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转速测量的摩托车高压包信号处理电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51412发布日期:2020-02-07 23:11阅读:1126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转速测量的摩托车高压包信号处理电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转速测量领域,特别是指一种用于转速测量的摩托车高压包信号处理电路。



背景技术:

摩托车的发动机每转动一圈,会触发摩托车的高压包在发动机内高压点火一次,而高压包每点火一次会产生一个反馈信号,通过查看此反馈信号来判断点火是否成功以及当前发动机的转速。

在摩托车直流点火系统中,高压包点火时,高压包的线圈存在反激电压,从而引入杂波(干扰信号),这些杂波可能会使现有摩托车高压包信号处理电路进行动作,这导致现有用于转速测量的摩托车高压包信号处理电路在发动机转动一圈的过程中,容易发生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触发,进而使得mcu(单片机)接收到两次或两次以上的转速信号,影响mcu对发动机的转速计算,使得mcu需要借助专门的抗干扰算法进行处理才能计算出发动机的转速。

例如现有用于转速测量的摩托车高压包信号处理电路的触发电压为4v,配合图1所示,在发动机转动一圈的周期时间内,高压包的输出信号出现两次下降到4v以下的情况,其中一次是由杂波引起的,这使得现有的用于转速测量的摩托车高压包信号处理电路会发生两次触发,使得mcu接收到两次的转速信号,造成mcu计算错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转速检测的高压包信号处理电路,其抗干扰能力强,能避免被高压包输出信号中的杂波触发。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用于转速测量的摩托车高压包信号处理电路,其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电容c2、稳压二极管z1以及三极管q1,稳压二极管z1的稳压值至少为24v;其中电阻r1的一端连接高压包的信号输出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z1的负极,稳压二极管z1的正极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以及三极管q1的基极,电阻r2的另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和mcu的信号输入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入直流电源vcc,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

所述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的阻值分别为47kω、100kω和20kω;直流电源vcc的输出电压为5v;电容c1和电容c2的电容值分别为10nf和47nf。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只有当高压包的输出信号持续高于25v时,才能使得稳压二极管z1导通并使得三极管q1的基极电压大于0.7v,进而使得三极管q1导通,从而输出一个低电平信号给mcu,这使得一些电压值较低的杂波很难触发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动作;而且本实用新型当高压包的输出信号在较短时间(例如少于10us)内多次上升到25v以上,由于通过电容c1和电容c2的存在,使得三极管q1在此时间段内不会多次导通断开,从而使得mcu在此时间段内只识别到一个低电平信号。综合起来,本实用新型能避免被高压包输出信号中的杂波触发,抗干扰能力强,仅单次触发。

附图说明

图1为高压包的输出信号在发动机转动一圈时间内的波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用于转速测量的摩托车高压包信号处理电路,其包括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电容c1、电容c2、稳压二极管z1以及三极管q1;所述电阻r1的一端连接高压包的信号输出端,电阻r1的另一端连接稳压二极管z1的负极,稳压二极管z1的正极连接电阻r2的一端、电容c1的一端以及三极管q1的基极,电阻r2的另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和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电阻r3的一端、电容c2的一端和mcu的信号输入端,电阻r3的另一端接入直流电源vcc,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其中所述稳压二极管z1的稳压值至少为24v;所述电阻r1、电阻r2、电阻r3的阻值分别为47kω、100kω和20kω;直流电源vcc的输出电压为5v;电容c1和电容c2的电容值分别为10nf和47nf。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本实用新型只有当高压包的输出信号持续高于25v时,才能使得稳压二极管z1导通并使得三极管q1的基极电压大于0.7v,进而使得三极管q1导通,从而输出一个低电平信号给mcu,这使得一些电压值较低(低于25v)的杂波很难触发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动作;

而本实用新型当高压包的输出信号在较短时间(例如少于10us)内多次上升到25v以上,由于通过电容c1和电容c2的存在,使得三极管q1在此时间段内不会多次导通断开,从而使得mcu在此时间段内只识别到一个低电平信号。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