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硅胶保护膜的硅转移测试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0600764发布日期:2022-07-01 21:36阅读:614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涉及硅转移测试方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硅胶保护膜的硅转移测试方法。


背景技术:

2.硅胶压敏胶通常由硅橡胶、有机硅树脂、交联剂等成分组成。与其他三种传统压敏胶相比,硅压敏胶具有优异的耐化学性、耐水性、耐油性、耐溶剂性、耐高温性、耐低温性、耐热性、抗氧化性、降解性等性能,可与未表面处理的聚烯烃(bopp、pet、pe等)、氟塑料、聚酰亚胺等多种非粘结材料粘接。
3.硅胶保护膜是一款主要应用于保护电子产品的屏幕保护膜,由基材层、硅胶压敏层和保护层组成。硅胶保护膜在后续转移工艺过程中容易在在离型层界面存在残留物,且残留的含硅材料易造成硅污染,所以衍生了各种检测硅转移的测试方法。
4.现如今测试硅转移的方法存在测试数据准确率低、重复性差的缺点,严重影响测试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硅胶保护膜的硅转移测试方法,该方法简单、可同时进行多组重复性测试,测试准确度高。
6.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硅胶保护膜的硅转移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s1、取硅胶保护膜样品,裁取两块面积形状相等的试样,标记为g1、g2;其中,硅胶保护膜的结构从下到上依次由基材层、硅胶压敏层和保护层组成;
8.s2、取塑料薄膜,裁取三块面积形状相等的试样,标记为p1、p2、p3;
9.s3、揭去硅胶保护膜g1、g2上的保护层,将硅胶压敏层分别贴附于p1和p2上,施加作用力使其紧密贴合,静置,分别标记为gp1、gp2;其中,gp1的静置时间记为t1,gp2中的静置时间记为t2,t1≠t2;
10.s4、截取3段宽度、长度和厚度一致的胶带,标记为胶带a、b、c;
11.s5、将p1从静置后的gp1上揭下,揭下来的p1标记为p1',将a胶带贴附于p1'揭除面上,施加作用力使其紧密贴合,静置,静置时间记为t3,从胶带a一端施加作用力使胶带与p1'分离,施加的作用力记作f1;按照同样的方法将p2从静置后的gp2上揭下,揭下来的p2标记为p2',将b胶带贴附于p2'揭去面上,施加作用力使其紧密贴合,静置,静置时间记为t4,从胶带b一端施加作用力使胶带与p2'分离,施加的作用力记作f2;
12.s6、将胶带c贴附于p3上,施加作用力使其紧密贴合,静置,静置时间记为t5,从胶带c一端施加作用力使胶带与p3分离,施加的作用力记作f3;其中,t3=t4=t5;
13.s7、设置范围并计算转移率p,其中静置时间t1的硅转移率p1=(1-f1/f3)
×
100%,静置时间t2的硅转移率p2=(1-f2/f3)
×
100%,硅胶保护膜的硅转移率p=(p1+p2)/2;
14.上述步骤s3、s5、s6中,紧密贴合施加的作用力相同。
15.优选地,s7中,当p≤10%时,视为低硅转移;p》10%时,视为高硅转移。
16.优选地,s1中,基材层的材质为包括bopp、bopet、bopa、pet、pe、pc、tac、pp、ps、pmma、tpu、pi、pvb、pvc中的一种。
17.优选地,s1中,保护层的材质为包括bopp、bopet、bopa、pet、pe、pc、tac、pp、ps、pmma、tpu、pi、pvb、pvc、非硅保护膜、氟素离型膜中的一种。
18.优选地,s1中,基材层的厚度为10~360μm,硅胶压敏层厚度为10~1000μm,保护层厚度为10~360μm。
19.优选地,s2中,塑料薄膜的材质为包括pe、pet、cpp、pvc、opp中的一种;优选地,pet薄膜的厚度为150~360μm。
20.优选地,s2中,静置时间t1为0.5~12h;优选地,静置时间t2为12~24h。
21.优选地,s5中,静置时间t3=t4=t5,为20~40min。
22.有益效果: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硅胶保护膜的硅转移测试方法,方法简单、成本低,可以同时进行多组重复性测试,从而测试结果误差小,准确值能大幅度提高,适用性范围广,测试时间快。该测试方法安全、对人体无害、无危险性、无刺激性。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24.实施例1
25.一种硅胶保护膜的硅转移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6.s1、取硅胶保护膜样品,裁取两块面积形状相等的试样,标记为g1、g2;其中,硅胶保护膜的结构从下到上依次由基材层、硅胶压敏层和保护层组成,各层厚度依次为50μm、200μm、50μm,基材层和保护层的材质都为pet;
27.s2、取pet塑料薄膜,厚度为150μm,裁取三块面积形状相等的试样,标记为p1、p2、p3;
28.s3、揭去硅胶保护膜g1、g2上的保护层,将硅胶压敏层分别贴附于p1和p2上,施加4kg作用力使其紧密贴合,静置,分别标记为gp1、gp2;其中,gp1的静置时间t1=0.5h,gp2中的静置时间记为t2=24h;
29.s4、截取3段宽度、长度和厚度一致的胶带,标记为胶带a、b、c;
30.s5、将p1从静置后的gp1上揭下,揭下来的p1标记为p1',将a胶带贴附于p1'揭除面上,施加4kg作用力其紧密贴合,静置,静置时间t3=20min,从胶带a一端施加作用力使胶带与p1'分离,施加的作用力记作f1;按照同样的方法将p2从静置后的gp2上揭下,揭下来的p2标记为p2',将b胶带贴附于p2'揭去面上,施加4kg作用力使其紧密贴合,静置,静置时间t4=20min,从胶带b一端施加作用力使胶带与p2'分离,施加的作用力记作f2;
31.s6、将胶带c贴附于p3上,施加4kg作用力使其紧密贴合,静置,静置时间t5=20min,从胶带c一端施加作用力使胶带与p3分离,施加的作用力记作f3;
32.s7、设置范围并计算转移率p,其中静置时间t1的硅转移率p1=(1-f1/f3)
×
100%=(1-883.835/889.01)
×
100%=0.58%,静置时间t2的硅转移率p2=(1-f2/f3)
×
100%=(1-830.535/889.01)
×
100%=6.58%,硅胶保护膜的硅转移率p=(p1+p2)/2=3.58%;
33.p《10%,视为低硅转移。
34.实施例2
35.一种硅胶保护膜的硅转移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36.s1、取硅胶保护膜样品,裁取两块面积形状相等的试样,标记为g1、g2;其中,硅胶保护膜的结构从下到上依次由基材层、硅胶压敏层和保护层组成,各层厚度依次为10μm、50μm、10μm;
37.s2、取pet塑料薄膜,厚度为200μm,裁取三块面积形状相等的试样,标记为p1、p2、p3;
38.s3、揭去硅胶保护膜g1、g2上的保护层,将硅胶压敏层分别贴附于p1和p2上,施加作用力使其紧密贴合,静置,分别标记为gp1、gp2;其中,gp1的静置时间t1=0.5h,gp2中的静置时间记为t2=12h;
39.s4、截取3段宽度、长度和厚度一致的胶带,标记为胶带a、b、c;
40.s5、将p1从静置后的gp1上揭下,揭下来的p1标记为p1',将a胶带贴附于p1'揭除面上,施加作用力其紧密贴合,静置,静置时间t3=30min,从胶带a一端施加作用力使胶带与p1'分离,施加的作用力记作f1;按照同样的方法将p2从静置后的gp2上揭下,揭下来的p2标记为p2',将b胶带贴附于p2'揭去面上,施加作用力使其紧密贴合,静置,静置时间t4=30min,从胶带b一端施加作用力使胶带与p2'分离,施加的作用力记作f2;
41.s6、将胶带c贴附于p3上,施加作用力使其紧密贴合,静置,静置时间t5=30min,从胶带c一端施加作用力使胶带与p3分离,施加的作用力记作f3;
42.s7、设置范围并计算转移率p,其中静置时间t1的硅转移率p1=(1-f1/f3)
×
100%,静置时间t2的硅转移率p2=(1-f2/f3)
×
100%,硅胶保护膜的硅转移率p=(p1+p2)/2;
43.上述步骤s3、s5、s6中,紧密贴合施加的作用力相同。
44.当p≤10%时,视为低硅转移;p》10%时,视为高硅转移。
45.实施例3
46.一种硅胶保护膜的硅转移测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7.s1、取硅胶保护膜样品,裁取两块面积形状相等的试样,标记为g1、g2;其中,硅胶保护膜的结构从下到上依次由基材层、硅胶压敏层和保护层组成,各层厚度依次为300μm、1000μm、350μm;
48.s2、取pet塑料薄膜,厚度为350μm,裁取三块面积形状相等的试样,标记为p1、p2、p3;
49.s3、揭去硅胶保护膜g1、g2上的保护层,将硅胶压敏层分别贴附于p1和p2上,施加作用力使其紧密贴合,静置,分别标记为gp1、gp2;其中,gp1的静置时间t1=1h,gp2中的静置时间记为t2=18h;
50.s4、截取3段宽度、长度和厚度一致的胶带,标记为胶带a、b、c;
51.s5、将p1从静置后的gp1上揭下,揭下来的p1标记为p1',将a胶带贴附于p1'揭除面上,施加作用力其紧密贴合,静置,静置时间t3=40min,从胶带a一端施加作用力使胶带与p1'分离,施加的作用力记作f1;按照同样的方法将p2从静置后的gp2上揭下,揭下来的p2标记为p2',将b胶带贴附于p2'揭去面上,施加作用力使其紧密贴合,静置,静置时间t4=
40min,从胶带b一端施加作用力使胶带与p2'分离,施加的作用力记作f2;
52.s6、将胶带c贴附于p3上,施加作用力使其紧密贴合,静置,静置时间t5=40min,从胶带c一端施加作用力使胶带与p3分离,施加的作用力记作f3;
53.s7、设置范围并计算转移率p,其中静置时间t1的硅转移率p1=(1-f1/f3)
×
100%,静置时间t2的硅转移率p2=(1-f2/f3)
×
100%,硅胶保护膜的硅转移率p=(p1+p2)/2;
54.上述步骤s3、s5、s6中,紧密贴合施加的作用力相同。
55.当p≤10%时,视为低硅转移;p》10%时,视为高硅转移。
5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