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管结构及空调外机熵检测试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93687发布日期:2021-04-23 14:53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一种连接管结构及空调外机熵检测试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测试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连接管结构及空调外机熵检测试机。


背景技术:

2.空调熵检测试是空调生产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在生产过程中,外机装配完成后需进入熵检房,连接标准机内机进行熵检测试,目的在于检测装配过程中的装配一致性,及时发现存在的系统漏堵及其他隐患问题,确保整机实验使用的安全性及功能性。因此外机的熵检测试对应熵检房内标准机的要求相应的更加严格。
3.目前大多数生产车间部分外机线体熵检房内标准机因使用时间过长,出现能力衰减、系统管路老化、蒸发器翅片脏堵等异常,使测试系统换热效果受到影响。为保证熵检测试受控,特进行标准机换新,重新优化连接管路设计,确保检测效果达到最优测试。目前空调外机在测试过程中标准机连接管主要弊端有:管路老旧,角度尺寸均不标准;管路接口无固定标准,与管接头连接粗糙,缺少固定连接角度;冷媒管道、涉及大小管均随意使用,管路走线混乱,对检测能力存在影响;因此,如何解决现有技术中标准机连接管优化连接,测试稳定等一系列问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连接管结构及空调外机熵检测试机,所述连接管结构,可有效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管结构,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管路以及所述第二管路的连接管件;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的管内径不同;其中,所述连接管件具备有可与所述第一管路相配合的第一管段以及可与所述第二管路相配合的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连通,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的内径不同。
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管件还具备有环状过渡段,所述环状过渡段由所述第一管段延伸至所述第二管段。
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环状过渡段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形过渡段、连接段以及第二弧形过渡段,所述第一弧形过渡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连接段;所述第二弧形过渡段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接段与所述第二管段。
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段分别与所述第一管段以及所述第二管段呈夹角设置。
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段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管路的内壁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管段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管路的内壁配合连接。
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管路具备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支管、第二支管以及第三支管,所述第一支管远离所述第二支管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管件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支管、所述第二支管以及所述第三支管中任两个均相互垂直设置。
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支管远离所述第二支管的端部设置有转接件,所述转接件具备用于连接所述第三支管的连接部以及用于连接待接管的扩口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三支管通过连接螺母连接,所述扩口部设置为喇叭状。
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扩口部沿着远离所述第三支管方向向外侧扩展延伸,所述扩口部的内壁与所述第三支管呈夹角设置。
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管路具备有端部连接的第四支管以及第五支管,所述第四支管与所述第五支管垂直设置,所述第四支管与所述第二管段连接,所述第五支管远离所述第二管段的设置有用于连接待接件的连接头。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外机熵检测试机,所述空调外机熵检测试机包括上述的连接管结构。
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连接管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至少具备有以下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管结构,包括第一管路,第二管路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管路以及所述第二管路的连接管件;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的管内径不同;其中,所述连接管件具备有可与所述第一管路相配合的第一管段以及可与所述第二管路相配合的第二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连通,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第二管段的内径不同。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管结构使得安装简单,可实现连接标准大小管尺寸结构,避免因管路结构差异问题导致的冷媒流量差异,进而避免测试运行的稳定性问题;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管结构可解决不同冷媒型号管道差异导致的检测异常问题;减少管路连接处存在的冷媒损失,同时避免因损失导致的检测错误等问题出现。
1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外机熵检测试机,所述空调外机熵检测试机由于包括上述的连接管结构,因此也具备有上述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18.在下文中将基于实施例并参考附图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描述。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管结构在第一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管结构在第二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管结构在第三视角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管结构的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连接处的结构剖视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管结构的连接管件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连接管结构的转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26.附图标记:
27.10

连接管结构;11

第一管路;111

第一支管;113

第二支管;115

第三支管; 116

转接件;117

连接部;118

扩口部;119

连接螺母;13

连接管件;131

第一管段;132

环状过渡段;1321

第一弧形过渡段;1323

连接段;1325

第二弧形过渡段;133

第二管段;15

第二管路;151

第四支管;153

第五支管;155

连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9.请参照图1至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管结构10,包括第一管路11,第二管路15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管路11以及所述第二管路15的连接管件13;所述第一管路11与所述第二管路15的管内径不同;其中,所述连接管件13具备有可与所述第一管路11相配合的第一管段131以及可与所述第二管路15相配合的第二管段133,所述第一管段131与所述第二管段133连通,所述第一管段131 与所述第二管段133的内径不同。
3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管结构10,包括第一管路11,第二管路15以及连接所述第一管路11以及所述第二管路15的连接管件13;所述第一管路11与所述第二管路15的管内径不同;其中,所述连接管件13具备有可与所述第一管路11 相配合的第一管段131以及可与所述第二管路15相配合的第二管段133,所述第一管段131与所述第二管段133连通,所述第一管段131与所述第二管段133的内径不同。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管结构10使得安装简单,可实现连接标准大小管尺寸结构,避免因管路结构差异问题导致的冷媒流量差异,进而避免测试运行的稳定性问题;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管结构10可解决不同冷媒型号管道差异导致的检测异常问题;减少管路连接处存在的冷媒损失,同时避免因损失导致的检测错误等问题出现。
31.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11的内径设置为6毫米,所述第二管路15的内径设置为9.52毫米。需要说明的,这里并不对第一管路11的内径尺寸进行限定,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可根据用户的需求选用适宜的尺寸,例如设置为5毫米、6.5毫米或者7毫米等。这里并不对第二管路15的内径尺寸进行限定,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可根据用户的需求选用适宜的尺寸,例如设置为8毫米、9毫米或者10毫米等。
32.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段131的内径设置为5毫米,所述第二管段133的内径设置为8.5毫米。需要说明的,这里并不对第一管段131的内径尺寸进行限定,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可根据用户的需求选用适宜的尺寸,例如设置为4毫米、5.5毫米或者6毫米等。这里并不对第二管路15的内径尺寸进行限定,可以理解的,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可根据用户的需求选用适宜的尺寸,例如设置为7毫米、8毫米或者9毫米等。
33.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段131与所述第二管段133一体成型。需要说明的,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管段131与所述第二管段133一体成型设置,使得连接管件13整体结构更加稳定,避免因转接引起的冷媒泄漏的现象,同时一体成型便于加工,便于归纳存放。可以理解的,这里并不对所述第一管段131 与所述第二管段133的具体设置方式进行限定,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用户可根据实际需求,将所述第一管段131与所述第二管段133采用其他拆解的方式连接。
3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管件13还具备有环状过渡段132,所述环状过渡段132由所述第一管段131延伸至所述第二管段133。需要说明的,在本实施例中,设置环状过渡段132,便于连接不同内径的第一管段131以及第二管段133。
35.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环状过渡段13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形过渡段1321、连接段1323以及第二弧形过渡段1325,所述第一弧形过渡段1321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管段131与所述连接段1323;所述第二弧形过渡段1325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接段1323与所述第二管段133。需要说明的,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环状过渡段13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弧形
过渡段1321、连接段1323以及第二弧形过渡段1325,所述第一弧形过渡段1321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管段131与所述连接段1323;所述第二弧形过渡段1325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接段1323与所述第二管段133,便于实现在不同内径的第一管段131以及第二管段133之间连接,同时通过第一弧形过渡段1321连接所述第一管段131与所述连接段1323,可使得冷媒在管内流动更加顺畅,避免因尖角结构引起的流动不畅的问题,同时可避免尖角结构带来的应力集中问题,保证管路的受力稳定性。同理,第二弧形过渡段1325也具备有上述的相同的有益效果,在此不做过多阐述。可以理解的,这里并不对环状过渡段132的具体设置结构进行限定,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用户可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适宜地调整。
36.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段1323分别与所述第一管段131以及所述第二管段133呈夹角设置。需要说明的,将所述连接段1323分别与所述第一管段131 以及所述第二管段133呈夹角设置,便于实现由在不同的内径之间转化的问题。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段131与所述第二管段133平行设置,所述连接段1323分别与所述第一管段131以及所述第二管段133成90
°
夹角设置。可以理解的,这里并不对连接段1323分别与所述第一管段131以及所述第二管段133之间的夹角的度数进行限定,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可将该夹角度数设置为85
°
、75
°
或者60
°
等。
37.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段131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管路11的内壁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管段133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管路15的内壁配合连接。需要说明的,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管段131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一管路11的内壁配合连接,所述第二管段133的外侧壁与所述第二管路15的内壁配合连接,可使得第一管路11的外侧壁保护所述第一管段131,所述第二管路15的外侧壁保护第二管段133。可以理解的,这里并不对第一管路11、第二管路15与连接管件13的具体连接配合方式进行限定,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也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将第一管段131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一管路11的外壁配合连接,将所述第二管段133的内侧壁与所述第二管路15的外壁配合连接。
38.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路11具备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支管111、第二支管113以及第三支管115,所述第一支管111远离所述第二支管113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管件13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支管111、所述第二支管113以及所述第三支管115中任两个均相互垂直设置。需要说明的,在本实施例中,将所述第一管路11具备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支管111、第二支管113以及第三支管115,所述第一支管111远离所述第二支管113的一端与所述连接管件13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支管111、所述第二支管113以及所述第三支管115中任两个均相互垂直设置,通过管路之间的弯转,可实现管路的连接转向问题,也即解决不同连接角度的管路连接问题。在实施例中,通过第一支管111、第二支管113以及第三支管 115中任两个均相互垂直设置,实现了两次转向。需要说明的,这里并不对第一管路11的具体设置结构进行限定,也可以根据用户的具体需求,将第一管路11 设置包括两个支管,也即为一次转向,或者四个支管,也即实现三次转向。
39.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支管115远离所述第二支管113的端部设置有转接件116,所述转接件116具备用于连接所述第三支管115的连接部117以及用于连接待接管的扩口部118,所述连接部117与所述第三支管115通过连接螺母 119连接,所述扩口部118设置为喇叭状。需要说明的,设置转接件116,且转接接包括喇叭状的扩口部118,便于在连接其他待接管件时,可沿着扩口部118 伸入连接,也即便于待接管件的安装连接。
40.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扩口部118沿着远离所述第三支管115方向向外侧扩展延伸,所述扩口部118的内壁与所述第三支管115呈夹角设置。需要说明的,将所述扩口部118沿着远离所述第三支管115方向向外侧扩展延伸,所述扩口部 118的内壁与所述第三支管115呈夹角设置,便于待接管件的安装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扩口部118的内壁与所述第三支管115之间的夹角设置为45
°
。可以理解的,这里并不对所述扩口部118的内壁与所述第三支管115之间的夹角进行限定,在其他具体实施例中,可将所述扩口部118的内壁与所述第三支管115之间的夹角设置为30
°
、50
°
或60
°

41.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路15具备有端部连接的第四支管151以及第五支管153,所述第四支管151与所述第五支管153垂直设置,所述第四支管151 与所述第二管段133连接,所述第五支管153远离所述第二管段133的设置有用于连接待接件的连接头155。需要说明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路15具备有端部连接的第四支管151以及第五支管153,所述第四支管151与所述第五支管153垂直设置,所述第四支管151与所述第二管段133连接,所述第五支管153 远离所述第二管段133的设置有用于连接待接件的连接头155。通过相互垂直设置的第四支管151与第五支管153,实现一次转向,可实现管路的连接转向问题,也即解决不同连接角度的管路连接问题。设置连接头155便于连接待接件。可以理解的,这里并不对第二管路15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在实际应用中,用户可根据需求,将第二管路15设置为包括一个支管、三个支管或者四个支管,可根据需求,变换支管连接角度。
42.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头155设置为连接螺母119。需要说明的,在本实施例中,将连接头155设置为连接螺母119,因为连接螺母119较为常用,因此可提高连接的匹配性,以及降低连接头155的成本。
4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外机熵检测试机(图中未示出),所述空调外机熵检测试机由于包括上述的连接管结构10,因此也具备有上述的有益效果。
44.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