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孵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152988发布日期:2021-05-25 12:36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孵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体外诊断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孵育装置。



背景技术:

全自动免疫分析通过以抗原抗体相互结合的免疫学反应为基础,使用酶标记、镧系元素标记或化学发光剂标记抗原抗体,通过一系列级联放大反应,将光信号或电信号与分析物浓度等相联系,分析人体样本中的待测的抗原或抗体,主要应用于医院的检验科、第三方独立实验室、血检中心等机构,对人类体液中的各分析物含量进行定量、半定量或定性检测,进行传染病、肿瘤、内分泌功能、心血管疾病和优生优育以及自身免疫类疾病等的诊断。

免疫分析按测试原理和模式一般可分为一步法、延时一步法、两步法等,主要测试步骤一般包括加注样本和试剂、反应物混匀、孵育、清洗分离(bound-free,简称b/f)、加信号试剂、测量等。上述流程中的孵育步骤,现有的具体实现技术方案一般分为两种:固定时间孵育和可变时间孵育。固定时间孵育方式下,每种测试模式的所有测试孵育时间相同,比如所有一步法测试只能实现20分钟的孵育、所有两步法测试只能实现第一次孵育10分钟,第二次孵育10分钟等,由于特定测试项目在试剂原料、配方、生产工艺、反应原理和条件等方面的差异,这种固定时间的孵育在实际开发和测试中会增加试剂开发难度或牺牲某些测试性能,比如灵敏度等,很难适应多个不同的测试项目。相对于固定时间孵育方式对试剂开发和性能的约束和限制,可变时间孵育方式灵活、适用性强,可以针对每个测试项目的不同灵活设置孵育时间,即每个测试项目可以实现自己最适宜的孵育时间,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对试剂开发的约束并充分发挥试剂的性能。为了实现可变时间孵育,现有技术方案一般采用一个独立的只能实现孵育的孵育盘,孵育盘在一个测试周期内需要多次转停,每次转动转过的角度要根据孵育时间确定,该技术方案存在控制复杂、技术实现难度大、不适合实现高速自动化测试等缺点。

另外,专利号为201710010509.8的一种反应孵育单元、免疫分析仪及反应孵育方法,公开了一种反应孵育单元、免疫分析仪及反应孵育方法,所述反应孵育单元包括:反应单元,用于承载和孵育反应容器;转移单元,将反应容器移进、移出所述反应单元;所述反应单元包括旋转单元,所述旋转单元上设置孵育位,所述孵育位随所述旋转单元每隔固定时间t递进预定角度θ;所述转移单元根据可变的孵育时间t1将反应容器移出所述孵育位。这个实用新型虽然可以实现灵活可变的孵育时间,但存在转移单元复杂、成本高、控制难度大、而且只能适应于可变时间孵育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普遍存在的缺点和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既适应于固定孵育时间、又适应于可变孵育时间的新型孵育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新型孵育装置,包括层叠式卡仓、中间孵育单元、连续孵育单元,所述层叠式卡仓的后方设有中间孵育单元,所述中间孵育单元的后方设有连续孵育单元。

所述层叠式卡仓,包括箱体、排气口、栅格孔、排风扇、冷气扇、左导轨、右导轨、隔板、上卡槽、阶梯块、下卡槽、试剂卡盒、把手,所述箱体为前方开口的长方体,所述箱体由左侧板、右侧板、下侧板、上侧板和背板组成,所述左侧板上安装有左导轨,所述右侧板上安装有右导轨,所述上侧板上表面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处安装有排风扇,所述背板上设有栅格孔,所述栅格孔处安装有冷气扇,所述箱体的上侧板上设有若干个上卡槽,所述上卡槽由若干个隔板均匀间隔分布构成,所述箱体的下侧板上设有若干个下卡槽,所述下卡槽由若干个阶梯块均匀间隔分布构成,所述阶梯块由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组成,所述上卡槽与下卡槽一一对应且互相适配,所述同一垂直线上的上卡槽与下卡槽之间的间隔组成一个卡槽腔,所述卡槽腔内活动安装有试剂卡盒,所述试剂卡盒为内部空心的长方体结构,所述试剂卡盒的底面设有一个开口槽,所述试剂卡盒的正面的上部安装有把手,所述试剂卡盒的正面的下部设有一个与开口槽相连通的方便钩卡的方形孔。

所述中间孵育单元包括第一机架、第一电机、第一丝杆、第一丝杆螺母、第一底板、第一滑块、第一导轨、竖板、过渡卡座、第二机架、第二底板、第二电机、第二丝杆、第二丝杆螺母、第一连接块、第二滑块、第二导轨、通孔、连杆;

所述第一机架的右端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丝杆相连,所述第一丝杆上设有相适配的第一丝杆螺母,所述第一丝杆螺母与第一底板相连,所述第一底板的底面安装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活动安装在第一导轨上,并能沿第一导轨来回滑动,所述第一导轨的两端固定在第一机架上;所述第一底板的表面一侧垂直安装有竖板,所述竖板上部安装有过渡卡座,所述过渡卡座包括左卡板、右卡板、第二连接块、导向槽、拉杆、拉钩头、斜向入口、斜向出口,所述左卡板与右卡板平行对称布置,所述左卡板与右卡板之间设有长条形的间隙,所述间隙的下方设有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二连接块分别与左卡板、右卡板的底部固定相连,所述第二连接块上设有一个向上开口的导向槽,所述导向槽内设有可来回滑动的拉杆,所述拉杆的前端设有拉钩头;所述左卡板的内侧设一个开口朝向间隙方向的左卡槽,所述右卡板的内侧设一个开口朝向间隙方向的右卡槽,所述左卡槽、右卡槽的宽度和高度相同、开口相对,并且所述左卡槽、右卡槽沿导向槽对称分布,所述左卡槽、右卡槽的高度与试剂卡的厚度相适配,所述左卡槽的左侧面与所述右卡槽的右侧面之间的间距与试剂卡的宽度相适配,所述左卡槽的前端、右卡槽的前端均设有用于试剂卡导入的斜向入口,所述左卡槽的后端、右卡槽的后端均设有倾斜的用于试剂卡退出的斜向出口;

所述第一机架的后方设有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与第一底板固定相连,所述第二底板上安装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丝杆相连,所述第二丝杆上设有相适配的第二丝杆螺母,所述第二丝杆螺母与第一连接块相连,所述第一连接块的底面安装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活动安装在第二导轨上,并能沿第二导轨来回滑动,所述第一连接块与连杆固定相连,所述连杆与拉杆固定相连。

所述连续孵育单元包括第二机架、第三电机、第一主动轮、第一皮带、第一被动轮、卡夹、第二卡槽,所述第二机架的左端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一主动轮相连,所述第一主动轮通过第一皮带与第一被动轮相连,所述第一皮带上通过沉头螺钉安装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卡夹,所述卡夹内设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的大小与试剂卡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新型孵育装置还包括扫描单元,所述扫描单元包括第三底板、第四电机、第二主动轮、第二皮带、第二被动轮、皮带夹、荧光信号采集器,所述第三底板安装在第二机架顶部,所述第三底板上安装有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二主动轮相连,所述第二主动轮通过第二皮带与第二被动轮相连,所述第二皮带上安装有皮带夹,所述皮带夹与荧光信号采集器固定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新型孵育装置还包括拨卡单元,所述拨卡单元包括第五电机、第三丝杆、第三丝杆螺母、第三连接块、第三滑块、第三导轨、拨杆,所述第五电机固定安装在第三底板上,所述第五电机的输出轴与第三丝杆相连,所述第三丝杆上设有与之相配的第三丝杆螺母,所述第三丝杆螺母与第三连接块固定相连,所述第三连接块的底部安装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位于第三导轨上并能沿第三导轨来回滑动,所述第三导轨固定安装在第三底板上,所述第三连接块的侧面安装有用来从卡夹内拨出试剂卡的拨杆。

本实用新型的新型孵育装置不同于现有的圆盘旋转式和插卡式孵育单元,本实用新型为一种中间式卡仓孵育单元,主要包括层叠式卡仓、中间孵育单元、连续孵育单元,所述层叠式卡仓由多组卡槽构成,每组卡槽内安装一个试剂卡盒,每个试剂卡盒内层叠有多张试剂卡,在重力或弹力的作用下不断从下方被拉杆拉出,层叠式卡仓内存有大量试剂卡,底部设有拉杆可通过的下卡槽和方形孔,具有装卡量大、出卡迅速、试剂卡自动下落、适合于高速自动化检测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连续孵育单元包括第三电机、第一主动轮、第一皮带、第一被动轮、卡夹,在第三电机的带动下第一皮带连续转动,卡夹是均匀分布在第一皮带上的,因此,孵育时间间隔是固定的,适合于固定时间孵育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中间孵育单元包括第一机架、第一电机、第一丝杆、第一丝杆螺母、第一底板、第一滑块、第一导轨、竖板、过渡卡座、第二机架、第二底板、第二电机、第二丝杆、第二丝杆螺母、第一连接块、第二滑块、第二导轨、通孔、连杆,中间孵育单元中的第二电机启动时,通过第二丝杆、第二丝杆螺母带动第一连接块沿第二导轨来回滑动,第一连接块再带动连杆、拉杆、拉钩头来回运动,将试剂卡从层叠式卡仓中取出并送入到过渡卡座内,在过滤卡座内的孵育时间可通过试剂卡在过渡卡座内的停留时间来控制,如不需要进行中间孵育,就可以直接将试剂卡直接送入到连续孵育单元的卡夹内;如需要进行中间孵育,假设中间孵育时间为△t1,可以先将试剂卡在过渡卡座内的停留时间t1进行孵育,然后再送入到连续孵育单元的卡夹内继续进行固定时间孵育,假设固定孵育时间为t2,则试剂卡的总孵育时间为△t1+t2,其中△t1为变量,可根据不同的样本及试剂进行确定。因此本实用新型既适应于固定时间孵育、又适应于可变时间孵育,可通用于一步法、延时一步法、两步法,适合范围广,灵活性好,可为客户节省大量的设备投资,也可减少检测员的操作麻烦。

总而言之,本实用新型具有装卡量大、出卡迅速、试剂卡自动下落、适合于高速自动化检测等优点,并且简单可靠、成本更低、操作更方便,有效地解决了现有孵育单元不能同时适应于一步法、延时一步法、两步法等多种孵育方法的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层叠式卡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层叠式卡仓的俯视图。

图4为试剂卡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中间孵育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过渡卡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连续孵育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扫描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的拨卡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层叠式卡仓,101.箱体,102.排气口,103.栅格孔,104.排风扇,105.冷气扇,106.左导轨,107.右导轨,108.隔板,109.第二阶梯,110.上卡槽,111.阶梯块,112.下卡槽,113.试剂卡盒,114.把手,115.左侧板,116.右侧板,117.上侧板,118.下侧板,119.背板,120.卡槽腔,121.方形孔,122.条形槽,123.条形板,124.第一阶梯;2.中间孵育单元,201.第一机架,202.第一电机,203.第一丝杆,204.第一丝杆螺母,205.第一底板,206.竖板,207.过渡卡座,208.第一滑块,209.第一导轨,210.第二底板,211.第二电机,212.第二丝杆,213.第二丝杆螺母,214.第一连接块,215.第二滑块,216.第二导轨,217.连杆,218.拉杆,219.左卡板,220.右卡板,221.左卡槽,222.右卡槽,223.第二连接块,224.导向槽,225.拉钩头,226.斜向入口,227.斜向出口;3.连续孵育单元,301.第二机架,302.第三电机,303.第一主动轮,304.第一皮带,305.第一被动轮,306.卡夹,307.第二卡槽;4.扫描单元,401.第三底板,402.第四电机,403.第二主动轮,404.第二皮带,405.第二被动轮,406.荧光信号采集器,407.皮带夹;5.拨卡单元,501.第五电机,502.第三丝杆,503.第三丝杆螺母,504.第三连接块,505.第三滑块,506.第三导轨,507.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孵育装置,包括层叠式卡仓1、中间孵育单元2、连续孵育单元3,所述层叠式卡仓1的后方设有中间孵育单元2,所述中间孵育单元2的后方设有连续孵育单元3。

如图2、图3、图4所示,所述层叠式卡仓1包括箱体101、排气口102、栅格孔103、排风扇104、冷气扇105、左导轨106、右导轨107、隔板108、上卡槽110、阶梯块111、下卡槽112、试剂卡盒113、把手114。

所述箱体101由左侧板115、右侧板116、下侧板117、上侧板118和背板119焊接而成,所述左侧板115上焊接安装有左导轨106,所述右侧板116上焊接安装有右导轨107。

所述上侧板118上表面设有排气口102,所述排气口102处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有排风扇104,所述背板119上设有栅格孔103,所述栅格孔103处通过螺栓安装有冷气扇105。通过从栅格孔103处通过冷气扇105输送冷气进入箱体101内,保证整个箱体101处于一个低温状态,延长了试剂卡的使用寿命。通过排风扇104从排气口102将气体输送出去,达到了空气对流效果,保证了整个箱体101空气清洁度。

所述上侧板118的内侧设有若干个上卡槽110,所述上卡槽110由若干个大小均一的隔板108均匀间隔分布构成,所述隔板108通过焊接或螺钉固定在箱体101上方的内壁上。所述箱体101底部的下侧板117上设有若干个下卡槽112,所述下卡槽112右若干个大小均一的阶梯块111均匀间隔分布构成,所述阶梯块111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在箱体101下端的下侧板117上。所述阶梯块111将由第一阶梯124和第二阶梯109组成,所述上卡槽110与下卡槽112一一对应且互相适配,所述同一垂直线上的上卡槽110与下卡槽112之间的间隔组成一个卡槽腔120。所述卡槽腔120内设有试剂卡盒113。

所述试剂卡盒113为内部空心且无背板的长方体,所述试剂卡盒113的正面通过焊接或注塑的方式安装有把手114。所述试剂卡盒113的正面下端设有方形孔121,所述试剂卡盒113的底面由两块条形板123和一个条形槽122构成,所述条形槽122位于两块条形板123之间。作为优选,所述条形槽122的宽度与方形孔121的宽度相等。所述试剂卡盒113底面的两块条形板123分别位于两相邻阶梯块111的第一阶梯124上。

当试剂卡盒113装满试剂卡,然后插入卡槽腔120内时,由于试剂卡盒113底面的条形板123分别位于两相邻阶梯块111的第一阶梯124上,可使用拉杆218从方形孔121将试剂卡一张张按顺序钩出。层叠式卡仓1内存有大量试剂卡,底部设有拉杆218可通过的下卡槽112和方形孔121,具有装卡量大、出卡迅速、试剂卡自动下落、适合于高速自动化检测等优点。

如图5、图6所示,所述中间孵育单元2包括第一机架201、第一电机202、第一丝杆203、第一丝杆螺母204、第一底板205、第一滑块208、第一导轨209、竖板206、过渡卡座207、第二底板210、第二电机211、第二丝杆212、第二丝杆螺母213、第一连接块214、第二滑块215、第二导轨216、连杆217。

所述第一机架201的右端安装有第一电机202,所述第一电机202的输出轴与第一丝杆203相连,所述第一丝杆203上设有相适配的第一丝杆螺母204。所述第一丝杆螺母204与第一底板205焊接相连,所述第一底板205的底面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两个圆柱形的第一滑块208,两个第一滑块208分别活动安装在两根互相平行的圆杆状的第一导轨209上,并能沿第一导轨209来回滑动,两根第一导轨209的两端均固定在第一机架201上。

所述第一底板205的表面一侧垂直焊接安装有竖板206,所述竖板206上部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安装有过渡卡座207。所述过渡卡座207包括左卡板219、左卡槽221、右卡板220、右卡槽222、第二连接块223、导向槽224、拉杆218、拉钩头225、斜向入口226、斜向出口227,所述左卡板219与右卡板220平行对称布置,所述左卡板219与右卡板220之间设有长条形的间隙,所述间隙的下方设有长条形的第二连接块223,所述长条形的第二连接块223分别与左卡板219、右卡板220的底部焊接相连。所述第二连接块223上开有一个向上开口的导向槽224,所述导向槽224为长方形导向槽224,所述导向槽224内设有可来回滑动的拉杆218,所述拉杆218的前端安装有拉钩头225。作为优选,所述拉钩头225为梯形,所述拉钩头225为伸缩式拉钩头225或旋转式拉钩头225。

所述左卡板219的内侧设一个开口朝向间隙方向的左卡槽221,所述右卡板220的内侧设一个开口朝向间隙方向的右卡槽222,所述左卡槽221、右卡槽222的宽度和高度相同、开口相对,并且所述左卡槽221、右卡槽222沿导向槽224对称分布,所述左卡槽221、右卡槽222的高度与试剂卡的厚度相适配,所述左卡槽221的左侧面与所述右卡槽222的右侧面之间的间距与试剂卡的宽度相适配,所述左卡槽221的前端、右卡槽222的前端均设有用于试剂卡导入的斜向入口226,所述左卡槽221的后端、右卡槽222的后端均设有倾斜的用于试剂卡退出的斜向出口227。

所述第一机架201的后方设有第二底板210,所述第二底板210与第一底板205通过焊接固定相连。所述第二底板210上通过螺栓固定安装有第二电机211,所述第二电机21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二丝杆212相连,所述第二丝杆212上设有相适配的第二丝杆螺母213。所述第二丝杆螺母213与第一连接块214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相连,所述第一连接块214的底面通过焊接或沉头螺钉连接的方式安装有第二滑块215,所述第二滑块215活动安装在第二导轨216上,并能沿第二导轨216来回滑动,所述第二导轨216与过渡卡座207中的导向槽224互相平行,所述第二导轨216通过沉头螺钉固定安装在第二底板210上。所述第一连接块214的右侧焊接有连杆217,所述连杆217与拉杆218的后端焊接相连。

如图7所示,所述连续孵育单元3包括第二机架301、第三电机302、第一主动轮303、第一皮带304、第一被动轮305、卡夹306、第二卡槽307,所述第二机架301的左端安装有第三电机302,所述第三电机302的输出轴与第一主动轮303相连,所述第一主动轮303通过第一皮带304与第一被动轮305相连。所述第一皮带304上通过沉头螺钉安装有若干均匀分布的卡夹306,所述卡夹306内设有用来放置试剂卡的第二卡槽307,所述第二卡槽307的大小与试剂卡相适配。

当第二电机211启动时,通过第二丝杆212、第二丝杆螺母213带动第一连接块214沿第二导轨216来回滑动,第一连接块214再带动连杆217、拉杆218、拉钩头225来回运动,将试剂卡从层叠式卡仓1中取出并送入到过渡卡座207内,在过滤卡座内的孵育时间可通过试剂卡在过渡卡座207内的停留时间来控制,如不需要进行中间孵育,就可以直接将试剂卡直接送入到连续孵育单元3的卡夹306内;如需要进行中间孵育,假设中间孵育时间为△t1,可以先将试剂卡在过渡卡座207内的停留时间t1进行孵育,然后再送入到连续孵育单元3的卡夹306内继续进行固定时间孵育,假设固定孵育时间为t2,则试剂卡的总孵育时间为△t1+t2,其中△t1为变量,可根据不同的样本及试剂进行确定。因此本实用新型既适应于固定时间孵育、又适应于可变时间孵育,可通用于一步法、延时一步法、两步法,适合范围广,灵活性好,可为客户节省大量的设备投资,也可减少检测员的操作麻烦。

如图8所示,所述新型孵育装置还包括有扫描单元4,所述扫描单元4包括第三底板401、第四电机402、第二主动轮403、第二皮带404、第二被动轮405、皮带夹407、荧光信号采集器406。所述第三底板401通过焊接或螺栓固定的方式安装在第二机架301顶部,所述第三底板401上安装有第四电机402,所述第四电机402的输出轴与第二主动轮403相连,所述第二主动轮403通过第二皮带404与第二被动轮405相连,所述第二皮带404的上侧一边通过螺栓和螺母固定安装有皮带夹407,所述皮带夹407与荧光信号采集器406通过沉头螺钉或焊接的方式固定相连。

如图9所示,所述新型孵育装置还包括有拨卡单元5,所述拨卡单元5包括第五电机501、第三丝杆502、第三丝杆螺母503、第三连接块504、第三滑块505、第三导轨506、拨杆507。所述第五电机501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第三底板401上,所述第五电机501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三丝杆502相连,所述第三丝杆502上设有与之相配的第三丝杆螺母503,所述第三丝杆螺母503与第三连接块504通过沉头螺钉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连接块504的底部通过焊接或沉头螺钉连接的方式安装有第三滑块505,所述第三滑块505位于第三导轨506上并能沿第三导轨506来回滑动,所述第三导轨506通过沉头螺钉固定安装在第三底板401上,所述第三连接块504的侧面通过沉头螺钉固定安装有用来从卡夹306内拨出试剂卡的拨杆507。所述拨杆507为一方形杆,所述拨杆507的上端与第三连接块504焊接相连,所述拨杆507的下端伸入到连续孵育单元3的卡夹306内,所述拨杆507的下端略高于卡夹306的底面。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