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控制系统用交流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40197发布日期:2020-07-10 16:15阅读:345来源:国知局
无线传感控制系统用交流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流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为无线传感控制系统用交流传感器。



背景技术: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了将传统传感器采用点对点传输、连接传感控制器而构成传感网络雏形,我们把它归之为第一代传感器网络。随着相关学科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感器网络同时还具有了获取多种信息信号的综合处理能力,并通过与传感控制的相联,组成了有信息综合和处理能力的传感器网络,这是第二代传感器网络。而从上世纪末开始,现场总线技术开始应用于传感器网络,人们用其组建智能化传感器网络,大量多功能传感器被运用,并使用无线技术连接,无线传感器网络逐渐形成。

在无线传感控制系统中需要采用交流传感器进行信息的采集,以便于实现无线控制。但是现有的交流传感器安装结构复杂,维护管理耗时耗力。因此,设计一种便于快速安装和拆卸的无线传感控制系统用交流传感器是很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无线传感控制系统用交流传感器,该交流传感器,结构新颖,构思巧妙,不仅有效的保证交流传感器本体安装的稳定性,而且安装和拆卸方便,便于交流传感器本体的维护与管理。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无线传感控制系统用交流传感器,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中心处安装有交流传感器本体,所述底板的对应两侧开设有贯通的通孔,且两个通孔的内部贯穿有u形支架的两端,所述u形支架的顶部均设置有螺纹连接部,所述螺纹连接部上旋接固定有定位螺帽,所述底板的底部中心处通过第一弹性支撑组件固定有第一弧形夹块,所述u形支架的底部内壁通过若干个第二弹性支撑组件固定有第二弧形夹块,所述第一弧形夹块和第二弧形夹块正对应安装。

优选的,所述第一弹性支撑组件包括下底座、伸缩柱、上底座和第一支撑弹簧,所述下底座固定在底板的底部中心处,所述上底座固定在第一弧形夹块的顶部中心处,且下底座与上底座通过伸缩柱连接,所述伸缩柱上套接有与下底座和上底座连接的第一支撑弹簧。

优选的,所述第二弹性支撑组件包括滑杆、第二支撑弹簧、滑孔和限位块,所述滑孔贯通开设在u形支架的底部四周,所述滑杆的顶端穿过滑孔固定在第二弧形夹块的底部四周,所述滑杆的底部固定有限位块,所述滑杆上套接有与u形支架和第二弧形夹块连接的第二支撑弹簧。

优选的,所述第一弧形夹块和第二弧形夹块的内壁粘接固定有橡胶防护垫。

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部设置有罩接在交流传感器本体上的防护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交流传感器本体安装时,将第一弧形夹块固定在安装位置的一端,接着将u形支架套在安装位置的另一端后,通过螺纹连接部插接在通孔的内部,并使用定位螺帽进行固定,从而使第一弧形夹块和第二弧形夹块紧紧的夹在安装位置的两端,不仅有效的保证交流传感器本体安装的稳定性,而且安装和拆卸方便,便于交流传感器本体的维护与管理;

2、将第一弧形夹块和第二弧形夹块紧紧的夹在安装位置的两端时,第一弧形夹块会造成第一支撑弹簧受力压缩,第二弧形夹块或造成第二支撑弹簧受力压缩,在第一支撑弹簧和第二支撑弹簧的作用下,不仅能有效的保证交流传感器本体固定的稳定性,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减震功能,能有效的提升交流传感器本体的寿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弹性支撑组件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弹性支撑组件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底板;2、交流传感器本体;3、第一弹性支撑组件;4、第一弧形夹块;5、定位螺帽;6、通孔;7、螺纹连接部;8、u形支架;9、第二弧形夹块;10、第二弹性支撑组件;11、橡胶防护垫;12、下底座;13、伸缩柱;14、上底座;15、第一支撑弹簧;16、滑杆;17、第二支撑弹簧;18、滑孔;19、限位块;20、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3给出,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无线传感控制系统用交流传感器,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中心处安装有交流传感器本体2,底板1的对应两侧开设有贯通的通孔6,且两个通孔6的内部贯穿有u形支架8的两端,u形支架8的顶部均设置有螺纹连接部7,螺纹连接部7上旋接固定有定位螺帽5,底板1的底部中心处通过第一弹性支撑组件3固定有第一弧形夹块4,u形支架8的底部内壁通过若干个第二弹性支撑组件10固定有第二弧形夹块9,第一弧形夹块4和第二弧形夹块9正对应安装,交流传感器本体2安装时,将第一弧形夹块4固定在安装位置的一端,接着将u形支架8套在安装位置的另一端后,通过螺纹连接部7插接在通孔6的内部,并使用定位螺帽5进行固定,从而使第一弧形夹块4和第二弧形夹块9紧紧的夹在安装位置的两端,不仅有效的保证交流传感器本体2安装的稳定性,而且安装和拆卸方便,便于交流传感器本体2的维护与管理。

第一弹性支撑组件3包括下底座12、伸缩柱13、上底座14和第一支撑弹簧15,下底座12固定在底板1的底部中心处,上底座14固定在第一弧形夹块4的顶部中心处,且下底座12与上底座14通过伸缩柱13连接,伸缩柱13上套接有与下底座12和上底座14连接的第一支撑弹簧15。

第二弹性支撑组件10包括滑杆16、第二支撑弹簧17、滑孔18和限位块19,滑孔18贯通开设在u形支架8的底部四周,滑杆16的顶端穿过滑孔18固定在第二弧形夹块9的底部四周,滑杆16的底部固定有限位块19,滑杆16上套接有与u形支架8和第二弧形夹块9连接的第二支撑弹簧17,将第一弧形夹块4和第二弧形夹块9紧紧的夹在安装位置的两端时,第一弧形夹块4会造成第一支撑弹簧15受力压缩,第二弧形夹块9或造成第二支撑弹簧17受力压缩,在第一支撑弹簧15和第二支撑弹簧17的作用下,不仅能有效的保证交流传感器本体2固定的稳定性,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减震功能,能有效的提升交流传感器本体2的寿命。

第一弧形夹块4和第二弧形夹块9的内壁粘接固定有橡胶防护垫11,提升安装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防滑作用。

底板1的顶部设置有罩接在交流传感器本体2上的防护罩20,便于保护交流传感器本体2。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交流传感器本体2安装时,将第一弧形夹块4固定在安装位置的一端,接着将u形支架8套在安装位置的另一端后,通过螺纹连接部7插接在通孔6的内部,并使用定位螺帽5进行固定,从而使第一弧形夹块4和第二弧形夹块9紧紧的夹在安装位置的两端,不仅有效的保证交流传感器本体2安装的稳定性,而且安装和拆卸方便,便于交流传感器本体2的维护与管理;

将第一弧形夹块4和第二弧形夹块9紧紧的夹在安装位置的两端时,第一弧形夹块4会造成第一支撑弹簧15受力压缩,第二弧形夹块9或造成第二支撑弹簧17受力压缩,在第一支撑弹簧15和第二支撑弹簧17的作用下,不仅能有效的保证交流传感器本体2固定的稳定性,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减震功能,能有效的提升交流传感器本体2的寿命。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