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夹装置及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08231发布日期:2021-09-10 23:52阅读:87来源:国知局
装夹装置及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一种装夹装置及具有该装夹装置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2.目前在手机成型制程中,需要将金属小弹片竖直插入塑料体中,为了检测金属小弹片与塑料体的结合强度,需要对小弹片进行拉拔力测试,即固定塑料体,对金属小弹片施力进行拉拔,直至将金属小弹片拔出塑料体并记录所需的最大力。但由于小弹片的很薄,如厚度仅有0.20mm(两张纸的厚度),宽度只有2.4mm左右,面积极其狭小,且表面光滑,易变形,因此能否将弹片有效夹紧成为拉拔力测试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可以有效夹紧零件的装夹装置及可以有效检测零件与工件结合强度的检测装置。
4.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装夹装置,用于夹持零件,装夹装置包括承载件、固定夹持件、活动夹持件、导向件及调节件。固定夹持件设于所述承载件上,设有第一夹持面。活动夹持件设有第二夹持面,所述第一夹持面与所述第二夹持面用于夹持所述零件。导向件设于所述承载件上,与所述活动夹持件形成移动副,所述导向件用于对所述活动夹持件的移动导向,以使所述第二夹持面能够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夹持面。调节件设于所述活动夹持件上,与所述导向件形成移动副,所述调节件用于调节所述活动夹持件在所述导向件上的位置。
5.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夹持件包括收容槽。所述调节件包括抵推部,所述抵推部设于所述收容槽内,用于形成沿轴线方向抵推所述收容槽槽壁的力,以调节所述活动夹持件在所述导向件上的位置。
6.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还包括主体部及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所述主体部及所述抵推部,所述连接部的截面面积小于所述主体部及所述抵推部,用于在所述主体部和所述抵推部之间形成间隙。所述活动夹持件还包括避位槽,所述避位槽连通所述收容槽,用于收容所述连接部,且形成所述避位槽的槽壁插入所述间隙,以使所述调节件与所述活动夹持件形成一体。
7.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容槽与所述避位槽贯穿所述活动夹持件的表面,以使所述抵推部插入或拔出所述收容槽,所述连接部插入或拔出所述避位槽。
8.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与所述导向件为螺纹连接,用于转化所述调节件旋转的力矩为推动所述活动夹持件移动的力。
9.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背离所述导向件的一侧设有把手,所述把手用于便于转动所述调节件。
10.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夹持件包括滑槽,所述滑槽沿所述活动夹持件的移动方向设置。所述导向件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所述滑槽形成移动副,用于限制
所述活动夹持件的移动距离。
11.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夹持件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用于收容所述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与所述通孔的截面形状相同,且为非圆形截面,以限制所述活动夹持件的转动。
12.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夹持面与所述第二夹持面设有锯齿,以增大夹持零件的摩擦力。
13.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零件与工件的结合力,包括固定机构、上述装夹装置及驱动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用于固定所述工件。所述装夹装置用于夹持所述零件。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装夹装置移动直至所述零件脱离所述工件。所述承载件连接所述驱动机构。
14.上述装夹装置通过调节件调节活动夹持件沿导向件靠近或远离固定夹持件移动,以使第二夹持面靠近或远离第一夹持面,进而夹持或松开零件,达到了有效夹紧零件的目的。上述检测装置通过上述装夹装置达到了有效检测零件与工件结合强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装夹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ii处的放大图。
17.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活动夹持件与调节件的分解图。
18.图4为图3中活动夹持件的立体示意图。
19.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调节件与导向件的分解图。
20.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活动夹持件与导向件的分解图。
21.图7为图1中装夹装置沿vii

vii的剖视图。
22.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23.装夹装置
ꢀꢀꢀꢀꢀꢀꢀꢀꢀꢀꢀꢀꢀꢀꢀꢀꢀꢀꢀꢀꢀꢀꢀꢀ
100
24.承载件
ꢀꢀꢀꢀꢀꢀꢀꢀꢀꢀꢀꢀꢀꢀꢀꢀꢀꢀꢀꢀꢀꢀꢀꢀꢀꢀ
100a
25.固定夹持件
ꢀꢀꢀꢀꢀꢀꢀꢀꢀꢀꢀꢀꢀꢀꢀꢀꢀꢀꢀꢀꢀꢀ
10
26.第一夹持面
ꢀꢀꢀꢀꢀꢀꢀꢀꢀꢀꢀꢀꢀꢀꢀꢀꢀꢀꢀꢀꢀꢀ
10a
27.活动夹持件
ꢀꢀꢀꢀꢀꢀꢀꢀꢀꢀꢀꢀꢀꢀꢀꢀꢀꢀꢀꢀꢀꢀ
20
28.第二夹持面
ꢀꢀꢀꢀꢀꢀꢀꢀꢀꢀꢀꢀꢀꢀꢀꢀꢀꢀꢀꢀꢀꢀ
20a
29.收容槽
ꢀꢀꢀꢀꢀꢀꢀꢀꢀꢀꢀꢀꢀꢀꢀꢀꢀꢀꢀꢀꢀꢀꢀꢀꢀꢀ
21
30.避位槽
ꢀꢀꢀꢀꢀꢀꢀꢀꢀꢀꢀꢀꢀꢀꢀꢀꢀꢀꢀꢀꢀꢀꢀꢀꢀꢀ
22
31.滑槽
ꢀꢀꢀꢀꢀꢀꢀꢀꢀꢀꢀꢀꢀꢀꢀꢀꢀꢀꢀꢀꢀꢀꢀꢀꢀꢀꢀꢀ
23
32.通孔
ꢀꢀꢀꢀꢀꢀꢀꢀꢀꢀꢀꢀꢀꢀꢀꢀꢀꢀꢀꢀꢀꢀꢀꢀꢀꢀꢀꢀ
24
33.导向件
ꢀꢀꢀꢀꢀꢀꢀꢀꢀꢀꢀꢀꢀꢀꢀꢀꢀꢀꢀꢀꢀꢀꢀꢀꢀꢀ
30
34.螺纹段
ꢀꢀꢀꢀꢀꢀꢀꢀꢀꢀꢀꢀꢀꢀꢀꢀꢀꢀꢀꢀꢀꢀꢀꢀꢀꢀ
31
35.限位件
ꢀꢀꢀꢀꢀꢀꢀꢀꢀꢀꢀꢀꢀꢀꢀꢀꢀꢀꢀꢀꢀꢀꢀꢀꢀꢀ
32
36.调节件
ꢀꢀꢀꢀꢀꢀꢀꢀꢀꢀꢀꢀꢀꢀꢀꢀꢀꢀꢀꢀꢀꢀꢀꢀꢀꢀ
40
37.间隙
ꢀꢀꢀꢀꢀꢀꢀꢀꢀꢀꢀꢀꢀꢀꢀꢀꢀꢀꢀꢀꢀꢀꢀꢀꢀꢀꢀꢀ
40a
38.螺纹孔
ꢀꢀꢀꢀꢀꢀꢀꢀꢀꢀꢀꢀꢀꢀꢀꢀꢀꢀꢀꢀꢀꢀꢀꢀꢀꢀ
40b
39.抵推部
ꢀꢀꢀꢀꢀꢀꢀꢀꢀꢀꢀꢀꢀꢀꢀꢀꢀꢀꢀꢀꢀꢀꢀꢀꢀꢀ
41
40.主体部
ꢀꢀꢀꢀꢀꢀꢀꢀꢀꢀꢀꢀꢀꢀꢀꢀꢀꢀꢀꢀꢀꢀꢀꢀꢀꢀ
42
41.连接部
ꢀꢀꢀꢀꢀꢀꢀꢀꢀꢀꢀꢀꢀꢀꢀꢀꢀꢀꢀꢀꢀꢀꢀꢀꢀꢀ
43
42.把手
ꢀꢀꢀꢀꢀꢀꢀꢀꢀꢀꢀꢀꢀꢀꢀꢀꢀꢀꢀꢀꢀꢀꢀꢀꢀꢀꢀꢀ
44
具体实施方式
4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44.需要说明的是,当组件被称为

固定于

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

连接

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

设置于

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

垂直的



水平的









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4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

或/及

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4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47.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装夹装置100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 ii处的放大图。装夹装置100用于夹持零件。装夹装置100包括承载件100a、固定夹持件10、活动夹持件20、导向件30及调节件40。固定夹持件10 一端设于承载件100a上,另一端沿截面方向设有第一夹持面10a。活动夹持件20靠近第一夹持面10a的一端沿截面方向设有第二夹持面20a。第一夹持面10a与第二夹持面20a用于夹持零件。导向件30一端设于承载件 100a上,另一端与活动夹持件20形成移动副,即活动夹持件20可滑动地连接导向件30。导向件30用于对活动夹持件20的移动导向。调节件40设于活动夹持件20远离固定夹持件10的一端,并与导向件30形成移动副。调节件40用于调节活动夹持件20在导向件30上的位置,以使第二夹持面20a 能够靠近或远离第一夹持面10a,进而夹持或松开零件。在一实施例中,零件呈薄片状,厚度约0.20毫米,宽度约2.4毫米。
48.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活动夹持件20与调节件40的分解图。在该实施例中,活动夹持件20靠近调节件40的一侧设有收容槽21。调节件40包括抵推部41。抵推部41设于调节件40靠近活动夹持件20的一侧。抵推部 41插入收容槽21内,以使调节件40连接活动夹持件20,并防止调节件40 脱离活动夹持件20。抵推部41用于形成沿轴线方向抵推收容槽21槽壁的力,以驱动活动夹持件20移动。在一实施例中,抵推部41呈圆柱状,以便在收容槽21内旋转;抵推部41的厚度与收容槽21的宽度相同,以便活动夹持件20能够与调节件40同步移动,并防止抵推部41在收容槽21内晃动。
49.请参阅图3及图4,图4为图3中活动夹持件20的立体示意图。调节件40还包括主体部42及连接部43。连接部43设于主体部42与抵推部41 之间,用于连接主体部42及抵推部41。连接部43的截面面积小于主体部 42及抵推部41的截面面积,以使主体部42和抵推部41
之间形成间隙40a。活动夹持件20还包括避位槽22,避位槽22连通收容槽21,用于收容连接部43,且形成避位槽22的槽壁插入间隙40a。在一实施例中,连接部43 呈圆柱状以便在避位槽22内旋转;避位槽22大致呈方形,且侧壁与连接部 43接触以防止连接部43晃动。
50.请参阅图4,在一实施例中,收容槽21及避位槽22贯穿活动夹持件20 的顶部,使活动夹持件20呈分体式结构而非一体式结构,以便抵推部41和连接部43能够插入或拔出收容槽21与避位槽22,即,便于安装调节件40 与活动夹持件20。同时收容槽21贯穿活动夹持件20左右两侧的侧壁,以便在调节件40与导向件30安装时观察调节件40与导向件30的相对位置。
51.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调节件40与导向件30的分解图。在该实施例中,调节件40在轴线上设有贯穿两端的螺纹孔40b。导向件30靠近调节件 40的一端设有螺纹段31。调节件40通过螺纹段31插入螺纹孔40b以连接导向件30,且螺纹段31与螺纹孔40b相啮合。螺纹段31用于将调节件40 旋转的力矩转化为推动活动夹持件20在导向件30上移动的力。调节件40 可以通过自身的正转及反转驱动活动夹持件20靠近与或远离固定夹持件 10。
52.请参阅图2,为了便于扭动调节件40,调节件40背离导向件30的一侧设有把手44。把手44连接主体部42,用于增大转动调节件40的扭矩,以便扭动调节件40。
53.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活动夹持件20与导向件30的分解图。在该实施例中,活动夹持件20还包括滑槽23。滑槽23设于活动夹持件20两侧,并沿活动夹持件20的移动方向设置。导向件30设有限位件32。限位件32 可滑动地设于滑槽23内,用于限制活动夹持件20的移动距离,并防止活动夹持件20发生转动。在一实施方式中,限位件32呈圆柱状,以便于在滑槽 23内滑动。
54.请参阅图6,活动夹持件20设有通孔24。通孔24用于收容导向件30。具体地,导向件30与通孔24的截面形状相同,且为非圆形截面,以限制活动夹持件20的转动。在一实施方式中,导向件30与通孔24的截面形状为方形,在其他实施方式中,也可以为三角形或六边形等。
55.请参阅图2,具体地,第一夹持面10a与第二夹持面20a设有锯齿,所述锯齿用于增大摩擦,以更高效地夹持零件。
56.请参阅图7,装夹装置100夹持零件的过程为:通过把手44旋转调节件40,由于导向件30位置固定,调节件40相对导向件30移动,以使抵推部41拉动活动夹持件20朝远离固定夹持件10的方向移动;将零件插入第一夹持面10a与第二夹持面20a之间;再次通过把手44反向旋转调节件40,使抵推部41抵推活动夹持件20朝靠近固定夹持件10的方向移动,直至第一夹持面10a与第二夹持面20a夹紧零件。
57.本技术一实施例中还提供一种检测装置(图未示),所述检测装置用于检测零件与工件的结合力。所述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机构、装夹装置100及驱动机构。所述固定机构用于固定所述工件。装夹装置用于夹持所述零件,且承载件100a连接所述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装夹装置100移动,进而带动所述零件移动,直至所述零件脱离所述工件,并记录下整个过程的最大力值,该力值为零件与工件的结合力。
58.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夹持面10a与第二夹持面20a可以呈其他形状以夹持不同形状的零件,如半圆形以夹持柱状零件。
59.上述装夹装置100通过调节件40调节活动夹持件20沿导向件30靠近或远离固定夹
持件10移动,以使第二夹持面20a靠近或远离第一夹持面 10a,进而夹持或松开零件,达到了有效夹紧零件的目的。上述检测装置通过装夹装置100达到了有效检测零件与工件结合强度的目的。
60.另外,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认识到,以上的实施方式仅是用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用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只要在本技术的实质精神范围之内,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适当改变和变化都落在本技术的公开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