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避难场所指引系统及指引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787484发布日期:2020-08-07 20:35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应急避难场所指引系统及指引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应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急避难场所指引系统及指引方法。



背景技术:

应急避难场所(emergencyshelter),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一项灾民安置措施,是现代化大城市用于民众躲避火灾、爆炸、洪水、地震、疫情等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安全避难场所。

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的应急避难场所存在如下现实问题:数量多、分布广、规模小,在灾害发生时,不利于路径规划,且不清楚每个应急避难场所的实际可容纳人数。在灾害来临时,可能出现如下情况:(1)到达应急避难场所后面临该场所已饱和,需要重新寻找其他应急避难场所;(2)部分应急避难场所利用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应急避难场所指引系统及指引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应急避难场所指引系统,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指引系统包括:

终端定位模块,用于获取用户的地理位置,根据所述地理位置生成用户的区域信息,所述区域信息包括城市和区域;

灾害类型模块,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的选择指令生成当前的灾害类型;

初级列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区域信息、所述当前的灾害类型、以及应急避难场所的地理位置和覆盖区域范围生成应急避难场所的初级推荐列表;

优化列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初级推荐列表中应急避难场所的剩余可容纳人数对所述初级推荐列表进行调整,以获取应急避难场所的优化推荐列表;

路线规划模块,用于根据当前路况信息从所述优化推荐列表中获取目标应急避难场所,并获取从用户的所述地理位置到所述目标应急避难场所的路线规划。

优选地,还包括:信息存储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区域信息,获取对应城市的应急避难场所的基本信息,所述基本信息包括场所地理位置、场所类型、可容纳人数、适用灾害类型和覆盖区域范围。

优选地,所述灾害类型模块包括公布子模块和关联子模块,所述公布子模块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一优先级别的用户的指令对当前的灾害类型进行确认或修改,对确认或修改后的所述当前的灾害类型进行锁定;所述关联子模块用于获取与所述当前的灾害类型关联的二次灾害类型,根据接收的第一优先级别的用户的指令对所述二次灾害类型进行确认或修改。

优选地,所述路线规划模块还用于当获取所述优化推荐列表失败时,从所述初级推荐列表中获取目标应急避难场所,并获取从用户的所述地理位置到所述目标应急避难场所的路线规划。

优选地,所述灾害类型模块,还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区域信息,获取对应区域的公共安全指数,并根据公共安全指数的高低对区域内的灾害类型进行排序,并根据用户输入的选择指令生成当前的灾害类型;或

所述灾害类型模块,还用于在固定时间间隔后,从服务器获取排序后的灾害类型,并根据用户输入的选择指令生成当前的灾害类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急避难场所指引系统,应用于服务器,所述指引系统包括:

信息提供模块,用于存储不同城市的应急避难场所的基本信息,所述基本信息包括场所地理位置、场所类型、可容纳人数、适用灾害类型和覆盖区域范围;

灾害排序模块,用于获取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公共安全指数,根据同一区域的不同灾害类型的公共安全指数的排序结果生成所述区域的灾害类型列表;

信息下载模块,用于接收终端设备的下载指令,解析其中的城市和区域,并根据城市从所述信息提供模块中获取对应的应急避难场所的基本信息,根据区域从所述灾害排序模块中获取对应的灾害类型列表,并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供用户进行应急避难场所的选择,以生成初级推荐列表;

推荐列表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初级推荐列表,分别获取所述初级推荐列表中应急避难场所的实时人数,将所述实时人数反馈至对应的所述终端设备。

优选地,所述灾害排序模块包括:

指数子模块,用于存储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公共安全指数,并按照预设时间周期对所述公共安全指数进行更新;

排序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区域信息,获取所述区域信息中区域的不同灾害类型的公共安全指数,并按照公共安全指数的高低对灾害类型进行排序,以生成所述区域的灾害类型列表;

接收子模块,用于接收所述区域内至少一个终端设备发送的灾害类型的选择指令,识别所述选择指令对应用户的优先级别;

设置子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区域的选择指令,当存在第一优先级别的用户输入的选择指令时,按照第一优先级别的用户的选择指令生成当前的灾害类型;当不存在第一优先级别的用户输入的选择指令时,判断所述选择指令包含的灾害类型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根据一致的所述灾害类型生成当前的灾害类型;若不一致,则统计所述选择指令对应的灾害类型数量并根据数量最多的灾害类型生成当前的灾害类型。

优选地,所述灾害排序模块还包括:

锁定子模块,用于将按照第一优先级别的用户的选择指令生成的当前的灾害类型发送至所述区域内的终端设备,将所述当前的灾害类型进行锁定;

关联设置子模块,用于存储不同灾害类型的二次灾害类型,获取所述区域的至少一个确认指令,当所述至少一个确认指令中存在第一优先级别的用户输入的确认指令时,按照所述第一优先级别的用户的确认指令生成当前二次灾害类型。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急避难场所指引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所述指引方法包括:

获取用户的地理位置,根据所述地理位置生成用户的区域信息,所述区域信息包括城市和区域;

根据用户输入的选择指令生成当前的灾害类型;

根据所述用户的区域信息、所述当前的灾害类型、以及应急避难场所的地理位置和覆盖区域范围生成应急避难场所的初级推荐列表;

根据所述初级推荐列表中应急避难场所的剩余可容纳人数对所述初级推荐列表进行调整,以获取应急避难场所的优化推荐列表;

根据当前路况信息从所述优化推荐列表中获取目标应急避难场所,并获取从用户的所述地理位置到所述目标应急避难场所的路线规划。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应急避难场所指引方法,应用于服务器,所述指引方法包括:

获取并存储不同城市的应急避难场所的基本信息,所述基本信息包括场所地理位置、场所类型、可容纳人数、适用灾害类型和覆盖区域范围;

获取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公共安全指数,根据同一区域的不同灾害类型的公共安全指数的排序结果生成所述区域的灾害类型列表;

接收终端设备的下载指令,解析其中的城市和区域,并根据城市从存储的不同城市的应急避难场所的基本信息中获取对应的应急避难场所信息,根据区域从不同区域的灾害类型列表中获取对应的灾害类型列表,并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供用户进行应急避难场所的选择,以生成初级推荐列表;

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初级推荐列表,分别获取所述初级推荐列表中应急避难场所的实时人数,将所述实时人数反馈至对应的所述终端设备。

本发明的应急避难场所指引系统及指引方法,根据灾害类型、用户地理位置、应急避难场所的覆盖范围、剩余可容纳人数以及当前路况进行应急避难场所的选择及路径规划,提高用户抵达应急避难场所的速度,且可以有效提高应急避难场所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应急避难场所指引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1的应急避难场所指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2的应急避难场所指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3的应急避难场所指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4的应急避难场所指引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应急避难场所指引平台的应用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5的应急避难场所指引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6的应急避难场所指引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为了使本揭示内容的叙述更加详尽与完备,下文针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与具体实施例提出了说明性的描述;但这并非实施或运用本发明具体实施例的唯一形式。实施方式中涵盖了多个具体实施例的特征以及用以建构与操作这些具体实施例的方法步骤与其顺序。然而,亦可利用其它具体实施例来达成相同或均等的功能与步骤顺序。

为便于理解本发明,先对本发明应急避难场所指引平台进行举例说明。

请参阅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应急避难场所指引平台包括服务器1、与服务器1连接的终端设备2和与服务器1连接的应急避难场所3。终端设备2和应急避难场所3均可以通过wifi等无线网络或者以太网等有线网络与服务器1连接。该终端设备2可以为能够提供被用户操作的任意终端,例如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等。该服务器1可以为云端服务器,用于存储及管理应急避难场所相关信息,还用于响应终端设备2的各项应急避难场所相关操作请求,并可对终端设备2的各用户的账号进行管理。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2的用户为第二优先级别的用户,例如,深圳市的普通市民;另外,还设置有第一优先级别的用户,例如,应急避难场所的管理部门或应急指挥部门,第一优先级别的用户可以通过第二终端设备进行操作,第一优先级别的用户也可以通过服务器1端进行操作。应急避难场所3将基本信息和实时人数反馈至服务器1。

在服务器1端设置了第一应急避难场所指引系统100,请参阅图2所示。在终端设备2端设置了第二应急避难场所指引系统200,请参阅图3所示。

实施例1

请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第一应急避难场所指引系统100包括信息提供模块101、灾害排序模块102、信息下载模块104和推荐列表模块103,应用于服务器1。

其中,信息提供模块101用于存储不同城市的应急避难场所的基本信息,所述基本信息包括场所地理位置、场所类型、可容纳人数、适用灾害类型和覆盖区域范围。在本实施例中,为每个应急避难场所建立类似台账的基本信息,将不同城市的各应急避难场所的基本信息存储在信息提供模块101中,以此信息为基础拓展指引功能。

其中,灾害排序模块102用于获取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公共安全指数,根据同一区域的不同灾害类型的公共安全指数的排序结果获取所述区域的灾害类型列表。

具体地,区域是指城市内的基本功能分区,一个区域可以包括若干个住宅区、商业区和/或工业区。

具体地,由于需要重点提供应急避难场所的突发事件主要有高温、寒冷、台风、暴雨、洪(潮)涝灾、地质灾害、火灾、重大危险源事故、恐怖袭击、核设施事故、地震、海啸、交通滞留事件等13种,其余突发事件可以兼顾考虑。也就是说,灾害类型可以包括高温、寒冷、台风、暴雨、洪(潮)涝灾、地质灾害、火灾、重大危险源事故、恐怖袭击、核设施事故、地震、海啸、交通滞留事件。另外,关于“公共安全指数”,以深圳为例进行说明,从2016年4月5日开始,深圳市公安局根据市委市政府“城市管理治理年”的工作部署要求,每周向社会发布一次深圳市公共安全指数,保障市民群众知情权、监督权,引导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平安深圳”建设。其中,深圳“公共安全指数”以街道为划分对象,选取了“治安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3项与群众生活感受最密切、影响最直接的项目作为三大基础模块。公共安全指数的分数越高,证明该街道当周该项目内容的实际情况相对更好。在本实施例中,公共安全指数应继续细化至区域,如某工业区,其公共安全指数最低的可能是消防、危化品;某位于山脚下的住宅区域,其公共安全指数最低的可能是地质灾害、消防等。对于同一个区域,灾害排序模块102获取该区域所有灾害类型的公共安全指数,按照公共安全指数的大小对灾害类型进行排序,以建立该区域的灾害类型列表。

其中,信息下载模块104用于接收终端设备2的下载指令,解析其中的城市和区域,并根据城市从所述信息提供模块101中获取对应的应急避难场所的基本信息,根据区域从所述灾害排序模块102中获取对应的灾害类型列表,并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2,供用户进行应急避难场所的选择,以生成初级推荐列表。

其中,推荐列表模块103用于接收终端设备2发送的初级推荐列表,获取所述初级推荐列表中所述应急避难场所的实时人数,将所述实时人数反馈至对应的所述终端设备2。

实施例2

请参阅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2提供的第二应急避难场所指引系统200包括终端定位模块201、灾害类型模块202、初级列表模块203、优化列表模块204和路线规划模块205,应用于终端设备2。

其中,终端定位模块201用于获取用户的地理位置,根据所述地理位置获取用户的区域信息,所述区域信息包括城市和区域。

其中,灾害类型模块202用于根据用户输入的选择指令生成当前的灾害类型。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通信网络正常,终端设备2可以与服务器1正常交互时,灾害类型模块202还用于根据用户的区域信息从服务器获取供用户选择的灾害类型列表,该灾害类型列表为服务器1根据区域内灾害类型的公共安全指数生成的,即为灾害排序模块102生成的灾害类型列表。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通信网络异常,终端设备2无法与服务器1正常交互时,灾害类型模块202还用于根据所述用户的区域信息,获取对应区域的公共安全指数,并根据公共安全指数的高低对区域内的灾害类型进行排序,并根据用户输入的选择指令生成当前的灾害类型。灾害类型模块202可以定期获取终端设备2定位处的区域的各项公共安全指数,按照公共安全指数的大小对灾害类型进行排序,以建立该区域的灾害类型列表。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灾害类型模块202还用于在固定时间间隔后,从服务器1获取排序后的灾害类型,并根据用户输入的选择指令生成当前的灾害类型。

其中,初级列表模块203用于根据用户的所述区域信息、当前的灾害类型以及应急避难场所的地理位置和覆盖区域范围获取应急避难场所的初级推荐列表。在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通信网络正常,终端设备2可以与服务器1正常交互时,初级列表模块203可以直接从服务器1的信息提供模块101获取该区域的应急避难场所的基本信息,再从该区域的应急避难场所中获取适用灾害类型、地理位置和覆盖区域范围与用户的地理位置匹配的应急避难场所,初级列表模块203生成获取应急避难场所的初级推荐列表后,将该初级推荐列表发送至服务器1,推荐列表模块103根据该初级推荐列表获取对应应急避难场所的实时人数。在另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当通信网络异常,终端设备2无法与服务器1正常交互时,第二应急避难场所指引系统200还包括信息存储模块206,用于根据用户的所述区域信息中的城市获取所述城市的急避难场所以及所述应急避难场所的基本信息,所述基本信息包括场所地理位置、场所类型、可容纳人数、适用灾害类型和覆盖区域范围。信息存储模块206预先将对应城市的所有应急避难场所的基本信息下载至终端设备2中存储备用。

其中,优化列表模块204,用于根据所述初级推荐列表中应急避难场所的剩余可容纳人数对所述初级推荐列表进行调整,以获取应急避难场所的优化推荐列表。具体地,优化列表模块204接收服务器1反馈的应急避难场所的实时人数,根据实时人数计算应急避难场所的剩余可容纳人数,可以按照如下两种方式计算:

(1)应急避难场所的剩余可容纳人数为可容纳人数与实时人数的差值;

(2)应急避难场所的剩余可容纳人数为可容纳人数先减去实时人数再减去匹配人数所得值,所述匹配人数为被推荐至所述应急避难场所的在途用户的数量。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采用第一种计算方式,则除了早期存储每一应急避难场所的可容纳人数外,还应采集实时人数。在本实施例中,实时人数可以通过应急避难场所的人数统计模块完成。如果采用第二种方式,则还应由各终端设备上传其目标应急避难场所,已确定匹配人数。

具体地,在第一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应急避难场所3设有人数统计模块,用于统计应急避难场所的实时人数并将所述实时人数反馈至服务器1;优化列表模块204用于向服务器1发送初级推荐列表中应急避难场所的实时状态查询指令,接收服务器1针对该实时状态查询指令反馈的初级推荐列表中应急避难场所的实时人数,根据初级推荐列表中应急避难场所可容纳人数与实时人数计算初级推荐列表中应急避难场所的剩余可容纳人数,根据所述初级推荐列表中应急避难场所的剩余可容纳人数对所述初级推荐列表进行调整,以获取应急避难场所的优化推荐列表。

具体地,在第二个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应急避难场所3设有人数统计模块,用于统计应急避难场所的实时人数并将所述实时人数反馈至服务器1,服务器1还设有在途统计模块,用于统计所述应急避难场所的匹配人数,所述匹配人数为被推荐至所述应急避难场所的在途用户的数量;优化列表模块204用于根据用户的第二选择指令从初级推荐列表中确定目标应急避难场所,向服务器1发送该目标应急避难场所的第二实时状态查询指令,接收服务器1针对该第二实时状态查询指令反馈的目标应急避难场所的实时人数以及匹配人数,根据目标应急避难场所可容纳人数与实时人数及匹配人数计算目标应急避难场所的剩余可容纳人数,根据所述目标应急避难场所的剩余可容纳人数直接生成优化推荐列表。

路线规划模块205,用于根据当前路况信息从所述优化推荐列表中获取目标应急避难场所,并获取从用户的所述地理位置到所述目标应急避难场所的路线规划。只有当通信网络正常,终端设备2可以与服务器1正常交互时,才能获取到应急避难场所的优化推荐列表。当通信网络异常,终端设备2无法与服务器1正常交互时,优化列表模块204无法生成优化推荐列表,路线规划模块205无法获取到优化推荐列表,路线规划模块205还用于当获取所述优化推荐列表失败时,根据当前路况信息从所述初级推荐列表中获取目标应急避难场所,并获取从用户的所述地理位置到所述目标应急避难场所的路线规划。进一步地,路线规划模块205将目标应急避难场所和路线规划反馈至服务器1。服务器1可以根据用户反馈的目标应急避难场所统计各应急避难场所的在途用户数量,将各应急避难场所的在途用户数量进行发布,供终端设备2的优化列表模块204计算剩余可容纳人数时参考。更进一步地,服务器1获取各应急避难场所的实时人数,根据所述实时人数和在途用户数量推算应急避难场所的实际人数,根据推算的实际人数生成各应急避难场所的应急物资补给策略。

实施例3

请参阅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3提供的第一应急避难场所指引系统100,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灾害排序模块102进一步包括指数子模块1021、排序子模块1022、接收子模块1023、设置子模块1024、锁定子模块1025和关联设置子模块1026。

其中,指数子模块1021,用于存储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公共安全指数,并按照预设时间周期对所述公共安全指数进行更新。排序子模块1022,用于接收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的区域信息,获取所述区域信息中区域的不同灾害类型的公共安全指数,并按照公共安全指数的高低对灾害类型进行排序,以生成所述区域的灾害类型列表。

其中,接收子模块1023,用于接收所述区域内至少一个用户发送的灾害类型的选择指令,识别所述选择指令对应用户的用户级别。具体地,接收子模块1023用于接收多个终端设备2发送的针对灾害类型的选择指令,识别发送该选择指令的用户对应用户级别,第一优先级别的用户的级别高于第二优先级别的用户的级别。

其中,设置子模块1024将选择指令按照终端设备2所处的区域进行集合,对于一个确定的区域,获取所述区域的至少一个选择指令,当所述至少一个选择指令中存在第一优先级别的用户输入的选择指令时,按照第一优先级别的用户的选择指令生成当前的灾害类型;当所述至少一个选择指令中不存在第一优先级别的用户输入的选择指令时,判断所述至少一个选择指令包含的灾害类型是否一致,若一致,则根据一致的所述灾害类型生成当前的灾害类型;若不一致,则统计所述选择指令对应的灾害类型数量并根据数量最多的灾害类型生成当前的灾害类型。设置子模块1024确定的当前的灾害类型,可以通过网络反馈至对应区域内的所有终端设备2,作为用户确定当前的灾害类型的参考,于是,初级列表模块203还可以根据设置子模块1024确定的当前的灾害类型生成初级推荐列表,不用局限于用户通过灾害类型模块202选定的当前的灾害类型。

其中,锁定子模块1025,用于将按照第一优先级别的用户的选择指令生成的当前的灾害类型发送至所述区域内的终端设备,将所述当前的灾害类型进行锁定,也就是说,当设置子模块1024确定的当前的灾害类型是根据第一优先级别的用户选择指令选择的,将该当前的灾害类型进行推送并在服务器1端锁定,不再根据第二优先级别的用户的选择指令进行修改。关联设置子模块1026,用于存储不同灾害类型的二次灾害类型,获取所述区域的至少一个确认指令,当所述至少一个确认指令中存在第一优先级别的用户输入的确认指令时,按照第一优先级别的用户的确认指令生成当前二次灾害类型。

实施例4

请参阅图5所示,本发明实施例4提供的第二应急避难场所指引系统200,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该灾害类型模块202包括存储子模块2023、终端排序子模块2024、选择子模块2025、公布子模块2021和关联子模块2022。

其中,存储子模块2023用于获取并存储用户所在城市各区域的各项公共安全指数。终端排序子模块2024用于按照公共安全指数的大小对灾害类型进行排序,以建立该区域的灾害类型列表。选择子模块2025用于根据用户的对灾害类型列表的选择指令确定当前的灾害类型。在本实施例中,终端设备2也存储有公共安全指数,在网络异常时可以不依赖与服务器1的交互进行操作。

其中,所述公布子模块2021用于根据接收的第一优先级别的用户的指令对当前的灾害类型进行确认或修改,对确认或修改后的所述当前的灾害类型进行锁定。具体地,公布子模块2021可以接收例如实施例3中锁定子模块1025发送的当前的灾害类型,灾害类型模块202对当前的灾害类型进行修改(与官方不同时)或确认(与官方相同时)。公布子模块2021锁定当前的灾害类型后,第二优先级别的用户发送的相关指令均无法对其进行修改,只有第一优先级别的用户发送的相关指令能够将锁定状态的当前的灾害类型进行修改,或者接收由第一优先级别的用户发送的解除锁定状态的指令,再根据该指令解除锁定状态。

其中,该关联子模块2022用于获取与所述当前的灾害类型关联的二次灾害类型,根据接收的第一优先级别的用户的指令对所述二次灾害类型进行确认或修改。具体地,关联子模块2022可以接收例如实施例3中关联设置子模块1026发送的二次灾害类型,灾害类型模块202对当前的二次灾害类型进行修改(与官方不同时)或确认(与官方相同时)。

应用例1

请参阅图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应急避难场所指引平台包括服务器1和与服务器1连接的终端设备2,本发明实施例的应急避难场所指引平台实现应急避难场所指引的步骤如下:

步骤a,获取并存储不同城市的应急避难场所的基本信息。

步骤b,获取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公共安全指数,根据公共安全指数对同一区域的灾害类型进行排序。

步骤c,获取用户的地理位置,根据所述地理位置解析用户的城市和区域。

步骤d,终端设备向服务器发送包含用户所在城市和区域的下载指令。

步骤e,终端设备下载并存储用户所在城市的应急避难场所的基本信息以及用户所在区域的灾害类型排序。

步骤f,根据用户输入的选择指令生成当前的灾害类型,根据用户的所述区域信息、当前的灾害类型以及应急避难场所的地理位置和覆盖区域范围获取并向服务器发送应急避难场所的初级推荐列表。

步骤g,终端设备获取服务器反馈的初级推荐列表中各应急避难场所的实时人数。

步骤h,终端设备根据可容纳人数和实时人数计算剩余可容纳人数,再根据剩余可容纳人数将初级推荐列表进行重新排序生成优化推荐列表。

步骤i,根据当前路况信息从所述优化推荐列表中获取目标应急避难场所,并获取从用户的所述地理位置到所述目标应急避难场所的路线规划。

步骤j,终端设备将目标应急避难场所和路线规划反馈至服务器。

步骤k,服务器根据用户反馈的目标应急避难场所统计各应急避难场所的在途用户数量,获取各应急避难场所的实时人数,根据所述实时人数和在途用户数量推算应急避难场所的实际人数,根据推算的实际人数生成各应急避难场所的应急物资补给策略。

实施例5

本发明实施例5提供了一种应急避难场所指引方法,应用于服务器,请参阅图7所示,所述指引方法包括:

s101,获取并存储不同城市的应急避难场所的基本信息,该基本信息包括场所地理位置、场所类型、可容纳人数、适用灾害类型和覆盖区域范围。

s102,获取不同城市不同区域的公共安全指数,根据同一区域的不同灾害类型的公共安全指数的排序结果获取该区域的灾害类型列表。

s103,接收终端设备的下载指令,解析其中的城市和区域,并根据城市从存储的不同城市的应急避难场所的基本信息中获取对应的应急避难场所信息,根据区域从不同区域的灾害类型列表中获取对应的灾害类型列表,并发送给所述终端设备,供用户进行应急避难场所的选择,以生成初级推荐列表。

s104,接收终端设备发送的初级推荐列表,获取该初级推荐列表中该应急避难场所的实时人数,将该实时人数反馈至对应的该终端设备。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和实施例3同一发明构思,具体描述参阅实施例1和实施例3及应用例1。

实施例6

本发明实施例6提供了一种应急避难场所指引方法,应用于终端设备,请参阅图8所示,该指引方法包括:

s201,获取用户的地理位置,根据该地理位置获取用户的区域信息,该区域信息包括城市和区域。

s202,根据用户输入的选择指令生成当前的灾害类型。

s203,根据用户的该区域信息、当前的灾害类型以及应急避难场所的地理位置和覆盖区域范围获取应急避难场所的初级推荐列表。

s204,根据该初级推荐列表中应急避难场所的剩余可容纳人数对该初级推荐列表进行调整,以获取应急避难场所的优化推荐列表。

s205,根据当前路况信息从该优化推荐列表中获取目标应急避难场所,并获取从用户的该地理位置到该目标应急避难场所的路线规划。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和实施例4同一发明构思,具体描述参阅实施例2和实施例4及应用例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