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煤化工煤质的分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09982发布日期:2021-07-16 21:36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煤化工煤质的分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分析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煤化工煤质的分析装置。


背景技术:

2.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主要包括煤的气化、液化、干馏以及焦油加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煤化学加工过程。煤中有机质的化学结构,是以芳香族为主的稠环为单元核心,由桥键互相连接,并带有各种官能团的大分子结构,通过热加工和催化加工,可以使煤转化为各种燃料和化工产品。现有技术不具备对高炉真空管隔热机构,不具备自动传输样料机构,不具备除去部分杂质机构,检测误差大,容易误伤检测人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煤化工煤质的分析装置,具有对高炉真空管隔热机构,具有自动传输样料机构,具有除去部分杂质机构,降低检测误差,提高测量精度,保护检测人员的特点。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煤化工煤质的分析装置,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左侧底部连通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外表面设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连通于第一干燥管的左侧底部,所述第一干燥管与第二干燥管通过第二管道相连通,所述第二干燥管顶端与第三管道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三管道的另一端与管式高温炉的右侧顶端相连通,所述管式高温炉的右侧设有自动传输装置,所述管式高温炉的左侧与第四管道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四管道的底端连通于电解池的顶端,所述电解池的内部下表面设有搅拌装置,所述电解池的顶端中部与第五管道的底端相连通,且连接处设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五管道的顶端与滴定液的底端相连通,所述电解池的左侧顶端与第六管道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六管道的另一端与第三干燥管的底端相连通,所述第三干燥管的顶端与流量计的底端通过第七管道相连通,所述流量计与气泵通过第八管道相连通。
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6.所述管式高温炉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的外表面套接有真空隔热板,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表面设有炉衬,所述炉衬的内侧设有内炉膛,所述内炉膛的内部设有炉管,所述炉管的外表面套接有加热元件,所述炉管的内部左右两端设有炉塞,所述炉管的外表面与第二壳体两端连接处设有不锈钢法兰。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8.所述炉衬为真空成型高纯氧化铝聚轻材料制成。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0.所述炉管为刚玉管。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2.所述滴定液为羟基氰化汞溶液。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4.所述自动传输装置设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槽的内部与齿轮转动连接,所述齿轮与传送带转动连接,所述传送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托盘。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实用新型中,在隔热机构的作用下,当管式高温炉开始工作时,加热元件对炉管内的样料进行加热,使炉管内的样料与氧气充分反应,管式高温炉的第二壳体的外表面增加真空隔热板,避免炉管内的高温影响装置内的机构正常运行。
17.2、本实用新型中,在自动运输机构的作用下,当检测人员将称重好的样料放入托盘上时,在样料上覆盖一层三氧化钨作催化剂,齿轮在连接有托盘的传送带和卡槽的作用下向炉管内部运送样料,有效的防止检测人员烫伤。
18.3、本实用新型中,在滴定液的作用下,电解池中的溶液与第四管道流出的气体在搅拌装置的作用下充分反应,氯转化而来的盐酸也将与电解池中的溶液反应而生成氯化钠,向电解池溶液中滴定羟基氰化汞溶液,与电解池溶液中的氯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除去杂质,提高测量精度。
附图说明
19.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煤化工煤质的分析装置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的管式高温炉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自动传输结构示意图;
23.图中:1、第一壳体;2、第一管道;3、第一阀门;4、第一干燥管;5、第二管道;6、第二干燥管;7、第三管道;8、管式高温炉;801、第二壳体; 802、真空隔热板;803、炉衬;804、内炉膛;805、炉管;806、加热元件; 807、炉塞;808、不锈钢法兰;9、自动传输装置;901、工作台;902、卡槽; 903、齿轮;904、传送带;905、托盘;10、第四管道;11、电解池;12、搅拌装置;13、第五管道;14、第二阀门;15、滴定液;16、第六管道;17、第三干燥管;18、第七管道;19、流量计;20、第八管道;21、气泵。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5.实施例
26.请参阅图1

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煤化工煤质的分析装置,包括第一壳体1,所述第一壳体1的左侧底部连通有第一管道2,所述第一管道2的外表面设有第一阀门3,所述第一管道2的另一端连通于第一干燥管4的左侧底部,第一干燥管4用于干燥气体,所述第一干燥管4与第二干燥管6通过第二管道5相连通,第二干燥管6用于二次
干燥气体,所述第二干燥管6顶端与第三管道7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三管道7的另一端与管式高温炉8的右侧顶端相连通,用于提供高温,使样料在炉内充分反应,所述管式高温炉8的右侧设有自动传输装置9,减少对检测人员的烫伤,所述管式高温炉8的左侧与第四管道10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四管道10的底端连通于电解池11的顶端,用于电解在管式高温炉8中反应出的气体,所述电解池11的内部下表面设有搅拌装置12,使电解池11中的溶液与管式高温炉 8中反应出的气体充分电解,所述电解池11的顶端中部与第五管道13的底端相连通,且连接处设有第二阀门14,控制滴定液15滴入电解池11,所述第五管道13的顶端与滴定液15的底端相连通,所述电解池11的左侧顶端与第六管道16的一端相连通,所述第六管道16的另一端与第三干燥管17的底端相连通,用于干燥气体,使流量计19稳定使用,减少误差,所述第三干燥管 17的顶端与流量计19的底端通过第七管道18相连通,所述流量计19与气泵 21通过第八管道20相连通,气泵21可以使在管式高温炉8中反应出的气体进入电解池11中,减少因气体未进入电解池11中带来的误差,提高检测精度。
27.进一步的,所述管式高温炉8包括第二壳体801,所述第二壳体801的外表面套接有真空隔热板802,隔绝在加热元件806作用下向外散发的高温,所述第二壳体801的内表面设有炉衬803,具有耐高温的作用,所述炉衬803的内部设有内炉膛804,所述内炉膛804的内部设有炉管805,为样料与氧气流的反应提供有利环境,所述炉管805的外表面套接有加热元件806,在加热元件806的作用下提供高温环境,所述炉管805的内部左右两端设有炉塞807,用于堵塞炉管805,防止气体流出,所述炉管805的外表面与第二壳体801两端连接处设有不锈钢法兰808,为炉管提供密闭的环境,所述炉管805的一端设有自动传输装置9,所述炉管805的另一端与第四管道10固定连接。
28.进一步的,所述炉衬803为真空成型高纯氧化铝聚轻材料制成,耐高温。
29.进一步的,所述炉管805为刚玉管,产品密度大,热震性好,耐酸碱,耐冲刷,使用寿命长。
30.进一步的,所述滴定液15为羟基氰化汞溶液,出去煤质中的氯,提高测量精度。
31.进一步的,包括自动传输装置9,所述自动传输装置9设有工作台901,所述工作台901的上表面开设有卡槽902,齿轮903在卡槽902的内部转动,所述齿轮903与传送带904转动连接,所述传送带90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托盘905,放有样料的托盘905在传送带904与齿轮903的带动下,在卡槽902 上转动,进入炉管805内进行反应,有效的防止了烫伤检测人员。
32.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打开第一阀门3,向第一管道2通入一定纯度的氧气,气体经过第一干燥管4和第二干燥管6,经第三管道7流向管式高温炉8,将称重好的样料放入托盘905上,在样料上覆盖一层三氧化钨作催化剂,启动自动传输装置9,齿轮903在连接有托盘905的传送带904和卡槽902的作用下向炉管805内部运送样料,样料在炉管805内,在高温以及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氧气流中的氧气发生充分的化学反应,反应生成的气体经过第四管道10流入电解池11,气泵21可以将炉管805内的气体引入电解池11中,使气体与电解池11中的溶液在搅拌装置12的作用下充分反应,打开第二阀门14,滴定液15经过第五管道13流向电解池11,与电解池11中反应过的溶液进行二次反应,测量杂质的含量,第三干燥管17是为了干燥气体,使流量计19正常运行,增加使用寿命,最后经过计算公式可得出煤化工煤质中硫的含量。
33.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