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应变片传感器的便携式手提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05253发布日期:2021-06-18 16:18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应变片传感器的便携式手提秤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手提秤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应用应变片传感器的便携式手提秤。



背景技术:

随着我们目前的生活水平提高,经常需要测量物体的重量,于是就要用到秤,电子秤以其方便、快速计算、显示直观等诸多优点而受到人们的青睐。

公告号为cn2234609y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手提式数字显示电子秤,包括称重挂钩,挂环,外壳,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为重心在中间的m型,在其表面贴有电阻应变片,电器部分由电源部分(a),高精度基准电源部分(c),数字显示电压表部分(b),称重传感器部分(d),高精度斩波稳零直流电压放大器部分(e)组成。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称重挂钩的尾端具有一定的尖锐度,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减少安全隐患,本申请提供一种应用应变片传感器的便携式手提秤。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应用应变片传感器的便携式手提秤,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应用应变片传感器的便携式手提秤,包括壳体,壳体的下部活动连接有称重挂钩,所述壳体的背面设有用于供所述称重挂钩放置的收纳槽,且所述收纳槽内设有用于阻止所述称重挂钩脱离所述收纳槽的限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不用称重时,将称重挂钩回折至壳体背面的收纳槽内,然后通过限位件对其限位,使实现称重挂钩的收纳,从而减少外露的称重挂钩划伤的安全隐患。

可选的,所述限位件包括弹性卡扣,收纳槽的槽壁开设有避让槽,所述弹性卡扣的一端与所述避让槽的槽底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卡扣的另一端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位于所述收纳槽的槽口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时,先掰动限位块使得弹性卡扣形变避让,然后将称重挂钩放入收纳槽内,然后松开限位块,弹性卡扣恢复形变,限位块抵住收纳槽的槽口,从而阻止称重挂钩脱离收纳槽。

可选的,所述限位块沿所述称重挂钩放入所述收纳槽的方向设有抵接于所述称重挂钩的外壁的导向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称重挂钩压入收纳槽,该过程中,称重挂钩的外壁与限位块的导向面相抵接,该抵接力迫使弹性卡扣形变避让,待称重挂钩完全位于收纳槽内时,无抵接力,弹性卡扣恢复形变,限位块抵住收纳槽的槽口,从而阻止称重挂钩脱离收纳槽。

可选的,所述限位件为用于吸附所述称重挂钩的磁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磁力以吸附称重挂钩,从而限制称重挂钩脱离收纳槽。

可选的,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上部的握柄,所述握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片,两个连接片的一端共同连接有握片,所述壳体的外壁设有滑轨,所述连接片与所述滑轨滑移。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握柄便于人们进行握持,以提动壳体称重,通过连接片滑移设置,能够提高收纳连接片的作用,从而减少整体结构的占用体积。

可选的,所述连接片的中部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腰形孔,所述壳体的外壁固定有位于腰形孔内的限位体,所述腰形孔的长度大于所述连接片与所述滑轨的滑移行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称重物体时,将握片远离壳体方向移动,以留出足够的空间便于人们手部握持,此时连接片滑移至最大行程,此时连接片脱离滑轨,但腰形孔仍与限位体配合,以避免连接片脱离壳体,并且握柄可通过限位体与腰形孔的配合以限位体为中心进行摆动,进而提高人们握持的舒适度,且握柄为灵活连接,其位置较为灵活多变,因此能够避免因物体过重而导致握柄卡伤手部的情况发生。

可选的,所述限位体为螺丝,且所述螺丝的螺头直径大于所述腰形孔的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限位体的安装,节约制作成本。

可选的,所述螺丝与所述壳体螺纹连接;所述螺丝缠绕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沿自身径向延伸有第一延伸杆,所述第一延伸杆的端部抵接于所述腰形孔的内壁,所述弹簧的另一端沿自身轴向延伸有第二延伸杆,所述螺头的外周开设有供所述第二延伸杆卡入的缺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来,当握柄摆动至偏移滑轨方向时,弹簧通过其第一延伸杆与腰形孔内壁的抵接,能够对连接片施加转动扭矩,从而使得握柄摆动复位,以便于将握柄再次收纳进滑轨内;二来,能够调整扭矩的大小,避免长时间使用后弹簧的弹力衰减的情况,具体调整方式为,先将第二延伸杆掰离缺口,使得弹簧与螺丝的螺头解除连接关系,然后旋紧螺丝,以压缩弹簧,从而提高弹簧的可释放转动扭矩,调整完毕后再将第二延伸杆重新卡入缺口即可。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通过设置收纳槽和限位件,能够将称重挂钩收纳起来,并确保其收纳状态的稳定性,从而减少外露的称重挂钩划伤的安全隐患;

通过连接片滑移设置,能够提高收纳握柄的作用,从而减少整体结构的占用体积,以便于携带收纳;

通过螺丝与弹簧的配合,能实现握柄的快速复位,以便于将握柄再次收纳进滑轨内,并且弹簧的弹力可调,能够避免长时间使用后弹簧的弹力衰减的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的爆炸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壳体背面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实施例1的壳体上部的局部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1的用于体现握柄的摆动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2的用于体现弹簧与螺丝连接关系的爆炸图。

附图标记说明:1、壳体;2、称重模块;3、处理显示模块;4、限位件;5、握柄;6、弹簧;11、收纳槽;12、避让槽;13、滑轨;21、称重挂钩;22、称重传感器;41、弹性卡扣;42、限位块;43、导向面;51、连接片;52、握片;53、腰形孔;54、螺丝;55、缺口;61、第一延伸杆;62、第二延伸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6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公开一种应用应变片传感器的便携式手提秤。参照图1,包括壳体1、位于壳体1内的称重模块2和处理显示模块3,其中壳体1的上部设有握柄5,称重模块2包括称重挂钩21和称重传感器22;称重传感器22包括固定于壳体1内的弹性金属片和固定于弹性金属片上的应变片,称重挂钩21与弹性金属片的一侧活动连接,且称重挂钩21位于壳体1的外部。

当称重挂钩21吊着物体时,称重挂钩21下移并带动弹性金属片形变,应变片的电阻发生改变,处理显示模块3接收这一差值变化,以处理并转化为数值显示,从而使得人们直观得到该物体的重量。

如图2所示,壳体1的背面的下部开设有与称重挂钩21形状相适配的收纳槽11,当需要携带或收纳手提秤时,可将称重挂钩21回折至壳体1背面的收纳槽11内,以收纳称重挂钩21,方便快捷,且避免称重挂钩21的尖锐部位划伤人们,减少安全隐患;并且,收纳槽11内设有限位件4,以限制称重挂钩21的位置,减少称重挂钩21意外脱离收纳槽11的情况发生。

如图3所示,收纳槽11的槽壁连通设有两个避让槽12,两个避让槽12沿壳体1宽度方向对称设置,限位件4包括弹性卡扣41,弹性卡扣41为塑料件,弹性卡扣41与壳体1一体成型,弹性卡扣41的一端与避让槽12的槽底固定连接,弹性卡扣41的另一端一体成型有限位块42,限位块42位于收纳槽11的槽口处,且限位块42设有导向面43。

将称重挂钩21压入收纳槽11,该过程中,称重挂钩21的外壁与限位块42的导向面43相抵接,该抵接力迫使弹性卡扣41形变避让至避让槽12内,待称重挂钩21完全位于收纳槽11内时,无抵接力,弹性卡扣41恢复形变,限位块42抵住收纳槽11的槽口,从而阻止称重挂钩21脱离收纳槽11,方便快捷。

同时,限位件4还可以为固定于收纳槽11槽底的磁片,以利用磁吸力吸附限位称重挂钩21;限位件4还可以为胶纸,以粘接的形式固定限位称重挂钩21。

如图4所示,握柄5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连接片51和共同连接于两个连接片51一端的握片52,握柄5为金属条片弯曲成型;壳体1侧面的上方部位固定有滑轨13,滑轨13的开口朝向壳体1的上方,连接片51从滑轨13开口插入,且连接片51与滑轨13滑移连接,当不用称重时,可将连接片51收入滑轨13内,以减少整体结构的占用体积,便于对连接片51进行收纳携带。

并且,壳体1侧面的上方部位还设有螺丝54,螺丝54位于滑轨13开口的一侧,连接片51的中部沿自身长度方向开设有腰形孔53,螺丝54与腰形孔53滑移连接,且螺丝54的螺头直径大于腰形孔53的宽度,即通过螺丝54和腰形孔53的配合,能够避免连接片51滑移过头而脱离壳体1连接的情况发生,并且,腰形孔53的长度大于连接片51与滑轨13的滑移行程,即当连接片51远离壳体1滑移至最大行程时(准备称重物体时),连接片51已脱离滑轨13,而腰形孔53仍与螺丝54配合,即握柄5能以螺丝54为中心进行摆动(见图5),进而提高人们握持的舒适度,且握柄5为灵活连接,其位置较为灵活多变,因此能够避免因物体过重而导致握柄5卡伤手部的情况发生。

实施例1的实施原理为:通过设置收纳槽11和滑轨13,能够对称重挂钩21和握柄5进行收纳,一来,能够减少整体结构的占用体积,具有较好的便捷性,二来,能够减少外露的称重挂钩21划伤的安全隐患,提高使用安全性。

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出如下设置,如图6所示,螺丝54缠绕有弹簧6,弹簧6位于螺丝54的螺头的内端面与壳体1侧面之间,弹簧6的一端沿自身径向延伸有第一延伸杆61,第一延伸杆61的端部抵接于腰形孔53的内壁,弹簧6的另一端沿自身轴向延伸有第二延伸杆62,螺头的外周开设有供第二延伸杆62卡入的缺口55。

当连接片51和滑轨13相平行时,握柄5处于初始状态,而弹簧6的第一延伸杆61对腰形孔53内壁的抵接力则为弹簧6的弹性扭矩,该弹性扭矩具有迫使握柄5摆动至初始状态的效果,以便于将握柄5再次收纳进滑轨13内,即减少调整握柄5收纳时的位置调整所花费的时间,以提高收纳便捷性。

并且,当弹簧6的弹力衰减而难以将握柄5快速复位至初始状态时,可作如下调整,先将第二延伸杆62掰离缺口55,使得弹簧6与螺丝54的螺头解除连接关系,然后旋紧螺丝54,以压缩弹簧6,从而提高弹簧6的可释放转动扭矩的上限,调整完毕后再将第二延伸杆62重新卡入缺口55即可。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