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绝缘电阻的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89931发布日期:2020-03-13 06:47阅读:39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绝缘电阻的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绝缘电阻测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绝缘电阻的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绝缘电阻测试和检测广泛应用在电器设备或者用电设备维修中;现有的绝缘电阻测试装置均是通过在机体上外接两根导线,通过导线上的磁性接头或者夹子去接触电器设备或者用电设备以进行绝缘电阻测试;但是由于测试的设备的大小不一和距离不同,因此导线的跨度一般都较长,在测量小的用电设备时,导线跨度长易出现缠绕,不能有效控制导线长度,不适合在高处作业的操作,且测试完毕后在收线的时候需要将导线绕于机体上,长时间使导线外露不但易造成磨损同时还增加操作的不便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用于绝缘电阻的测试装置,旨在解决上述绝缘电阻测试不能进行收线和控制出线长度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绝缘电阻的测试装置,包括机体和连接有夹持头的两根导线;还包括转杆、绕圈以及手摇,转杆可转动设于机体内,绕圈套接于转杆上,导线绕接于绕圈上,机体内设有触点,触点抵接于绕圈的一侧,手摇连接于转杆的一端;转杆上设有矩形槽、第一弹簧以及凸起,第一弹簧的一端连接于矩形槽的底部,第一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凸起上,绕圈上设有导向槽,凸起通过转杆转动以进入导向槽,从而带动绕圈进行顺时针转动。

进一步地,绕圈包括第一绕圈和第二绕圈,转杆包括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第一绕圈设于第一转杆上,第二绕圈设于第二转杆上。

进一步地,机体上设有卡槽,手摇上设有卡紧部,卡紧部通过与卡槽配合,以对转杆进行锁死。

进一步地,凸起的上端截面为三角形结构或扇形结构,凸起的斜面或弧面沿转杆的逆时针设置。

进一步地,第一转杆的一端设有第一齿圈,第二转杆的一端设有第二齿圈,第一转杆端部还设有限位杆,第二转杆的端部还设有限位孔,限位杆通过与限位孔滑动配合,以使第一齿圈与第二齿圈进行啮合。

进一步地,还包括挡片,挡片分别连接于绕圈的两侧,挡片为导电金属,导线分别电性连接于挡片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导电杆和第二弹簧,导电杆设于机体内,第二弹簧的一端连接于导电杆上,第二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触点上。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设置转杆和绕圈,以实现转杆顺时针转动对导线进行收纳,从而控制导线的伸出量,减少在绝缘电阻测量的过程中导线的跨度长造成的导线缠绕影响测量效率,以提高绝缘电阻检测的效率,且减少了导线长时间外露的磨损;同时,绕圈通过顺时针转动拉出导线的过程中,转杆可保持不动,以实现两个导线上的绕圈可进行相对转动,从而实现两根导线的拉出量不同,以提高对导线拉出量的灵活控制,避免对较小的设备进行绝缘电阻检测需要同时拉出两根导线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绝缘电阻的测试装置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绝缘电阻的测试装置的转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绝缘电阻的测试装置的绕圈与转杆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绝缘电阻的测试装置的第一齿圈与第二齿圈脱离啮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绝缘电阻的测试装置的凸起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绝缘电阻的测试装置的触点局部放大图。

图中,1-机体;2-夹持头;3-导线;4-转杆;5-绕圈;6-手摇;7-触点;8-矩形槽;9-第一弹簧;10-凸起;11-导向槽;12-限位杆;13-限位孔;14-导电杆;15-第二弹簧;20-挡片;30-卡槽;41-第一转杆;42-第二转杆;51-第一绕圈;52-第二绕圈;61-卡紧部;411-第一齿圈;421-第二齿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及所能达成的功能特征和优点,下文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并配合图式做详细说明如下: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绝缘电阻的测试装置,包括机体1和连接有夹持头2的两根导线3;还包括转杆4、绕圈5以及手摇6,转杆4可转动设于机体1内,绕圈5套接于转杆4上,绕圈5的内径大于转杆4的直径,以使绕圈5与转杆4间隙配合;导线3绕接于绕圈5上,机体1内设有触点7,触点7抵接于绕圈5的一侧,绕圈5的一侧为导电金属材料,手摇6铰接于转杆4的一端;转杆4上设有矩形槽8、第一弹簧9以及凸起10,第一弹簧9的一端连接于矩形槽8的底部,第一弹簧9的另一端连接于凸起10上,绕圈5上设有导向槽11,凸起10通过转杆4顺时针转动以进入导向槽11,从而带动绕圈5进行顺时针转动;当转杆4逆时针转动时,凸起10与导向槽11脱离配合,转杆4逆时针转动不能带动绕圈5一起运动,从而实现绕圈5可相对于转杆4进行逆时针单独转动,以方便在使用的过程中,可单独将两个绕圈5中的一根导线3拉出机体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转杆4和绕圈5,以实现转杆4顺时针转动对导线3进行收纳,从而控制导线3的伸出量,减少在绝缘电阻测量的过程中导线3的跨度长造成的导线3缠绕影响测量效率,以提高绝缘电阻检测的效率,且减少了导线3长时间外露的磨损;同时,绕圈5通过顺时针转动拉出导线3的过程中,转杆4可保持不动,以实现两个导线3上的绕圈5可进行相对转动,从而实现两根导线3的拉出量不同,以提高对导线3拉出量的灵活控制,避免对较小的设备进行绝缘电阻检测需要同时拉出两根导线3的问题。

具体地,绕圈5包括第一绕圈51和第二绕圈52,以实现对两根导线3的分开绕线;转杆4包括第一转杆41和第二转杆42,第一绕圈51设于第一转杆41上,第二绕圈52设于第二转杆42上,以实现第一绕圈51和第二绕圈52对导线3进行分开出线。

具体地,机体1上设有卡槽30,手摇6上设有卡紧部61,卡紧部61通过与卡槽30配合,以对转杆4进行锁死,可有效降低转杆4在不进行收线的过程中出现错动的问题,同时还可以避免绕圈5在进行逆时针转动拉出导线3的过程中带动转杆4进行转动。

具体地,凸起10的上端截面为三角形结构或扇形结构,凸起10的斜面或弧面沿转杆4的逆时针设置,以使绕圈5可进行逆时针单独转动,从而不带动转杆4进行逆时针转动,从而实现转杆4只能顺时针转动带动绕圈5转动进行导线3的收线,不能逆时针带动绕圈5转动出线,以使绕圈5可以独立于转杆4进行逆时针转动出线;且第一绕圈51与第二绕圈52可单独进行逆时针转动,具体操作为拉动其中一根导线3即可带动绕圈5进行逆时针转动出线。

具体地,第一转杆41的一端设有第一齿圈411,第二转杆42的一端设有第二齿圈421,第一转杆41端部还设有限位杆12,第二转杆42的端部还设有限位孔13,限位杆12通过与限位孔13滑动配合,以使第一齿圈411与第二齿圈421进行啮合;具体地,当需要单独对第一绕圈51进行顺时针转动时,将第一转杆41向上拉动以使第一齿圈411脱离第二齿圈421,由于限位杆12的直径小于限位孔13的直径,从而使第一转杆41在顺时针转动的过程中可以单独带动绕圈5进行顺时针转动;当拉动第一绕圈51上的导线3出线,而不拉动第二绕圈52上的导线3出线,收线的时候需要将第一转杆41向上拉起以使第一齿圈411与第二齿圈421脱离啮合,从而可单独对第一绕圈51进行收线;当拉动第二绕圈52上的导线3出线,而不拉动第一绕圈51上的导线3出线,收线的时候需要将第一绕圈51上的导线3拉出,从而再通过顺时针转动第一转杆41带动第二转杆42一起转动对两根导线3进行收线。

实施例2:

如图3和图4所示,结合实施例1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还包括挡片20,挡片20分别连接于绕圈5的两侧,以对导线3进行限位,方便导线3进行绕线;挡片20为导电金属;具体地,第一绕圈51和第二绕圈52相对的一侧的挡片20均为导电金属,导线3分别电性连接于挡片20上,挡片20为圆形结构,以通过挡片20与触点7抵接,从而实现绕圈5转动任何角度均可以保持挡片20与触点7进行接触。

实施例3:

如图4和图6所示,结合实施例1和实施例2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导电杆14和第二弹簧15,导电杆14设于机体1内,第二弹簧15的一端连接于导电杆14上,第二弹簧15的另一端连接于触点7上,触点7的端部为半圆结构,通过设置第二弹簧15,以使触点7与挡片20进行弹性接触,有效降低绕圈5在转动的过程中与触点7的摩擦力,同时还可以减少绕圈5在转动的过程中与触点7磨损过大,且可避免绕圈5与触点7接触不良造成绝缘电阻检测失效的问题出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改动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