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化试纸及试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71074发布日期:2021-03-16 22:35阅读:7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生化试纸及试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快速检测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化试纸及试管。



背景技术:

在进行体外诊断或体外检测时,为了能够快速地获得定性结果,通常会采用生化试纸作为快速诊断工具或快速检测工具。现有的生化试纸一般是批量的放置在防护袋或防护盒中,使用时从防护袋或防护盒中取出。

上述生化试纸存在一些缺陷,如频繁的取拿会造成防护袋或防护盒内的状态发生变化,易出现生化试纸书污染,导致生化试纸无法使用,进而影响检测结果,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生化试纸易受外界环境或外源性物质影响的情况,导致生化试纸被污染无法使用、损失增加的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生化试纸及试管,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生化试纸受潮或被污染无法使用、损失增加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生化试纸,所述生化试纸包括:

试纸条主体;

透明中空管,所述透明中空管为一体式中空管,所述试纸条主体设置于所述透明中空管的内部,所述透明中空管的内表面为疏水表面。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中空管的第一端为封闭端。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中空管

包括:

开口部件,所述开口部件的第一端与所述透明中空管的第二端连接;

所述开口部件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的宽度大于所述开口部件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的宽度。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开口部件的横截面的宽度由所述开口部件的第二端向所述开口部件的第一端递减。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中空管还包括:

封闭部件,所述封闭部件设置于所述开口部件的第二端。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封闭部件为子母贴、拉链、凹凸骨、锁紧环中的任意一种。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试纸条主体包括:

基材;

层析膜,所述层析膜设置在所述基材的上表面;

吸水垫,所述吸水垫设置在所述基材的下表面;

其中,所述层析膜和所述吸水垫在所述基材的末端接触并进行溶液传递。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层析膜的末端超出所述基材的末端一定距离;

所述吸水垫的末端超出所述基材的末端一定距离;

所述层析膜的末端和所述吸水垫的末端接触并进行溶液传递。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层析膜还设置在所述基材的下表面,所述层析膜的末端和所述吸水垫的末端在所述基材的下表面接触并进行溶液传递。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水垫还设置在所述基材的上表面,所述层析膜的末端和所述吸水垫的末端在所述基材的上表面接触并进行溶液传递。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化试纸还包括:

结合垫,所述结合垫设置在所述基材,所述结合垫的末端和所述层析膜的前端接触并向所述层析膜传递溶液;

导引膜,所述导引膜设置在所述基材,所述导引膜的末端和所述结合垫的前端接触并向所述结合垫传递溶液;

其中,所述导引膜的溶液层析速度小于所述结合垫的溶液层析速度。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引膜的厚度小于0.15mm。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化试纸还包括:

样品垫,所述样品垫设置在所述基材,所述样品垫的末端和所述导引膜的前端接触并向所述导引膜传递溶液。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化试纸还包括:

样品垫,所述样品垫设置在所述基材,所述导引膜的末端和所述样品垫的前端接触并向所述样品垫传递溶液。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化试纸还包括:

样品限量膜,所述样品限量膜设置在所述基材,所述样品限量膜的末端和所述导引膜的前端接触并向所述导引膜传递溶液。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样品限量膜的吸液饱和容积为2~20μl。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免疫层析试纸还包括:

过滤垫,所述过滤垫设置在所述基材,所述导引膜的末端和所述过滤垫的前端接触并向所述过滤垫传递溶液。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免疫层析试纸还包括:

挡水垫,所述挡水垫靠近所述导引膜的前端设置。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化试纸还包括:

透明保护膜,所述透明保护膜至少覆盖所述层析膜和所述结合垫。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层析膜包括依次设置的检测线和质控线。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吸水垫的末端的下表面和所述层析膜的末端的上表面接触;或

所述吸水垫的末端的上表面和所述层析膜的末端的下表面接触。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结合垫的末端的下表面和所述层析膜的前端的上表面接触;或

所述结合垫的末端的上表面和所述层析膜的前端的下表面接触。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引膜的末端的下表面和所述结合垫的前端的上表面接触;或

所述导引膜的末端的上表面和所述结合垫的前端的下表面接触。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引膜的末端的下表面和所述过滤垫的前端的上表面接触;或

所述导引膜的末端的上表面和所述过滤垫的前端的下表面接触。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垫的末端的下表面和所述结合垫的前端的尚博凹面接触;或

所述过滤垫的末端的上表面和所述结合垫的前端的下表面接触。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样品垫的末端的下表面和所述导引膜的前端的上表面接触;或

所述样品垫的末端的上表面和所述导引膜的前端的下表面接触。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样品垫的末端的下表面和所述结合垫的前端的上表面接触;或

所述样品垫的末端的上表面和所述结合垫的前端的下表面接触。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引膜的末端的下表面和所述样品垫的前端的上表面接触;或

所述导引膜的末端的上表面和所述样品垫的前端的下表面接触。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样品限量膜的末端的下表面和所述导引膜的前端的上表面接触;或

所述样品限量膜的末端的上表面和所述导引膜的前端的下表面接触。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吸水垫的末端位于所述基材的上表面,所述吸水垫的前端位于所述基材的下表面的情况下:

位于所述基材的上表面的所述吸水垫的长度大于位于所述基材的下表面的所述吸水垫的长度;或

位于所述基材的上表面的所述吸水垫的长度等于位于所述基材的下表面的所述吸水垫的长度;或

位于所述基材的上表面的所述吸水垫的长度小于位于所述基材的下表面的所述吸水垫的长度。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层析膜的前端位于所述基材的上表面,所述层析膜的末端位于所述基材的下表面的情况下:

位于所述基材的上表面的所述层析膜的长度大于位于所述基材的下表面的所述层析膜的长度;或

位于所述基材的上表面的所述层析膜的长度等于位于所述基材的下表面的所述层析膜的长度;或

位于所述基材的上表面的所述层析膜的长度小于位于所述基材的下表面的所述层析膜的长度。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检测线和所述质控线位于所述基材的上表面;或

所述检测线位于所述基材的上表面,所述质控线位于所述基材的下表面;或

所述检测线和所述质控线位于所述基材的下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是,提供一种生化试管,所述生化试管设置有如上所述的生化试纸。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化试管包括管部和盖部;

所述管部包括:

样品腔;

试纸固定部件,所述生化试纸设置于所述试纸固定部件的内部;

在所述盖部封闭所述管部的情况下,所述样品腔的顶部和所述试纸固定部件的顶部连通,所述生化试纸的样品溶液接收端靠近所述盖部。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化试纸的长度大于所述试纸固定部件的高度。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生化试纸的长度与所述试纸固定部件的高度的差值为1~5mm。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试纸固定部件的轴向与所述样品腔的轴向平行。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样品腔为若干个,若干所述样品腔的轴向平行。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试纸固定部件为若干个,若干所述试纸固定部件的轴向平行。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生化试纸及试管,利用透明中空管套设试纸条主体,有效地将试纸条主体与外界隔绝,利用透明中空管的疏水内表面,避免试纸条主体直接与生化试管的内表面接触,防止生化试纸的内表面的表面张力影响试纸条主体的层析结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生化试纸的示意图(一);

图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试纸条主体的示意图(一);

图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试纸条主体的剖面图(一);

图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试纸条主体的示意图(二);

图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试纸条主体的剖面图(二);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生化试纸的示意图(二);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试纸条主体的示意图(三);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试纸条主体的剖面图(三);

图9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试纸条主体的示意图(四);

图10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试纸条主体的剖面图(四);

图11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生化试纸的示意图(三);

图12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试纸条主体的剖面图(五);

图13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试纸条主体的示意图(六);

图14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试纸条主体的剖面图(六);

图15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试纸条主体的示意图(七);

图1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试纸条主体的剖面图(七);

图1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生化试管的剖面图(未设置生化试纸);

图1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生化试管的剖面图(设置生化试纸)。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试纸条主体100、基材101、层析膜102、吸水垫103、结合垫104、导引膜105、样品垫106、样品限量膜107、过滤垫108、挡水垫109、透明保护膜110、检测线111、质控线112;

透明中空管200、开口部件210、封闭部件220;

生化试管300、管部310、样品腔311、试纸固定部件312、盖部320、空腔321、连接部件33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生化试纸,包括试纸条主体100和透明中空管200,透明中空管200包裹试纸条主体100于透明中空管200的内部,即试纸条主体100设置于透明中空管200的内部。

透明中空管200为一体式中空管,避免分体式结构带来的易损坏问题。

透明中空管200的内表面为疏水表面。使用透明中空管200可以避免试纸条主体100直接与生化试管的内表面接触,防止生化试管的内表面的表面张力影响试纸条主体100的吸附速率。

透明中空管200的第一端为封闭端,其第二端为开口端,设置开口端的目的是便于将试纸条主体100从开口向透明中空管200的内部移动。

此外,试纸条主体100的样品溶液接收端位于透明中空管200的开口端。

其中,透明中空管200为透明材料制成,如塑料、热塑性树脂,能够通过透明中空管200观察到试纸条主体100。

在本实施例中,以试纸条主体100为免疫层析试纸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2~3所示,试纸条主体100包括基材101、层析膜102、吸水垫103、结合垫104和导引膜105,其中,导引膜105、结合垫104、层析膜102和吸水垫103依次设置在基材101。

基材101由塑料制成,如不干胶塑料。

导引膜105设置在基材101的上表面,即导引膜105的下表面和基材101的上表面连接,如粘接。导引膜105的末端和结合垫104的前端接触,导引膜105向结合垫104传递溶液。

导引膜105的末端的上表面和结合垫104的前端的下表面接触,或,导引膜105的末端的下表面和结合垫104的前端的上表面接触。

其中,导引膜105由纤维素膜制成。

其中,导引膜105的厚度小于0.15mm。

结合垫104设置在基材101的上表面,即结合垫104的下表面和基材101的上表面连接,如粘接。结合垫104的末端和层析膜102的前端接触,结合垫104向层析膜102传递溶液。具体地,结合垫104的末端的上表面和层析膜102的前端的下表面接触,或,结合垫104的末端的下表面和层析膜102的前端的上表面接触。

其中,结合垫104为胶体金垫。

其中,结合垫104由玻璃纤维、聚酯膜、纤维素滤纸、无纺布等材质制成。

其中,导引膜105的溶液层析速度小于结合垫104的溶液层析速度。

层析膜102至少设置在基材101的上表面,即层析膜102的下表面和基材101的上表面连接,如粘接。层析膜102的末端和吸水垫103的末端接触,层析膜102向吸水垫103传递溶液。

其中,层析膜102还设置有检测线111和质控线112,沿着层析膜102的前端至末端依次设置。

其中,层析膜102由硝酸纤维素膜制成。

吸水垫103至少设置在基材101的下表面,即吸水垫103的上表面和基材101的下表面连接,如粘接。吸水垫103的末端和层析膜130的末端接触。

其中,吸水垫103为吸水纸。

其中,层析膜102的末端和吸水垫103的末端在基材101的末端接触并进行溶液传递。

在本实施例的第一个实施方式中,层析膜102的末端超出基材101的末端一定距离,吸水垫103的末端超出基材101的末端一定距离,层析膜102的末端和吸水垫103的末端接触并进行溶液传递,即层析膜102的末端的下表面和吸水垫103的末端的上表面接触并进行溶液传递。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层析膜102、基材101和吸水垫103形成一个三明治结构。

在本实施例的第二个实施方式中,层析膜102还设置在基材101的下表面,即层析膜102的末端在基材101的末端向下弯折。具体地,层析膜102的末端的上表面和吸水垫103的末端的上表面接触并进行溶液传递,或层析膜102的末端的下表面和吸水垫103的末端的下表面接触并进行溶液传递。

在该实施方式中,位于基材101的上表面的层析膜102的长度大于位于基材101的下表面的层析膜102的长度;或者,位于基材101的上表面的层析膜102的长度等于位于基材101的下表面的层析膜102的长度;或者,位于基材101的上表面的层析膜102的长度小于位于基材101的下表面的层析膜102的长度。

优选地,位于基材101的上表面的层析膜102的长度大于位于基材101的下表面的层析膜102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的第三个实施方式中,吸水垫103还设置在基材101的上表面,即吸水垫103的末端在基材101的末端向上弯折。具体地,吸水垫103的末端的上表面和层析膜102的末端的上表面接触并进行溶液传递,或吸水垫103的末端的下表面和层析膜102的末端的下表面接触并进行溶液传递。

在该实施方式中,位于基材101的上表面的吸水垫103的长度大于位于基材101的下表面的吸水垫103的长度;或者,位于基材101的上表面的吸水垫103的长度等于位于基材101的下表面的吸水垫103的长度;或者,位于基材101的上表面的吸水垫103的长度小于位于基材101的下表面的吸水垫103的长度。

优选地,位于基材101的上表面的吸水垫103的长度小于位于基材101的下表面的吸水垫103的长度。

此外,为了确保层析膜102的末端和吸水垫103的末端接触,在层析膜102的末端和吸水垫103的末端还设置有薄膜。薄膜包覆层析膜102和吸水垫103,以使层析膜102和吸水垫103保持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试纸条主体100的长度为2cm~4cm,优选的为2.8cm、3.0cm、3.2cm、3.5cm。

此外,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4~5所示,试纸条主体100还包括基材101、层析膜102、吸水垫103、结合垫104、导引膜105和样品限量膜107,其中,样品限量膜107、导引膜105、结合垫104、层析膜102和吸水垫103依次设置在基材101。

其中,基材101、层析膜102、吸水垫103、结合垫104和导引膜105连接关系、结构和构成同上述的试纸条主体100基本相同。

样品限量膜107设置在基材101的上表面,即样品限量膜107的下表面与基材101的上表面连接,如粘接。样品限量膜107的末端与导引膜105的前端接触,样品限量膜107向导引膜105传递溶液。具体地,样品限量膜107的末端的上表面与导引膜105的前端的下表面接触,或,样品限量膜107的末端的下表面与导引膜105的前端的上表面接触。

其中,样品限量膜107的吸液饱和容积为2~20μl,能够吸收微量样品。

其中,样品限量膜107由玻璃纤维、聚酯膜、纤维素滤纸等材质制成。

在该实施方式中,生化试纸200的长度为2cm~4cm,优选的为3.3cm、3.5cm、3.7cm。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将生化试纸放入生化试管的试纸腔中,使试纸条主体100的样品溶液接收端朝上设置(如导引膜105或样品限量膜107);向生化试管的反应溶液腔中放入需要进行反应的溶液,向生化试管的稀释溶液腔放入稀释溶液;待反应溶液腔中的溶液反应完成后,倾斜生化试管,使反应后的溶液与稀释溶液混合以得到混合溶液,混合溶液接触到试纸条主体100的样品溶液接收端,在吸水垫103的作用下混合溶液迅速被吸附至层析膜102进行显色。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一种生化试纸,包括试纸条主体100和透明中空管200,透明中空管200包裹试纸条主体100于透明中空管200的内部,即试纸条主体100设置于透明中空管200的内部。

透明中空管200的内表面为疏水表面。使用透明中空管200可以避免试纸条主体100直接与生化试管的内表面接触,防止生化试管的内表面的表面张力影响试纸条主体100的吸附速率。

透明中空管200的第一端为封闭端,其第二端为开口端,设置开口端的目的是便于将试纸条主体100从开口向透明中空管200的内部移动。

此外,试纸条主体100的样品溶液接收端位于透明中空管200的开口端。

其中,透明中空管200为透明材料制成,如塑料、热塑性树脂,能够通过透明中空管200观察到试纸条主体100。

透明中空管200包括开口部件210,开口部件210设置于透明中空管200的开口端。具体地,开口部件210的第一端与透明中空管200的第二端(即开口端)连接,且开口部件210的第二端的横截面的宽度大于开口部件210的第一端的横截面的宽度。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开口部件210的横截面的宽度由其第二端向其第一端递减,即开口部件210的内部的纵截面形状为梯形,其内部的立体形状为圆台体或梯形体。

设置开口部件210的目的是为了便于将试纸条主体100从开口部件210安装到透明中空管200的内部,提高试纸条主体100的定位安装效率。

在将试纸条主体100安装至透明中空管200的内部后,可以不对透明中空管200的开口部件210进行处理,也可以对开口部件210进行热处理,以使开口部件210密封。

在本实施例中,以试纸条主体100为免疫层析试纸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7~8所示,试纸条主体100包括基材101、层析膜102、吸水垫103、结合垫104、导引膜105和样品垫106,其中,样品垫106、导引膜105、结合垫104、层析膜102和吸水垫103设置在基材101。

其中,基材101、层析膜102、吸水垫103和结合垫104连接关系、结构和构成同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样品垫106设置在基材101的上表面,即样品垫106的下表面和基材101的上表面连接,如粘接。

其中,样品垫106由玻璃纤维、聚酯膜、纤维素滤纸、无纺布等材质制成。

在本实施例的第一个实施方式中,样品垫106的末端和导引膜105的前端接触,样品垫106向导引膜105传递溶液。具体地,样品垫106的末端的上表面和导引膜105的前端的下表面接触,或,样品垫106的末端的下表面和导引膜105的前端的上表面接触。

在本实施例的第二个实施方式中,样品垫106的前端与导引膜105的末端接触,导引膜105向样品垫106传递溶液。具体地,导引膜105的末端的上表面和样品垫106的前端的下表面接触,或,导引膜105的末端的下表面和样品垫106的前端的上表面接触。

样品垫106的末端与结合垫104的前端接触,样品垫106向结合垫104传递溶液。具体地,样品垫106的末端的上表面和结合垫104的前端的下表面接触,或,样品垫106的末端的下表面和结合垫104的前端的上表面接触。

在本实施例的第三个实施方式中,试纸条主体100包括两个导引膜105分别设置在样品垫106的前侧和后侧,即第一个导引膜105的末端与样品垫106的前端接触,第一个导引膜105向样品垫106传递溶液。具体地,第一个导引膜105的末端的上表面和样品垫106的前端的下表面接触,或,第一个导引膜105的末端的下表面和样品垫106的前端的上表面接触。

样品垫106的末端与第二个导引膜105接触,样品垫106向第二个导引膜105传递溶液。样品垫106的末端的上表面和第二个导引膜105的前端的下表面接触,或,样品垫106的末端的下表面和第二个导引膜105的前端的上表面接触。

其中,在导引膜105仅有一个的情况下,导引膜105可以为第一导引膜;在导引膜105为两个的情况下,靠近层析膜102的导引膜105可以为第一导引膜,远离层析膜102的导引膜可以为第二导引膜。

在本实施例中,样品垫106的溶液层析速度大于导引膜105的溶液层析速度。

此外,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9~10所示,试纸条主体100包括基材101、层析膜102、吸水垫103、结合垫104、导引膜105、样品垫106和样品限量膜107,其中,样品限量膜107、样品垫106、第一导引膜105、结合垫104、层析膜102和吸水垫103设置在基材101。

其中,基材101、层析膜102、吸水垫103、结合垫104、导引膜105和样品垫260的连接关系、结构和构成同本实施例的第二个实施方式、第三个实施方式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样品限量膜107设置在基材101的上表面,即样品限量膜107的下表面与基材101的上表面连接,如粘接。样品限量膜107的末端与导引膜105的前端接触,样品限量膜107向导引膜105传递溶液。具体地,样品限量膜107的末端的上表面与导引膜105的前端的下表面接触,或,样品限量膜107的末端的下表面与导引膜105的前端的上表面接触。

其中,样品限量膜107的吸液饱和容积为2~20μl,能够吸收微量样品。

其中,样品限量膜107由玻璃纤维、聚酯膜、纤维素滤纸等材质制成。

在本实施例中,生化试纸200的长度为2cm~4cm,优选的为3.6cm、3.8cm。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将生化试纸放入生化试管的试纸腔中,使试纸条主体100的样品溶液接收端朝上设置(如样品垫106、导引膜105或样品限量膜107);向生化试管的反应溶液腔中放入需要进行反应的溶液,向生化试管的稀释溶液腔放入稀释溶液;待反应溶液腔中的溶液反应完成后,倾斜生化试管,使反应后的溶液与稀释溶液混合以得到混合溶液,混合溶液接触到试纸条主体100的样品溶液接收端,在吸水垫103的作用下混合溶液迅速被吸附至层析膜102进行显色。

实施例3

如图11所示,一种生化试纸,包括试纸条主体100和透明中空管200,包括试纸条主体100和透明中空管200,透明中空管200包裹试纸条主体100于透明中空管200的内部,即试纸条主体100设置于透明中空管200的内部。

透明中空管200的内表面为疏水表面。使用透明中空管200可以避免试纸条主体100直接与生化试管的内表面接触,防止生化试管的内表面的表面张力影响试纸条主体100的吸附速率。

透明中空管200的第一端为封闭端,其第二端为开口端,设置开口端的目的是便于将试纸条主体100从开口向透明中空管200的内部移动。

此外,试纸条主体100的样品溶液接收端位于透明中空管200的开口端。

其中,透明中空管200为透明材料制成,如塑料、热塑性树脂,能够通过透明中空管200观察到试纸条主体100。

透明中空管200包括开口部件210和封闭部件220,封闭部件220设置于开口部件220的第二端,用于将开口部件210进行封闭。

其中,开口部件210的连接关系和结构同实施例2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其中,封闭部件220为子母贴、拉链、凹凸骨、锁紧环中的任意一种。其中,当封闭部件220为凹凸骨时,透明中空管200可以是吹骨透明中空管,也可以是贴骨透明中空管。

在本实施例中,以试纸条主体100为免疫层析试纸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2所示,试纸条主体100包括基材101、层析膜102、吸水垫103、结合垫104、导引膜105和透明保护膜110,其中,导引膜105、结合垫104、层析膜102和吸水垫103依次设置在基材101。

其中,基材101、层析膜102、吸水垫103、结合垫104和导引膜105的连接关系、结构和构成同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透明保护膜110的下表面至少覆盖结合垫104和层析膜102。

在本实施例中,利用透明保护膜110可以避免结合垫104和层析膜102的接触外源性含水混合物,提高层析试纸的检测结果的正确率。

此外,透明保护膜110还可以应用在实施例2的生化试纸。

实施例4

一种生化试纸,包括试纸条主体100和透明中空管200,包括试纸条主体100和透明中空管200,透明中空管200包裹试纸条主体100于透明中空管200的内部,即试纸条主体100设置于透明中空管200的内部。

其中,透明中空管200的结构和构成同实施例1~3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以试纸条主体100为免疫层析试纸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3~14所示,一种试纸条主体100,包括基材101、层析膜102、吸水垫103、结合垫104、导引膜105和过滤垫108,其中,导引膜105、过滤垫108、结合垫104、层析膜102和吸水垫103依次设置在基材101。

其中,基材101、层析膜102、吸水垫103和结合垫104的连接关系、结构和构成同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过滤垫108设置在基材101的上表面,过滤垫108设置在基材101的上表面,即过滤垫108的下表面与基材101的上表面连接,如粘接。过滤垫108的前端与导引膜105的末端接触,导引膜105向过滤垫108传递溶液。具体地,导引膜105的末端的上表面与过滤垫108的前端的下表面接触,或,导引膜105的末端的下表面与过滤垫108的前端的上表面接触。过滤垫108的末端与结合垫104的前端接触,过滤垫108向结合垫104传递溶液。具体地,过滤垫108的末端的上表面与结合垫104的前端的下表面接触,或,过滤垫108的末端的下表面与结合垫104的前端的上表面接触。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样品溶液接触导引膜105后,在导引膜105上缓慢向前流动;导引膜105将样品溶液传递至过滤垫108;样品溶液经过滤垫108过滤后被传递至结合垫104;在结合垫104上,样品溶液和胶体金颗粒结合并迅速向层析膜102流动;在吸水垫103的作用下,样品溶液在层析膜102上向吸水垫103的方向流动,并在层析膜102上显色;根据检测线111和质控线112的结果,即可获知样品溶液是否呈阳性或阴性。

实施例5

一种生化试纸,包括试纸条主体100和透明中空管200,包括试纸条主体100和透明中空管200,透明中空管200包裹试纸条主体100于透明中空管200的内部,即试纸条主体100设置于透明中空管200的内部。

其中,透明中空管200的结构和构成同实施例1~3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以试纸条主体100为免疫层析试纸为例进行说明。

如图15~16所示,一种试纸条主体100,包括基材101、层析膜102、吸水垫103、结合垫104、导引膜105和挡水垫109,其中,导引膜105、结合垫104、层析膜102和吸水垫103依次设置在基材101。

其中,基材101、层析膜102、吸水垫103、结合垫104和导引膜105的连接关系、结构和构成同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挡水垫109设置在导引膜105,并靠近导引膜105的前端设置,即挡水垫109的下表面导引膜105的上表面连接,如粘接。

挡水垫109具有一定的长度和厚度,用于在免疫层析试纸100插入免疫层析试管的试纸放置腔(或者试纸放置部件)情况下,填充免疫层析试纸100与试纸放置腔之间的空隙,避免液体在不经过导引膜105导引的情况下直接进入到试纸放置腔的内部,防止未混匀的液体直接接触结合垫104或层析膜102。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同实施例1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挡水垫109还可以应用在实施例2~实施例4的免疫层析试纸100。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涉及安装实施例1~5的生化试纸的生化试管。

如图17~18所示,一种生化试管300,包括管部310、盖部320和连接部件330,管部310和盖部320通过连接部件330连接。

管部310包括样品腔311和试纸固定部件312,其中,生化试纸100放置于试纸固定部件312内。

其中,试纸固定部件312的轴线与样品腔311的轴线平行。

其中,样品腔311为规则形状腔室(如圆形腔室、矩形腔室、梯形腔室)或不规则形状腔室。试纸固定部件312为规则形状腔室(如圆形腔室、矩形腔室、梯形腔室)或不规则形状。

如图18所示,在盖部320封闭管部310的情况下,样品腔311和试纸固定部件312的顶部连通,且试纸条主体100的样品溶液接收端(如导引膜105、样品垫106或样品限量膜107)靠近盖部320的内底面,用于在生化试管300倾斜一定角度的情况下,接触并吸附样品腔311内的物质。其中,样品腔311内的物质包括但不限于生化反应试剂或生化反应溶液。

其中,试纸条主体100的长度大于试纸固定部件312的高度。一般而言,试纸条主体100的长度与试纸固定部件312的高度之间的差值为1mm~5mm,优选的的差值为2mm、3mm。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样品腔311可以是多个,多个样品腔311的轴线平行,至少一个样品腔311用于放置生化反应试剂或生化反应溶液,至少一个样品腔311用于放置功能性反应试剂。其中,功能性试剂包括但不限于降解酶、裂解液、探针、缓冲液、稀释液等,或者是生化反应完成后进行后续反应的试剂。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试纸固定部件312可以是多个,多个试纸固定部件312的轴线平行,每个试纸固定部件312内均放置有免疫层析试纸,可以同时对同一个样品的不同指标进行检测。

盖部320包括空腔321,空腔122由盖部120的内表面向外凸起形成,用于容纳凸出于试纸固定部件312的顶部的生化试纸。

其中,空腔321的纵截面为梯形、圆弧形或三角形。

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试纸条主体100的长度较短,使得生化试管300的长度也相应的缩短。从大规模批量生产的角度来说,可以节省大量的生产物料和生产成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