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母线温度监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859981发布日期:2021-04-30 09:25阅读:118来源:国知局
一种配电母线温度监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监控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配电母线温度监控装置。



背景技术:

配电母线温度监控装置是一种用于监控无人值守的配电柜温度的装置,通过无线发送模块发送到工作人员的终端上,主要为了方便人们远程观察配电柜温度;

但是现有的配电母线温度监控装置在使用时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首先,不具备高度调节机构,因配电柜的内部会设置散热装置,散热装置会导致局部温度较低,而其他位置温度较高的现象,温度感应探头的位置适中保持不变,会导致监控温度不够全面,依旧存在着配电柜温度过高无法发现的问题,使用效果差;其次,不具备减震功能,配电柜内部各个设备震动会带动装置抖动,容易影响各个电子元件的工作灵敏度,而且也不方便拆装,不利于后期维护和检修,不利于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电母线温度监控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不具备高度调节机构,因配电柜的内部会设置散热装置,散热装置会导致局部温度较低,而其他位置温度较高的现象,温度感应探头的位置适中保持不变,会导致监控温度不够全面,依旧存在着配电柜温度过高无法发现的问题,使用效果差;其次,不具备减震功能,配电柜内部各个设备震动会带动装置抖动,容易影响各个电子元件的工作灵敏度,而且也不方便拆装,不利于后期维护和检修,不利于使用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配电母线温度监控装置,包括电柜和壳体,所述电柜的一侧设有高度调节机构,所述高度调节机构包括有护罩、马达、丝杆、螺座、护板和弹簧线,所述螺座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温度感应探头,所述电柜与壳体之间设有减震安装机构,所述减震安装机构包括有固定座、螺杆、第一夹块、第二夹块、滑块、固定柱、垫片、减震弹簧、连接座和插柱,所述壳体的内部居中位置固定安装有处理器模块,所述壳体的内部位于处理器模块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无线发送模块,所述壳体的内部位于处理器模块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温度感应模块。

进一步,所述护罩固定安装在电柜的一侧,所述马达固定安装在护罩的顶部,所述丝杆活动安装在护罩的内部,且丝杆的顶端与马达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所述螺座滑动连接在护罩的内部,所述护板固定安装在电柜的内部一侧位置,所述弹簧线的两端分别与温度感应探头和壳体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护板的一侧表面开设有槽口,所述温度感应探头贯穿槽口。

进一步,所述固定座固定安装在电柜的顶部居中位置,所述螺杆活动安装在固定座的内部,所述滑块固定安装在第一夹块的底部,所述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均通过滑块滑动连接在固定座的上部,所述固定柱固定安装在固定座的上部位于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之间位置,所述垫片套设在固定柱的外部,所述减震弹簧套设在固定柱的外部位于垫片的下方位置,所述连接座固定安装在壳体的侧面底部位置,所述插柱固定安装在第一夹块的一侧顶部位置。

进一步,所述壳体通过连接座套设在固定柱的外部,所述插柱插入在壳体的侧表面。

进一步,所述温度感应探头通过弹簧线与温度感应模块通电连接,所述温度感应模块与处理器模块通电连接,所述处理器模块与无线发送模块通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高度调节机构,马达工作,其输出轴带动丝杆转动,丝杆通过螺纹作用带动螺座在护罩的内部移动,螺座移动的同时带动温度感应探头在护板的槽口内部垂直移动,具备高度调节的功能,方便监控电柜内部各个高度的温度,避免产生局部温度过高无法监控到的现象,使得温度监控效果更加全面,使用效果更好;

通过设置减震安装机构,在电柜内部各个设备工作产生震动的时候,震动力向固定座传递,经过减震弹簧后传递到壳体,通过减震弹簧减少壳体受到的震动力,其次,转动螺杆,螺杆通过与滑块之间的螺纹效果带动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在固定座的上部滑动,即可将插柱抽出壳体的侧面,然后即可将壳体垂直取出,安装的时候,将壳体通过连接座套设在固定柱的外部,然后按压壳体使得减震弹簧收缩,同时转动螺杆,带动第一夹块和第二夹块滑动,使得插柱插入到壳体内部即可完成安装,具备较好的减震功效,避免电柜内部各个设备工作震动影响装置内各个电子元件的工作灵敏效果和使用寿命,而且也方便拆装装置,提高后期维修和养护的便捷性,实用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配电母线温度监控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配电母线温度监控装置的电柜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配电母线温度监控装置的壳体和固定座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配电母线温度监控装置的壳体与固定座拆分图。

图中:1、电柜;2、壳体;3、高度调节机构;4、护罩;5、马达;6、减震安装机构;7、丝杆;8、螺座;9、护板;10、温度感应探头;11、弹簧线;12、固定座;13、螺杆;14、第一夹块;15、第二夹块;16、滑块;17、固定柱;18、垫片;19、减震弹簧;20、连接座;21、插柱;22、处理器模块;23、无线发送模块;24、温度感应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4所示,一种配电母线温度监控装置,包括电柜1和壳体2,电柜1的一侧设有高度调节机构3,高度调节机构3包括有护罩4、马达5、丝杆7、螺座8、护板9和弹簧线11,螺座8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温度感应探头10,电柜1与壳体2之间设有减震安装机构6,减震安装机构6包括有固定座12、螺杆13、第一夹块14、第二夹块15、滑块16、固定柱17、垫片18、减震弹簧19、连接座20和插柱21,壳体2的内部居中位置固定安装有处理器模块22,壳体2的内部位于处理器模块2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无线发送模块23,壳体2的内部位于处理器模块22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温度感应模块24。

护罩4固定安装在电柜1的一侧,马达5固定安装在护罩4的顶部,丝杆7活动安装在护罩4的内部,且丝杆7的顶端与马达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螺座8滑动连接在护罩4的内部,护板9固定安装在电柜1的内部一侧位置,弹簧线11的两端分别与温度感应探头10和壳体2固定连接;护板9的一侧表面开设有槽口,温度感应探头10贯穿槽口,槽口能够起到提供温度感应探头10活动空间的作用;固定座12固定安装在电柜1的顶部居中位置,螺杆13活动安装在固定座12的内部,滑块16固定安装在第一夹块14的底部,第一夹块14和第二夹块15均通过滑块16滑动连接在固定座12的上部,固定柱17固定安装在固定座12的上部位于第一夹块14和第二夹块15之间位置,垫片18套设在固定柱17的外部,减震弹簧19套设在固定柱17的外部位于垫片18的下方位置,连接座20固定安装在壳体2的侧面底部位置,插柱21固定安装在第一夹块14的一侧顶部位置;壳体2通过连接座20套设在固定柱17的外部,插柱21插入在壳体2的侧表面;温度感应探头10通过弹簧线11与温度感应模块24通电连接,温度感应模块24与处理器模块22通电连接,处理器模块22与无线发送模块23通电连接,该处理器模块的型号为hc-08,该无线发送模块的型号为as32-s30,该温度感应模块的型号为ds18b20,该温度感应探头的型号为wzp-pt100。

实际使用时,马达5工作,其输出轴带动丝杆7转动,丝杆7通过螺纹作用带动螺座8在护罩4的内部移动,螺座8移动的同时带动温度感应探头10在护板9的槽口内部垂直移动,温度感应探头10感应电柜1内部的温度通过弹簧线11输送到温度感应模块24的内部,经过处理器模块22处理后通过无线发送模块23发送到外部终端,在电柜1内部各个设备工作产生震动的时候,震动力向固定座12传递,经过减震弹簧19后传递到壳体2,通过减震弹簧19减少壳体2受到的震动力,其次,转动螺杆13,螺杆13通过与滑块16之间的螺纹效果带动第一夹块14和第二夹块15在固定座12的上部滑动,即可将插柱21抽出壳体2的侧面,然后即可将壳体2垂直取出,安装的时候,将壳体2通过连接座20套设在固定柱17的外部,然后按压壳体2使得减震弹簧19收缩,同时转动螺杆13,带动第一夹块14和第二夹块15滑动,使得插柱21插入到壳体2内部即可完成安装。

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高度调节机构3,马达5工作,其输出轴带动丝杆7转动,丝杆7通过螺纹作用带动螺座8在护罩4的内部移动,螺座8移动的同时带动温度感应探头10在护板9的槽口内部垂直移动,具备高度调节的功能,方便监控电柜1内部各个高度的温度,避免产生局部温度过高无法监控到的现象,使得温度监控效果更加全面,使用效果更好;通过设置减震安装机构6,在电柜1内部各个设备工作产生震动的时候,震动力向固定座12传递,经过减震弹簧19后传递到壳体2,通过减震弹簧19减少壳体2受到的震动力,其次,转动螺杆13,螺杆13通过与滑块16之间的螺纹效果带动第一夹块14和第二夹块15在固定座12的上部滑动,即可将插柱21抽出壳体2的侧面,然后即可将壳体2垂直取出,安装的时候,将壳体2通过连接座20套设在固定柱17的外部,然后按压壳体2使得减震弹簧19收缩,同时转动螺杆13,带动第一夹块14和第二夹块15滑动,使得插柱21插入到壳体2内部即可完成安装,具备较好的减震功效,避免电柜1内部各个设备工作震动影响装置内各个电子元件的工作灵敏效果和使用寿命,而且也方便拆装装置,提高后期维修和养护的便捷性,实用性更高。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