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石墨电极检测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647032发布日期:2021-04-13 15:38阅读:58来源:国知局
一种石墨电极检测平台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检测平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石墨电极检测平台。


背景技术:

2.石墨电极是指以石油焦、沥青焦为骨料,煤沥青为黏结剂,经过原料煅烧、破碎磨粉、配料、混捏、成型、焙烧、浸渍、石墨化和机械加工而制成的一种耐高温石墨质导电材料。
3.石墨电极的检测一般都是在检测平台上进行,对于大型的石墨电极一般都是通过行吊运输的方式将石墨电极吊运至检测平台的上表面,而行吊在运输过程中晃动以及吊带的固定都会对石墨电极造成损伤。
4.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石墨电极检测平台。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石墨电极检测平台。
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石墨电极检测平台,包括检测平台本体,所述检测平台本体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输送台,所述输送台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输送辊,所述检测平台本体的两侧均开设有转动孔,且转动孔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柱,两个所述转动柱的一端均延伸至检测平台本体的侧面并固定连接有转动臂,两个所述转动臂的相对面均开设有滑槽,且两个滑槽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滑动块,两个所述滑动块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轴,两个所述转动轴的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盛放架,所述盛放架呈凵形结构,所述盛放架的两侧均开设有贯穿孔,且贯穿孔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检测辊,所述检测平台本体和输送台的上表面均开设有与盛放架相适配的凹槽。
7.优选地,左侧所述转动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所述检测平台本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减速机,所述减速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且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
8.优选地,两个所述转动臂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两个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t形螺杆,两个所述滑动块的上表面均开设有与t形螺杆相适配的螺纹孔,且两个螺纹孔的内壁分别与两个t形螺杆的表面螺纹连接。
9.优选地,所述检测辊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检测辊以盛放架侧面的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盛放架的两侧内壁。
10.优选地,所述检测平台本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
11.优选地,所述检测平台本体的背面开设有若干个进气孔,所述检测平台本体的内底壁分别固定连接有负压风机和油压管,所述油压管的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滑动柱和橡胶活塞,所述橡胶活塞的上表面与滑动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滑动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吸尘箱,所述检测平台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与吸尘箱相适配的矩形槽,所述吸尘箱的下表面
通过软管与负压风机的进风端相连通,所述吸尘箱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检测平台本体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油压箱,所述油压箱的内部设置有液压油,所述油压箱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橡胶推块,所述橡胶推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杆,且顶杆的顶端贯穿检测平台本体的内顶壁并延伸至检测平台本体上表面开设的凹槽内部,所述橡胶推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且复位弹簧的另一端与油压箱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所述油压箱的下表面通过油管与油压管的侧面相连通。
12.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石墨电极检测平台,通过设置转动柱、从动齿轮、主动齿轮和减速机,便于减速机的启动使主动齿轮带动从动齿轮转动,从而使转动臂转动,通过设置伺服电机、t形螺杆和滑动块,便于伺服电机的启动使t形螺杆带动滑动块升降,通过设置转动臂、滑动块、输送台、输送辊、盛放架和检测辊,便于利用输送辊将石墨电极输送至盛放架内壁的两个检测辊上,再利用转动臂和滑动块将盛放架放置入检测平台本体上表面的凹槽内,从而使该检测平台具备搬运石墨电极的功能,同时减小对石墨电极的损伤。
14.2、该石墨电极检测平台,通过设置顶杆、油压箱、橡胶推块、复位弹簧、滑动柱、油压管和橡胶活塞,便于在搬运石墨电极的过程中,负压风机使吸尘箱将空气中的灰尘以及石墨粉末经检测平台本体背面的进气孔吸在过滤网上,而在盛放架运输至检测平台本体上表面的凹槽内时,顶杆推动油压箱内的液压油使吸尘箱露出,从而使该检测平台能够去除空气中的灰尘及石墨粉末,不仅避免对灰尘落在石墨电极表面对检测数据产生干扰,同时防止石墨粉末对电气设备造成伤害。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石墨电极检测平台实施例1正剖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石墨电极检测平台实施例1侧剖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石墨电极检测平台实施例1俯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石墨电极检测平台实施例2侧剖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检测平台本体、2输送台、3输送辊、4转动柱、5转动臂、6滑动块、7转动轴、8盛放架、9检测辊、10从动齿轮、11减速机、12主动齿轮、13伺服电机、14 t形螺杆、15控制面板、16负压风机、17油压管、18滑动柱、19橡胶活塞、20吸尘箱、21过滤网、22油压箱、23橡胶推块、24顶杆、25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22.实施例1
23.参照图1

3,一种石墨电极检测平台,包括检测平台本体1,检测平台本体1的侧面
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15,检测平台本体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输送台2,输送台2的两侧均开设有通孔,且通孔的内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输送辊3。
24.检测平台本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转动孔,且转动孔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柱4,左侧转动柱4的表面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10,检测平台本体1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减速机11,减速机11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12,且主动齿轮12与从动齿轮10啮合。
25.两个转动柱4的一端均延伸至检测平台本体1的侧面并固定连接有转动臂5,两个转动臂5的相对面均开设有滑槽,且两个滑槽的内壁均滑动连接有滑动块6,两个转动臂5的顶端均固定连接有伺服电机13,两个伺服电机13的输出端均固定连接有t形螺杆14,两个滑动块6的上表面均开设有与t形螺杆14相适配的螺纹孔,且两个螺纹孔的内壁分别与两个t形螺杆14的表面螺纹连接。
26.两个滑动块6的侧面均固定连接有转动轴7,两个转动轴7的表面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盛放架8,盛放架8呈凵形结构,盛放架8的两侧均开设有贯穿孔,且贯穿孔的内壁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检测辊9,检测辊9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检测辊9以盛放架8侧面的中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盛放架8的两侧内壁,检测平台本体1和输送台2的上表面均开设有与盛放架8相适配的凹槽。
27.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转动柱4、从动齿轮10、主动齿轮12和减速机11,便于减速机11的启动使主动齿轮12带动从动齿轮10转动,从而使转动臂5转动,通过设置伺服电机13、t形螺杆14和滑动块6,便于伺服电机13的启动使t形螺杆14带动滑动块6升降,通过设置转动臂5、滑动块6、输送台2、输送辊3、盛放架8和检测辊9,便于利用输送辊3将石墨电极输送至盛放架8内壁的两个检测辊9上,再利用转动臂5和滑动块6将盛放架8放置入检测平台本体1上表面的凹槽内,从而使该检测平台具备搬运石墨电极的功能,同时减小对石墨电极的损伤。
28.实施例2
29.参照图4,检测平台本体1的背面开设有若干个进气孔,检测平台本体1的内底壁分别固定连接有负压风机16和油压管17,油压管17的内壁分别滑动连接有滑动柱18和橡胶活塞19,橡胶活塞19的上表面与滑动柱18的底端固定连接,滑动柱18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吸尘箱20,检测平台本体1的上表面开设有与吸尘箱20相适配的矩形槽,吸尘箱20的下表面通过软管与负压风机16的进风端相连通,吸尘箱20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过滤网21,检测平台本体1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油压箱22,油压箱22的内部设置有液压油,油压箱22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橡胶推块23,橡胶推块2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顶杆24,且顶杆24的顶端贯穿检测平台本体1的内顶壁并延伸至检测平台本体1上表面开设的凹槽内部,橡胶推块2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25,且复位弹簧25的另一端与油压箱22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油压箱22的下表面通过油管与油压管17的侧面相连通。
30.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顶杆24、油压箱22、橡胶推块23、复位弹簧25、滑动柱18、油压管17和橡胶活塞19,便于在搬运石墨电极的过程中,负压风机16使吸尘箱20将空气中的灰尘以及石墨粉末经检测平台本体1背面的进气孔吸在过滤网21上,而在盛放架8运输至检测平台本体1上表面的凹槽内时,顶杆24推动油压箱22内的液压油使吸尘箱20露出,从而使该检测平台能够去除空气中的灰尘及石墨粉末,不仅避免对灰尘落在石墨电极表面对检测数据产生干扰,同时防止石墨粉末对电气设备造成伤害。
31.本发明中,将石墨电极经输送辊3输送至盛放架8内壁的两个检测辊9之间,同时负压风机16的启动使灰尘和石墨粉末吸附在过滤网21上,再启动减速机11,减速机11带动转动臂5转动,当转动臂5将石墨电极移动至检测平台本体1上方时,启动伺服电机13,伺服电机13的启动使t形螺杆14带动滑动块6下降,并使盛放架8下落至检测平台本体1上表面的凹槽内,盛放架8下落的过程中挤压顶杆24,推动吸尘箱20上升并使吸尘箱20露出检测平台本体1的上表面,再对石墨电极进行检测。
3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