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路面结构强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49482发布日期:2020-10-28 11:50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沥青路面结构强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沥青路面结构强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沥青路面结构主要由面层、基层、底基层及垫层组成,其中,面层是直接承受车轮荷载反复作用的结构层,一般具有1~3层组成,在建筑过程中通过逐层铺设并压实,在压实后需要保证路面结构具有良好的承载作用;对整个路段路面结构进行铺设前需要在局部进行铺设结构强度验证,具体的验证过程为,在局部铺设路面结构中切割并取出样块进行强度检测,在强度满足要求后再推广到整个路段。

在对样块进行检测时,需要在样块上进行施加额定压力后产生的孔深度,以此来判断样块的强度,现有的检测方式均是采用重力锤设备冲击样块获得变形尺寸值,由于重力锤设备整体体积较大,需要稳定的行程高度,使得重力锤设备只能安装在实验室中运行;现状是需要将样块移送到实验室内进行检测,造成在施工现场无法快速进行检测,导致整个检测过程需要的时间较长。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沥青路面结构强度检测装置,解决了沥青路面结构样块在施工现场无法快速进行强度检测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沥青路面结构强度检测装置,包括承载底座以及间隔固接在承载底座上的两个支撑块;所述两个支撑块上固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所述两个支撑块以及所述承载底座围合成框架结构;所述支撑板中部固定安装有丝套螺母,该丝套螺母上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转动丝杆,所述转动丝杆下端通过转动座安装有压力块,所述压力块上设有向下延伸并呈阵列分布布置的多个挤压柱;所述承载底座与所述支撑板之间固定安装有相对于转动丝杆对称的两根导向杆,两根导向杆与所述压力块滑动配合。

优选的,所述承载底座上开设有用于放置被检测物的定位槽。

优选的,所述承载底座上滑动安装有一端伸入所述定位槽内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上伸入定位槽的一端固接有调节板,所述限位杆的另一端固接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杆上套设有位于调节板与承载底座之间的弹簧。

优选的,所述挤压柱的数量为9个,呈3行×3列方式布置。

优选的,所述支撑块上开设有用于导向并限位压力块的滑槽。

优选的,所述转动丝杆上端固定安装有轮盘。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通过转动丝杆与丝套螺母之间形成螺纹副,并结合压力块与两根导向杆的滑动配合,在转动丝杆旋转后能够驱使压力块移动;在测试样块放置到承载底座上后,经过转动丝杆旋转使得挤压柱接触到样块,然后通过转动丝杆在额定转动圈数后测量挤压柱在样块上产生的孔洞深度,通过孔洞深度对照强度测算表获得样块的强度检测值;采用简单的装置结构将样块的强度检测转换为额定外力在其上挤压形成的孔洞深度的检测,从而便于在施工现场快速、便捷地检测样块强度;

2、通过支撑板、两个支撑块以及承载底座围合成框架结构,让构成的整体结构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承载底座1、定位槽101、支撑块2、滑槽20、支撑板3、丝套螺母4、转动丝杆5、压力块6、挤压柱7、转动座8、导向杆9、限位杆10、调节板11、限位板12、弹簧13、轮盘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了一种沥青路面结构强度检测装置,包括承载底座1以及间隔固接在承载底座1上的两个支撑块2;所述两个支撑块2上固接有支撑板3,所述支撑板3、所述两个支撑块2以及所述承载底座1围合成框架结构,构成的框架结构能够保证整个装置的结构稳定性,在施加力的情况下具有良好的承载效果。同时,在支撑板3中部固定安装有丝套螺母4,该丝套螺母4上设有与其螺纹配合的转动丝杆5,当转动丝杆5旋转后,在螺纹配合作用下转动丝杆5可在丝套螺母4上移动;在转动丝杆5下端通过转动座8安装有压力块6,所述压力块6上设有向下延伸并呈阵列分布布置的多个挤压柱7,通过转动丝杆5与转动座8的转动配合,在转动丝杆5边旋转边移动的过程中,能够避免压力块6跟随转动丝杆5旋转;并且在承载底座1与所述支撑板3之间固定安装有相对于转动丝杆5对称的两根导向杆9,两根导向杆9与所述压力块6滑动配合;通过两根导向杆9的限位导向作用让压力块6只能上下滑动,避免产生摆动的情况;通过转动丝杆5的额定转动圈数来确定转动丝杆5向下移动的距离,带动多个挤压柱7在样块上挤压出孔洞,然后通过孔洞深度并参照强度测算表来获取当前样块的强度。通过采用简单的装置能够在施工现场快速、便捷对样块进行检测,并且整个过程耗时较短,能够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具体的,在实际使用装置进行检测时,应至少选择3个位置的样块进行检测。

在路面获得样块后需要先放入到箱体中进行四周紧实,然后将整个箱体放到承载底座1上定位,为了便于快速放置箱体,如图1所示,在承载底座1上开设有用于放置被检测物的定位槽101,通过定位槽101能够让箱体在检测过程中不会出现滑动的情况。

在放置箱体后,对于箱体较小的情况,需要对箱体与定位槽101之间的间隔进行调整,如图1所示,在承载底座1上滑动安装有一端伸入所述定位槽101内的限位杆10,所述限位杆10上伸入定位槽101的一端固接有调节板11,所述限位杆10的另一端固接有限位板12;所述限位杆10上套设有位于调节板11与承载底座1之间的弹簧13;在弹簧13的作用下使得限位杆10向定位槽101内滑动,当放入箱体后能够通过弹簧13的压缩作用让调节板11抵靠在箱体上,从而让箱体能够稳定放置在定位槽101中;在实际应用中,限位杆10的数量可以为两根、四根等,具体的布置方式沿着定位槽101四周对称分布。

在对样块进行挤压时,为了保证取样的均匀性,采用的挤压柱7数量为9个,并且呈3行×3列方式布置,在一次挤压过程中在样块表面形成矩阵布置的9个孔洞,采取抽样方式在9个孔洞中选取至少3个以上的数量作为检测值,能够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对压力块6滑动过程进一步限定,以辅助两根导向杆9的导向作用,避免两根导向杆9受到压力后产生变形的情况,如图1所示,在支撑块2上开设有用于导向并限位压力块6的滑槽20,通过滑槽20与压力块6滑动配合,有效避免压力块6产生转动的情况,让压力块6能够在两根导向杆9上稳定滑动。

同时,为了便于对转动丝杆5的旋转增加外力,减少人工施加的作用力,如图1所示,在转动丝杆5上端固定安装有轮盘14,采用轮盘14也便于人工进行握持施加外力,在旋转转动丝杆5时较为轻松。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