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光缆光路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170158发布日期:2020-12-04 14:02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检测光缆光路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缆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检测光缆光路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以宽方位、宽频带、高密度为核心的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地震仪器专用光缆的使用数量越来越多。地震仪器专用光缆的状态直接影响着地质勘探的生产效率,尤其是在山地、沼泽、水域等特殊地形使用的时候,光缆故障的及时排查将极大地提高地震勘探的生产效率。

申请号为cn201620511402.2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光缆检测装置,该装置包括:壳体;检测控制系统,位于壳体内部,用于对待测光缆进行检测;第一光缆接头,可拆卸地设置在壳体的外部,用于连接至第一待测光缆;第二光缆接头,可拆卸地设置在壳体的外部,用于连接至第二待测光缆。应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光缆检测装置进行光缆检测时,因光缆接头是可拆卸的,因此可以根据实际的生产需要选择所需的光缆接头安装以实现对不同类型的光缆的检测,同时,因为光缆接头是可拆卸的,因此,也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是仅用一个接头,还是两个接头同时使用,检测灵活度更高,也可以有效提高检测的效率。

但是该专利涉及的一种光缆检测装置中的光缆接头不易进行拆装,现设计一种专利用于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光缆接头不易进行拆装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检测光缆光路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检测光缆光路的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两侧均开设有插槽,且两个插槽内分别活动安装有第一光缆接头和第二光缆接头,两个插槽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光缆接头和第二光缆接头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l型杆的一端,且l型杆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凹槽内,所述壳体上分别开设有两个空腔,两个空腔位于两个第一凹槽之间,且空腔的一侧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转轴,所述第一凹槽靠近空腔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小孔,且第一小孔与空腔相连通,两个空腔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同一个第二小孔,且第二小孔底部的内壁上分别转动安装有两个定滑轮,所述壳体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且第二凹槽与第二小孔相连通,所述第二凹槽内转动安装有t型杆,且t型杆的两端均延伸至第二凹槽外。

优选的,所述转轴上转动安装有u型卡杆,且u型卡杆的一端贯穿第一小孔,并延伸至第一凹槽内,u型卡杆与l型杆相接触。

优选的,所述转轴上固定套接有扭簧的一端,且扭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u型卡杆上。

优选的,所述t型杆位于第二小孔内的一端分别开设有第一集线槽和第二集线槽。

优选的,两个u型卡杆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绳子a和绳子b的一端,且绳子a和绳子b的另一端分别穿过两个定滑轮,并分别固定缠绕在第一集线槽和第二集线槽内,绳子a和绳子b在第一集线槽和第二集线槽内的缠绕方式相反。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一种检测光缆光路的装置通过正反向旋转t型杆来对绳子a和绳子b进行收缩,进而绳子a和绳子b将分别来动两个u型卡杆在空腔内旋转,此时u型卡杆就会逐渐与l型杆不再卡合接触,便能对第一光缆接头和第二光缆接头进行交替拆除;若要将第一光缆接头和第二光缆接头进行安装,只需重复反向进行以上操作即可;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光缆接头不易进行拆装的缺点,不仅可以对损坏的光缆接头进行更换,而且还能根据不同的光缆来安装适宜的光缆接头,满足了人们的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检测光缆光路的装置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检测光缆光路的装置的a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检测光缆光路的装置的局部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插槽、3第一光缆接头、4第二光缆接头、5第一凹槽、6l型杆、7空腔、8转轴、9第一小孔、10u型卡杆、11扭簧、12第二小孔、13定滑轮、14第二凹槽、15t型杆、16第一集线槽、17第二集线槽、18绳子a、19绳子b。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方案中:

(1、2、5、6、7、8、10、12、14、15、16、17)为本实用新型含有实质创新性构件。

(3、4、9、11、13、18、19)为实现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必不可少的连接性构件。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参照图1-3,一种检测光缆光路的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插槽2,且两个插槽2内分别活动安装有第一光缆接头3和第二光缆接头4,两个插槽2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一凹槽5,第一光缆接头3和第二光缆接头4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l型杆6的一端,且l型杆6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凹槽5内,壳体1上分别开设有两个空腔7,两个空腔7位于两个第一凹槽5之间,且空腔7的一侧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转轴8,第一凹槽5靠近空腔7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小孔9,且第一小孔9与空腔7相连通,两个空腔7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同一个第二小孔12,且第二小孔12底部的内壁上分别转动安装有两个定滑轮13,壳体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14,且第二凹槽14与第二小孔12相连通,第二凹槽14内转动安装有t型杆15,且t型杆15的两端均延伸至第二凹槽14外。

本实用新型中,转轴8上转动安装有u型卡杆10,且u型卡杆10的一端贯穿第一小孔9,并延伸至第一凹槽5内,u型卡杆10与l型杆6相接触,通过u型卡杆10与l型杆6的卡合可以实现对第一光缆接头3和第二光缆接头4的固定安装。

本实用新型中,转轴8上固定套接有扭簧11的一端,且扭簧11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u型卡杆10上,扭簧11的连接方式是为了使u型卡杆10能够自动复位。

本实用新型中,t型杆15位于第二小孔12内的一端分别开设有第一集线槽16和第二集线槽17,通过第一集线槽16第二集线槽17分别对绳子a18和绳子b19的长度进行收缩。

本实用新型中,两个u型卡杆10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绳子a18和绳子b19的一端,且绳子a18和绳子b19的另一端分别穿过两个定滑轮13,并分别固定缠绕在第一集线槽16和第二集线槽17内,绳子a18和绳子b19在第一集线槽16和第二集线槽17内的缠绕方式相反。

实施例二

参照图1-3,一种检测光缆光路的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两侧均开设有插槽2,且两个插槽2内分别活动安装有第一光缆接头3和第二光缆接头4,两个插槽2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均开设有第一凹槽5,第一光缆接头3和第二光缆接头4相互靠近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l型杆6的一端,且l型杆6的另一端延伸至第一凹槽5内,壳体1上分别开设有两个空腔7,两个空腔7位于两个第一凹槽5之间,且空腔7的一侧内壁上转动安装有转轴8,第一凹槽5靠近空腔7的内壁上开设有第一小孔9,且第一小孔9与空腔7相连通,两个空腔7相互靠近的一侧内壁上开设有同一个第二小孔12,且第二小孔12底部的内壁上分别转动安装有两个定滑轮13,壳体1的一侧开设有第二凹槽14,且第二凹槽14与第二小孔12相连通,第二凹槽14内转动安装有t型杆15,且t型杆15的两端均延伸至第二凹槽14外。

本实用新型中,转轴8上转动安装有u型卡杆10,且u型卡杆10的一端贯穿第一小孔9,并延伸至第一凹槽5内,u型卡杆10与l型杆6相接触。

本实用新型中,转轴8上固定套接有扭簧11的一端,且扭簧11的另一端固定焊接在u型卡杆10上。

本实用新型中,t型杆15位于第二小孔12内的一端分别挖设有第一集线槽16和第二集线槽17。

本实用新型中,两个u型卡杆10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绳子a18和绳子b19的一端,且绳子a18和绳子b19的另一端分别穿过两个定滑轮13,并分别固定缠绕在第一集线槽16和第二集线槽17内,绳子a18和绳子b19在第一集线槽16和第二集线槽17内的缠绕方式相反。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正反向旋转t型杆15来对绳子a18和绳子b19进行收缩,进而绳子a18和绳子b19将分别来动两个u型卡杆10在空腔7内旋转,此时u型卡杆10就会逐渐与l型杆6不再卡合接触,便能对第一光缆接头3和第二光缆接头4进行交替拆除;若要将第一光缆接头3和第二光缆接头4进行安装,只需重复反向进行以上操作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