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医疗器械配件的智能检测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78965发布日期:2021-05-07 22:53阅读:9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医疗器械配件的智能检测工作台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医疗器械配件的智能检测工作台。



背景技术: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给病人注射用的针筒在加工完成后,应检测其密封性合格,谨防漏液现象发生,防止造成医疗注射材料的浪费,给病人注射药剂量减少,影响病人的治疗,因此在投入使用前应该对其密封性进行检测,现有检查方式大多数通过人工肉眼观察的方式,劳动强度大,且不能批量化进行检测,不合品检出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医疗器械配件的智能检测工作台,进行批量连续的检测,不合格品检出率高,智能化程度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医疗器械配件的智能检测工作台,包括基座、固定设于基座上的上料装置、两端转动设于基座上的主轴、固定设于基座上用于驱动主轴转动的第一电机、固定套设于主轴上的第一转盘、设于第一转盘上的夹料装置、设于基座上用于对医疗器械配件一端进行密封的密封装置、设于基座上用于对密封后的医疗器械配件进行压力检测的检测装置、等距环形分布设于第一转盘上的多个卡槽,所述上料装置包括固定设于基座上的支架、一端转动设于支架上的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和第三从动轮及第四从动轮、分别绕在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上的第一输送带、分别绕在第三从动轮和第四从动轮上的第二输送带、等距设于第一输送带上的多个第一弧形槽、与多个第一弧形槽配合等距设于第二输送带上的多个第二弧形槽、固定设于第一从动轮一端上的第一转轴、固定设于第三从动轮一端上的第二转轴、固定套设于第一转轴上的第一齿轮、固定套设于第二转轴上且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固定设于支架上用于驱动第一转轴转动的第二电机;针筒等距的设于上料装置上,通过上料装置把多个针筒依次卡入第一转盘上的卡槽内,通过卡槽对针头进行初步的固定,再通过夹料装置对针头进一步的固定,通过第一电机驱动主轴转动,带动第一转盘转动,完成多个卡槽的切换,从而能够使多个针筒依次的卡入多个卡槽内,第一转盘转动过程中带动多个针筒进行公转,针筒公转过程中通过密封装置对其进行密封,通过检测装置对公转过程中的针筒进行压力检测,完成对针筒的检测工作。本发明首先使针筒等距的设于上料装置上,通过上料装置把多个针筒依次卡入第一转盘上的卡槽内,通过卡槽对针头进行初步的固定,再通过夹料装置对针头进一步的固定,使针筒能够固定在第一转盘上,通过第一电机驱动主轴转动,使第一转盘转动,完成多个卡槽的切换,从而能够使多个针筒依次的卡入多个卡槽内,第一转盘转动过程中带动多个针筒进行公转,针筒公转过程中通过密封装置对其进行密封,通过检测装置对公转过程中的针筒进行压力检测,完成对针筒的检测工作,综上所述能够对针筒进行批量连续的检测,不合格品检出率高,智能化程度高;通过第二电机驱动第一转轴转动,使第一转轴上的第一齿轮转动,使第二齿轮转动,使第二转轴转动,使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相对转动,使第一从动轮和第三从动轮相对转动,使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相对运行,通过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设置,使针筒能够同时位于二者内,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相对运行过程中带动针筒朝第一转盘方向移动,完成针筒的上料工作。

所述夹料装置包括与多个卡槽一一对应且可移动设于第一转盘上的多个移动板、与多个移动板一一对应且等距环形分布固定设于第一转盘上的多个第一固定板、分别固定设于多个移动板上的多个第二固定板、一端转动设于支架上的转杆、固定设于转杆上的转板、套于转杆上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转板和支架上的扭簧、固定设于支架上的第三电机、一端固定设于第三电机上的伸缩杆、转动设于伸缩杆另一端上的第一滚轮;所述第一固定板长度大于第二固定板。

所述密封装置包括套于主轴外侧且固定设于基座上的第一固定环、设于第一固定环内壁上的第一滑槽、固定套设于主轴上的第二转盘、等距环形分布且可移动设于第二转盘上的多个第一升降块、位于第一滑槽内且一端转动设于第一升降块上的第二滚轮、分别固定设于多个第一升降块上的多个密封件。

所述密封件包括固定块、一端固定设于固定块上的第一空心管、固定设于第一空心管另一端上的第二空心管、固定设于第二空心管内的第三空心管、分别可移动设于第二空心管和第三空心管上的移动环、等距环形分布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第二空心管和移动环上的多个第一弹簧、设于第三空心管上的第一通孔、固定设于第三空心管内壁上的腔体、设于腔体上的第二通孔及第三通孔、固定设于腔体上的气囊、等距环形分布设于腔体上的多个第四通孔、可移动设于腔体内的活塞板、固定设于第二空心管上用于驱动活塞板移动的两个电子伸缩杆、贯穿可移动设于第二空心管上的导向杆、固定设于导向杆一端且可移动设于腔体上的锥形块、套于导向杆上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第二空心管和锥形块上的第二弹簧。

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套于主轴外侧且固定设于基座上的第二固定环、设于第二固定环内壁上的第二滑槽、固定套设于主轴上的第三转盘、等距环形分布且可移动设于第三转盘上的多个第二升降块、位于第二滑槽内且一端转动设于第二升降块上的第三滚轮、分别固定设于多个第二升降块上的多个检测件。

所述检测件包括固定设于第二升降块上的压力传感器、固定设于压力传感器上的固定盘、贯穿可移动设于固定盘上的两个第一移动杆、固定设于第一移动杆一端的夹持座、套于第一移动杆上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固定盘和夹持座上的第三弹簧、转动设于夹持座上的第三转轴、贯穿可移动设于夹持座上且一端固定设于固定盘上的第一斜板及第二斜板、贯穿可移动设于夹持座上的两个第二移动杆及两个第三移动杆、固定设于两个第二移动杆一端上的第一三角块、固定设于两个第三移动杆一端上的第二三角块、转动设于第一三角块上的第四滚轮、转动设于第二三角块上的第五滚轮、套于第二移动杆上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第一三角块和夹持座上的第四弹簧、套于第三移动杆上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第二三角块和夹持座上的第五弹簧。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首先使针筒等距的设于上料装置上,通过上料装置把多个针筒依次卡入第一转盘上的卡槽内,通过卡槽对针头进行初步的固定,再通过夹料装置对针头进一步的固定,使针筒能够固定在第一转盘上,通过第一电机驱动主轴转动,带动第一转盘转动,完成多个卡槽的切换,从而能够使多个针筒依次的卡入多个卡槽内,第一转盘转动过程中带动多个针筒进行公转,针筒公转过程中通过密封装置对其进行密封,通过检测装置对公转过程中的针筒进行压力检测,完成对针筒的检测工作,综上所述能够对针筒进行批量连续的检测,不合格品检出率高,智能化程度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正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的a-a线的剖视图。

图4为图2中的b-b线的结构剖视图。

图5为图4中的a处放大图。

图6为图4中的b处放大图。

图7为图3中的c-c线的剖视图。

图8为图7中的d处放大图。

图9为图7中的e处放大图。

图10为图7中的d-d线的剖视图。

图11为图10中的c处放大图。

图12为图7中的e-e线的部分剖视图。

图13为第一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14为第一固定环的结构示意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14所示,一种用于医疗器械配件的智能检测工作台,包括基座1、固定设于基座上的上料装置2、两端转动设于基座上的主轴3、固定设于基座上用于驱动主轴转动的第一电机4、固定套设于主轴上的第一转盘5、设于第一转盘上的夹料装置6、设于基座上用于对医疗器械配件一端进行密封的密封装置7、设于基座上用于对密封后的医疗器械配件进行压力检测的检测装置8、等距环形分布设于第一转盘上的多个卡槽9,所述上料装置2包括固定设于基座上的支架21、一端转动设于支架上的第一从动轮22、第二从动轮23和第三从动轮24及第四从动轮25、分别绕在第一从动轮和第二从动轮上的第一输送带26、分别绕在第三从动轮和第四从动轮上的第二输送带27、等距设于第一输送带上的多个第一弧形槽28、与多个第一弧形槽配合等距设于第二输送带上的多个第二弧形槽29、固定设于第一从动轮一端上的第一转轴210、固定设于第三从动轮一端上的第二转轴211、固定套设于第一转轴上的第一齿轮212、固定套设于第二转轴上且与第一齿轮啮合的第二齿轮213、固定设于支架上用于驱动第一转轴转动的第二电机214;首先使针筒等距的设于上料装置上,通过上料装置把多个针筒依次卡入第一转盘上的卡槽内,通过卡槽对针头进行初步的固定,再通过夹料装置对针头进一步的固定,使针筒能够固定在第一转盘上,通过第一电机驱动主轴转动,使第一转盘转动,完成多个卡槽的切换,从而能够使多个针筒依次的卡入多个卡槽内,第一转盘转动过程中带动多个针筒进行公转,针筒公转过程中通过密封装置对其进行密封,通过检测装置对公转过程中的针筒进行压力检测,完成对针筒的检测工作,综上所述能够对针筒进行批量连续的检测,不合格品检出率高,智能化程度高;通过第二电机驱动第一转轴转动,使第一转轴上的第一齿轮转动,使第二齿轮转动,使第二转轴转动,使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相对转动,使第一从动轮和第三从动轮相对转动,使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相对运行,通过第一弧形槽和第二弧形槽设置,使针筒能够同时位于二者内,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相对运行过程中带动针筒朝第一转盘方向移动,完成针筒的上料工作。

所述夹料装置6包括与多个卡槽一一对应且可移动设于第一转盘上的多个移动板61、与多个移动板一一对应且等距环形分布固定设于第一转盘上的多个第一固定板62、分别固定设于多个移动板上的多个第二固定板63、一端转动设于支架上的转杆64、固定设于转杆上的转板65、套于转杆上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转板和支架上的扭簧66、固定设于支架上的第三电机67、一端固定设于第三电机上的伸缩杆68、转动设于伸缩杆另一端上的第一滚轮69;所述第一固定板长度大于第二固定板;针筒卡入卡槽内后第一转盘转动,转板接触第二固定板后,对第二固定板进行限位,第一转盘继续转动,使移动板移动,使移动板朝卡槽方向移动,即使移动板移动的方向与第一转盘转动方向相反,移动板堵住卡槽,同时对卡槽内的针筒进行固定,第一固定板接触转板后,使转板发生转动,使转板去除对第二固定板的限位,使移动板停止移动,完成对针筒的再次固定;通过第三电机驱动伸缩杆转动,伸缩杆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二固定板移动,使移动板移动方向与第一转盘转动的方向相同,移动板移动的速度大于第一转盘转动的速度,即使移动板复位,通过第一滚轮设置减少伸缩杆与第二固定板之间的磨损,通过伸缩杆设置能够延长伸缩杆与第二固定板之间的接触时间,从而提高移动板移动的距离,使移动板能够复位,伸缩杆转动过程中进行自动伸缩。

所述密封装置7包括套于主轴外侧且固定设于基座上的第一固定环71、设于第一固定环内壁上的第一滑槽72、固定套设于主轴上的第二转盘73、等距环形分布且可移动设于第二转盘上的多个第一升降块74、位于第一滑槽内且一端转动设于第一升降块上的第二滚轮75、分别固定设于多个第一升降块上的多个密封件;主轴带动第一转盘转动过程中同时带动第二转盘转动,使第二转盘上的多个第一升降块进行公转,使第一升降块上的第二滚轮位于第一滑槽内滚动,从而通过第一滑槽设置能够控制第一升降块的升降,使第一升降块上的密封件向针筒方向移动,使密封件公转过程中能够同时向针筒方向移动,通过密封件对针筒进行密封,即对针筒密封过程中不需要停断,提高整体的联动性能,通过第一滑槽设置能够延长对针筒的密封时间,从而延长对针筒的压力检测时间,使对针筒的压力检测更为精确,即对针筒的密封性检测更为精确。

所述密封件包括固定块761、一端固定设于固定块上的第一空心管762、固定设于第一空心管另一端上的第二空心管763、固定设于第二空心管内的第三空心管764、分别可移动设于第二空心管和第三空心管上的移动环765、等距环形分布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第二空心管和移动环上的多个第一弹簧766、设于第三空心管上的第一通孔767、固定设于第三空心管内壁上的腔体768、设于腔体上的第二通孔769及第三通孔770、固定设于腔体上的气囊771、等距环形分布设于腔体上的多个第四通孔772、可移动设于腔体内的活塞板773、固定设于第二空心管上用于驱动活塞板移动的两个电子伸缩杆774、贯穿可移动设于第二空心管上的导向杆775、固定设于导向杆一端且可移动设于腔体上的锥形块776、套于导向杆上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第二空心管和锥形块上的第二弹簧777;第一升降块向针筒方向移动过程中使固定块向针筒方向移动,使第一空心管向针筒方向移动,使第二空心管向针筒反向移动,使移动环先接触针筒,第二空心管继续向针筒方向移动,使多个第一弹簧被压缩,使第二空心管和第三空心管内的空气通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进入腔体内,腔体内的空气通过第三通孔排出,腔体排出的空气推动锥形块向针筒方向移动,使锥形块堵住针筒,完成对针筒的密封,通过电子伸缩杆驱动活塞板向针筒方向移动,使腔体内的另一部空气通过第四通孔进入气囊内,使气囊膨胀,通过气囊对针筒进行夹持并对其再次进行密封,从而提高对针筒的密封效果,密封件脱离针筒时先通过电子伸缩杆驱动活塞板远离针筒,使气囊进行复位,气囊去除对针筒的夹持和密封,腔体的空气通过第三通孔进入第二空心管和第三空心管内,使移动环快速的复位,在通过第一弹簧对移动环进行复位,提高第一弹簧的使用寿命,,锥形块继续向针筒方向的推力,使密封件整体快速的与针筒脱离,通过第二弹簧对锥形块进行复位,通过上述设置能够避免密封件整体多次使用后密封效果降低问题的发生。

所述检测装置8包括套于主轴外侧且固定设于基座上的第二固定环81、设于第二固定环内壁上的第二滑槽、固定套设于主轴上的第三转盘83、等距环形分布且可移动设于第三转盘上的多个第二升降块84、位于第二滑槽内且一端转动设于第二升降块上的第三滚轮、分别固定设于多个第二升降块上的多个检测件;主轴带动第一转盘转动过程中同时带动第三转盘转动,使第三转盘上的多个第二升降块进行公转,使第二升降块上的第三滚轮位于第二滑槽内滚动,从而通过第二滑槽设置能够控制第二升降块的升降,使第二升降块上的检测件向针筒方向移动,使检测件公转过程中能够同时向针筒方向移动,使检测件与密封件相对移动,同时向针筒方向移动,通过检测件对密封后的针筒进行检测,即对公转过程中的针筒进行检测,提高整体的联动性能,通过第二滑槽设置能够延长对针筒的压力检测时间,使对针筒的压力检测更为精确,即对针筒的密封性检测更为精确。

所述检测件86包括固定设于第二升降块上的压力传感器861、固定设于压力传感器上的固定盘862、贯穿可移动设于固定盘上的两个第一移动杆863、固定设于第一移动杆一端的夹持座864、套于第一移动杆上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固定盘和夹持座上的第三弹簧865、转动设于夹持座上的第三转轴866、贯穿可移动设于夹持座上且一端固定设于固定盘上的第一斜板867及第二斜板868、贯穿可移动设于夹持座上的两个第二移动杆869及两个第三移动杆870、固定设于两个第二移动杆一端上的第一三角块871、固定设于两个第三移动杆一端上的第二三角块872、转动设于第一三角块上的第四滚轮873、转动设于第二三角块上的第五滚轮874、套于第二移动杆上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第一三角块和夹持座上的第四弹簧875、套于第三移动杆上且两端分别固定设于第二三角块和夹持座上的第五弹簧876;第二升降块向针筒方向移动过程中,使压力传感器向针筒方向移动,使夹持座上的第三转轴一端与针筒接触,压力传感器继续向针筒方向移动,固定盘向夹持座方向移动,同理使夹持座向固定盘方向移动,即固定盘与夹持座相互靠近,通过两个第一移动杆设置提高夹持座移动过程中的精准度,通过第三弹簧对夹持座进行复位,固定盘与夹持座相互靠近过程中,使第一斜板和第二斜板推动第一三角块和第二三角块相互靠近移动,通过第一三角块和第二三角块能够夹住针筒,并对针筒进行导向,确保针筒的垂直度,提高针筒后期检测的精度,通过第四弹簧和第五弹簧对第一三角块和第二三角块进行复位,通过第三转轴设置使针筒的活塞柄能够转动,使第一三角块和第二三角块更好的夹住针筒的活塞柄,使针筒的活塞柄垂直移动,提高针筒压力检测的精准度。

上述第一电机、第二电机、第三电机为市场上购买得到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