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斜角度摆放PCB板老化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14298发布日期:2020-08-28 15:45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斜角度摆放PCB板老化柜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老化柜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斜角度摆放pcb板老化柜。



背景技术:

老化柜,又称为烧机柜,用于对半成品、成品类借着burn-in(预烧)来移除早期失效不合格之零组件产品,而使产品进入市场后可靠性相对提高,保障产品确实没问题。

为了方便对pcb板上的元件参数进行测试,现有的pcb板老化柜中pcb板的固定方式几乎都是与钣金件(垂直于地面的支撑钣金)垂直式固定方式。其中pcb板的占用空间较大,相同面积的老化柜中所能固定的pcb板数量较少;并且,现有的pcb板老化柜利用螺丝将pcb板固定在老化柜的背板上,固定和拆卸方式繁琐费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斜角度摆放pcb板老化柜,以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的pcb板老化柜中pcb板的占用空间较大、相同面积的老化柜中能够固定的pcb板数量较少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斜角度摆放pcb板老化柜,包括柜体,柜体内设有支撑板,支撑板上设有多块pcb板定位架,pcb板定位架包括倾斜定位板和倾斜撑板,倾斜定位板的上端与支撑板连接,倾斜定位板的下端与倾斜撑板连接,倾斜撑板的另一端与支撑板连接,倾斜撑板将倾斜定位板撑起形成向下倾斜的用于定位pcb板的斜面。

进一步地,倾斜定位板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定位孔内设有用于穿设定位pcb板的双头螺柱。

进一步地,双头螺柱从倾斜定位板伸出的部分外侧套设有隔套,隔套的长度小于双头螺柱从倾斜定位板伸出部分的长度。

进一步地,支撑板的侧面边缘处设有垂直于支撑板的边缘支撑板,边缘支撑板上连接有朝向支撑板的外侧倾斜的外倾支撑板,外倾支撑板上设有外倾pcb板定位架,外倾pcb板定位架包括外倾定位板和外倾撑板,外倾定位板的上端与外倾支撑板连接,外倾定位板的下端与外倾撑板连接,外倾撑板将外倾定位板撑起形成向下并且向外侧倾斜的用于定位pcb板的斜面。

进一步地,外倾定位板上开设有多个外倾定位孔,外倾定位孔内设有用于穿设定位pcb板的外倾双头螺柱。

进一步地,外倾双头螺柱从外倾定位板伸出的部分外侧套设有外倾隔套,外倾隔套的长度小于外倾双头螺柱从外倾定位板伸出部分的长度。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支撑板上设置由倾斜定位板和倾斜撑板组成的pcb板定位架,将倾斜定位板的上端与支撑板连接,倾斜定位板的下端与倾斜撑板连接,并且通过倾斜撑板将倾斜定位板撑起形成向下倾斜的斜面,将pcb板定位固定在该斜面上。相比于现有的pcb板垂直向下固定在支撑板上的安装方式,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具有下倾斜面的pcb板定位架,将pcb板定位固定在倾斜定位板的斜面上,在相同面积的支撑板上可以固定数量更多的pcb板,并且不会妨碍对pcb板上的元件进行参数测试。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斜角度摆放pcb板老化柜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斜角度摆放pcb板老化柜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斜角度摆放pcb板老化柜中pcb板定位架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斜角度摆放pcb板老化柜中pcb板定位架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柜体;20、支撑板;30、pcb板定位架;31、倾斜定位板;32、倾斜撑板;40、边缘支撑板;50、外倾支撑板;60、外倾pcb板定位架;61、外倾定位板;62、外倾撑板;100、pcb板;312、双头螺柱;313、隔套;612、外倾双头螺柱;613、外倾隔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文将结合说明书附图和较佳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更全面、细致地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以下具体的实施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除非另有定义,下文中所使用的所有专业术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一个”或者“一”等类似词语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直接的连接,而是可以通过其他中间连接件间接的连接。“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相应地改变。

参见图1至图6,一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斜角度摆放pcb板老化柜,该斜角度摆放pcb板老化柜包括柜体10,在柜体10的背板上沿竖直方向设置有多块支撑板20,多块支撑板20之间相间隔平行设置,在每一块支撑板20上均设置有多个pcb板定位架30,该pcb板定位架30包括一块倾斜定位板31和一块倾斜撑板32,其中倾斜定位板31的上端与支撑板20连接,倾斜定位板31的下端与倾斜撑板32连接,倾斜撑板32的另一端与支撑板20连接,该倾斜撑板32将倾斜定位板31撑起形成向下倾斜的用于定位pcb板100的斜面。

上述的斜角度摆放pcb板老化柜,通过在支撑板20上设置由倾斜定位板31和倾斜撑板32组成的pcb板定位架30,将倾斜定位板31的上端与支撑板20连接,倾斜定位板31的下端与倾斜撑板32连接,并且通过倾斜撑板32将倾斜定位板31撑起形成向下倾斜的斜面,将pcb板100定位固定在该斜面上。相比于现有的pcb板100垂直向下固定在支撑板20上的安装方式,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具有下倾斜面的pcb板定位架30,将pcb板100定位固定在倾斜定位板31的斜面上,在相同面积的支撑板20上可以固定数量更多的pcb板100,并且不会妨碍对pcb板100上的元件进行参数测试。

进一步地,参见图2、图5和图6,在本实施例中,倾斜定位板31上开设有多个定位孔(图中未示出),在定位孔内可拆卸地设置有双头螺柱312。该定位孔和双头螺柱312的位置与pcb板100上的安装孔的位置对应。该双头螺柱312垂直于倾斜定位板31安装,并且双头螺柱312的一端从倾斜定位板31伸出。pcb板100上的安装孔套设在双头螺柱312从倾斜定位板31伸出的部分。通过pcb板100的重力和双头螺柱312对pcb板100的作用力保持pcb板100的稳定定位,使得pcb板100在静止状态或微动状态下不会从倾斜定位板31上掉落。

相比于现有的采用螺丝将pcb板100固定在老化柜背板上的方式,本实用新型通过双头螺柱312挂接pcb板100的方式在固定和拆卸pcb板100时操作更加简单。倾斜定位板31与支撑板20之间的倾斜角度(参见图5中α),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设置,一般来说,倾斜定位板31与支撑板20(相当于竖直面)呈30°角左右比较合适。

进一步地,参见图5,在本实施例中,双头螺柱312从倾斜定位板31伸出的部分外侧还套设有一个隔套313,并且,该隔套313的长度小于双头螺柱312从倾斜定位板31伸出部分的长度。在将pcb板100挂接定位在双头螺柱312上时,通过该隔套313可将pcb板100与倾斜定位板31相互隔开,避免pcb板100背面的元件或引脚与倾斜定位板31直接接触,并且可使pcb板100更加平稳地挂接在双头螺柱312上。

为了进一步对支撑板20上的空间进行充分利用,参见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板20的侧面边缘处设置有垂直于支撑板20的边缘支撑板40,该边缘支撑板40上连接有朝向支撑板20的外侧倾斜的外倾支撑板50,在该外倾支撑板50上设置有外倾pcb板定位架60,该外倾pcb板定位架60包括一块外倾定位板61和一块外倾撑板62,该外倾定位板61的上端与外倾支撑板50连接,该外倾定位板61的下端与外倾撑板62连接,外倾撑板62将外倾定位板61撑起形成向下并且朝向外侧倾斜的斜面,pcb板100定位固定在该斜面上。

在支撑板20的侧面边缘处,存在一个较窄的长条形区域,本实施例通过在支撑板20的侧面边缘处设置垂直于支撑板20的边缘支撑板40,并且在该边缘支撑板40上连接朝向支撑板20的外侧倾斜的外倾支撑板50,在该外倾支撑板50上设置外倾pcb板定位架60(该外倾pcb板定位架60的结构与pcb板定位架30类似),该外倾pcb板定位架60上具有一个向下并且朝向外侧倾斜的可定位固定pcb板100的斜面。如此设置,充分利用了支撑板20侧面边缘处的空间,进一步提高了支撑板20上能够固定的pcb板100的数量。通过将外倾支撑板50朝向支撑板20的外侧倾斜设置,不会对旁边的pcb板定位架30上的pcb板100的参数测试造成妨碍。

参见图2和图4,与pcb板定位架30类似地,在外倾定位板61上开设有多个外倾定位孔(图中未示出),在外倾定位孔内可拆卸地设置有外倾双头螺柱612,pcb板100穿设定位在该外倾双头螺柱612上。实现pcb板100的快速取放。进一步地,在外倾双头螺柱612从外倾定位板61伸出的部分外侧套设有一个外倾隔套613,该外倾隔套613的长度小于外倾双头螺柱612从外倾定位板61伸出部分的长度。通过该外倾隔套613将外倾定位板61与pcb板100相隔开。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