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工程环境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70164发布日期:2021-01-29 22:25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工程环境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利工程环境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水利工程是为了控制、利用和保护地表及地下水资源与环境而修建的各项工程建设的总称,环境检测和治理,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新兴行业,在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水质检测和空气检测,因此常需要用到水质检测仪和空气检测仪。
[0003]
现有的环境检测装置大多不具备对水质检测仪和空气检测仪进行防护和多向缓冲保护的缺点,不利于运输移动,(主要体现在运输中会产生较大的颠簸,而普通的环境检测装置其底部虽然会设置缓冲底座,但是其缓冲减震方式大多为单一的上下缓冲,不能够多向缓冲保护,而不同路段颠簸受到的冲击方向是不可控的,如前后左右震动冲击),缓冲保护不全面,仍然存在较大受冲击力损坏的风险,不能满足使用需求,针对此现象,因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水利工程环境检测装置,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水利工程环境检测装置。
[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
一种水利工程环境检测装置,包括矩形防护箱以及固定在矩形防护箱底部内壁上的水质检测仪和固定在矩形防护箱右侧内壁上的空气检测仪,所述矩形防护箱的前侧设置为开口,矩形防护箱的前侧转动安装有盖板,且盖板的前侧底部固定连接有t形拉头,矩形防护箱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水泵和蓄电池,水泵的进水端连通并固定有软管,蓄电池位于水泵的后方,矩形防护箱的底部内壁上放置有塑料水杯,矩形防护箱的底部设置有多向缓冲机构,所述多向缓冲机构包括设置在矩形防护箱下方的矩形盒座,矩形盒座的顶部设置为开口,矩形防护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矩形管,且矩形管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三个定位杆,三个定位杆上滑动套设有同一个滑动座,滑动座的两侧与矩形管的两侧内壁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三个第一缓冲弹簧,且第一缓冲弹簧活动套设在对应的定位杆上,滑动座的底部开设有矩形槽,且矩形槽内滑动套设有矩形座,矩形座的底部延伸至矩形管的下方并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滑动安装在矩形盒座的底部内壁上,矩形座的顶部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底部内壁与矩形槽的顶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缓冲弹簧,底板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与矩形盒座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三缓冲弹簧。
[0007]
优选的,所述滑动座的右侧顶部开设有三个圆孔,且圆孔的侧壁与对应的定位杆的外侧滑动连接。
[0008]
优选的,所述矩形座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矩形槽的两侧内壁上均焊接有限位滑块,且限位滑块与对应的滑槽滑动连接。
[0009]
优选的,所述矩形盒座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t形滑轨,底板的底部开设有
两个前侧和后侧均为开口设置的t形滑槽,且t形滑槽与对应的t形滑轨滑动连接。
[0010]
优选的,所述矩形防护箱的顶部和盖板的顶部螺纹固定有两个合页,盖板通过合页与矩形防护箱转动安装。
[0011]
优选的,所述水质检测仪、空气检测仪和水泵均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电性连接,蓄电池为水质检测仪、空气检测仪和水泵供电。
[0012]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3]
通过水质检测仪、空气检测仪、矩形防护箱、矩形盒座、底板、第三缓冲弹簧、矩形管、定位杆、滑动座、第一缓冲弹簧、矩形座、第二缓冲弹簧、t形滑轨、矩形槽、凹槽、水泵、塑料水杯与盖板相配合,水质检测仪和空气检测仪设置在矩形防护箱内的方式,能够起到遮挡防护效果,受运输颠簸震动时,当震动力向下时,此时矩形箱向下震动并带动矩形管向下移动,矩形管通过三个定位杆带动滑动座向下对多个第二缓冲弹簧压缩,受到的冲击力为前后力时,矩形箱前后移动并带动矩形管前后移动,矩形管通过三个定位杆带动滑动座前后移动,滑动座通过矩形座带动底板在两个t形滑轨上前后滑动并对多个第三缓冲弹簧压缩或拉伸,当受到的冲击力为左右力时,矩形箱左右移动并带动矩形管左右移动,矩形管带动三个定位杆在滑动座内滑动并对多个第一缓冲弹簧拉伸或压缩,达到能够有效进行多向缓冲保护,水泵配合软管的设置方便人员采集水样。
[0014]
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便于对水质检测仪和空气检测仪遮挡防护和多向缓冲防护,防护全面,能够有效降低因硬性冲击力过大造成的损坏风险,提高使用寿命,水泵和软管的设置方便人员采集水样,满足使用需求,有利于使用。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利工程环境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利工程环境检测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水利工程环境检测装置的矩形防护箱和盖板连接件右视示意图。
[0018]
图中:1水质检测仪、2空气检测仪、3矩形防护箱、4矩形盒座、5底板、6第三缓冲弹簧、7矩形管、8定位杆、9滑动座、10第一缓冲弹簧、11矩形座、12第二缓冲弹簧、13 t形滑轨、14矩形槽、15凹槽、16水泵、17塑料水杯、18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9]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0]
参照图1-3,一种水利工程环境检测装置,包括矩形防护箱3以及固定在矩形防护箱3底部内壁上的水质检测仪1和固定在矩形防护箱3右侧内壁上的空气检测仪2,矩形防护箱3的前侧设置为开口,矩形防护箱3的前侧转动安装有盖板18,且盖板18的前侧底部固定连接有t形拉头,矩形防护箱3的底部内壁上固定安装有水泵16和蓄电池,水泵16的进水端连通并固定有软管,蓄电池位于水泵16的后方,矩形防护箱3的底部内壁上放置有塑料水杯17,矩形防护箱3的底部设置有多向缓冲机构,多向缓冲机构包括设置在矩形防护箱3下方
的矩形盒座4,矩形盒座4的顶部设置为开口,矩形防护箱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矩形管7,且矩形管7的两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三个定位杆8,三个定位杆8上滑动套设有同一个滑动座9,滑动座9的两侧与矩形管7的两侧内壁之间分别固定连接有三个第一缓冲弹簧10,且第一缓冲弹簧10活动套设在对应的定位杆8上,滑动座9的底部开设有矩形槽14,且矩形槽14内滑动套设有矩形座11,矩形座11的底部延伸至矩形管7的下方并固定连接有底板5,底板5滑动安装在矩形盒座4的底部内壁上,矩形座11的顶部开设有凹槽15,且凹槽15的底部内壁与矩形槽14的顶部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二缓冲弹簧12,底板5的前侧和后侧分别与矩形盒座4的前侧内壁和后侧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三缓冲弹簧6,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便于对水质检测仪1和空气检测仪2遮挡防护和多向缓冲防护,防护全面,能够有效降低因硬性冲击力过大造成的损坏风险,提高使用寿命,水泵16和软管的设置方便人员采集水样,满足使用需求,有利于使用。
[0021]
本实用新型中,滑动座9的右侧顶部开设有三个圆孔,且圆孔的侧壁与对应的定位杆8的外侧滑动连接,矩形座11的两侧均开设有滑槽,矩形槽14的两侧内壁上均焊接有限位滑块,且限位滑块与对应的滑槽滑动连接,矩形盒座4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t形滑轨13,底板5的底部开设有两个前侧和后侧均为开口设置的t形滑槽,且t形滑槽与对应的t形滑轨13滑动连接,矩形防护箱3的顶部和盖板18的顶部螺纹固定有两个合页,盖板18通过合页与矩形防护箱3转动安装,水质检测仪1、空气检测仪2和水泵16均通过导线与蓄电池电性连接,蓄电池为水质检测仪1、空气检测仪2和水泵16供电,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便于对水质检测仪1和空气检测仪2遮挡防护和多向缓冲防护,防护全面,能够有效降低因硬性冲击力过大造成的损坏风险,提高使用寿命,水泵16和软管的设置方便人员采集水样,满足使用需求,有利于使用。
[0022]
工作原理:水质检测仪1和空气检测仪2设置在矩形防护箱3内的方式,使得能够对其遮挡防护,有效避免被压坏或被掉落物品砸坏,当运输中出现颠簸震动时,当震动力向下时,此时矩形箱3向下震动并带动矩形管7向下移动,矩形管7通过三个定位杆8带动滑动座9在矩形座11上向下滑动,滑动座9对多个第二缓冲弹簧12压缩,当受到的冲击力为前后力时,则矩形箱3前后移动并带动矩形管7前后移动,矩形管7通过三个定位杆8带动滑动座9前后移动,滑动座9通过矩形座11带动底板5在两个t形滑轨13上前后滑动,底板5对多个第三缓冲弹簧6压缩或拉伸,当受到的冲击力为左右力时,矩形箱3左右移动并带动矩形管7左右移动,矩形管7带动三个定位杆8在滑动座9内滑动并对多个第一缓冲弹簧10拉伸或压缩,在第一缓冲弹簧10、第二缓冲弹簧12和第三缓冲弹簧6的弹力作用下,能够有效缓解受到的前后、左右和向下的冲击力,达到遮挡防护和多向缓冲保护的目的,降低因硬性冲击力过大造成的损坏风险,提高使用寿命;
[0023]
水泵16配合软管的设置,方便人员在向上翻开盖板18后,将软管一端下到水内,即可通过水泵16和软管配合进行采集水,塑料水杯17的设置方便人员盛装采集的水样,达到方便人员对水质检测的工作。
[0024]
本实用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制,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
术语在本实用中的具体含义。
[002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