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灭蟑产品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77174发布日期:2021-08-24 12:28阅读:52来源:国知局
一种灭蟑产品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灭蟑产品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灭蟑产品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蟑螂是一种古老的昆虫,喜居温暖、潮湿、阴暗、食物丰富和多缝隙的场所。凡是有人生活和居住的建筑物内,一般都具有这些条件,所以蟑螂成了侵害千家万户的卫生害虫。市面上的灭蟑产品种类繁多,杀蟑饵剂、胶饵、蟑螂屋等因其使用方便、效果显著等特点,广受消费者青睐,较为适用于家居灭蟑。灭蟑产品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产品的质量,因此,对灭蟑产品进行测试非常重要,目前针对灭蟑产品的测试装置,多采用全透明装置,没有考虑蟑螂喜好阴暗环境的特点,且测试空间单一,只适用于杀蟑饵剂、胶饵等含有药物的产品,不适合测试蟑螂屋、驱蟑喷雾等产品,此外,这些测试装置需要先将测试产品放置好后再放入蟑螂,放入的蟑螂收到惊扰会四处乱闯,误入测试产品的概率增加,导致测试结果的偏差。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灭蟑产品测试装置,适合不同种类的灭蟑产品的测试,有效降低测试时长及测试成本,提高测试效率,保证测试效果,使用方便,解决了现有灭蟑产品测试装置适用性单一,测试结果偏差大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灭蟑产品测试装置,包括测试箱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测试箱体内部的试虫释放组件,所述测试箱体包括可沿竖直方向拉伸和折叠的第一测试层、第二测试层和第三测试层,所述第一测试层、第二测试层和第三测试层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二测试层扣合于所述第一测试层,所述第三测试层扣合于所述第二测试层,所述第三测试层的顶部设置有可开合的顶盖,所述顶盖开设有可供观察测试箱内部情况的观察窗;

所述第一测试层的底部的中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试虫释放组件包括弹性件、安装底座和释放筒,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槽,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释放筒套接于所述安装底座的顶部,所述安装底座卡设于所述安装槽;

所述测试箱体和释放筒均采用不透光的材质制成。

优选的,所述安装底座的侧面设有凸出于所述安装底座的卡块;

所述安装槽包括从下至上同轴心依次连通的第一安装部、第二安装部、第三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所述弹性件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槽的第一安装部,所述第二安装部和第四安装部的直径与所述安装底座的底面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三安装部的边缘突出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边缘,且所述第三安装部的边缘突出于所述第二安装部的边缘的长度与所述安装底座的卡块的长度相同;

所述第一测试层的顶部的与所述第四安装部对应的边缘部分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卡孔,所述卡孔与所述卡块的形状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第一测试层和第二测试层的外侧壁均沿周向均匀分布有三个卡条,所述卡条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竖直部以及与所述竖直部连接的横向设置的弯折部,且所述第一测试层的卡条的弯折部的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二测试层的卡条的弯折部的弯折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测试层的卡条与所述第二测试层的卡条错开设置;

所述第二测试层和第三测试层的底部均沿周向均匀分布有三个凸块,所述凸块与所述卡条相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三测试层的顶盖还设置有网状排气口以及铰接于所述观察窗的一侧的观察窗盖体。

优选的,所述网状排气口和所述观察窗的形状为圆形,所述网状排气口的直径为8~12cm,所述观察窗的直径为8~12cm。

优选的,所述第三测试层的顶盖的顶面的两侧均设置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第三测试层的顶部的内侧设置有用于监控所述测试箱体内部的摄像装置。

优选的,所述第一测试层的底部还设置有栖息盒,所述栖息盒采用不透光的材质制成,且所述栖息盒的截面形状为正方形或圆形。

优选的,所述第一测试层的底部的直径为50~70cm,所述第一测试层、第二测试层和第三测试层的高度均为12~18cm。

优选的,所述释放筒的直径为5~8cm,高度为8~12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可沿竖直方向拉伸和折叠的第一测试层、第二测试层和第三测试层,可自由伸缩调整高度以适应不同种类产品(如体积较大的蟑螂屋)的测试,且所述测试箱体可调整高度的设计更贴合蟑螂喜居管道周围、墙缝、护墙板等的缝隙,以及地板之间的裂缝的特点,与各种蟑螂的生活习性相匹配,且在调整高度后外形类似垃圾桶,可模拟垃圾桶中驱蟑的效果;

2、所述第三测试层的顶部设置有可开合的顶盖,可以供测试前对所述灭蟑产品测试装置的调整,以及可供放置试虫、测试产品,且通过设置所述观察窗,方便在测试期间对所述测试箱体的内部进行观察,方便观察测试情况;

3、通过在所述第一测试层的底部的中部设置所述试虫释放组件,在进行测试前可以供蟑螂暂时栖息,在测试前将熏晕后的蟑螂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然后将所述释放筒套接于所述安装底座的顶部,再将所述安装底座卡设于所述安装槽,在进行测试时,把所述释放筒从所述安装底座取出,蟑螂即可在所述测试箱中自由活动,避免直接放入蟑螂导致蟑螂因四处乱闯,误入测试产品,导致测试结果出现严重偏差的情况;

4、所述测试箱体采用不透光的材质制成,不透光的特点更贴合蟑螂喜暗怕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增加蟑螂在所述测试箱体的空间活动频率,达到短时间内引诱或诱捕的效果,所述释放筒采用不透光的材质制成,使得所述释放筒内的环境与所述测试箱体的环境相近,蟑螂从所述释放筒释放后不会因受到惊扰而四处乱闯,从而影响测试结果。

附图说明

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附图中的内容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灭蟑产品测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灭蟑产品测试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灭蟑产品测试装置的试虫释放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灭蟑产品测试装置的第一测试层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测试箱体1、第一测试层11、安装槽110、第一安装部111、第二安装部112、第三安装部113、第四安装部114、卡孔115、第二测试层12、第三测试层13、顶盖131、把手134、观察窗132、观察窗盖体135、网状排气口133、试虫释放组件2、弹性件21、安装底座22、卡块221、释放筒23、卡条3、竖直部31、弯折部32、凸块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灭蟑产品测试装置,包括测试箱体1以及设置于所述测试箱体1内部的试虫释放组件2,所述测试箱体1包括可沿竖直方向拉伸和折叠的第一测试层11、第二测试层12和第三测试层13,所述第一测试层11、第二测试层12和第三测试层13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二测试层12扣合于所述第一测试层11,所述第三测试层13扣合于所述第二测试层12,所述第三测试层13的顶部设置有可开合的顶盖131,所述顶盖131开设有可供观察测试箱内部情况的观察窗132;

所述第一测试层11的底部的中部开设有安装槽110,所述试虫释放组件2包括弹性件21、安装底座22和释放筒23,所述弹性件21的一端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槽110,所述弹性件21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底座22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释放筒23套接于所述安装底座22的顶部,所述安装底座22卡设于所述安装槽110;

所述测试箱体1和释放筒23均采用不透光的材质制成。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测试箱体1和释放筒23均采用市面常规的不透光的材质制成。

通过设置可沿竖直方向拉伸和折叠的第一测试层11、第二测试层12和第三测试层13,可自由伸缩调整高度以适应不同种类产品(如体积较大的蟑螂屋)的测试,且所述测试箱体1可调整高度的设计更贴合蟑螂喜居管道周围、墙缝、护墙板等的缝隙,以及地板之间的裂缝的特点,与各种蟑螂的生活习性相匹配,且在调整高度后外形类似垃圾桶,可模拟垃圾桶中驱蟑的效果;

所述第三测试层13的顶部设置有可开合的顶盖131,可以供测试前对所述灭蟑产品测试装置的调整,以及可供放置试虫、测试产品,且通过设置所述观察窗132,方便在测试期间对所述测试箱体1的内部进行观察,方便观察测试情况;

通过在所述第一测试层11的底部的中部设置所述试虫释放组件2,在进行测试前可以供蟑螂暂时栖息,在测试前将熏晕后的蟑螂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22,然后将所述释放筒23套接于所述安装底座22的顶部,再将所述安装底座22卡设于所述安装槽110,在进行测试时,把所述释放筒23从所述安装底座22取出,蟑螂即可在所述测试箱体1中自由活动,避免直接放入蟑螂导致蟑螂因四处乱闯,误入测试产品,导致测试结果出现严重偏差的情况;

所述测试箱体1采用不透光的材质制成,不透光的特点更贴合蟑螂喜暗怕光,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增加蟑螂在所述测试箱体的空间活动频率,达到短时间内引诱或诱捕的效果,所述释放筒23采用不透光的材质制成,使得所述释放筒23内的环境与所述测试箱体1的环境相近,蟑螂从所述释放筒释放后不会因受到惊扰而四处乱闯,从而影响测试结果;

所述灭蟑产品测试装置能够模拟蟑螂生活环境,提升蟑螂在测试空间中的适应性,适合不同种类的灭蟑产品的测试,有效降低测试时长及测试成本,提高测试效率,保证测试效果,实用性强,且使用方便,采用可折叠式设计,占用空间小,且便于日常清理维护,装置可移动性强,可直接放置于地面或桌面使用。

所述灭蟑产品测试装置的使用方法如下:

(1)对比性、引诱性测试:将德国小蠊熏晕后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22上备用,将所述释放筒23套接于所述安装底座22,且于所述释放筒23的顶部开口下3cm处涂抹凡士林(防止试虫从所述释放筒的顶部爬出),将两个待测试样品等距放置于所述释放筒23的两侧,(测试样品如果为饵剂,需要将定量饵剂挤出到小培养皿中,掀开所述顶盖131,将小培养皿放置进所述第一测试层),将所述测试箱体1调整高度到所述第二测试层12拉伸开的高度,固定后于所述第二测试层12的内侧涂抹一层凡士林(防止试虫从所述测试箱体顶部爬出),待试虫恢复正常活动后将所述释放筒23从所述安装底座22取出,盖上所述顶盖131,试虫在测试装置中自由活动并计时,每隔一段时间观察两边样品试虫数并记录数据,测试30min~60min,平行3组,可测试灭蟑产品对蟑螂的的适口性及取食性。

(2)将德国小蠊或美洲大蠊熏晕后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上备用,杯口下将所述释放筒23套接于所述安装底座22,且于所述释放筒23的顶部开口下3cm处涂抹凡士林(防止试虫从所述释放筒的顶部爬出),将两个蟑螂屋等距放置于所述释放筒23的两侧,将所述测试箱体1调整高度到所述第三测试层13拉伸开的高度,固定后于所述第三测试层13的内侧涂抹一层凡士林(防止试虫从所述测试箱体1的顶部爬出);待试虫恢复正常活动后将所述释放筒23从所述安装底座22取出,盖上所述顶盖131,72h后观察蟑螂屋粘捕试虫数及记录数据,平行3组;

(3)将所述测试箱体1调整高度到所述第三测试层13拉伸开的高度并固定,将驱蟑喷剂均匀涂抹于所述第三测试层13的顶部的开口处,将待测试虫放入所述测试箱体1中,每小时观察蟑螂逃脱情况并记录数据,测试4h,期间作空白对照,平行3组,可有效测试驱蟑产品的驱避效果。

优选的,所述安装底座22的侧面设有凸出于所述安装底座22的卡块221;

所述安装槽110包括从下至上同轴心依次连通的第一安装部111、第二安装部112、第三安装部113和第四安装部114,所述弹性件21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槽110的第一安装部111,所述第二安装部112和第四安装部114的直径与所述安装底座22的底面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三安装部113的边缘突出于所述第二安装部112的边缘,且所述第三安装部113的边缘突出于所述第二安装部112的边缘的长度与所述安装底座22的卡块221的长度相同;

所述第一测试层11的顶部的与所述第四安装部114对应的边缘部分设置有两个对称的卡孔115,所述卡孔115与所述卡块221的形状相匹配。

优选的,所述弹性件21为弹簧。

进行测试前,需要先将试虫熏晕后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22,然后将所述释放筒23套接于所述安装底座22,当将所述释放筒23套接于所述安装底座22时,在所述弹性件21的弹力作用下,所述安装底座22的下部被按压进入所述第二安装部112,所述安装底座22的卡块通过所述卡孔115按压进入所述第三安装部113,所述安装底座22的上部被按压进入所述第四安装部114,然后将所述安装底座22旋转至所述安装底座22的卡块221与所述卡孔115错位时,所述安装底座22的卡块221与所述第一测试层11的底部相抵,此时所述安装底座22卡设于所述第一测试层11的安装槽110中,当试虫回复正常活动时,将所述释放筒23从所述安装底座22取出,即可进行测试,避免了需要将试虫直接放入导致试虫受到惊扰,四处乱闯,影响测试结果,有效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优选的,所述第一测试层11和第二测试层12的外侧壁均沿周向均匀分布有三个卡条3,所述卡条3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竖直部31以及与所述竖直部31连接的横向设置的弯折部32,且所述第一测试层11的卡条3的弯折部32的弯折方向与所述第二测试层12的卡条3的弯折部32的弯折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测试层11的卡条3与所述第二测试层12的卡条3错开设置;

所述第二测试层12和第三测试层13的底部均沿周向均匀分布有三个凸块4,所述凸块4与所述卡条3相配合。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测试箱体1为完全折叠状态时,所述第二测试层12的三个所述凸块4分别对应卡设于所述第一测试层11的三个所述卡条3的竖直部31的底部,所述第三测试层13的三个所述凸块4分别对应卡设于所述第二测试层12的三个所述卡条3的竖直部31的底部;

所述测试箱体1为完全拉伸状态时,所述第二测试层12的三个所述凸块4分别对应卡设于所述第一测试层11的三个所述卡条3的弯折部32的端部,所述第三测试层13的三个所述凸块4分别对应卡设于所述第二测试层12的三个所述卡条3的弯折部32的端部。

通过设置所述卡条3和凸块4,使得所述测试箱体1的折叠和拉伸的结构更加稳固,且折叠和拉伸方便,在进行拉伸时只需要将所述第二测试层12和第三测试层13分别拉伸后再向相同的方向旋转,即可固定拉伸结构,当需要折叠时只需要将所述第二测试层12和第三测试层13分别向拉伸的反方向旋转,然后再向下压,即可实现所述测试箱体1的折叠,使用方便,且更加贴合蟑螂喜居管道周围、墙缝、护墙板等的缝隙和地板之间的裂缝等特点,有效保证了测试效果。

优选的,所述第三测试层13的顶盖131还设置有网状排气口133以及铰接于所述观察窗132的一侧的观察窗盖体135。

通过设置所述网状排气口133,使得在测试时所述测试箱体1内部能够更好地透气和换气,保证在进行测试期间,在所述测试箱体1内的试虫不会由于空气过于闷热而影响测试结果,提高了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通过设置所述观察窗盖体135,在不需要进行观察时将所述观察窗盖体135盖合于所述观察窗132,避免了试虫从所述观察窗132爬出。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网状排气口133和所述观察窗132的形状为圆形,所述网状排气口133的直径为8~12cm,所述观察窗132的直径为8~12cm。

限定所述网状排气口133和观察窗132的直径,保证所述网状排气口133能够使得所述测试箱体1内部与外部进行充分的换气,保证所述测试箱体1内部的空气流通,且保证了通过所述观察窗132观察所述测试箱体1的内部的清晰度。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三测试层13的顶盖131的顶面的两侧均设置有把手134。

通过设置所述把手134,在对所述测试箱体1进行拉伸时,方便将所述第三测试层13进行提起,从而方便将所述测试箱体1进行高度的调整,提高了所述灭蟑产品测试装置的使用方便性。

优选的,所述第三测试层13的顶部的内侧设置有用于监控所述测试箱体1内部的摄像装置。

优选的,所述摄像装置为夜视摄像头。

通过设置所述摄像装置,方便对所述测试箱体1内的测试过程以及试虫在所述测试箱体1中的活动情况进行观察和监控,能够更好地了解测试过程,便于后续对测试过程进行研究及分析,且能够实现对测试过程的记录。

优选的,所述第一测试层11的底部还设置有栖息盒,所述栖息盒采用不透光的材质制成,且所述栖息盒的截面形状为正方形或圆形。

通过在所述第一测试层11的底部设置所述栖息盒,可以在测试期间供试虫在所述栖息盒中栖息,更好地模拟试虫的生活环境,有效保证了所述灭蟑产品测试装置的测试效果,以及提高了测试准确性。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第一测试层11的底部的直径为50~70cm,所述第一测试层11、第二测试层12和第三测试层13的高度均为12~18cm。

优选的,所述第一测试层11的底部的直径为60cm,所述第一测试层11、第二测试层12和第三测试层13的高度均为15cm

限定所述第一测试层11的底部的直径,以及限定所述第一测试层11、第二测试层12和第三测试层13的高度,保证了所述测试箱体1的大小能够配合不同的灭蟑产品的测试,且能够给试虫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保证测试效果。

更进一步说明,所述释放筒23的直径为5~8cm,高度为8~12cm。

优选的,所述释放筒23的直径为6cm,高度为10cm。

限定所述释放筒23的直径和高度,保证所述释放筒23能够放入足够的试虫供测试使用,且在试虫回复正常活动后能够在所述释放筒23中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足够的高度也保证试虫不会从所述释放筒23爬出,保证了测试过程的进行。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