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北斗卫星信号跟踪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02635发布日期:2021-10-19 22:16阅读:2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北斗卫星信号跟踪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信号跟踪装置领域,具体为一种北斗卫星信号跟踪装置。


背景技术:

2.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英文名称: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简称bds)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也是继gps、glonass之后的第三个成熟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和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是联合国卫星导航委员会已认定的供应商。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相关产品已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时统、电力调度、救灾减灾、应急搜救等领域,逐步渗透到人类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全球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在交通运输方面,车辆需要用到信号跟踪装置来对北斗卫星的信号来进行跟踪接收。
3.目前现有的北斗卫星信号跟踪装置,存在车辆在行驶的过程中会产生上下颠簸,对装置内的零部件造成影响,并且装置的散热通风口没有对空气进行过滤,空气中的杂质灰尘容易在装置内部堆积,造成零部件短路,以及装置的外接线束没有进行保护,容易被意外扯掉,对信号的接收造成影响。因此,需对其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北斗卫星信号跟踪装置,解决了装置的减震效果不好、散热通风没有对空气进行过滤以及装置的外接线束没有进行保护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北斗卫星信号跟踪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开设有移动槽,所述移动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导杆,所述导杆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挡板,所述上挡板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壳体,所述上挡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下挡板,所述下挡板与底座固定连接,所述导杆的外部套接有第一弹簧,所述壳体的左侧内壁安装有风机,所述壳体上且位于风机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通风口,所述通风口贯穿壳体,所述通风口上滑动连接有滤桶,所述壳体的背部引出有线束,所述壳体的背部且位于线束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下夹块,所述下夹块的上端接触有线束,所述壳体的背部且位于线束的上方接触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固定螺栓,所述第二固定螺栓与壳体通过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块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栓,所述限位螺栓的下端接触有上夹块,所述上夹块的下端接触有线束。
6.优选的,所述通风口上固定连接有安装块,所述滤桶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栓,所述第一固定螺栓的末端与安装块通过螺纹连接。
7.优选的,所述安装块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安装块对称分布在通风口上。
8.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上夹块。
9.优选的,所述第二弹簧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弹簧对称分布在支撑板上。
10.优选的,所述导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导杆对称分布在底座上。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2.1、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壳体与底座间增设一组缓冲减震装置,包括上挡板、第一弹簧、下挡板、导杆等,可以有效的减少上下晃动对壳体内零部件的影响,并且在壳体的散热的通风口上增设一个方便安装与拆卸的滤桶,可以有效的过滤掉空气中的杂质,减少杂质对壳体内部零部件的影响,防止灰尘堆积造成短路,延长使用寿命。
13.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壳体的背部设计一组对线束进行夹紧保护的装置,防止线束意外扯掉,造成信号接收出现问题,其中,下夹块时固定的,上夹块通过限位螺栓夹紧在线束的上端,限位螺栓所在的支撑板依靠着其上端的固定块通过第二固定螺栓安装在壳体上,方便安装与拆卸。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夹块侧视图;
17.图中:1、底座;2、移动槽;3、导杆;4、上挡板;5、第一弹簧;6、下挡板;7、壳体;8、风机;9、通风口;10、滤桶;11、安装块;12、第一固定螺栓;13、线束;14、支撑座;15、下夹块;16、固定块;17、第二固定螺栓;18、支撑板;19、限位螺栓;20、上夹块;21、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实施例
20.请参阅图1

3,一种北斗卫星信号跟踪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上开设有移动槽2,移动槽2的内部滑动连接有导杆3,导杆3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上挡板4,上挡板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壳体7,上挡板4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5,第一弹簧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下挡板6,下挡板6与底座1固定连接,导杆3的外部套接有第一弹簧5,壳体7的左侧内壁安装有风机8,壳体7上且位于风机8的左侧固定连接有通风口9,通风口9贯穿壳体7,通风口9上滑动连接有滤桶10,壳体7的背部引出有线束13,壳体7的背部且位于线束13的下方固定连接有支撑座14,支撑座14的上端固定连接有下夹块15,下夹块15的上端接触有线束13,壳体7的背部且位于线束13的上方接触有固定块16,固定块16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二固定螺栓17,第二固定螺栓17与壳体7通过螺纹连接,固定块16的下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8,支撑板18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限位螺栓19,限位螺栓19的下端接触有上夹块20,上夹块20的下端接触有线束13。
21.请参阅图1,通风口9上固定连接有安装块11,滤桶10的内部滑动连接有第一固定螺栓12,第一固定螺栓12的末端与安装块11通过螺纹连接。通过第一固定螺栓12的设计,方
便滤桶10的安装与拆卸。
22.请参阅图1,安装块1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安装块11对称分布在通风口9上。通过安装块11的设计,方便第一固定螺栓12的安装。
23.请参阅图2,支撑板18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二弹簧21,第二弹簧2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上夹块20。通过上夹块20的设计,与下夹块15配合对线束13夹紧固定。
24.请参阅图2,第二弹簧2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弹簧21对称分布在支撑板18上。通过第二弹簧21的设计,使得上夹块20与支撑板18得以连接。
25.请参阅图1,导杆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杆3对称分布在底座1上。
26.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过程如下:使用时,将固定块16通过第二固定螺栓17安装在壳体7的背部,使得支撑板18得以固定,然后将限位螺栓19螺纹连接在支撑板18上,继续拧紧限位螺栓19,直至限位螺栓19的末端与上夹块20接触,上夹块20与下夹块15配合对线束13进行夹紧固定,防止线束13意外扯掉,造成信号接收出现问题,然后将装置通过底座1安装在车上的预留位置,线束13接通的电源,打开风机8,风机8将空气通过通风口9引流至壳体7内,对壳体7内部的零部件进行散热,气流通过壳体7上的散热窗排出,而通风口9上的滤桶10可以有效的过滤掉空气中的杂质,减少杂质对壳体7内部零部件的影响,防止灰尘堆积造成短路,延长使用寿命,当汽车行驶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颠簸,壳体7带动上挡板4上下晃动,上挡板4带动第一弹簧5上下晃动,第一弹簧5有效的减少上下晃动对壳体7内零部件的影响。
27.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