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45188发布日期:2020-06-17 01:34阅读:770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压力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柔性传感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柔性压力传感器。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和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柔性传感器件在智能传感领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柔性压力传感器不仅可以应用于可穿戴医疗设备,实现对心跳、脉搏、血压等生理指标的监测,同时也可以应用于电子皮肤,实现对外界压力的监测,因此近年来,柔性压力传感器在医疗设备、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领域得到了大量的研究与应用。现有柔性压力传感器一般局限于单点的压力检测,当需要同时检测一个面或一条线上各点压力时,只能用若干个分离的单只传感器实现检测,使用不便,同时测试准确性和重复性也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压力传感器。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柔性压力传感器,包括柔性的基底,所述基底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阵列;所述压力传感器阵列包括均布在基底上的多个压力传感芯片,所述基底上还设置有行电极阵列和列电极阵列,行电极阵列包括与压力传感芯片一一对应的行电极,列电极阵列包括与压力传感芯片一一对应的列电极,各压力传感芯片分别连接一个行电极和列电极;还包括包覆基底、压力传感芯片、行电极阵列、列电极阵列的柔性包覆层;所述压力传感芯片为压阻薄膜传感芯片,所述压阻薄膜的线宽为小于5μm,相邻压力传感芯片的间距小于50μm。

其中,所述压力传感芯片为具有规则形状的平面线型压阻薄膜。

其中,所述平面线型压阻薄膜为为圆形螺旋压阻薄膜,圆形螺旋的压阻薄膜的直径为20-50μm。

其中,所述平面线型压阻薄膜为矩形螺旋压阻薄膜,所述矩形螺旋的压阻薄膜的长度和宽度为20-50μm。

其中,所述平面线型压阻薄膜为s形的压阻薄膜,所述s形压阻薄膜长度和宽度为20-50μm。

其中,所述柔性压力传感器还包括控制芯片和nfc线圈,控制芯片分别与nfc线圈以及压力传感芯片电连接,压力传感芯片测试压力数据,控制芯片用于获取压力传感芯片获得的数据,然后通过nfc线圈将数据传送至带有nfc信号接收功能的设备。

其中,所述柔性包覆层为硅胶或柔性树脂。

其中,所述基底上设置有引线端子,行电极阵列和列电极阵列分别连接引线端子,通过引线端子与外部控制电路连接。

其中,所述基底上还设置有绝缘层,所述绝缘层用于隔离相邻的压力传感芯片、行电极阵列和列电极阵列。

其中,所述基底为柔性聚合物材料。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柔性的压力传感器阵列可以测试出一个面或一条线上(比如动脉血管流动方向)的压力变化,当应用于脉搏测试时,可以获取延血液方向流动或局部区域内的压力分布情况,从而可以获取更多的脉搏测试信息,除了脉搏跳动频率外,还可以获取血液流动信息,为心血管疾病等提供更多的测试信息。

2、柔性压力传感器阵列采用螺旋形结构压阻薄膜,同时阵列分布紧凑,压力检测灵敏度高,压力测试分布分辨率高,可以应用于电子皮肤、脉搏测试等。

3、采用半导体工艺,制备简单,可以进行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圆形螺旋的压力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矩形螺旋的压力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s型的压力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柔性压力传感器阵列,包括柔性的基底1,基底1可以为pet,厚度为10-50μm,pet具有柔韧性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硬度,将压阻薄膜沉积在pet上,有利于压力分散,可以让压阻薄膜受力均匀,从而可以提高压力测试准确性。所述基底1上设置有压力传感器阵列,压力传感器阵列包括均布在基底1上的多个压力传感芯片2,各压力传感芯片2可为圆形螺旋的压阻薄膜,如图2所示,圆形螺旋的压阻薄膜线宽小于5μm,直径为20-50μm,同时压力传感芯片2阵列芯片间距小于50μm。本实用新型的圆形螺旋的压阻薄膜,当压力作用在压阻薄膜上,压阻薄膜产生形变从而引起电阻的变化,从电阻的变化中可以反映出压力的变化值;圆形螺旋线宽小,因此很容易感受压力的变化,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圆形螺旋结构的压阻薄膜阵列,一方面可以准确感受压力的变化,应用于脉搏测试或电子皮肤领域,另一方面薄膜制备简单,可以通过半导体工艺(包括真空镀膜、光刻、刻蚀)批量生产。同时压阻薄膜的间距小,阵列式分布更紧凑,对压力测试分布分辨率高,可以满足柔性穿戴或电子皮肤的压力测试需求(人体皮肤分辨率为50μm,压力芯片阵列间距小于50μm,从而完全满足柔性穿戴或电子皮肤领域上对应力分布分辨率的要求,现有的通过丝网印刷等涂覆的方式灵敏度低,应力分辨率低)。本实用新型中压阻薄膜可以为硅基薄膜,硅基压阻薄膜具备应变灵敏度高,适合批量生产、成本低等优点。

如图1和图5所示,压力传感器阵列连接行电极阵列4和列电极阵列3,行电极阵列4包括与压力传感芯片2一一对应的行电极,列电极阵列3包括与压力传感芯片2一一对应的列电极,各压力传感芯片2分别连接一个行电极和列电极,从而实现各个点压力信号的相互独立;行电极和列电极采用导电性良好的金属薄膜,可以为金薄膜或铜薄膜。如图5所示,行电极阵列4和列电极阵列3位置都低于压阻薄膜,从而可以使压力通过pdms直接传导至压阻薄膜,提高压力检测灵敏度。基底1上还设置有绝缘层6,所述绝缘层6用于隔离相邻的压力传感芯片2、行电极阵列4和列电极阵列3。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柔性包覆层5,其至少包覆基底1、压力传感芯片2以及行电极阵列4和列电极阵列3。柔性包覆层5为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起到包覆保护作用,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同时也比较柔软,柔性包覆层5包括上层和下层,下层直接与基底1底面接触,厚度在50-300μm左右,上层包覆压力传感器阵列、行电极阵列4和列电极阵列3,其厚度在50-100μm,既能保护传感芯片又不会影响到压力的传导。

行电极阵列4和列电极阵列3可以与柔性的基板相连,基板上设置有引线端子,通过引线端子可以实现行电极阵列4、列电极阵列3与外部电路连接。外部电路包括控制芯片和nfc线圈,其中行电极阵列4和列电极阵列3与控制芯片通过引线键合方式连接,nfc线圈与控制芯片电连接,此时压力传感器阵列通过控制芯片以及nfc线圈可以实现无线供电以及无线数据传输,压力传感芯片2测试压力数据,控制芯片用于获取压力传感芯片2获得的数据,然后通过nfc线圈将数据传送至带有nfc信号接收功能的设备。nfc线圈也可以在基底1上直接制作,比如沉积行电极的时候可以沉积nfc线圈,然后最后与控制芯片电连接,可以通过焊接或引线键合方式。控制芯片可采用nfc控制芯片。

优选地,如图3所示,压力传感芯片2的压阻薄膜可以是矩形螺旋的形状,其线宽小于5μm,长度和宽度均在20-50μm之间,相邻压力传感芯片2的间距小于50μm。

优选地,如图4所示,压力传感芯片2的压阻薄膜可以是s型,其线宽为1-5μm,长度和宽度均在20-50μm之间,相邻压力传感芯片2的间距小于50μm。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步骤制备:

步骤1:在基底1上沉积压阻薄膜,利用光刻及刻蚀工艺形成多个螺旋形或者s型的压力传感芯片2,多个压力传感芯片2组成压力传感器阵列;

步骤2:在基底1上沉积金属层形成行电极阵列4,行电极阵列4与各压力传感芯片2的一端相连;

步骤3:沉积绝缘层,对绝缘层进行刻蚀以露出各压力传感芯片2的另一端;

步骤4:沉积金属层形成列电极阵列3,列电极阵列3与各压力传感芯片2的另一端相连;

步骤5:利用pdms对整个压力传感器阵列进行包覆,形成柔性包覆层5。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基底1为很薄的pet,因此步骤1中,在沉积压阻薄膜前将基底1粘附在玻璃基底1上,然后通过步骤5先用柔性包覆层5对压力传感器阵列进行包覆,包覆完成后将基底1与玻璃基底1剥离,然后再进行基底1下层的包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