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水库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67918发布日期:2020-11-25 17:55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型水库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水库雨情监测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小型水库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水库水雨情监测系统适用于水利管理部门远程监测水库的水位、降雨量等实时数据,同时支持远程图像监控,为保障水库的适度蓄水和安全度汛提供了准确、及时的现场信息。

相关技术可参考公开号为cn111103636a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文件,其公开了一种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包括动态管理应用模块、中小型水库动态监管系统和智能遥测终端机,所述动态管理应用模块和中小型水库动态监管系统均连接有数据库系统,所述数据库系统连接有远程数据接收软件,所述远程数据接收软件连接到智能遥测终端机,所述智能遥测终端机连接有雨情测量、图像采集和水位测量,所述雨情测量采用的为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本发明利用微处理器控制技术及嵌入式操作系统,形成一套完整的水库水雨情和工情信息采集子系统,通过gprs通信手段将信息传给后台数据库管理系统,同时利用后台的水库管理信息系统对这些信息进行存储、管理、查询和预警,从而形成了一套完善的水库动态监管系统。

相关技术可参考授权公告号为cn209542879u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翻斗式雨量传感器,由承水器、过滤网、筒体、汇集漏斗、翻斗、水平泡、继电开关、计数器和底座组成,承水器通过安装边放置在筒体上方,过滤网通过螺母安装在承水器的下方,汇集漏斗通过螺母安装,继电开关安装在翻斗的下方,支架、计数器和水平泡安装在底座上,底座通过螺钉安装在地基上。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天晴时,不便对筒体的顶部进行阻挡,从而容易导致筒体内进入较多的杂物。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减少杂物进入筒体,本申请提供一种小型水库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小型水库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包括动态管理应用模块、中小型水库动态监管系统和智能遥测终端机,所述智能遥测终端机连接有雨情测量、图像采集和水位测量,所述雨情测量采用的为翻斗式雨量传感器;所述翻斗式雨量传感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的顶部安装有阻挡装置,所述阻挡装置包括水平转动连接于筒体顶部的两个水平轴以及固接于水平轴侧壁的两个弧形板;所述筒体的侧壁安装有用于驱动两个水平轴朝反向转动的驱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两个水平轴转动,两个水平轴转动带动两个弧形板转动,从而便于对筒体的顶部进行阻挡,因而能够减少杂物进入筒体。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沿竖向滑移连接于筒体外侧壁的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内周面固接有密封圈;所述环形板的下方在筒体的外侧壁套设固定有固定环,所述筒体的外侧壁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固接于固定环与环形板的相对内侧;所述环形板的外周面固接有环形挡板,所述环形板的顶部固接有两个第一驱动杆,两个所述第一驱动杆上均固接有多个第一螺旋块,两个所述第一驱动杆上的第一螺旋块的旋向相反,所述筒体的外侧壁转动连接有两个竖管,两个所述竖管的内壁均开设有多个第一螺旋槽,两个所述竖管内的第一螺旋槽的旋向相反,所述第一螺旋块与所述第一螺旋槽一一对应配合;两个所述竖管上均固接有第一锥齿轮,两个所述水平轴上均固接有第二锥齿轮,两个所述第一锥齿轮分别与两个第二锥齿轮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晴天时,两个弧形板对筒体的顶部进行阻挡;当雨量较多时,雨水流入环形挡板内,当环形挡板内聚集足量的雨水后,此时环形板在雨水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环形板向下移动带动两个第一驱动杆移动,此时两个第一驱动杆在第一螺旋块和第一螺旋槽的作用下驱动两个竖管朝反向转动,两个竖管转动带动两个第一锥齿轮转动,两个第一锥齿轮转动驱动两个第二锥齿轮转动,两个第二锥齿轮转动带动两个弧形板向外转动,从而便可将筒体的顶部打开,因而便于对雨情进行检测;当雨量较小时,可通过人工加水或者加其他物质的方式将筒体的顶部打开。

优选的,所述筒体的底部固接有底座,所述底座上安装有多组用于将底座安装至地面的安装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安装装置,便于对底座进行安装,进而便于对筒体进行安装。

优选的,每组所述安装装置包括螺纹连接于底座的丝杠、套设固定于丝杠顶部的螺母以及固接于丝杠底部的钻头;所述丝杠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限位机构,所述安装槽的侧壁开设有通孔,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沿丝杠的径向滑移连接于通孔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远离通孔的一端转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用于驱动活动块向丝杠外移动的驱动组件以及安装有用于驱动活动块复位的复位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安装底座时,通过工具转动螺母使丝杠向地面土体内移动,当丝杠转动到合适的位置后,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活动块向丝杠外移动,活动块移动带动限位块移动,从而便可对丝杠进行限位;通过设置安装装置,便于将底座安装至地面的土体内。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固接于安装槽侧壁的固定块、竖直转动连接于固定块的螺杆以及固接于螺杆顶部的手轮;所述安装槽的侧壁固接有竖杆,所述竖杆上沿竖向滑移连接有第一滑套,所述第一滑套螺纹连接于螺杆,所述第一滑套与活动块的相对内侧分别设置有斜面,两个所述斜面相匹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驱动活动块向丝杠外移动时,通过转动手轮转动螺杆,螺杆转动驱动第一滑套向下移动,此时第一滑套在斜面的作用下便可驱动活动块向丝杠外移动;通过设置驱动组件,便于驱动活动块向丝杠外移动。

优选的,所述复位组件包括固接于安装槽侧壁的水平杆以及沿丝杠的径向滑移连接于水平杆的第二滑套;所述第二滑套固接于活动块的底部,所述水平杆上套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固接于第二滑套远离螺杆的一端以及安装槽的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活动块向丝杠外移动带动第二滑套移动,第二滑套移动对第二弹簧进行抵压,此时第二弹簧处于被压缩状态;当第一滑套向上移动时,此时第二滑套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驱动活动块复位;通过设置复位组件,便于驱动活动块复位。

优选的,所述通孔靠近螺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一水平管,所述限位块的侧壁固接有花键,所述第一水平管的内壁开设有键槽,所述花键与键槽滑移配合;所述安装槽内安装有用于驱动第一水平管转动的传动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传动机构驱动第一水平管转动,此时第一水平管在花键和键槽的作用下驱动限位块转动,从而便于使限位块钻入土体内。

优选的,所述传动机构包括铰接于第一滑套的连杆以及铰接于连杆远离第一滑套一端的第二驱动杆;所述安装槽的侧壁转动连接有第二水平管,所述第二水平管远离螺杆的一端贯穿安装槽的外侧壁设置;所述第二驱动杆的外侧壁固接有多个第二螺旋块,所述第二水平管的内壁开设有多个第二螺旋槽,所述第二螺旋块与第二螺旋槽一一对应配合;所述第一水平管与第二水平管上均套设固定有正齿轮,两个所述正齿轮相啮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滑套移动带动连杆运动,连杆运动驱动第二驱动杆移动,此时第二驱动杆在第二螺旋块和第二螺旋槽的作用下驱动第二水平管转动,这时第二水平管在两个正齿轮的作用下驱动第一水平管转动;通过设置传动机构,便于驱动第一水平管转动。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驱动机构驱动两个水平轴转动,两个水平轴转动带动两个弧形板转动,从而便于对筒体的顶部进行阻挡,因而能够减少杂物进入筒体;

2.当晴天时,两个弧形板对筒体的顶部进行阻挡;当雨量较多时,雨水流入环形挡板内,当环形挡板内聚集足量的雨水后,此时环形板在雨水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环形板向下移动带动两个第一驱动杆移动,此时两个第一驱动杆在第一螺旋块和第一螺旋槽的作用下驱动两个竖管朝反向转动,两个竖管转动带动两个第一锥齿轮转动,两个第一锥齿轮转动驱动两个第二锥齿轮转动,两个第二锥齿轮转动带动两个弧形板向外转动,从而便可将筒体的顶部打开,因而便于对雨情进行检测;当雨量较小时,可通过人工加水或者加其他物质的方式将筒体的顶部打开;

3.当需要安装底座时,通过工具转动螺母使丝杠向地面土体内移动,当丝杠转动到合适的位置后,通过驱动组件驱动活动块向丝杠外移动,活动块移动带动限位块移动,从而便可对丝杠进行限位;通过设置安装装置,便于将底座安装至地面的土体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凸显第一螺旋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凸显安装装置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凸显键槽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翻斗式雨量传感器;11、筒体;2、阻挡装置;21、水平轴;22、弧形板;3、驱动机构;31、环形板;32、密封圈;33、固定环;34、第一弹簧;35、环形挡板;36、第一驱动杆;361、第一螺旋块;37、竖管;371、第一螺旋槽;372、第一锥齿轮;38、第二锥齿轮;4、底座;5、安装装置;51、丝杠;511、安装槽;512、通孔;52、螺母;53、钻头;6、限位机构;61、限位块;611、花键;62、活动块;63、驱动组件;631、固定块;632、螺杆;633、手轮;634、竖杆;635、第一滑套;636、斜面;64、复位组件;641、水平杆;642、第二滑套;643、第二弹簧;7、第一水平管;71、键槽;8、传动机构;81、连杆;82、第二驱动杆;821、第二螺旋块;83、第二水平管;831、第二螺旋槽;84、正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小型水库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如图1所示,包括动态管理应用模块、中小型水库动态监管系统和智能遥测终端机,智能遥测终端机连接有雨情测量、图像采集和水位测量,雨情测量采用的为翻斗式雨量传感器1。

如图1和图2所示,翻斗式雨量传感器1包括筒体11,筒体11的顶部安装有阻挡装置2,阻挡装置2包括通过轴承水平转动连接于筒体11顶部的两个水平轴21以及固接于水平轴21侧壁的两个弧形板22;筒体11的侧壁安装有用于驱动两个水平轴21朝反向转动的驱动机构3。通过驱动机构3驱动两个水平轴21转动,两个水平轴21转动带动两个弧形板22转动,从而便于对筒体11的顶部进行阻挡,因而能够减少杂物进入筒体11。

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机构3包括沿竖向滑移连接于筒体11外侧壁的环形板31,环形板31的内周面粘接有密封圈32,密封圈32可选用橡胶圈,通过设置密封圈32,能够降低水从环形板31与筒体11的连接处发生泄漏的可能性;环形板31的下方在筒体11的外侧壁套设固定有固定环33,筒体11的外侧壁套接有第一弹簧34,第一弹簧34的两端分别固接于固定环33与环形板31的相对内侧;环形板31的外周面固接有环形挡板35,环形板31、环形挡板35以及筒体11之间围成盛水腔;环形挡板35呈圆桶状且环形挡板35的顶部固接有环形的翻边,环形板31的顶部固接有两个第一驱动杆36,两个第一驱动杆36上均固接有多个第一螺旋块361,两个第一驱动杆36上的第一螺旋块361的旋向相反,筒体11的外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两个竖管37,两个竖管37的内壁均开设有多个第一螺旋槽371,两个竖管37内的第一螺旋槽371的旋向相反,第一螺旋块361与第一螺旋槽371一一对应配合;两个竖管37上均固接有第一锥齿轮372,两个水平轴21上均固接有第二锥齿轮38,两个第一锥齿轮372分别与两个第二锥齿轮38啮合。当晴天时,两个弧形板22对筒体11的顶部进行阻挡;当雨量较多时,雨水流入环形挡板35内,当环形挡板35内聚集足量的雨水后,此时环形板31在雨水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环形板31向下移动带动两个第一驱动杆36移动,此时两个第一驱动杆36在第一螺旋块361和第一螺旋槽371的作用下驱动两个竖管37朝反向转动,两个竖管37转动带动两个第一锥齿轮372转动,两个第一锥齿轮372转动驱动两个第二锥齿轮38转动,两个第二锥齿轮38转动带动两个弧形板22向外转动,从而便可将筒体11的顶部打开,因而便于对雨情进行检测。

如图1和图3所示,筒体11的底部固接有底座4,底座4上安装有多组用于将底座4安装至地面的安装装置5。

如图1和图3所示,每组安装装置5包括螺纹连接于底座4的丝杠51、套设固定于丝杠51顶部的螺母52以及固接于丝杠51底部的钻头53;丝杠51的顶部开设有安装槽511,安装槽511内安装有限位机构6,安装槽511的侧壁开设有通孔512,限位机构6包括沿丝杠51的径向滑移连接于通孔512的限位块61,限位块61远离通孔512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活动块62,安装槽511内安装有用于驱动活动块62向丝杠51外移动的驱动组件63以及安装有用于驱动活动块62复位的复位组件64。当需要安装底座4时,通过工具转动螺母52使丝杠51向地面土体内移动,当丝杠51转动到合适的位置后,通过驱动组件63驱动活动块62向丝杠51外移动,活动块62移动带动限位块61移动,从而便可对丝杠51进行限位;通过设置安装装置5,便于将底座4安装至地面的土体内。

如图3和图4所示,驱动组件63包括固接于安装槽511侧壁的固定块631、通过轴承竖直转动连接于固定块631的螺杆632以及固接于螺杆632顶部的手轮633;安装槽511的侧壁固接有竖杆634,竖杆634上沿竖向滑移连接有第一滑套635,第一滑套635螺纹连接于螺杆632,第一滑套635与活动块62的相对内侧分别设置有斜面636,两个斜面636相匹配。当需要驱动活动块62向丝杠51外移动时,通过转动手轮633转动螺杆632,螺杆632转动驱动第一滑套635向下移动,此时第一滑套635在斜面636的作用下便可驱动活动块62向丝杠51外移动;通过设置驱动组件63,便于驱动活动块62向丝杠51外移动。

如图3和图4所示,复位组件64包括固接于安装槽511侧壁的水平杆641以及沿丝杠51的径向滑移连接于水平杆641的第二滑套642;第二滑套642固接于活动块62的底部,水平杆641上套接有第二弹簧643,第二弹簧643的两端分别固接于第二滑套642远离螺杆632的一端以及安装槽511的内壁。活动块62向丝杠51外移动带动第二滑套642移动,第二滑套642移动对第二弹簧643进行抵压,此时第二弹簧643处于被压缩状态;当第一滑套635向上移动时,此时第二滑套642在第二弹簧643的作用下驱动活动块62复位;通过设置复位组件64,便于驱动活动块62复位。

如图3和图4所示,通孔512靠近螺杆632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一水平管7,限位块61的侧壁固接有花键611,第一水平管7的内壁开设有键槽71,花键611与键槽71滑移配合;安装槽511内安装有用于驱动第一水平管7转动的传动机构8。通过传动机构8驱动第一水平管7转动,此时第一水平管7在花键611和键槽71的作用下驱动限位块61转动,从而便于使限位块61钻入土体内。

如图3和图4所示,传动机构8包括铰接于第一滑套635的连杆81以及铰接于连杆81远离第一滑套635一端的第二驱动杆82;安装槽511的侧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第二水平管83,第二水平管83远离螺杆632的一端贯穿安装槽511的外侧壁设置;第二驱动杆82的外侧壁固接有多个第二螺旋块821,第二水平管83的内壁开设有多个第二螺旋槽831,第二螺旋块821与第二螺旋槽831一一对应配合;第一水平管7与第二水平管83上均套设固定有正齿轮84,两个正齿轮84相啮合。第一滑套635移动带动连杆81运动,连杆81运动驱动第二驱动杆82移动,此时第二驱动杆82在第二螺旋块821和第二螺旋槽831的作用下驱动第二水平管83转动,这时第二水平管83在两个正齿轮84的作用下驱动第一水平管7转动;通过设置传动机构8,便于驱动第一水平管7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小型水库水雨情自动测报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当雨量较多时,雨水流入环形挡板35内,当环形挡板35内聚集足量的雨水后,此时环形板31在雨水重力的作用下向下移动,环形板31向下移动带动两个第一驱动杆36移动,此时两个第一驱动杆36在第一螺旋块361和第一螺旋槽371的作用下驱动两个竖管37朝反向转动,两个竖管37转动带动两个第一锥齿轮372转动,两个第一锥齿轮372转动驱动两个第二锥齿轮38转动,两个第二锥齿轮38转动带动两个弧形板22向外转动,从而便可将筒体11的顶部打开,因而便于对雨情进行检测,再者,环形板31向下移动对第一弹簧34进行抵压,此时第一弹簧34处于被压缩状态;当需要对筒体11的顶部进行阻挡时,可通过工作人员将环形挡板35内水的取出,此时环形板31在第一弹簧34的作用下向上移动,从而便可筒体11的顶部打开。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