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医中药的药材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96607发布日期:2020-08-18 18:29阅读:364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医中药的药材识别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材识别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中医中药的药材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在中药材的采购、入库、抓药、发药等环节,均需要对中药材进行识别,以快速判断中药材的真伪优劣。主要的识别方法包括:经验识别、显微识别、理化识别等。其中理化识别是用物理或者化学方法,对中药材中所含的化学化学进行识别的方法,包括化学反应法、升华法、荧光法、色谱法等。根据不同药材的性能,采用荧光法识别主要有三种方式:(1)直接识别:直接将药材的新断面或粉末,置紫外线下能产生荧光,根据荧光的强弱、颜色,即可识别中药材的真伪优劣;(2)溶液识别:将药材的新断面或粉末置于水或溶剂中,置紫外线下能产生荧光,根据荧光的强弱、颜色,即可识别中药材的真伪优劣;(3)提取液识别:有些药材经适当的溶剂提取再去除滤渣后,将其溶液滴于滤纸上晾干或烘干,置紫外线下能产生荧光,根据荧光的强弱、颜色,即可识别中药材。

现有的采用荧光法识别中药材的技术方案较少涉及专用的识别装置,基本的思路是先将中药材进行手工或机器样品预处理(如浸泡、加温、溶解、过滤、提取等)后,再置于紫外线下进行观察识别,这样的方案在识别不同的中药材时,常常需要频繁更换工位、增加器材、工具、装置等,且往往需要不停地在样品预处理装置及紫外线光源中来回,通用性较差、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中医中药的药材识别装置,解决现有的采用荧光法识别中药材的中药材识别装置通用性较差、效率较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是:一方面,第一紫外光源、玻璃缸、支撑装置可以进行两种荧光法识别情形:药材的新断面或粉末的直接识别、药材置于水或溶剂中的溶液识别,再加上第一紫外光源、滤网、滤液管、滤纸的设置,使提取液识别的情形也能适合,这样的装置适应背景技术中所述的所有的三种采用荧光法识别的方式,且无须频繁更换工位、增加器材、工具、装置,通用性强;而且,避免了现有技术在进行识别作业时需要不停地在样品预处理及紫外线光源中来回的不足,节省了工位和时间,效率提升,而酒精灯、搅拌器能加快反应速率,进一步提升了效率。另一方面,经过简单的改装,便可对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场景进一步拓展,很容易改装成适合水试法、色谱法、升华法等现有技术识别中药材的装置:例如,玻璃缸内注入水或相应溶剂,便可适用于水试法识别中药材的情形;将滤纸更换为硅胶g板,再加上相应的固定相,便可适用于色谱法识别中药材的情形;玻璃缸、酒精灯的设置,很容易改造成升华法识别中药材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1、对于直接照射紫外线光即可进行荧光识别的中药材,玻璃缸作为容器,直接将药材的新断面或粉末放入,在第一紫光笔产生的紫外线照射下,能产生荧光,根据荧光的强弱、颜色,即可识别中药材的真伪优劣;2、对于置于水或溶剂中能进行荧光识别的中药材,玻璃缸作为容器,将药材放入后,注入相应的水或溶剂,分液漏斗调节水或溶剂的量,在第一紫光笔产生的紫外线照射下,能产生荧光,根据荧光的强弱、颜色,即可识别中药材的真伪优劣,酒精灯加热可以减少产生荧光的时间,提高效率;3、对于需要溶剂提取才能进行荧光识别的中药材,玻璃缸作为容器,将药材通过进药管放入,溶剂从分液漏斗放入,分液漏斗用于调节溶剂的量,搅拌器搅拌起到增大反应速率的作用,酒精灯加热也能促进溶液加快生成,溶液经滤网去除残渣后,通过滤液管滴入滤纸上,滤纸吸收水分并将溶液中的成分留下,在第二紫光笔产生的紫外线照射下,能产生荧光,根据荧光的强弱、颜色,即可识别中药材的真伪优劣。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医中药的药材识别装置,包括支撑装置、玻璃缸、搅拌器、第一紫外光源、第二紫外光源、酒精灯、滤纸;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底台、两块平行的竖直板、水平板、连接板、滤纸台、3个及以上的支撑块,所述竖直板的顶端与水平板连接,竖直板的底端与底台固定连接,连接板为水平的圆环形板,连接板分别与两竖直板的两端连接,滤纸台设于连接板上表面,滤纸7设于滤纸台上表面,支撑块设于连接板内环,支撑块上表面高于连接板上表面;

所述玻璃缸为圆筒状,玻璃缸顶部设有进药管、分液漏斗,进药管的底部、分液漏斗的底部均伸入玻璃缸内,玻璃缸的一侧设有倾斜向下的滤液管,滤液管的进口设有滤网,滤液管上设有调节阀,滤液管的出口设于滤纸上方;

所述搅拌器包括从上到下的驱动部、转动轴、桨叶,驱动部固定于水平板,桨叶伸入玻璃缸内;

所述第一紫外光源包括第一连杆、第一紫光笔,第一连杆顶端与水平板连接,第一连杆底端与第一紫光笔连接,第一紫光笔设于玻璃缸正上方;

所述第二紫外光源包括第二连杆、第二紫光笔,第二连杆顶端与水平板连接,第二连杆底端与第二紫光笔连接,第二紫光笔设于滤纸正上方。

优选的,所述分液漏斗为梨形分液漏斗。

优选的,所述调节阀为针型阀。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底端与第一紫外光源铰链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紫光笔包括第一外壳,所述第一外壳表面设有第一按钮、第二按钮、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外壳内部设有第一电池、第一电路板。

优选的,所述第二紫光笔包括第二外壳,所述第二外壳表面设有第三按钮、第四按钮、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外壳内部设有第二电池、第二电路板。

本实用新型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适用于荧光法识别的三种方式,实现了多功能;

(2)本实用新型节省了工位和时间,操作简便,效率提升;

(3)本实用新型经过简单的改装,便可对使用场景进一步拓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沿图1中a-a线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一紫光笔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第二紫光笔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支撑装置,11、底台,12、竖直板,13、水平板,14、连接板,15、滤纸台,16、支撑块,2、玻璃缸,21、进药管,22、分液漏斗,23、滤液管,24、调节阀,25、滤网,3、搅拌器,31、驱动部,32、转动轴,33、桨叶,4、第一紫外光源,41、第一连杆,42、第一紫光笔,5、第二紫外光源,51、第二连杆,52、第二紫光笔,6、酒精灯,7、滤纸,81、第一外壳,82、第一按钮,83、第二按钮,84、第一开关,85、第一电池,86、第一电路板,91、第二外壳,92、第三按钮,93、第四按钮,94、第二开关,95、第二电池,96、第二电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说明书中的图1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某中药材仓库在入库时需要对各种中药材进行识别,以往的荧光法识别采用将中药材进行手工或机器样品预处理(如浸泡、加温、溶解、过滤、提取等)后,再置于紫外线下进行观察识别,这样的方案在识别不同的中药材时,常常需要频繁更换工位、增加器材、工具、装置等,且往往需要不停地在样品预处理装置及紫外线光源中来回,通用性较差、效率较低。

由于中药材种类和数量众多,人手不足,随着业务量的增大以及人工成本的增加,这样的方案的效率和经济性的不足凸显。中药材仓库希望采用通用性强易于改装、效率较高的中药材识别装置,于是实施了本实用新型,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本实施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中医中药的药材识别装置,包括支撑装置1、玻璃缸2、搅拌器3、第一紫外光源4、第二紫外光源5、酒精灯6、滤纸7;

所述支撑装置1包括底台11、两块平行的竖直板12、水平板13、连接板14、滤纸台15、3个及以上的支撑块16,所述竖直板12的顶端与水平板13连接,竖直板12的底端与底台11固定连接,连接板14为水平的圆环形板,连接板14分别与两竖直板12的两端连接,滤纸台15设于连接板14上表面,滤纸7设于滤纸台15上表面,支撑块16设于连接板14内环,支撑块16上表面高于连接板14上表面;

所述玻璃缸2为圆筒状,玻璃缸2顶部设有进药管21、分液漏斗22,进药管21的底部、分液漏斗22的底部均伸入玻璃缸2内,玻璃缸2的一侧设有倾斜向下的滤液管23,滤液管23的进口设有滤网25,滤液管23上设有调节阀24,滤液管23的出口设于滤纸7上方;

所述搅拌器3包括从上到下的驱动部31、转动轴32、桨叶33,驱动部31固定于水平板13,桨叶33伸入玻璃缸2内;

所述第一紫外光源4包括第一连杆41、第一紫光笔42,第一连杆41顶端与水平板13连接,第一连杆41底端与第一紫光笔42连接,第一紫光笔42设于玻璃缸2正上方;

所述第二紫外光源5包括第二连杆51、第二紫光笔52,第二连杆51顶端与水平板13连接,第二连杆51底端与第二紫光笔52连接,第二紫光笔52设于滤纸7正上方。

这样的结构产生了以下作用和效果:

进药管21设于玻璃缸2顶部且穿入玻璃缸2内部,用于药材的加入;

玻璃缸2提供固体药材的放置空间,且能用作药材与水或溶剂的反应空间;

分液漏斗22用以添加水或溶剂,便于通过控制水或溶剂的添加速率从而控制反应的速率,且操作简便;

搅拌器3用于加快水或溶剂与药材的混合速度,加快了溶液的生成;

连接板14作为玻璃缸2的承重支撑结构,水平的圆环形板结构契合圆筒状的玻璃缸2,均匀稳定地支撑玻璃缸2;

连接板14内环的3个及以上的支撑块上表面高于连接板14上表面,形成了凸起结构,方便更稳定地放置玻璃缸2,同时还能对玻璃缸2起到限位固定作用;

连接板14的内环空心部分为供酒精灯6加热预留出了空间,方便将酒精灯提供的热量充分地传递给玻璃缸2,从而加快反应速率;

滤网25过滤到溶液中的杂质和残渣,避免影响进入滤液管23的溶液的纯度,提高了检测效果;

滤液管23倾斜向下的设计,使得玻璃缸2中的溶液能依靠重力即可通过滤液管23流向滤纸7,调节阀24通过开闭决定玻璃缸2中的溶液是否进入滤液管23,调节阀24还可以通过调节开度来控制进入滤纸7的提取液量,这便实现了溶液的提取,而不必另外增加动力装置或提取仪器,效率提升,节约了装置和器材;

滤纸台15上放置的滤纸7能有效快速吸收提取液的水分,而不对提取液中待检测的有效物质产生破坏;

第一紫外光源4对玻璃缸2内的药材或溶液进行照射,第二紫外光源5对滤纸7上的干燥后的提取液进行照射。

如上所述,这样便能够依靠本装置实现利用荧光法对中药材的直接识别、溶液识别、提取液识别,以上结构的组合使得本装置通用性强,操作简便,效率较高。

优选的,所述分液漏斗22为梨形分液漏斗。遇到两种溶剂需要添加时,梨形分液漏斗可方便地将斗体内的两种液体同时流至下管,无需更换容器便可一次完成。

优选的,所述调节阀24为针型阀。密封性能好,所以一般用于较小流量,方便精确调节。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41底端与第一紫外光源4铰链连接。方便第一紫外光源4调整照射位置,尤其适用于需要对中药材不同部位进行照射的情形。

优选的,所述第一紫光笔42包括第一外壳81,所述第一外壳81表面设有第一按钮82、第二按钮83、第一开关84,所述第一外壳81内部设有第一电池85、第一电路板86。

优选的,所述第二紫光笔52包括第二外壳91,所述第二外壳91表面设有第三按钮92、第四按钮93、第二开关94,所述第二外壳91内部设有第二电池95、第二电路板96。

可以设置成适用于365nm、254nm两种紫外光波长的中药材识别情形,通用性进一步增强。

本实施例适用于色谱法识别的三种方式,实现了多功能;节省了工位和时间,操作简便,效率提升;经过简单的改装,便可对使用场景进一步拓展。

实施例2

运用实施例1中的一种中医中药的药材识别装置,直接将药材的新断面或粉末,置于第一紫光笔42产生的紫外线下能产生荧光,根据荧光的强弱、颜色,即可识别相应中药材的真伪优劣。

2.1黄连:取其断面置于紫外线下观察,观察到显金黄色荧光,木质部尤为明显。

2.2当归:取其断面置于紫外线下观察,其韧皮部显蓝色荧光,其木质部显紫蓝色荧光。

2.3浙贝母:取其粉末置365nm紫外线下观察,呈亮淡绿色荧光。

2.4牡蛎:取其粉末置紫外线下观察,大连湾牡蛎显浅灰色荧光,近江牡蛎显紫灰色荧光。

2.5狗脊:在紫外线笔发出的紫外线下观察,支撑块断面显淡紫色荧光。凸起的木质部环显黄色荧光。

2.6当归:取其断面置于254nm紫外线下观察,皮部显蓝色荧光,木部显紫蓝色荧光。

实施例3

运用实施例1中的一种中医中药的药材识别装置,将药材的新断面或粉末置于玻璃缸2的水或溶剂中,置于第一紫光笔42产生的紫外线下能产生荧光,根据荧光的强弱、颜色,即可识别相应中药材的真伪优劣。

3.1板蓝根:将其水浸液置365nm紫外线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3.2香加皮:将其水或乙醇浸出液置紫外线下观察,显紫色荧光。

3.3大青叶:取其粉末的水浸液置紫外线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实施例4

运用实施例1中的一种中医中药的药材识别装置,对有些药材在玻璃缸2内经适当的溶剂提取,再经过滤网25去除滤渣后,其溶液经滤液管23滴于滤纸7上晾干或烘干,置于第二紫光笔52产生的紫外线下能产生荧光,根据荧光的强弱、颜色,即可识别相应中药材。

4.1地骨皮与伪品荃皮、土地骨皮(正伪品识别):地骨皮与伪品荃皮、土地骨皮地骨皮为茄科植物枸杞与宁夏枸杞的干燥根皮,其伪充品荃皮为木犀科植物毛叶探春的干燥根皮,伪充品土地骨皮、野地骨为马鞭草科植物大青木的根皮。区别三者的荧光检查为取药材粉末各1g,用0.1%氢氧化钠溶液20ml,浸泡2h,过滤,取滤液点于干燥滤纸上,置紫外线笔发出的紫外线下观察,显浅紫红色荧光为地骨皮;显亮蓝色荧光为荃皮,显蓝绿色荧光为土地骨皮。

4.2茜草与蓬子菜:将药材茜草的乙醚溶液滴于滤纸上,干后在紫外线笔发出的紫外线下可见天蓝色荧光,而其伪品蓬子菜根的乙醚溶液则显棕黄色荧光。

4.3栀子:将其热提液滴于滤纸上,晾干,紫外线下显天蓝色荧光。

实施例5

在实施例1中的一种中医中药的药材识别装置的基础上,将滤纸7更换为硅胶g薄层板,再加上相应的固定相,便可很容易改装成适用于色谱法识别中药材的情形。将薄层上的滤液展开分离后,在第二紫光笔52发出的紫外线下可见不同颜色的荧光斑点,利用荧光点颜色和其rf值的不同,即可识别相应中药材的真伪优劣。

5.1黄芪与刺果甘草:将黄芪的氯仿溶液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用氯仿-甲醇-水(13:7:2)展开后,置第二紫光笔52发出的365nm紫外线下观察,可见一黄绿色荧光点(rf0.4处);而其伪品刺果甘草用同法展开后可见一个紫蓝荧光点(rf0.5处)和两个淡紫蓝色荧光斑点(rf0.25和rf0.3处)。

5.2正伪血竭:将正品血竭的乙醚溶液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用乙酸乙醋-正已烷(8:2)展开后,置第二紫光笔52发出的紫外线下观察,可见一个桔黄色荧光点(rf0.3处)和一个茄紫色荧光点(rf0.79处);而伪品血竭(松香加各种颜料加工而成)无上述荧光点,只有一个色斑随展开剂一直推进到前沿,颜色多为桔红色,在个别的薄层板上呈一条带状,与正品血竭完全不同。

实施例6

运用实施例1中的一种中医中药的药材识别装置,适用于水试法识别。其中,玻璃缸2用作反应装置,进药管21用于加药,分液漏斗22用于加水或溶剂,酒精灯6用于加热。

6.1正伪红花:红花用水浸泡后水变成金黄色,花不褪色;而伪品红花水浸后水呈红色。

6.2苏木:投入热水中,浸液呈鲜艳的桃红色透明液体,加酸(或醋)液体变为黄色,加碱(或石灰水)液体又变红色。

6.3银柴胡与山银柴胡:银柴胡水浸液无泡沫反应;而山银柴胡水浸液有较强的泡沫反应。

如上所述,可较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的修改、等同替换与改进等,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