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油指标在线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05760发布日期:2020-08-05 00:38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热油指标在线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油指标检测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热油指标在线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酸价与过氧化值是反应油脂质量的重要指标,同一种植物油酸价越高,说明其质量越差越不新鲜,过氧化值越高,说明其变质程度越大。在食品加工行业,需要定期检测食品加工用的食用热油的酸价、过氧化值等指标,用以判断该食用热油是否符合健康标准,是否需要更换。传统方法多为实验室滴定检测法,该法所需化学试剂与药品多,需要繁琐的溶液配制,酸碱滴定程序,难以实现现场快速检测的要求。近些年,市场也出现一些专用的检测仪器,但这些检测仪器价格昂贵,难以普及。

广西轻工业于2002年第三期作者李文智发表的《食用油酸价和过氧化值快速检测试纸的评价》论文中,介绍了一种用于化学法快速测定食用油酸价和过氧化值两项指标的目测试纸,根据该文献中表ⅰ与表ⅱ结论可知随着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达到相应色块色深的时间减少,该目测试纸具有检测方便、试剂稳定等优点,具有很大的推广潜力。

该目测试纸在实际检测过程存在以下缺陷:在食品加工行业,企业为了利益最大化,不会因为食用油指标的检测而专门停止生产,此时食用油大多处于高温状态,如果需要进行指标检测,则必须先高温取样,风险很大;检测时,需要手动把检测试纸浸入油样中,整个过程中可能存在热油烫伤手指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热油检测试纸配套使用的热油指标在线检测装置,其具有安全性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热油指标在线检测装置,包括热油槽、检测机构及废油收集槽,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夹紧试纸的升降机构、为试纸提供油样的承样槽,所述承样槽上设有油样入口和油样出口,所述热油槽与承样槽的油样入口通过管道连接,所述承样槽的油样出口与废油收集槽通过管道连接,所述热油槽与承样槽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热油输送阀,所述承样槽与废油收集槽之间的管道上设有废油收集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开热油输送阀并关闭废油收集阀,通过管道为承样槽输送油样,待承样槽内有适量用于检测的油样时,关闭热油输送阀。检测前,将检测试纸夹紧在升降机构上,检测时,通过控制升降机构上下移动完成试纸与油样的充分接触。随后,从油样中取出试纸,待油样与试纸上的试剂反应一段时间后,与比色卡进行颜色对比,完成热油的指标检测。最后,打开废油收集阀将废液排入废油收集槽内。该装置取代了人工进行高温取样的操作,安全性高,同时避免了检测人员直接用手将试纸浸入油样中,既干净又安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机构外设有一个含闭合门的透明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打开热油输送阀为承样槽输送油样时,关闭透明罩的闭合门,能防止打开热油输送阀后由于冷却槽压力过高导致热油从承样槽中飞溅伤人的风险,同时,透明罩可以降低外界空气流速及污染物等影响,为检测提供一个清洁、干燥的环境,有利于获得更加准确的检测结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竖直螺杆、水平螺杆,所述竖直螺杆贯穿透明罩顶端,所述竖直螺杆上螺纹连接有手轮,所述手轮与所述透明罩外表面转动连接,所述水平螺杆与透明罩两侧壁竖直滑动连接;所述水平螺杆上螺纹连接有两个螺母,两个所述螺母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间距小于试纸长度的固定夹片,所述固定夹片位于承样槽的正上方且在下降过程中可伸入承样槽内,两个所述螺母与两个固定夹片之间设有与水平螺杆滑动连接的活动夹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固定夹片方向分别转动两螺母,可以将试纸两端分别夹紧在不同的固定夹片和活动夹片之间。通过转动手轮,竖直螺杆下降,并带动水平螺杆与检测试纸一同下降进入含有油样的承样槽内,代替人工完成检测试纸完全浸入油样的过程,完全避免了油样与手指的直接接触,防止热油烫伤手指,更加安全、干净。通过固定夹片和活动夹片固定的检测试纸,拥有与油样更大的接触面积,且在检测试纸表面的油样更加均匀,有效的提升了检测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热油槽与热油输送阀之间的管道上连接有冷却槽,所述冷却槽与热油槽之间的管道上连接有热油接收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以预先将热油温度降低,避免进入承样槽内的热油温度过高,进一步提高检测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冷却到适宜温度后的热油更有利于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槽内设有过滤网、冷却盘管和温度计,所述过滤网位于冷却槽的热油接收管口之下,所述冷却盘管设于过滤网下方,所述温度计与冷却槽底端贯穿连接,所述温度计的测量端位于冷却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热油槽输送过来的油样在过滤网的作用下,滤渣被节流在过滤网上,干净的油样可以返回热油槽或输送至承样槽进行检测。过滤网的设置起到了净化热油的作用,从而防止杂质进入承样槽造成对检测结果的一定负面影响。冷却管盘内通入冷却水或冷气,从而更加快速的完成对热油的降温过程,缩短了热油的检测时间,使检测结果更具有实时性。通过观察温度计的示数,保证从冷却槽流出的热油温度不会过低或过高,避免油温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且温度计位于冷却槽底端,保证冷却槽内不需要太多热油即可浸没温度计的测量端,从而完成对冷却槽内热油温度的检测。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过滤网中间形成下凹的凹槽,所述冷却盘管围设于所述凹槽的外部,所述冷却槽槽口上水平设置有一个带孔的槽盖,所述槽盖上竖直设置有一个电机,所述电机的轴杆端部伸入所述冷却槽内,并在伸入端连接有搅拌桨,所述搅拌桨伸入过滤网上的凹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机,电机带动搅拌桨旋转,使冷却槽内的冷油与热油充分混合,进一步加快了冷却槽内的热油冷却速度,缩短了热油检测时间,同时使冷却槽内的热油混合更加均匀,使检测结果更加具有代表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槽的底面所在的水平面位于热油槽、废油收集槽之上,所述热油接收阀与热油槽之间的管道上连接有热油输送泵,所述冷却槽与承样槽位于同一水平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热油输送泵,热油可以快速进入冷却槽中,缩短检测时间;通过重力作用使油样流向承样槽、废油收集槽中,而无需使用多个输送泵,节省了装置整体的部件,结构更加简单,成本也较低。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冷却槽的底端连接有通向热油槽内的热油回收管,所述热油回收管上设有热油回收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热油回收管的设置可以使检测后剩余的油样直接通过重力作用返回热油槽内,避免浪费,同时可以实现冷却槽内的热油置换,使检测结果更加具有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设置升降机构,转动手轮使竖直螺杆带动水平螺杆上的检测试纸浸入油样,完全避免了油样与手指的接触,更加安全、干净;通过设置螺母、固定夹片和活动夹片,可以将检测试纸水平固定在水平螺杆上,使检测试纸与油样接触更加充分、均匀,有效的提升了检测效果;

2、通过设置管道连接的热油槽、冷却槽、承样槽、废油收集槽方便快捷的完成了高温热油的取样工作,降低了热油检测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通过进一步在冷却槽上设置过滤网、电机、搅拌桨、温度计及冷却盘管,有效的缩短了检测过程总时间,使检测结果更加具有实时性、代表性且更加准确。

附图说明

图1是热油指标在线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沿图1中a-a面的剖视图;

图3是图2中b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2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1、热油槽;2、冷却槽;3、检测机构;4、废油收集槽;31、升降机构;32、承样槽;321、油样入口;322、油样出口;5、热油接收阀;6、热油输送阀;7、废油收集阀;8、透明罩;9、竖直螺杆;10、水平螺杆;11、手轮;12、螺母;13、固定夹片;14、活动夹片;15、热油输送泵;16、热油回收管;17、热油回收阀;18、过滤网;19、凹槽;20、冷却盘管;21、温度计;22、槽盖;23、电机;24、搅拌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热油指标在线检测装置,包括热油槽1、冷却槽2、检测机构3、及废油收集槽4。冷却槽2的底面所在的水平面位于热油槽1、废油收集槽4之上,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操作习惯,将热油槽1与废油收集槽4放置在地面,冷却槽2放置在桌面,且保证桌面位于热油槽1之上。热油槽1与冷却槽2的顶端通过管道连接,热油槽1与冷却槽2的管道上安装有热油输送泵15,且热油输送泵15与冷却槽2之间的管道上还安装有热油接收阀5,热油通过热油输送泵15输送至冷却槽2内进行冷却。

参照图2、图3,为了在热油冷却的过程中除去油样中的杂质,在冷却槽2内放有过滤网18,过滤网18位于冷却槽2的热油接收管口之下。从热油槽1输送过来的油样在过滤网18的作用下,滤渣被节流在过滤网18上,干净的油样可以输送至检测机构3进行检测。过滤网18的设置既起到了净化热油的作用,也防止杂质进入检测机构3对检测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快速的完成热油的降温过程,缩短了热油的检测时间,使检测结构更具有实时性,在过滤网18下方的冷却槽2内壁上安装有冷却盘管20,冷却盘管20进水口连接在冷却槽2底端,出水口连接在冷却槽2顶端。同时为了保证热油温度不会过低,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在冷却槽2底端上斜插一个与冷却槽2贯穿连接的电子温度计21,电子温度计21的测量端位于冷却槽2内。

参照图2及图3,为进一步的加快冷却槽2内的热油冷却速度,同时使冷却槽2内的热油混合更加均匀,使检测结果更加具有代表性,可以在冷却槽2内进行搅拌。首先在过滤网18中间制成一个下凹的凹槽19,保证冷却盘管20盘绕于凹槽19的外部,然后在冷却槽2的槽口上水平放置一个带孔的槽盖22,槽盖22上竖直安装一个轴杆伸向冷却槽2的电机23,并在伸入端连接搅拌桨24,搅拌桨24伸入过滤网18上的凹槽19内。在冷却槽2的高度较高时,搅拌桨24可以采用多层桨叶式的,保证效果。

参照图1,冷却槽2内的油样送至检测机构3后,内部还剩余大量过滤后的干净油样,为了使这些剩余的油样直接通过重力作用返回热油槽1内,避免浪费,在冷却槽2的底端连接有通向热油槽1内的热油回收管16,热油回收管16上安装热油回收阀17。为了方便观察冷却槽2内的液位情况,冷却槽2可以采用透明材料,如有机玻璃等,或在冷却槽2上安装观察液位的视镜。

参照图2及图4,为了更好的提高检测过程中的安全性、检测的准确性,检测机构3包括夹紧试纸的升降机构31、为试纸提供油样的承样槽32,所述承样槽32上有油样入口321和油样出口322,承样槽32的油样出口322与废油收集槽4通过管道连接,冷却槽2与承样槽32的管道上、承样槽32与废油收集槽4的管道上分别安装有热油输送阀6、废油收集阀7。

在打开热油输送阀6时可能由于冷却槽2压力过高导致热油从承样槽32中飞溅出来伤人,因此在升降机构31外设有一个有闭合门的玻璃透明罩8,透明罩8还可以降低外界空气流速等影响,为检测提供一个清洁、干燥的环境,有利于获得更加准确的检测结果。

升降机构31包括沿竖直方向放置的竖直螺杆9、水平螺杆10,竖直螺杆9贯穿透明罩8的顶端,竖直螺杆9上螺纹连接有手轮11,手轮11与所述透明罩8外表面转动连接,水平螺杆10与透明罩8两侧壁竖直滑动连接;水平螺杆10上螺纹连接有两个螺母12,两个螺母12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间距小于试纸长度的固定夹片13,固定夹片13位于承样槽32的正上方且在下降过程中可伸入承样槽32内,两个螺母12与两个固定夹片13之间有与水平螺杆10通过小孔滑动连接的活动夹片14。

向固定夹片13方向分别转动两螺母12,可以将试纸两端分别夹紧在不同的固定夹片13和活动夹片14之间。通过转动手轮11,竖直螺杆9下降,并带动水平螺杆10与检测试纸一同下降,代替人工完成检测试纸完全浸入油样的过程。通过固定夹片13和活动夹片14固定的检测试纸,拥有与油样更大的接触面积,且在检测试纸表面的油样更加均匀,有效的提升了检测效果;升降机构31完成检测试纸的浸入油样的过程,完全避免了油样与手指的接触,更加安全、干净。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进行热油检测前,确保热油接收阀5、热油回收阀17、热油输送阀6、废油收集阀7处于关闭状态。在进行热油检测时,首先打开热油回收阀17,再打开热油输送泵15,随后缓慢打开热油输送阀6。热油进入过滤网18后,杂质被留在过滤网18上,干净的热油通过重力作用从热油回收管16中回到热油槽1,实现冷却槽2内的热油置换,置换主要是为了除去冷却槽2内上一次使用后留下的残存油样,否则可能导致检测结果不准确。置换过程中,需要调节热油输送阀6打开呈度保证油液稳定维持在高于温度计21检测端的位置,置换1分钟左右后,关闭热油回收阀17并立即关闭热油输送阀6,最后关闭热油输送泵15,在冷却槽2内对热油进行冷却。

冷却时先打开电机23,使搅拌桨24处于工作状态,随后在冷却盘管20中通入冷却水。搅拌过程中注意温度计21示数,待温度计21处于20~30℃范围内时,随即阻断冷却盘管20进入冷却水,并关闭电机23,使之停止搅拌。

接下来,进行热油的指标检测,检测前事先准备好酸价检测试纸、过氧化值检测试纸。打开透明罩8的闭合门,转动位于水平螺杆10上的螺母12,使活动夹片14与固定夹片13靠近,然后将检测试纸两端分别塞进相邻的固定夹片13和活动夹片14之间,接下来相向转动螺母12,夹紧检测试纸,使检测试纸绷劲并与水平面平行,完成后关闭透明罩8的闭合门。检测时,首先全开废油收集阀7,再缓慢打开热油输送阀6至1/3开度,对热油承样槽32内的废油进行置换,置换主要是为了除去承样槽32内上一次使用后留下的残存油样,否则可能导致检测结构不准确,置换后的废油样进入废油收集槽4。待承样槽32内进入新鲜油样后,即可停止置换并同时关闭热油输送阀6和废油收集阀7。接下来,转动手轮11,使竖直螺杆9向下移动并带动检测试纸向承样槽32内移动,当检测试纸完全浸入承样槽32内后,转动手轮11使检测试纸向上移动,移动至观察清楚的位置即可。3分钟后,将检测试纸上的颜色与比色卡进行对比,完成热油指标的检测。

检测结束后,打开热油回收阀17,将冷却槽2内多余的油样返回热油槽1,待热油槽1内的热油排干净后,关闭热油回收阀17。随后,打开废油收集阀7将承样槽32中的废油样排入废油收集槽4中,待承样槽32中明显没有残余油样后关闭废油收集阀7,最后,打开闭合门取下检测试纸。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