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液位传感器线缆透气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69537发布日期:2020-06-26 22:51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种液位传感器线缆透气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位传感器领域,具体的涉及液位传感器线缆透气结构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方案为静压式液位计传感器投入到被测液体的底部,利用液体的压强与高度成正比的关系,通过公式p=ρ*g*h+po反映了他们之间的比例关系。其中p=压力,ρ=介质密度,g=当地重力加速度,h=测量点的深度,po=液面上大气压,即传感器投入液位深度=(传感器迎液面所受压力-液面上大气压)/被测液体密度*当地重力加速度;同时,通过导气不锈钢将液体的压力引入到传感器的正压腔,再将液面上的大气压与传感器的负压腔相连,以对消传感器背面的大气压,使传感器测出压力的数值。显而易见,通过测取压力值,能够得到液位深度。

由于静压式液位计传感器投入到被测液体的底部,传感器在水中受到的压力为“水压+大气压”;而大气压波动比较大,且各地海拔高度不同也会导致大气压不同;所以为了确保测量精度和可靠性,要设置通气管用以维持传感器内气压和外部气压的平衡。

如果采用防水透气阀安装通气管,防水透气阀在被市政排水管网污水浸泡后,会变得不可靠,导致水从通气管进入静压式液位传感器内部,进入电路部分,造成了传感器的损坏;如果将传感器导气孔直接密闭到主机中,由于主机的防护等级为ip68,其内部压力随着气温的变化跟大气压有明显的不同,导致测量结果不可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了一种线缆透气结构,以保障传感器防水防潮透气,测量数据准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种液位传感器线缆透气结构,包括:

防水管,线缆从防水管内部穿过;

防水管管壁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安装防水透气阀;

线缆内设有通气管,线缆设有剥开口,通气管从剥开口伸出,通气管管口位于在防水透气阀内,保持传感器内气压和外部空气气压相一致。

防淹没结构,所述防淹没结构顶部密封底部开口;所述防水管置于所述防淹没结构内部,线缆依次从防淹没结构底部、防水管、防淹没结构顶部穿过,水位上升后,因为空气压缩后,防淹没结构内部空气压力增大,顶住水浸没防水透气阀;从而保证了即使出现水满溢的情况,水也不会进入防淹没结构内,阻止防水管浸水,防水透气阀也不会被损坏。

可选的,所述防水管内置干燥剂,线缆从干燥剂内部穿过,通气管从干燥剂填充的空间中伸出后安装于防水透气阀,所述干燥剂吸附从所述防水透气阀进入的水汽。

可选的,所述防淹没结构顶部安装防水接头一,所述线缆从所述防水接头一穿出,所述防水接头一密封地安装在防淹没结构顶部,线缆与防水接头一密封连接。

可选的,所述防水管包括:

上下两个防水接头,分别为防水接头二和防水接头三;

中间管,防水接头二和防水接头三与中间管密封连接,所述线缆从防水接头二密封穿入,从防水接头三密封穿出。

可选的,防淹没结构为底部开口的桶形结构,底部开口朝下垂直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设置防水管,将通气管剥离处设置在防水管内。在水没有满溢的情况下,传感器使用不受天气、海拔等因素导致的大气压变化的影响,确保了日常测量的准确性。

2、增加防淹没结构,利用空气压缩后,防淹没结构内部压力增大,顶住水浸没防水透气阀;从而保证了即使出现水满溢的情况,防水透气阀也不会被损坏,进一步导致传感器线缆导气孔进水损坏传感器的情况。

3、防水管内部填充干燥剂,当设备长期位于潮湿环境中,部分微弱的水汽由防水透气阀进去腔体,水汽遇冷将冷凝成水滴,长期下来会积累到腔体内形成极少量积水。内部填充干燥剂后,水汽进入腔体后立即会被吸附,从而保持腔体内干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液位传感器线缆透气结构剖视图;

图2是防水管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种液位传感器线缆透气结构,包括:防水管1,干燥剂2,线缆3从防水管内部穿过。防水管管壁设有透气孔4,所述透气孔4安装防水透气阀5;线缆3内设有通气管6,线缆3设有剥开口7,通气管6从剥开口7伸出,通气管管口位于防水透气阀5内,在不被水淹时保持传感器内气压和外部空气气压相一致。

设置防淹没结构8,所述防淹没结构8顶部9密封底部10开口。所述防水管1置于所述防淹没结构8内部,线缆3依次从防淹没结构底部10、防水管1、防淹没结构顶部9穿过。水位上升后,因为空气压缩后,防淹没结构内部压力增大,顶住水浸没防水透气阀;从而保证了即使出现水淹的情况,水也不会完全淹没防淹没结构8内,阻止防水管11进水,防水透气阀5也不会被损坏。

所述防水管内置干燥剂2,线缆3从干燥剂2内部穿过,通气管6从干燥剂填充的空间中伸出后安装于防水透气阀5,所述干燥剂2吸附从所述防水透气阀5进入的水汽。

所述防淹没结构顶部8安装防水接头一11,所述线缆3从所述防水接头一11穿出,所述防水接头一11密封地安装在防淹没结构顶部9,线缆3与防水接头一11密封连接。

所述防水管1包括:上下两个防水接头,分别为防水接头二12和防水接头三13;中间管14,防水接头二12和防水接头三13与中间管14密封连接,所述线缆3从防水接头二12密封穿入,从防水接头三13密封穿出。

防淹没结构8为底部开口的桶形结构,底部开口朝下垂直安装。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种液位传感器线缆透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防水管,线缆从防水管内部穿过;

防水管管壁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安装防水透气阀;

线缆内设有通气管,线缆设有剥开口,通气管从剥开口伸出,通气管管口位于在防水透气阀内,保持传感器内气压和外部空气气压相一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位传感器线缆透气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防淹没结构,所述防淹没结构顶部密封底部开口;所述防水管置于所述防淹没结构内部,线缆依次从防淹没结构底部、防水管、防淹没结构顶部穿过;

当水位上升后,导致防淹没结构内部空气被压缩,防淹没结构内部空气压力增大,顶住水完全淹没防淹没结构内部,使水不会浸没防水透气阀,阻止防水管进水,防水透气阀不被损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位传感器线缆透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管内置干燥剂,线缆从干燥剂内部穿过,通气管从干燥剂填充的空间中伸出后安装于防水透气阀,所述干燥剂吸附从所述防水透气阀进入的水汽,防止传感器末端电路不会损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位传感器线缆透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淹没结构顶部安装防水接头一,所述线缆从所述防水接头一穿出,所述防水接头一密封地安装在防淹没结构顶部,线缆与防水接头一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液位传感器线缆透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管包括:上下两个防水接头,分别为防水接头二和防水接头三;

中间管,防水接头二和防水接头三与中间管密封连接,所述线缆从防水接头二密封穿入,从防水接头三密封穿出。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位传感器线缆透气结构,其特征在于,防淹没结构为底部开口的桶形结构,底部开口朝下垂直安装。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线缆透气结构,包括:防水管,内置干燥剂,线缆从防水管内部穿过;防水管管壁设有透气孔,所述透气孔安装防水透气阀;线缆内设有通气管,线缆设有剥开口,通气管从剥开口伸出,通气管管口位于在防水透气阀内,在不被水淹时保持传感器内气压和外部空气气压相一致。还包括防淹没结构,所述防淹没结构顶部密封底部开口;所述防水管置于所述防淹没结构内部,线缆依次从防淹没结构底部、防水管、防淹没结构顶部穿过,水位上升后,因为防淹没结构内气压增大而导致水不会完全淹没防淹没结构内部,从而实现阻止防水透气阀浸水。本实用新型保障传感器防水防潮透气,测量数据准确。

技术研发人员:汪永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蚁联传感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2.20
技术公布日:2020.06.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