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珠缓冲底座及包含该底座的称重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64546发布日期:2020-12-22 10:40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珠缓冲底座及包含该底座的称重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称重领域,具体是一种钢珠缓冲底座及包含该底座的称重器。



背景技术:

地磅,亦称为地磅秤,是一种测定车辆重量或车内货物重量的固定衡器,其底座安装在地上,多用于工厂内的仓库,直接将空载或载货的车辆开到地磅上进行称重。地磅按秤体结构可分为:工字钢地磅、t型梁地磅、u型钢地磅、槽钢地磅、钢筋混凝土地磅。

现有地磅的底座基本上都是采用单一的万向脚,对冲击力的缓冲效果一般,而且复位能力较差,由于货物或者车辆的重量很大,在称重时会产生较大的横向或垂直的冲击力,对地磅的底座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从而减少地磅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珠缓冲底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钢珠缓冲底座,包括防冲击复位转轴和底板,所述防冲击复位转轴下端面设有若干上球槽;所述底板上端面设有与上球槽相匹配的下球槽;所述上球槽与下球槽之间卡设有钢珠;所述上球槽和下球槽均沿圆周等间距分布。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球槽、下球槽和钢珠的数量均为八个。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冲击复位转轴的下端面外圆直径a为50-500mm。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球槽和下球槽的直径均为(15%-20%)*a,所述钢珠(3)的直径为(8%-10%)*a。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冲击复位转轴上方还设有底座保护罩。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冲击复位转轴下端面相邻上球槽之间贯穿有阶梯孔;所述阶梯孔呈对边对称,阶梯孔数量为六个。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底板上贯穿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位于底板各边中线处,安装孔数量为四个。

一种称重器,包含上述的钢珠缓冲底座,还包括支撑板和传感器,所述支撑板上方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嵌有垫圈;所述支撑板下方连接有将重量转换成电信号的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底部固定在传感器底座上,所述底座下表面与钢珠缓冲底座的底座保护罩上表面贴合;所述称重器四周还围有称重器保护罩。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钢珠缓冲底座结构简单,质量轻,节省空间;通过钢珠与球槽配合,利用钢珠受力滚动,可以缓冲更大的冲击力;在冲击力消失后,钢珠可以快速归位,复位能力强。包含上述钢珠缓冲底座的称重器体积更小,便于携带,可以承受更大的冲击力,而且相比传统的万向脚更加精简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钢珠缓冲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钢珠缓冲底座的防冲击复位转轴下端面示意图;

图3为钢珠缓冲底座的防冲击复位转轴上端面示意图;

图4为钢珠缓冲底座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5为包含钢珠缓冲底座的称重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保护罩,2-防冲击复位转轴,201-上球槽,202-阶梯孔,3-钢珠,4-底板,401-下球槽,402-安装孔,5-传感器底座,6-盖板,7-称重器保护罩,8-传感器,9-支撑板,10-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4,一种钢珠缓冲底座,包括防冲击复位转轴2和底板4,所述防冲击复位转轴2下端面设有若干上球槽201;所述底板4上端面设有与上球槽201相匹配的下球槽401;所述上球槽201与下球槽401之间卡设有钢珠3,所述钢珠3直径略小于上球槽201和下球槽401直径,可在上球槽201和下球槽401之间沿水平方向一定幅度内滚动,从而可以缓冲更大的冲击力;所述上球槽201和下球槽401的具体分布方式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上球槽201和下球槽401均沿圆周等间距分布;

所述上球槽201、下球槽401和钢珠3的数量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上球槽201、下球槽401和钢珠3的数量均为八个;

所述防冲击复位转轴2的下端面外圆直径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防冲击复位转轴2的下端面外圆直径为90mm;

所述上球槽201和下球槽401的直径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上球槽201和下球槽401的直径均为15mm;

所述钢珠3的直径不做限制,本实施例中,优选的,所述钢珠3的直径为10mm;

为了保护该钢珠缓冲底座,所述防冲击复位转轴2上方还设有底座保护罩1;

所述防冲击复位转轴2下端面相邻上球槽201之间贯穿有阶梯孔202;所述阶梯孔202呈对边对称,阶梯孔202数量为六个;

所述底板4上贯穿有安装孔402,所述安装孔402位于底板4各边中线处,安装孔402数量为四个。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防冲击复位转轴2的下端面外圆直径为300mm;所述上球槽201和下球槽401的直径均为54mm;所述钢珠3的直径为27mm。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防冲击复位转轴2的下端面外圆直径为50mm;所述上球槽201和下球槽401的直径均为60mm;所述钢珠3的直径为30mm。

实施例4

请参阅图5,一种称重器,包含如实施例1所述的钢珠缓冲底座。所述称重器除包括所述钢珠缓冲底座外,还包括支撑板9和传感器8,所述支撑板9上方设有盖板6;所述盖板6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嵌有垫圈10;所述支撑板9下方连接有将重量转换成电信号的传感器8;所述传感器8底部固定在传感器底座5上,所述底座5下表面与钢珠缓冲底座的底座保护罩1上表面贴合;所述称重器四周还围有称重器保护罩7。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该钢珠缓冲底座的防冲击复位转轴2的上球槽201与底板4的下球槽401之间卡设有钢珠3,由于钢珠3的直径比上球槽201和下球槽401的直径略小,在上球槽201和下球槽401内可以沿水平方向一定幅度内滚动,当该钢珠缓冲底座上方承受较大冲击力时,通过钢珠3的滚动可以缓冲吸收掉冲击力,从而避免底座因冲击力过大损坏,提高底座的稳定性,在冲击力消失后,钢珠3可以快速回复到球槽中心位置,复位能力强。

该钢珠缓冲底座结构简单,质量轻,节省空间;通过钢珠与球槽配合,利用钢珠受力滚动,可以缓冲更大的冲击力;在冲击力消失后,钢珠可以快速归位,复位能力强。包含上述钢珠缓冲底座的称重器体积更小,便于携带,可以承受更大的冲击力,而且相比传统的万向脚更加精简美观。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技术特征:

1.一种钢珠缓冲底座,包括防冲击复位转轴(2)和底板(4),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冲击复位转轴(2)下端面设有若干上球槽(201);所述底板(4)上端面设有与上球槽(201)相匹配的下球槽(401);所述上球槽(201)与下球槽(401)之间卡设有钢珠(3);所述上球槽(201)和下球槽(401)均沿圆周等间距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珠缓冲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球槽(201)、下球槽(401)和钢珠(3)的数量均为八个。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钢珠缓冲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冲击复位转轴(2)的下端面外圆直径为50-50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珠缓冲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冲击复位转轴(2)上方还设有底座保护罩(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珠缓冲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冲击复位转轴(2)下端面相邻上球槽(201)之间贯穿有阶梯孔(202);所述阶梯孔(202)呈对边对称,阶梯孔(202)数量为六个。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珠缓冲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上贯穿有安装孔(402),所述安装孔(402)位于底板(4)各边中线处,安装孔(402)数量为四个。

7.一种称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钢珠缓冲底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称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称重器还包括支撑板(9)和传感器(8),所述支撑板(9)上方设有盖板(6);所述盖板(6)上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嵌有垫圈(10);所述支撑板(9)下方连接有将重量转换成电信号的传感器(8);所述传感器(8)底部固定在传感器底座(5)上,所述底座(5)下表面与钢珠缓冲底座的底座保护罩(1)上表面贴合;所述称重器四周还围有称重器保护罩(7)。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钢珠缓冲底座,包括防冲击复位转轴和底板,所述防冲击复位转轴下端面设有若干上球槽;所述底板上端面设有与上球槽相匹配的下球槽;所述上球槽与下球槽之间卡设有钢珠。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包含上述钢珠缓冲底座的称重器。该钢珠缓冲底座结构简单,质量轻,节省空间;通过钢珠与球槽配合,利用钢珠受力滚动,可以缓冲更大的冲击力;在冲击力消失后,钢珠可以快速归位,复位能力强。包含上述钢珠缓冲底座的称重器体积更小,便于携带,可以承受更大的冲击力,而且相比传统的万向脚更加精简美观。

技术研发人员:陈超群;李建伟;宁兆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山典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7.15
技术公布日:2020.1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