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15517发布日期:2021-02-09 17:50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水力施工时常需要浇筑大体积混凝土,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截面大,水泥用量多,在混凝土硬化初期,水泥放出较多热量,混凝土又是热的不良导体,散热较慢,因此在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形成的温度较外部高,有时可达50~60℃,这将导致内部混凝土的体积产生较大的膨胀,而外部混凝土却随着气温下降而收缩,由此形成的温度收缩应力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即在混凝土升温阶段,表面产生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会产生表面裂缝,这时混凝土处于塑性状态,弹性模量小,温度应力可忽略不计,而在混凝土降温阶段,降温差引起的变形加上混凝土多余水分蒸发时引起的体积收缩变形,受到地基和结构边界条件的约束引起拉应力,当拉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强度时,混凝土整个截面会产生贯穿裂缝。
[0003]
现有的授权公告号为cn208206346u的中国实用新型公布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装置,其包括多个测温单元,其中,每一个所述测温单元包括测温管、护套、竖杆以及测温元件,测温管为圆柱形的薄壁钢管,一端封闭另一端设有第一开口;护套套设于所述测温管外,为薄壁弹性元件;竖杆为圆柱形中空结构,一端封闭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开口,其轴线与所述测温管的轴线共线,固定于所述管塞上并设置于所述测温管内,其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孔洞,所述孔洞连通其内腔及其侧壁外部空间,测温元件与所述孔洞一一对应,测温元件套设于所述竖杆上,并封堵所述孔洞。
[0004]
实际使用时,测温元件设置于测温管内,不易损坏,在竖直方向设置多个测温元件,通过导热介质传热,测温结果精确。
[0005]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安装测温管时,先使用固定组件将测温管固定在钢筋上,然后浇筑第一层混凝土,待混凝土初凝后,拆除固定组件,再浇筑上侧混凝土;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用到的测温管数量相应较多,按照上述方式需要施工人员反复作业,施工人员的工作量较大,而且可能在二次浇筑混凝土时因混凝土冲击或振捣等因素损坏测温管,增大了损坏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装置,其具有方便施工人员一次性将测温管安装完成的效果。
[0007]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装置,包括测温管、套设于测温管外的护套、安装于测温管开口处的管塞以及插设于测温管内的竖管,在竖管与测温管之间填充有导热介质,在竖管侧壁上开设有让位孔并对应让位孔密封连接有测温元件,在测温元件上连接有通过让位孔经竖管引出至监控装置的数据线,还包括用于固定测温管的固定组件以及将固定组件与钢筋固定在一起的夹持组
件;固定组件包括对称且平行设置的两个安装板,在两个安装板之间连接有支撑杆,在一个安装板上开设有供测温管通过的限位孔,另一个安装板上正对限位孔的位置设置有支撑筒,在支撑筒上设置有用于承托测温管的承托壳;夹持组件包括连接杆、连接于连接杆两端的固定板、铰接在固定板上用于配合夹紧支撑杆或钢筋的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可拆卸连接。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可先将测温管套设护套,然后安装在限位孔中,使承托壳托起测温管,然后将固定组件通过夹持组件固定在钢筋上,使位于上方的安装板的上表面与浇筑完成后混凝土的上表面大致齐平;当测温结束后,施工人员可将测温管从固定组件中取下,然后使用水泥砂浆将原测温管处的空腔调补上,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方案具有方便施工人员一次性将测温管安装完成的特点。
[0009]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撑杆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支撑杆一端固接于一个安装板上,另一端穿过另一个安装板,在支撑杆上还螺接有两个配合夹紧穿设有支撑杆的安装板的第一紧固螺母。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根据测温管的长度调节两安装板之间的距离,以适配不同长度的测温管。
[0011]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开设有限位孔的安装板上背离另一个安装板的一侧设置有定位环,在定位环内设置有用于抱合测温管的弧形板,弧形板支撑于定位环上,在开设有限位孔的安装板靠近定位环的一侧开设有卡接槽,在定位环靠近卡接槽的一侧设置有卡接板,卡接板与卡接槽可拆卸卡接。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接板和卡接槽卡接配合使用,使得定位环可安装在安装板上,。弧形板对测温管有一定的夹持效果,限制测温管轴向位移,当需要取下测温管时,施工人员可将定位环取下。
[0013]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卡接槽的截面为l型,在卡接槽一端设置有供卡接板进入卡接槽的让位口,卡接板截面为l型,卡接板包括与定位环垂直连接的连接部以及设置于连接部远离定位环一端且与连接部垂直的卡接部。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定位环时,将卡接板插入让位口中,然后旋转定位环,即可将定位环固定在安装板上,当需要拆卸定位环时,反向旋转定位环,然后向上提起定位环,即可将定位环取下,定位环安装和拆卸较为方便。
[0015]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弧形板与定位环之间弹性支撑有用于驱使弧形板抵紧测温管的第一弹性件。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弹性件有驱使弧形板弹性挤压测温管的效果,测温管更加稳固。
[0017]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分别套设于连接杆两端的两个容纳筒,两个容纳筒相背的一侧分别与两个固定板固接,在容纳筒内还设置有与连接杆固接的挡板,在挡板与容纳筒之间弹性支撑有第二弹性件。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弹性件有驱使两个容纳筒相互靠近的趋势,使得固定组件和钢筋能靠近的更加紧密,增加稳定效果。
[0019]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内壁上环绕设置有多排锯齿,多排锯齿的排布方向与连接杆的延伸方向垂直。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锯齿可与支撑杆上的外螺纹卡合,同时使得夹持组件与定位杆固定的更加牢固,不易发生移位。
[0021]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之间穿设有用于固定两者的紧固螺杆以及第二紧固螺母,紧固螺杆为一蝶形螺杆,在第二紧固螺母上固接有供人捏持的助力板。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人员可将一手捏持紧固螺杆,另一手捏持助力板,然后旋转紧固螺杆,而无需借助其他工具,提高了施工人员的安装效率。
[002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4]
1.相比现有技术,通过设置固定组件和夹持组件,本技术方案具有方便施工人员一次性将测温管安装完成的特点;
[0025]
2.通过设置定位环、弧形板、卡接板和卡接槽,卡接板和卡接槽卡接配合使用,使得定位环可安装在安装板上,弧形板对测温管有一定的夹持效果,限制测温管轴向位移,当需要取下测温管时,施工人员可将定位环取下;
[0026]
3.通过设置容纳筒、挡板和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有驱使两个容纳筒相互靠近的趋势,使得固定组件和钢筋能靠近的更加紧密,增加稳定效果。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装置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是为展示测温部分各个结构的剖视图;
[0029]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0]
图4是为展示定位环与安装板配合关系的爆炸示意图;
[0031]
图5是为凸出展示夹持组件所做的示意图;
[0032]
图6是为展示容纳筒、挡板、第二弹性件以及锯齿所做的示意图。
[0033]
图中,1、测温管;10、护套;11、管塞;12、导热介质;13、竖管;130、让位孔;14、测温元件;140、数据线;2、固定组件;20、安装板;200、限位孔;201、延长护筒;202、支撑筒;203、卡接槽;2020、让位口;21、支撑杆;210、外螺纹;211、第一紧固螺母;22、承托壳;23、定位环;230、弧形板;231、第一弹性件;232、卡接板;2320、连接部;2321、卡接部;3、夹持组件;30、连接杆;300、挡板;31、容纳筒;32、第二弹性件;33、固定板;34、转轴;35、第一夹板;36、第二夹板;37、锯齿;38、紧固螺杆;39、第二紧固螺母;390、助力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34]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5]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大体积混凝土测温装置,包括测温管1、用于承载测温管1的固定组件2以及用于将固定组件2与钢筋连接在一起的夹持组件3;参照图2和图3,测温管1为顶端开口、底端封闭的管体结构,本实施例中的测温管1为薄壁钢管,在测温管1的外侧套设有用于保护测温管1的护套10,本实施例中的护筒10位薄壁弹性材质,在测温管1开口处密封安装有管塞11,在测温管1内插入有竖管13,竖管13为顶端开口、底端封闭的管体结构,竖管13顶端向上穿出管塞11并通过管塞11固定,在竖管13与测温管1之间填充有导热介质12,导热介质12可选用导热系数较高的介质油或盐溶液;在竖管13的侧壁上沿
其轴线方向开设有多个让位孔130,在竖管13外对应让位孔130的位置密封固接有用于测量温度的测温元件14,在测温元件14正对让位孔130的位置连接有数据线140,数据线140由让位孔130处延伸至竖管13外部并在其端部连接有用于接收并显示温度的监控装置(图中未示出)。
[0036]
参照图1和图4,固定组件2包括上下对称且水平设置的安装板20,安装板20为等边三角形板,在位于上方的安装板20的中心位置开设有供包裹护套10的测温管1竖向穿过的限位孔200,在位于上方的安装板20的下表面对应限位孔200的位置固接有用于保护测温管1的延长护筒201;在位于下方的安装板20的上表面竖向固接有一顶端开口的支撑筒202,在支撑筒202上固接有用于承托测温管1的承托壳22,承托壳22为半球状且与测温管1底部的弧度适配,通过延长护筒201和承托壳22,使得测温管1的位置固定且起到了一定的保护效果;在两个安装板20之间对应三个角点的位置分别竖向设置有一支撑杆21,支撑杆21顶端固接于位于上方的安装板20的下表面,底端向下穿过位于下方的安装板20,在支撑杆21外周面上设置有外螺纹210,在支撑杆21上还螺接有两个第一紧固螺母211,两个第一紧固螺母211分别紧固贴合在位于下方的安装板20的上下两侧,本实施例中的第一紧固螺母211为法兰螺母,使得对位于下方的安装板20的紧固效果更好,通过调节两个安装板20之间的间距以适配不同长度的测温管1;为了增加了测温管1竖向的稳定性,在位于上方的安装板20的上表面还安装有对测温管1限位的定位环23,定位环23为一环状结构,在定位环23内设置有三个用于抱紧测温管1的弧形板230,弧形板230的弧面朝向测温管1且与测温管1外周面的弧度适配;在弧形板230与定位环23之间固接有第一弹性件231,本实施例中的第一弹性件231为一压缩弹簧,第一弹性件231有驱使弧形板230远离定位环23的趋势,使得弧形板230可将测温管1弹性紧固;在定位环23的下表面还固接有三个卡接板232,卡接板232为一l型板,卡接板232包括竖直设置且与定位环23连接的连接部2320以及与连接部2320垂直连接且指向定位环23圆形方向的卡接部2321;在位于上方的安装板20的上表面对应卡接板232的位置开设有三个卡接槽203,卡接槽203的竖截面为l型且与卡接板232适配,在卡接槽203的一端设置有供卡接板232进入卡接槽203的让位口2030,通过让位口2030,卡接板232可进入卡接槽203并旋转卡合。
[0037]
参照图1,夹持组件3设置于支撑杆21与钢筋之间,用于将固定组件2与钢筋固定在一起;参照图5和图6,夹持组件3包括连接杆30,在连接杆30的两端分别同轴套设有一容纳筒31,容纳筒31为一端开口的筒体结构,两个容纳筒31开口朝向相反的方向,在连接杆30的两端还分别垂直固接有一挡板300,在挡板300与容纳筒31的内壁之间弹性支撑有套设于连接杆30上的第二弹性件32,第二弹性件32有驱使挡板300移出容纳筒31的趋势;在容纳筒31的开口端固接有一固定板33,固定板33截面为u形,固定板33的u形开口朝向背离容纳筒31的一侧,在固定板33的u型臂之间转动连接有一转轴34,在转轴34上套设有可相互扣合以抱紧支撑杆21或钢筋的第一夹板35和第二夹板36,第一夹板35和第二夹板36均为弧形板,两者的弧形口相迎,为了增加第一夹板35和第二夹板36的紧固效果,在两者弧形内侧面上沿转轴34的轴线方向设置有多圈锯齿37,锯齿37与支撑杆21上的外螺纹210相互咬合,进一步增加了紧固效果;在第一夹板35和第二夹板36远离转轴34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将第一夹板35和第二夹板36固定在一起的紧固螺杆38和第二紧固螺母39,本实施例中的坚固螺杆38为蝶形螺杆,在第二紧固螺母39外周面上指向其轴心方向固接有一助力板390,助力板390为一
矩形板,紧固第一夹板35和第二夹板36时,施工人员可一手捏持助力板390,另一手旋转紧固螺杆38,而无需使用工具,提高了安装效率;当夹持组件3分别与支撑杆21和钢筋固定后,在第二弹性件32的弹性驱使作用下,使得固定组件2和钢筋相互靠近的更加紧密和稳定。
[0038]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施工人员先将测温管1套设上护套10,在延长护筒20内壁和承托壳22内壁上涂抹润滑油,根据测温管1的长度调节两个安装板20之间的距离,然后将测温管1放入夹持组件3固定,根据钢筋与需浇筑的混凝土顶面的距离,调节夹持组件3与位于上方的安装板20的间距,使得浇筑完混凝土后,安装板20的上表面高度与混凝土顶面高度大致齐平,使用夹持组件3将固定组件2与钢筋连接在一起,使得固定组件2的位置固定,由于支撑杆21采用三角形排布使得任意两个支撑杆21上均可连接夹持组件3,方便施工人员操作;随后浇筑混凝土,进行温度测量,带温度测量结束后,施工人员旋转定位环23,将定位环23连同测温管1取下,最后将移出测温管1后混凝土中的空腔用水泥砂浆填充。
[0039]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