流量。

所述循环玻片架6:包括履带601、能带动履带601匀速转动的传动轴604以及均匀分布于履带601外表面的玻片卡位609,所述玻片卡位609之间设有贯穿履带601的溢流槽607;

具体的,在染色、冲洗过程中,履带601带动玻片卡位609匀速转动,从而能够使各玻片卡位609表面的玻片均充分接触染液、清水,从而在完成批量操作的同时保证对每个玻片的操作质量,进一步的,染液、清水在冲洗玻片后将由溢流槽607处快速流下,便于清理。

所述半凹导管105即凹槽形导槽,凹面朝向支撑架1外侧,且所述半凹导管105靠近染色模块3部分设有贯穿管壁的导流孔7,所述染色模块3与半凹导管105通过导流角303与导流孔7卡扣连接。

具体的,在染色、冲洗过程中,染液、清水冲洗玻片后流入过渡盘302中,继而通过导流角303流至半凹导管105处,并由半凹导管105引流至废液盘2中。

所述支撑架1底部设有环形撑脚101,且所述废液盘2与支撑架1通过撑脚101固定连接,所述废液盘2位于废液孔102下方,所述废液盘2位于废液盘2四周的护沿201、位于废液盘2两侧的把手203以及位于盘内的导流纹202。

实验结束后,通过把手203即可抽出废液盘2,并倾倒其中废液,所述导流纹202能够防止染液附着结晶,便于清理,所述半凹导管105为槽形开放导管结构,同样能够防止染液附着结晶堵塞导管,便于清理维护。

工作原理:以芽孢杆菌为例,染色操作包括玻片取放、烘烤、染色、冲洗等步骤。

玻片放取:在循环玻片架6静止或匀速转动的状态下,将玻片通过侧挡板610一侧插入玻片卡位609中,使玻片末端贴合顶部挡板608,并转动封板611封住玻片插入端对玻片进行加固;同样,当玻片需取下时,转动封板611,并由侧挡板610端抽出玻片即可。

烘烤:将玻片安装于循环玻片架6后,手动进行菌液涂布操作,并可通过开关606启动循环玻片架6匀速转动,从而进行多个玻片的菌液涂布操作,随后将酒精灯放入酒精灯槽103中,并点燃酒精灯,此时染色模块3底部的过渡盘302将被酒精灯加热,间接烘烤加热循环玻片架6底面,从而起到烘烤玻片的效果,烘烤完毕后熄灭酒精灯即可,并可通过在过渡盘302内加入少量清水进行快速降温。芽孢杆菌的固定以及染液烘干步骤相同。

染色:在循环玻片架6匀速转动状态下,安装低速染液漏斗4,在漏斗中加入染液,并使用流量开关404调节至合适的染液流速,此时循环玻片架6的转动会使每个玻片卡位609的玻片均匀接触染液,染色充分。

冲洗:将低速染液漏斗4取下并替换为冲洗漏斗5,在漏斗中加入清水,并通过流量开关404调节合适的冲洗流量,此阶段循环玻片架6匀速转动,即可充分冲洗各玻片卡位609中的玻片。

对于不同微生物制片染色操作,可将以上步骤排列组合使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