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推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33580发布日期:2020-08-11 22:16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轴承推拉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轴承推拉装置。



背景技术:

轴承游隙是轴承诸多特性参数中的关键指标之一。轴承游隙的大小直接影响轴承的性能,如影响轴承基本额定载荷、轴承的疲劳寿命,影响车辆振动、轴承运转声音。

轴承游隙过小,车辆运行时轴承温度升高,易出现轴承烧损、卡死等恶劣故障,导致轴温骤升,甚至轮对抱死等危险情况,将直接危害车辆行车安全。轴承游隙小于最佳游隙时,轴承寿命随游隙值得减小而骤减。

轴承游隙过大,运转时各滚柱承受力度均匀性差,轴承额定载荷下降,轴承承受轴向载荷会导致车辆出现较大幅度晃动,导致轴承承受较大冲击载荷,轴承易产生异音、剥离等问题,易导致teds报警、轴承过早报废,影响车辆运行秩序及检修成本。轴承游隙大于最佳游隙时,轴承寿命随游隙值得增大而减少。

然而,在现有技术中,轴承游隙采用人工凭经验推拉、作业人员相互印证的方式检测,推拉力大小无法有效监控、施加力度无法获取,轴承游隙检测准确性无法有效监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轴承推拉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轴承游隙检测过程中对轴承施加的作用力不准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承推拉装置,用于对安装在安装轴上的轴承的轴承外圈进行推拉,轴承推拉装置包括:定位框架,定位框架具有容纳空间,以使轴承设置在容纳空间内;夹紧组件,包括两个夹紧部,两个夹紧部均与定位框架连接,两个夹紧部设置在轴承的相对两侧,两个夹紧部沿轴承的径向间隔设置;夹紧部用于夹紧轴承外圈;推拉件,与定位框架连接,以使作用在推拉件上的作用力通过定位框架和夹紧组件作用在轴承外圈上;检测装置,设置在定位框架上,检测装置与推拉件连接,检测装置用于检测作用在推拉件上的作用力。

进一步地,推拉件可转动地设置,以带动定位框架和轴承外圈转动。

进一步地,轴承推拉装置还包括:定位件,设置在定位框架上,定位件相对夹紧部绕轴承的转动中心线间隔90°设置。

进一步地,轴承外圈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夹紧部包括:第一夹紧块,与定位框架固定连接,第一夹紧块用于抵设在轴承外圈的第一端上;第二夹紧块,第二夹紧块与第一夹紧块沿轴承的转动中心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夹紧块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定位框架上,第二夹紧块相对定位框架沿轴承的转动中心线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使第二夹紧块抵设在轴承外圈的第二端上,以使夹紧部夹紧轴承外圈。

进一步地,轴承推拉装置还包括:感应装置,设置在定位框架上,感应装置与推拉件连接,检测装置与感应装置连接,感应装置用于检测作用在推拉件上的作用力并将作用力的数值发送给检测装置。

进一步地,定位框架还包括:第一梁体;第二梁体,第二梁体与第一梁体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第二梁体和第一梁体均沿轴承的转动中心线的延伸方向延伸;其中,两个夹紧部中的一个夹紧部设置在第一梁体上,两个夹紧部中的另一个夹紧部设置在第二梁体上。

进一步地,定位框架还包括:第三梁体,第三梁体的一端与第一梁体连接,第三梁体的另一端与第二梁体连接,定位件设置在第三梁体上。

进一步地,第三梁体包括第一杆体、第二杆体和第三杆体,第三杆体的一端与第一杆体连接,第三杆体的另一端与第二杆体连接,第一杆体远离第三杆体的一端与第一梁体连接,第二杆体远离第三杆体的一端与第二梁体连接,定位件设置在第三杆体上;第三杆体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均沿第二预设方向延伸;其中,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相垂直。

进一步地,定位框架还包括:第四梁体,第四梁体的一端与第一梁体连接,第四梁体的另一端与第二梁体连接,第一梁体、第二梁体、第三梁体和第四梁体围成容纳空间;其中,推拉件与第四梁体连接。

进一步地,推拉件设置在第三梁体和第四梁体之间;第一梁体上设置有第一滑动通道,第二梁体上设置有第二滑动通道,推拉件插设在第一滑动通道和第二滑动通道内,推拉件在第一滑动通道和第二滑动通道内可移动地设置。

进一步地,定位件上设置有第一手柄;和/或,第四梁体上设置有第二手柄。

本实用新型的轴承推拉装置用于对安装在安装轴上的轴承的轴承外圈进行推拉,该轴承推拉装置包括定位框架、夹紧组件和推拉件,在对轴承的轴向游隙进行检测时,通过夹紧组件的两个夹紧部夹紧轴承外圈,然后推拉推拉件,以在推拉件上作用作用力,并使作用在推拉件上的作用力通过与之连接的定位框架传递给夹紧部,进而传递给轴承外圈;并且该轴承推拉装置还包括检测装置,检测装置可以检测作用力的大小并显示作用力的数值,可以确保不同操作人员都能按照合适的作用力施工,使轴承的轴承内圈与轴承外圈相对移动至轴向极限位置,确保检测值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轴承推拉装置安装在轴承上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轴承推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轴承推拉装置的第一梁体或第二梁体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轴承推拉装置的第四梁体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轴承;11、轴承外圈;20、定位框架;21、第一梁体;211、第一滑动通道;212、第一滑槽组件;22、第二梁体;221、第二滑动通道;222、第二滑槽组件;23、第三梁体;231、第一杆体;232、第二杆体;233、第三杆体;24、第四梁体;25、容纳空间;241、第二手柄;30、夹紧组件;31、夹紧部;311、第一夹紧块;312、第二夹紧块;40、推拉件;50、检测装置;60、定位件;61、第一手柄;70、感应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申请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申请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轴承推拉装置,请参考图1至图4,用于对安装在安装轴上的轴承10的轴承外圈11进行推拉,轴承推拉装置包括:定位框架20,定位框架20具有容纳空间25,以使轴承10设置在容纳空间25内;夹紧组件30,包括两个夹紧部31,两个夹紧部31均与定位框架20连接,两个夹紧部31设置在轴承10的相对两侧,两个夹紧部31沿轴承10的径向间隔设置;夹紧部31用于夹紧轴承外圈11;推拉件40,与定位框架20连接,以使作用在推拉件40上的作用力通过定位框架20和夹紧组件30作用在轴承外圈11上;检测装置50,设置在定位框架20上,检测装置50与推拉件40连接,检测装置50用于检测作用在推拉件40上的作用力。

本实用新型的轴承推拉装置用于对安装在安装轴上的轴承10的轴承外圈11进行推拉,该轴承推拉装置包括定位框架20、夹紧组件30和推拉件40,在对轴承10的轴向游隙进行检测时,通过夹紧组件30的两个夹紧部31夹紧轴承外圈11,然后推拉推拉件40,以在推拉件40上作用作用力,并使作用在推拉件40上的作用力通过与之连接的定位框架20传递给夹紧部31,进而传递给轴承外圈11;并且该轴承推拉装置还包括检测装置50,检测装置50可以检测作用力的大小并显示作用力的数值,可以确保不同操作人员都能按照预定作用力施工,使轴承的轴承内圈与轴承外圈相对移动至轴向极限位置,确保检测值的准确性。

具体实施时,沿轴承的转动中心线的延伸方向推拉推拉件40,以使作用力的方向沿轴承的转动中心线的延伸方向。

优选地,推拉件40为杆状结构,推拉件40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

具体实施时,推拉件40朝向轴承端面的投影与轴承的直径相重合。

具体实施时,推拉件40可转动地设置,以带动定位框架20和轴承外圈11转动。这样的设置进一步确保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相对移动至轴向极限位置,提高了轴向游隙检测的准确性。其中,轴承推拉装置仅通过两个夹紧部31与轴承外圈11连接,通过定位件60压设在轴承外圈11,且轴承推拉装置的容纳空间25用于容纳轴承10的部分结构,不会与轴承10发生干涉,在通过推拉件推拉轴承外圈的同时,操作者还可转动推拉件40,进而带动定位框架20和轴承外圈转动,保证转动力矩与推拉力同时施加,精确施加指定力度的推拉力。

为了便于定位框架20的定位,轴承推拉装置还包括定位件60,设置在定位框架20上,定位件60相对夹紧部31绕轴承10的转动中心线间隔90°设置。优选地,定位件60沿轴承10的转动中心线的延伸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轴承外圈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夹紧部31包括:第一夹紧块311,与定位框架20固定连接,第一夹紧块311用于抵设在轴承外圈11的第一端上;第二夹紧块312,第二夹紧块312与第一夹紧块311沿轴承10的转动中心线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第二夹紧块312位置可调节地设置在定位框架20上,第二夹紧块312相对定位框架20沿轴承的转动中心线的延伸方向可移动地设置,以使第二夹紧块312抵设在轴承外圈11的第二端上,以使夹紧部31夹紧轴承外圈11。这样的设置可以适用于多种尺寸的轴承。

为了检测作用在推拉件40上的作用力,轴承推拉装置还包括感应装置70,设置在定位框架20上,感应装置70与推拉件40连接,检测装置50与感应装置70连接,感应装置70用于检测作用在推拉件40上的作用力并将作用力的数值发送给检测装置50。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框架20还包括:第一梁体21;第二梁体22,第二梁体22与第一梁体21沿第一预设方向间隔设置,第二梁体22和第一梁体21均沿轴承的转动中心线的延伸方向延伸;其中,两个夹紧部31中的一个夹紧部31设置在第一梁体21上,两个夹紧部31中的另一个夹紧部31设置在第二梁体22上。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框架20还包括第三梁体23,第三梁体23的一端与第一梁体21连接,第三梁体23的另一端与第二梁体22连接,定位件60设置在第三梁体23上。

具体实施时,第三梁体23包括第一杆体231、第二杆体232和第三杆体233,第三杆体233的一端与第一杆体231连接,第三杆体233的另一端与第二杆体232连接,第一杆体231远离第三杆体233的一端与第一梁体21连接,第二杆体232远离第三杆体233的一端与第二梁体22连接,定位件60设置在第三杆体233上;第三杆体233沿第一预设方向延伸,第一杆体231和第二杆体232均沿第二预设方向延伸;其中,第一预设方向与第二预设方向相垂直,第一预设方向和第二预设方向均与轴承的转动中心线相垂直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框架20还包括第四梁体24,第四梁体24的一端与第一梁体21连接,第四梁体24的另一端与第二梁体22连接,第一梁体21、第二梁体22、第三梁体23和第四梁体24围成容纳空间25;其中,推拉件40与第四梁体24连接。

具体实施时,推拉件40设置在第三梁体23和第四梁体24之间;第一梁体21上设置有第一滑动通道211,第二梁体22上设置有第二滑动通道221,推拉件40插设在第一滑动通道211和第二滑动通道221内,推拉件40在第一滑动通道211和第二滑动通道221内可移动地设置。

具体实施时,第一梁体沿第一预设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第二梁体沿第一预设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第一滑动通道211由第一侧面延伸至第二侧面,第二滑动通道221由第三侧面延伸至第四侧面;当在转动推拉件40时,推拉件40抵设在第一梁体上,以带动定位框架20转动。

为了便于轴承推拉装置的安装,定位件60上设置有第一手柄61;和/或,第四梁体24上设置有第二手柄241。这样的设置便于操作人员的操作。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梁体21上设置有第一滑槽组件212,第二梁体22上设置有第二滑槽组件222。第二夹紧块312插设在第一滑动通道211或第二滑动通道221内,第二夹紧块312上设置有限位杆,限位杆用于在第一滑槽组件或第二滑槽组件内滑动;轴承推拉装置还包括安装板、锁紧件和移动杆,安装板设置在第一梁体或第二梁体上,锁紧件设置在安装板上,锁紧件与移动杆连接,锁紧件具有带动移动杆沿轴承的转动中心线的延伸方向移动的未锁紧状态,锁紧件还具有使移动杆固定的锁紧状态,移动杆与第二夹紧块312连接,当锁紧件处于未锁紧状态时,锁紧件带动移动杆移动,进而带动第二夹紧块312移动;当第二夹紧块312抵设在轴承外圈时,使锁紧件处于锁紧状态,以使第二夹紧块312固定。

具体实施时,移动杆与第二夹紧块312位置可调节的设置,第二夹紧块312与移动杆通过螺纹连接,以通过移动杆拧入第二夹紧块312的深度调节二者之间的位置。这样的设置可以调节第二夹紧块312的移动范围,使得该轴承推拉装置的适用范围更大。具体实施时,当夹紧行程内无法夹紧轴承外圈时,在第二夹紧块312处增加铜质调整垫块,调整垫块上设有弱磁铁,通过弱磁铁将铜质调整垫块定位在第二夹紧块312用于与轴承相接触的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轴承推拉装置适用于各型轨道车辆圆锥滚子轴承安装到车轴后的的轴向游隙检测时推拉轴承;该轴承推拉装置能与普通磁力百分表配合完成各型动车组、地铁车辆、客车、机车等轨道列车的轴箱轴承游隙检测。

在使用该轴承推拉装置检测轴承游隙时,可一边使轴承内圈与轴承外圈相对转动,一边沿轴承的转动中心线对轴承内圈、轴承外圈施加相对移动的轴向推拉力(即作用力);该轴承推拉装置可以实施检测并显示轴向推拉力的数值。操作人员根据轴向推拉力的显示,提高轴向推拉力施加稳定性;通过带动轴承外圈转动、沿轴承的轴线(即转动中心线)施加定量的轴向推拉力,可以得到精度更高的轴承轴向游隙,降低因人员不同、经验差别造成的轴承游隙检测不准确问题,最终达到避免游隙异常轴承装车的目的,确保列车运行安全。

本实用新型的轴承推拉装置能够优化改善轴承轴向游隙检测作业流程,具有适用范围广,操作方便,提高轴承游隙检测精度,可有效避免游隙异常轴承装车。

使用该轴承推拉装置检测轴承游隙时,可以使确保不同操作人员都能按照合适力度施工,施加轴向推拉力沿轴承轴线,且推拉的同时完成轴承内圈与轴承外圈转动,确保圆锥轴承的轴承内圈和轴承外圈相对移动至轴向极限位置,确保检测值的准确性。

轴承推拉装置的结构灵巧、组装方便,可实现快速装卸、快速装夹;该轴承推拉装置可根据不同轴端结构、不同轴承规格设计不同的尺寸,产品规格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可设置快换定位装置,实现快速换产,方便产品快速换产使用。

轴承推拉装置整体采用不锈钢方管材质制作,在满足人工推拉力要求的强度、刚度前提下,尽量减轻装置重量,方便人员操作及日常维护,制造成本较低。

本实用新型的轴承推拉装置由装置框架(即定位框架)、可调锁紧机构、推拉力手柄(即推拉件)、推拉力检测装置(即检测装置)组成,见图1。

本实用新型的装置框架可根据不同轴端结构、不同轴承规格设计不同的尺寸,主要由左纵向推拉杆组件(即第一梁体)、右纵向推拉杆组件(即第二梁体)、横连杆(即第四梁体)、连接梁(即第三梁体)、第二手柄、第一手柄组成,用于连接可调锁紧机构、推拉力手柄、推拉力检测装置,承受、传递轴承外圈锁紧力、游隙检测推拉力,如图2所示。

具体实施时,左推拉杆组件和右推拉杆组件均由2至3根纵向杆组成(长度在500mm以内时使用2根方管、长度在500mm至1000mm采用3根方管),确保装置具有足够的强度及刚性,纵向杆之间留有适当间隙,用于可调锁紧机构及推拉力手柄安装。在纵向杆端部设有可调锁紧机构动作滑槽,用于限定可调锁紧机构的移动方向,承受锁紧机构翻转扭矩,如图3所示。

具体实施时,横连杆由1至2根横向杆组成(长度350mm,可根据轴承外径调整),设置用于安装第二手柄及拉压力传感器(即感应装置)的安装孔,与纵梁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如图4所示。

具体实施时,连接梁位于被测轴承宽度的中部,连接梁由连接框架、可调支撑装置组成,其中连接框架一方面把左推拉杆组件和右推拉杆组件连接到一起,一方面将可调支撑装置定位在指定高度(指定高度为允许被测最大轴承外圈外径之半),用于推拉装置安装时,使推拉装置施力轴线与轴承的转动中心线同轴,保证轴承游隙检测时,轴向推拉力通过轴承轴线,避免轴承外圈受力偏心导致的检测数据失真。连接框架上部设第一手柄,与第二手柄搭配,方便装置取放。

具体实施时,可调支撑装置定位的高度通过更换定位件与压设件之间的调整垫块进行调整,压设件上设有定位槽,方便垫块快速更换,避免过程中出现脱落,压设件和调整垫块的总厚度为允许被测最大轴承与被测轴承外径差之半。压设件底部有尼龙板,轴承推拉装置通过尼龙板与轴承接触,防止损伤轴承。

具体实施时,推拉力手柄穿过左推拉杆组件的中部空隙和右推拉杆组件的中部空隙后,使用推拉力手柄的中部连接孔通过紧固件与拉压力传感器紧固为一体,推拉力手柄采用不锈钢方管制作,方管宽度与纵向梁间距一致。游隙检测时,一边转动推拉力手柄,一边推(或者是拉)推拉力手柄,其中转动扭矩通过推拉力手柄与左推拉杆组件和右推拉杆组件接触传递,轴向推拉力通过推拉力手柄与拉压力传感器紧再通过装置框架传递到轴承外圈,从而保证转动力矩与推拉力施加、检测均实现分离,完成轴承转动的同时,精确施加指定力度的轴向推拉力。推拉力手柄长度根据人机工程要求,设定长度650mm,两端设胶套防护。

其中,推拉力检测装置为符合标准的s型外置式数显推拉力计,推拉力检测装置的量程为(0~500)n,示值误差≤±5n。

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先将百分表吸附于轴端,百分表头垂直支撑在轴承外圈端面,将轴承游隙检测推拉装置放置于轴承上,通过框架支撑装置、可调止挡珠江定位轴承外圈,通过可调锁紧装置把游隙检测推拉装置与轴承外圈固定,人工手持把手先一边左右摆动手柄,一边使用通过轴承轴线的指定力度推(或拉)动轴承外圈,使轴承外圈相对内圈轴向到达内(或外)侧极限位置,计算百分表在两极限位置的差值即为轴承的轴向游隙。

综上所述,本申请的轴承推拉装置的结构合理,使用轻便,借助该检测装置,可实现在量化检测推拉力,规范员工作业过程,提高轴承游隙检测精度的目的。

本申请的轴承推拉装置应用于轨道车辆双列圆锥滚子轴承组装游隙的检测。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轴承推拉装置用于对安装在安装轴上的轴承10的轴承外圈11进行推拉,该轴承推拉装置包括定位框架20、夹紧组件30和推拉件40,在对轴承10的轴向游隙进行检测时,通过夹紧组件30的两个夹紧部31夹紧轴承外圈11,然后推拉推拉件40,以在推拉件40上作用作用力,并使作用在推拉件40上的作用力通过与之连接的定位框架20传递给夹紧部31,进而传递给轴承外圈11;并且该轴承推拉装置还包括检测装置50,检测装置50可以检测作用力的大小并显示作用力的数值,可以确保不同操作人员都能按照合适的作用力施工,使轴承的轴承内圈与轴承外圈相对移动至轴向极限位置,确保检测值的准确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例如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