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电路系统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74664发布日期:2021-07-23 14:24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轨道电路系统试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轨道电路系统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轨道电路所使用的轨道电路产品种类繁多、辅助设备杂乱,因此需要经常对轨道电路产品进行相关试验以确保其安全性。

在现有技术中,所涉及到的相关试验包括:系统验证试验、系统故障模拟试验、电磁兼容试验和雷电防护试验等。然而,每种轨道电路产品和每种试验所需的试验环境大致相同,但又有部分差异,对于每一次试验,都需要重新寻找试验所需要的设备,重建试验环境,而且每个试验场地都是不同的。每进行一种试验,必须移除所有上一次试验所需的设备和配线线缆,将其移到该次试验的场地,然后根据该次试验所需设备重新配线。

由于每次试验场地不同,每进行一次试验都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拆装、搬运以及重新配线,而且,在拆装过程中容易出现断线和其它隐患,每次搬运配线后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排查故障,严重影响效率。而且试验室资源紧张,配线和查找故障占用了试验时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轨道电路系统试验装置,以实现减少配线,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大大缩短试验准备时间的目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一种轨道电路系统实验装置,所述轨道电路系统试验装置包括:可移动机构、集成设备和人机交互设备;

所述人机交互设备设置于所述可移动机构的顶板上,用于为用户提供轨道电路系统试验的操作和显示部件;

所述集成设备设置于可移动机构上,由上述可移动机构的底座至顶板依次包括钢轨模拟盘、模拟网络组匣、继电路开关组合匣、通信接口板组匣和工控机;

所述钢轨模拟盘内部配置有电阻电感,外部配置面板上每隔预设长度设置有配线端,除两端的配线端之外的配线端两两通过连接片连接,通过拆除或安装所述连接片得到待分割的钢轨的长度;

所述模拟网络组匣配置有分线采集器和防雷模拟网络盘,所述模拟网络组匣的背部设置有万可端子,所述模拟网络组匣的对外配线通过所述万可端子配置于所述继电路开关组合匣背部的万可端子上;

所述继电路开关组合匣用于安装轨道电路系统试验所需的继电路;

所述通信接口板组匣设置有通信接口板插孔,用于插入轨道电路系统试验所需的通信接口板,所述通信接口板组匣的背部设置有通信接口,用于与电缆相连;

所述工控机用于模拟列控中心发码和模拟微机监测显示设备采集数据。

可选的,所述可移动机构包括设置有车轮和把手的推车。

可选的,所述钢轨模拟盘依据1000米钢轨参数对内部的电阻电感和外部配置面板上的配线端进行配置;

其中,所述外部配置面板上设置的配置端之间的距离等效于100米。

可选的,所述模拟网络组匣上设置有两台分线采集器,所述两台分线采集器分别设置于所述模拟网络组匣的两端;

所述防雷模拟网络盘设置于所述两台分线采集器之间,基于10km补偿配置,所述防雷模拟网络盘包括继电编码收发设备、通信编码收发设备和移频脉冲收发设备;

所述继电编码收发设备用于继电编码轨道电路系统试验;

所述通信编码收发设备用于通信编码轨道电路系统试验;

所述移频脉冲收发设备用于移频脉冲轨道电路系统试验。

可选的,所述模拟网络组匣为zpw·xml2/k型号的模拟网络组匣。

可选的,所述继电路开关组合匣包括:

用于轨道电路系统试验所需输出的第一组继电路;

用于控制试验设备方向的第二组继电路,所述第二组继电路的连接节点与所述防雷模拟网络盘中的各个配线连接;

用于控制轨道电路系统试验所需切换条件的第三组继电器;

分别与所述第二组继电路相连的正向控制按钮和反向控制按钮,当触发所述正向控制按钮时,通过所述第二组继电路使所述防雷模拟网络盘呈现正向连接的布置,当触发所述反向控制按钮时,通过所述第二组继电路使所述防雷模拟网络盘呈现反向连接的布置;

与所述第三组继电路相连的条件按钮,当触发所述条件按钮时,通过所述第三组继电器控制切换轨道电路系统试验所需的条件。

可选的,所述通信接口板组匣的通信接口板插槽中按顺序依次插入用于通信编码轨道电路系统试验的两块通信接口板,以及用于移频脉冲轨道电路系统试验的两块通信接口板。

可选的,所述工控机设置有模拟设备和至少4个通信接口;

所述模拟设备用于模拟列控中心发码和模拟微机监测显示设备采集数据;

所述至少2个通信接口与所述通信接口板组匣通信连接,用于传输模拟列控中心发码后得到的编码信息;

所述至少1个通信接口与所述通信接口板组匣通信连接,用于传输模拟监测维护终端之间的监测数据;

所述至少1个通信接口与所述通信接口板组匣通信连接,用于传输其他模拟监测设备之间的监测数据。

可选的,所述工控机为ipc-400型号的工控机。

可选的,所述人机交互设备包括鼠标、键盘和显示器;

所述鼠标、键盘和显示器分别与所述工控机相连,用于控制所述工控机执行相应的轨道电路系统试验操作,以及显示相应的操作结果。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电路系统试验装置,该轨道电路系统试验装置包括:可移动机构、集成设备、人机交互设备。人机交互设备设置于所述可移动机构的顶板上,为用户提供轨道电路系统试验的操作和显示部件。集成设备设置于可移动机构上,由钢轨模拟盘、模拟网络组匣、继电路开关组合匣、通信接口板组匣和工控机构成;钢轨模拟盘内部配置有电阻电感,外部配置面板上每隔预设长度设置有配线端,除两端的配线端之外的配线端两两通过连接片连接,通过拆除或安装连接片得到待分割的钢轨的长度,模拟网络组匣配置有分线采集器和防雷模拟网络盘,模拟网络组匣的背部设置有万可端子,模拟网络组匣的对外配线通过所述万可端子配置于继电器开关组合匣背部的万可端子上,继电器开关组合匣用于安装轨道电路系统试验所需的继电器,通信接口板组匣设置有通信接口板插孔,用于插入轨道电路系统试验所需的通信接口板,通信接口板组匣的背部设置有通信接口,用于与电缆相连,工控机模拟列控中心发码和模拟微机监测显示设备采集数据。在本方案中,将可移动机构、集成设备和人机交互设备集成在一起,根据每次试验场地不同,试验时将实验装置布置在试验主设备机柜旁边,通过少量必要电缆接线配置到集成设备中上,从而实现快速完成试验设备的搭建,减少故障,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大大缩短试验准备时间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电路系统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电路系统试验装置中可移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电路系统试验装置中模拟网络组匣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电路系统试验装置中模拟网络组匣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电路系统试验装置中继电路开关组合匣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电路系统试验装置中通信接口组匣的结构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电路系统试验装置中人机交互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在本方案中,将可移动机构、集成设备、人机交互设备集成在一起,试验时将实验装置布置在试验主设备机柜旁边,快速完成试验设备的搭建,不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拆装、搬运、重新配线以及排查故障,而且该轨道电路系统试验装置可以随时更换,从而减少故障,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大大缩短试验准备时间。具体实现方式通过以下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参见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轨道电路系统试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该轨道电路系统试验装置包括:可移动机构1、集成设备2和人机交互设备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可移动机构1包括设置有车轮11和把手12的推车。

车轮11和把手12各安装两个,车轮11通过连接设备固定在可移动机构的底座上,把手12固定在可移动机构的侧面上。车轮11为滚珠式车轮,连接设备包括两个支架13,两个支架13呈镜像,且两个支架13之间的距离大于车轮11宽度。支架13为矩形宽条,支架13下部设置有安装孔14。

具体的,连接设备还包括带螺纹的安装轴15和螺母16,安装轴15穿过车轮11及支架13上的安装孔14,螺母16配合安装轴15上的螺纹固定车轮11。把手12为圆柱环,包括倾斜杆,倾斜杆一端焊接在可移动机构侧面,倾斜杆另一端为光滑的曲面。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可移动机构构成要素,并不仅限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公开的构成要素,也可以由技术人员基于技术需求自行进行设置。

集成设备2设置于可移动机构1上,由可移动机构1的底座至顶板依次包括钢轨模拟盘21、模拟网络组匣22、继电器开关组合匣23、通信接口板组匣24和工控机25。

具体的,钢轨模拟盘21放置于可移动机构10的底座上,模拟网络组匣22放置于钢轨模拟盘21之上,继电器开关组合匣23放置于模拟网络组匣22之上,通信接口板组匣24放置于继电器开关组合匣23之上,工控机25放置于通信接口板组匣24之上。

在具体实现中,钢轨模拟盘21内部配置有电阻电感,外部配置面板上每隔预设长度设置有配线端,通过连接片连接除两端的配线端之外的两两配线端,通过拆除或安装所述连接片得到待分割的钢轨的长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连接片可以通过螺丝固定于配线端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钢轨模拟盘21可以依据1000米钢轨参数对内部的电阻电感和外部配置面板上的配线端进行配置;其中,所述外部配置面板上设置的配置端之间的距离等效于100米。

钢轨模拟盘21也可以依据500米钢轨参数对内部的电阻电感和外部配置面板上的配线端进行配置;其中,所述外部配置面板上设置的配置端之间的距离等效于50米。

钢轨模拟盘21也可以依据2000米钢轨参数对内部的电阻电感和外部配置面板上的配线端进行配置;其中,所述外部配置面板上设置的配置端之间的距离等效于200米。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钢轨模拟盘21上的钢轨参数,本实用新型不仅仅采用上述公开的钢轨参数,也可以由技术人员基于技术需求自行进行设置。

在具体实现中,参见图3,模拟网络组匣22配置有分线采集器221和防雷模拟网络盘222,模拟网络组匣22的背部设置有万可端子,模拟网络组匣22的对外配线通过万可端子配置于继电器开关组合匣23背部的万可端子上。

模拟网络组匣22的背部还设置有电流传感器。

分线采集器221和电流传感器用于采集防雷模拟网络盘222的电压和电流值。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模拟网络组匣22可以为zpw·xml2/k型号的模拟网络组匣。

参见图4,该模拟网络组匣22也可以具体设置有两台分线采集器221和6台防雷模拟网络盘222。

其中,两台分线采集器221分别设置于模拟网络组匣的两端,防雷模拟网络盘222设置于所述两台分线采集器221之间。

具体的,防雷模拟网络盘基于10km进行补偿配置。

可选的,防雷模拟网络盘222包括继电编码收发设备、通信编码收发设备和移频脉冲收发设备。

该继电编码收发设备用于继电编码轨道电路系统试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继电编码收发设备包括继电编码发送端2221和继电编码接收端2222。

该通信编码收发设备用于通信编码轨道电路系统试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通信编码收发设备包括通信编码发送端2223和通信编码接收端2224。

该移频脉冲收发设备用于移频脉冲轨道电路系统试验。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移频脉冲收发设备包括移频脉冲发送端2225和移频脉冲接收端2226。

可选的,该分线采集器221为zpw-ce2型号的分线采集器,继电编码收发设备为zpw·ml型号的防雷模拟网络盘,通信编码收发设备为zpw·ml-k型号的防雷模拟网络盘,移频脉冲收发设备为zpw·ml-k型号的防雷模拟网络盘。

在具体实现中,继电器开关组合匣23安装轨道电路系统试验所需的继电器。

参见图5,继电器开关组合匣23包括第一组继电器231、第二组继电器232、第三组继电器233、正向控制按钮234、反向控制按钮235和条件按钮236。

其中,第一组继电器231用于控制试验设备方向。

第二组继电器232用于提供轨道电路系统试验所需的继电器输出,第二组继电器232上设置有连接节点,第二组继电器232的连接节点与所述防雷模拟网络盘中的各个配线连接。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组继电器232可以根据试验的具体需求由技术人员进行配置。

第三组继电器233用于控制轨道电路系统试验所需切换条件。

正向控制按钮234和反向控制按钮235分别与第二组继电器232相连,当触发所述正向控制按钮234时,通过第二组继电器232使防雷模拟网络盘呈现正向连接的布置,当触发反向控制按钮时,通过第二组继电器232使防雷模拟网络盘呈现反向连接的布置。

条件按钮236与第三组继电器233相连,当触发条件按钮236时,通过第三组继电器233控制切换轨道电路系统试验所需的条件。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参见图5,gj(z)、xgj(z)、gj(b)和xgj(b)为第一组继电器,用于提供轨道电路系统试验所需的继电器输出。

zfj(正向)和ffj(反向)为第二组继电器,用于控制试验设备方向。

条件1和条件2所指示的继电器为第三组继电器,用于控制轨道电路系统试验所需切换条件。

正向所指示的按钮为正向按钮。

反向所指示的按钮为反向按钮。

条件1和条件2所指示的按钮为条件按钮。

其中,gj(z)、xgj(z)、gj(b)、xgj(b)、zfj(正向)、ffj(反向)、条件1和条件2所指示的继电器设置于继电器开关组合匣23的左侧。正向、方向、条件1和条件2所指示的按钮设置于继电器开关组合匣23的右侧。

当按下继电器开关组合匣23右侧的“正向”按钮开关时,各系统模拟网络组匣内的防雷模拟网络盘呈现正向连接的布置状态;当按下继电器开关组合匣23右侧的“反向”按钮开关时,各系统模拟网络组匣内的防雷模拟网络盘呈现反向连接的布置状态;“条件1”、“条件2”按钮分别控制条件1、条件2两台继电器,实现各系统试验所需切换条件的转换。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继电器组和按钮在继电器开关组合23中排布方式,并不仅限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公开的方式,也可以由技术人员基于技术需求自行进行设置。

在具体实现中,通信接口板组匣24设置有通信接口板插孔,用于插入轨道电路系统试验所需的通信接口板,所述通信接口板组匣的背部设置有通信接口,用于与电缆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信接口板组匣24的通信接口板插槽中按顺序依次插入通信编码轨道电路系统试验所需的两块通信接口板,以及移频脉冲轨道电路系统试验所需的两块通信接口板。

参见图6,通信接口板组匣24上设置有4个通信接口板插孔,通信接口板插孔插入轨道电路系统试验所需的通信接口板,通信接口板组匣的背部设置有通信接口,用于与电缆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信接口板组匣24的通信接口板插槽的顺序可以从通信接口板组匣24的左侧开始编号。

通信接口板组匣24的通信接口板插槽的顺序也可以从通信接口板组匣24的右侧开始编号。

其中,通信接口板组匣24为c2-x2型的组匣,两块通信接口板为ci-tc2型的通信接口板,两块通信接口板为ci-tc3型的通信接口板。

两块ci-tc2型的通信接口板用于通信编码轨道电路系统试验。

两块ci-tc3型的通信接口板用于移频脉冲轨道电路系统试验。

两块ci-tc2型的通信接口板放置在通信接口组匣的1和2位置。

两块ci-tc3型的通信接口板放置在通信接口组匣的3和4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通信接口板组匣24的通信接口板插槽中放置通信接口板的顺序不能改变。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通信接口组匣的位置编号,并不仅限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公开的构成要素,也可以由技术人员基于技术需求自行进行设置。

在具体实现中,工控机25用于模拟列控中心发码和模拟微机监测显示设备采集数据。

具体的,工控机25设置有模拟设备和至少4个can通信接口。

模拟设备用于模拟列控中心发码和模拟微机监测显示设备采集数据。

至少2个通信接口与通信接口板组匣24通信连接,传输模拟列控中心发码后得到的编码信息。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通信接口可以是can0、can1。

至少1个通信接口与通信接口板组匣24通信连接,传输模拟监测维护终端之间的监测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通信接口可以是can2。

至少1个通信接口与通信接口板组匣24通信连接,传输其他模拟监测设备之间的监测数据。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通信接口可以是can3。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工控机25为ipc-400型号的工控机。

在具体实现中,参见图7,人机交互设备3包括鼠标31、键盘32和显示器33。

鼠标31、键盘32和显示器33分别与所述工控机25相连,用于控制所述工控机执行相应的轨道电路系统试验操作,以及显示相应的操作结果。

具体的,在可移动设备1的顶板上设置固定支撑架34的圆盘底座35,在圆盘底座35上设置支撑架支撑显示器33,显示器33的背后上设置有插孔,通过电缆连接工控机25、鼠标31以及键盘32。

通过鼠标31选择轨道电路系统试验类型,然后键盘32输入试验所需的条件和数据,再通过显示器33显示试验数据,最后通过控制工控机25执行相应的轨道电路系统试验操作显示相应的操作结果。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人机交互设备的构成要素,并不仅限于本实用新型上述公开的构成要素,也可以由技术人员基于技术需求自行进行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集成设备2上的钢轨模拟盘21、模拟网络组匣22、继电路开关组合匣23以及通信接口板组匣24上都设置有专用配线端子,可以统一对外连接。

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轨道电路系统试验装置,将可移动机构、集成设备、人机交互设备集成在一起,根据每次试验场地的不同,试验时将实验装置布置在试验主设备机柜旁边,通过少量必要电缆接线配置到集成设备中上,从而快速完成试验设备的搭建,减少故障,提高工作效率,以及大大缩短试验准备时间的目的。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