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环境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30798发布日期:2021-04-20 13:34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实验室环境监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申请涉及环境监测系统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实验室环境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2.实验室即进行试验的场所,实验室是科学的摇篮,是科学研究的基地,是科技发展的源泉,对科技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实验室按学科可分为生物实验室、化学实验室以及其他实验室等。
3.其中,生物实验室是进行生物实验的重要场所,然而在进行生物实验过程中,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气体,进而容易导致发生严重事故,甚至导致实验室发生爆炸等情况。为了减少上述情况的发生,生物实验室通常需要配备环境监测系统,以实时监测实验室的环境情况。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以下技术缺陷:生物实验室内有害气体的种类繁多,并且不同气体的密度不同,导致有害气体在实验室内出现分层现象,而现有的环境监测系统内的监测装置大多固定于预定位置,无法对不同高度的气体进行检测,导致无法检测出有害气体,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对此,有待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环境监测系统内的监测装置固定于预定位置,无法对不同高度的气体进行检测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实验室环境监测系统。
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实验室环境监测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实验室环境监测系统,包括监测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撑所述监测装置的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座以及竖向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的第一支撑杆,所述监测装置滑移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能够驱动所述监测装置沿所述第一支撑杆的轴向方向移动的动力件。
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的支撑机构对监测装置进行支撑,通过第一支撑杆与动力件的配合,使得监测装置可以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从而使得监测装置可以对不同高度的气体进行检测,扩大了监测装置的工作范围,减少了由于监测装置的工作范围过小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8.可选的,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杆平行且共面设置的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为螺杆且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第二支撑杆为光杆且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座上,所述监测装置上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同时与所述第一支撑杆以及所述第二支撑杆滑移连接,且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螺纹连接,所述动力件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的第一从动齿轮、设置于所述支撑座上的第一驱动电机以及同轴固定于所述第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且与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相啮合的第一主动齿轮。
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支撑座、连接块、第一从动齿轮、第一驱动电机以及第一主动齿轮的配合,进行监测时,接通第一驱动电机的电源,使第
一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并带动第一主动齿轮转动,第一主动齿轮通过第一从动齿轮将动力输送给第一支撑杆并使第一支撑杆转动,在第二支撑杆的限制与导向下,连接块受螺纹传动并沿第一支撑杆的轴向方向在第一支撑杆上移动,从而使得监测装置可以在竖直方向上移动,进而使得监测装置可以对不同高度的气体进行检测,扩大了监测装置的工作范围,减少了由于监测装置的工作范围过小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10.可选的,所述支撑机构还包括水平且共面设置的第三支撑杆与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三支撑杆与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两端均设置有安装块,其中一所述安装块滑移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上且与所述第一支撑杆螺纹连接,另一所述安装块滑移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撑杆上,所述第三支撑杆为螺杆,所述第四支撑杆为光杆,所述连接块同时与所述第三支撑杆以及所述第四支撑杆滑移连接,且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三支撑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上设置有第二从动齿轮,其中一所述安装块上设置有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同轴固定有第二主动齿轮,所述第二主动齿轮与所述第二从动齿轮相啮合。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支撑杆转动时,安装块、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以及连接块均沿第一支撑杆的轴向方向在第一支撑杆上移动,从而使得监测装置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与此同时,接通第二驱动电机的电源,使第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转动并带动第二主动齿轮动,第二主动齿轮通过第二从动齿轮将动力输送给第三支撑杆并使第三支撑杆转动,在第四支撑杆的限制与导向下,连接块受螺纹传动并沿第三支撑杆的轴向方向在第三支撑杆上移动,从而使得监测装置可以在水平方向上移动,进一步扩大了监测装置的工作范围,减少了由于监测装置的工作范围过小而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12.可选的,所述第三支撑杆与所述第四支撑杆上滑移连接有安装座,且所述安装座与所述第三支撑杆螺纹连接,所述监测装置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监测装置可拆卸安装于安装座上,以便于后续工作人员对监测装置进行拆装,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14.可选的,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燕尾槽,所述连接块为与所述燕尾槽相适配的燕尾条,通过所述燕尾槽与所述连接块的配合将所述监测装置可拆卸安装于所述安装座上。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工作人员将监测装置从安装座上取下或者对监测装置进行安装,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16.可选的,所述燕尾槽与所述连接块上均设置有相互吸引的磁吸件。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磁吸件提高了燕尾槽与连接块的连接稳定性,减少了监测装置从支撑机构上掉落的可能性,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保证系统的工作可靠性。
18.可选的,所述监测装置包括监测箱体以及设置于所述监测箱体上的监测模块与净化模块。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监测模块实时监测空气质量,当监测模块发现空气中气体的浓度出现异常时,将此信息转换为电信号发送给净化模块,净化模块开设工作并进行处理,起到了良好的应急效果。
20.可选的,所述监测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监测箱体上的空气检测仪器,所述净化模块包括设置于所述监测箱体一侧的风筒,所述风筒一侧设置有风机,所述风筒内部插设有过滤网,所述监测箱体的另一侧连通有净化器,所述空气检测仪器分别与所述风机以及所述净化器电性连接。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空气检测仪器检测到某气体的浓度过高时,空气检测仪器将此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将此电信号分别输送给风机以及净化器,风机接到电信号后开始工作并将外部风吸入到风筒内部,过滤网对气体进行过滤,净化器对气体进行净化,起到了良好的应急效果。
22.可选的,所述风筒上固定连接有密封座,所述过滤网与所述密封座插接。
2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的密封座则起到了对过滤网与监测箱体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防止出现漏气现象的作用。
24.可选的,所述监测箱体内设置有蜂鸣器,所述蜂鸣器与所述空气检测仪器电性连接。
2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空气检测仪器检测到空气中某气体的浓度过高时,空气检测仪器将此信息转换为电信号并输送给蜂鸣器,从而使蜂鸣器工作发出蜂鸣以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处理,有利于减少实验室环境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26.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通过设置支撑座、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一驱动电机、第三支撑杆、第四支撑杆、第二驱动电机以及安装块等,使得监测装置进行监测工作时可以在一个平面内移动,增大了监测装置的监测范围,减少了监测装置由于监测范围过小而无法检测出有害气体的情况发生,大大减少了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2.通过监测模块与净化模块的配合,在监测模块检测出有毒气体时,净化模块可以对气体进行相应的处理,起到了良好的应急效果,有利于减少实验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另一视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图4是图2中b部的放大图;图5是图2中c部的放大图;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0、监测装置;11、连接块;12、监测箱体;121、密封座;13、空气检测仪器;141、风筒;142、过滤网;143、净化器;144、风机;21、支撑座;211、第一驱动电机;212、第一主动齿轮;22、第一支撑杆;221、第一从动齿轮;23、第二支撑杆;24、第三支撑杆;241、第二从动齿轮;25、第四支撑杆;26、安装块;261、第二驱动电机;262、第二主动齿轮;27、安装座;271、燕尾槽。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

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实验室环境监测系统,参照图1,实验室环境监测系统包括监测装置10以及用于支撑监测装置10的支撑结构,监测装置10安装于支撑结构上,支撑结构使得监测装置10能够在水平方向以及竖直方向上运动,增大了监测装置10的监测范围,
有利于减少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
31.参照图1,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座21、第一支撑杆22、第二支撑杆23、安装块26、第三支撑杆24以及第四支撑杆25。支撑座21安装于墙面等需要安装监测装置10的支撑面上,支撑座21设置有四个,四个支撑座21分两行两列分布。第一支撑杆22转动安装于支撑座21上,第一支撑杆22的两端分别与其中一列的两支撑座21转动连接。第二支撑杆23转动安装于支撑座21上,第二支撑杆23的两端分别与另一列的两支撑座21转动连接,第一支撑杆22的轴向方向平行于第二支撑杆23的轴向方向。
32.参照图1,安装块26设置有两块,两安装块26分别滑移连接于第一支撑杆22与第二支撑杆23上,第三支撑杆24转动安装于安装块26上,第三支撑杆24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块26相互靠近的两侧转动连接,且第三支撑杆24的轴向方向垂直于第一支撑杆22的轴向方向。第四支撑杆25也转动安装于安装块26上,第四安装杆的两端分别与安装块26相互靠近的两侧转动连接,且第四安装杆的轴向方向平行于第三安装杆的轴向方向。
33.参照图1和图2,第三支撑杆24与第四支撑杆25上滑移连接有安装座27,监测装置10通过安装座27可拆卸设置于支撑结构上。其中,本实施例中的第一支撑杆22与第三支撑杆24均为螺杆,对应于第一支撑杆22的安装块26螺纹连接于第一支撑杆22上,安装座27也螺纹连接于第三支撑杆24上。对应于第一支撑杆22的其中一安装座27上设置有驱动第一支撑杆22转动的动力件,对应于第三支撑杆24的其中一安装块26上设置有驱动第三支撑杆24转动的驱动件。
34.参照图2和图3,动力件包括第一从动齿轮221、第一驱动电机211以及第一主动齿轮212。安装座27带有供第一从动齿轮221以及第一主动齿轮212布置的空腔,第一驱动电机211安装于安装座27外部。第一从动齿轮221同轴固定于第一支撑杆22靠近第一驱动电机211的端部,第一主动齿轮212同轴固定于第一驱动电机211的输出轴上,第一主动齿轮212与第一从动齿轮221相啮合。
35.参照图2和图4,驱动件包括第二从动齿轮241、第二驱动电机261以及第二主动齿轮262。安装块26带有供第二从动齿轮241以及第二主动齿轮262布置的空腔,第二驱动电机261安装于安装块26外部。第二从动齿轮241同轴固定于第三支撑杆24的端部,第二主动齿轮262同轴固定于第二驱动电机261的输出轴上,第二主动齿轮262与第二从动齿轮241相啮合。
36.进行检测时,接通第一驱动电机211的电源,使第一驱动电机211的输出轴转动并带动第一主动齿轮212转动,第一主动齿轮212通过第一从动齿轮221将动力输送给第一支撑杆22并使第一支撑杆22转动,在第二支撑杆23的限制与导向下,安装块26受螺纹传动并沿第一支撑杆22的轴向方向在第一支撑杆22上移动,从而使得第三支撑杆24与第四支撑杆25带动监测装置10沿第一支撑杆22的轴向方向在第一支撑杆22上移动。
37.与此同时,接通第二驱动电机261的电源,使第二驱动电机261的输出轴转动并带动第二主动齿轮262动,第二主动齿轮262通过第二从动齿轮241将动力输送给第三支撑杆24并使第三支撑杆24转动,在第四支撑杆25的限制与导向下,安装座27受螺纹传动并带动监测装置10沿第三支撑杆24的轴向方向在第三支撑杆24上移动。
38.通过支撑结构、动力件以及驱动件的配合,扩大了监测装置10的检测范围,减少了监测装置10由于工作范围过小而无法检测出有毒气体,导致存在较多的安全隐患的情况发
生。
39.参照图2和图5,安装座27上开设有燕尾槽271,且燕尾槽271的槽口处的宽度小于燕尾槽271的槽底处的宽度。监测装置10上设置有与燕尾槽271相适配的连接块11,本实施例中,连接块11为与燕尾槽271相适配的燕尾条。其中,为了提高燕尾槽271与连接块11的连接稳定性,在燕尾槽271的内侧以及连接块11的外侧均设置有相互吸引的磁铁块,通过燕尾槽271、连接条以及磁铁块的配合,达到将监测装置10可拆卸安装于支撑结构上的目的。
40.参照图6,本实施例中的监测装置10包括监测箱体12以及设置于监测箱体12上的监测模块和净化模块。监测箱体12为中空的长方体结构,监测模块安装于监测箱体12的顶部,净化模块安于监测箱体12的两侧。
41.本实施例中的监测模块包括空气检测仪器13,本实施例中的空气检测仪器13包括二氧化碳传感器、一氧化碳传感器以及汞蒸气测定仪等,空气检测仪器13均安装于监测箱体12的顶部。
42.参照图6,本实施例中的净化模块包括风筒141、风机144、过滤网142以及净化器143,本实施例中的风筒141中空的长方体结构,风筒141固定于监测箱体12的一侧,风筒141与监测箱体12连通。风机144安装于风筒141远离监测箱体12的一侧,风机144与风筒141连通。过滤网142插设于风筒141内部,风筒141开设有供过滤网142插入的通孔,通孔的周侧设置有密封座121,密封座121为与通孔相适配的橡胶圈,过滤网142与密封座121插接,过滤网142远离密封座121的一侧与风筒141的侧壁相抵接。
43.本实施例中,过滤网142设置有三块,三块过滤网142沿风筒141的长度方向间隔插设于风筒141内。净化器143安装于监测箱体12远离风筒141的一侧,净化器143、监测箱体12以及风筒141三者相连通。空气检测仪器13分别风机144以及净化器143电性连接。
44.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过滤网142为普通的过滤网142,仅用于阻隔气体中的大颗粒杂质,以减少大颗粒杂质对净化器143造成的影响。
45.另外,监测箱体12内设置有蜂鸣器,蜂鸣器在图中未示出,蜂鸣器与空气检测仪器13电性连接。
46.当空气检测仪器13检测到某气体的浓度过高时,空气检测仪器13将此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并将此信息转换为电信号并输送给蜂鸣器,从而使蜂鸣器工作发出蜂鸣以提醒工作人员注意处理;与此同时,空气检测仪器13还将此电信号分别输送给风机144以及净化器143,风机144接到电信号后开始工作并将外部风吸入到风筒141内部,过滤网142对气体进行过滤,净化器143对气体进行净化,从而起到了良好的应急效果。
47.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