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气象雷达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气象对流检测用小型气象雷达。
背景技术:
随着目前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雷达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气象雷达,是专门用于大气探测的雷达。属于主动式微波大气遥感设备,与无线电探空仪配套使用的高空风测风雷达,只是一种对位移气球定位的专门设备,一般不算作此类雷达。气象雷达是用于警戒和预报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如台风和暴雨云系)的主要探测工具之一;目前应用于人工影响天气方面的雷达它们主要由天线、发射机、接收机和伺服装置组成;现有技术小型气象雷达接收信号的范围较为有限,难以做到多方向接收信号,使用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象对流检测用小型气象雷达,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气象对流检测用小型气象雷达,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台,所述支撑台下表面中部转动连接有中心轴,所述中心轴的底端与底座的上表面转动连接,所述中心轴顶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柱,所述转动柱外表面底部套接有稳定环,所述稳定环的下表面与支撑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中心轴外表面套接有齿轮,所述底座上表面的中部和支撑台下表面的中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外表面中部套接有半齿轮,所述齿轮与半齿轮啮合,所述第一转动杆内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所述底座上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支撑台,所述电机支撑台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所述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啮合,所述转动柱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台,所述转动台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内侧面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所述第一转动轴外表面的右侧套接有蜗轮,所述转动台上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二支撑板正面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轴,所述第二转动轴外表面中部套接有蜗杆,所述蜗杆与蜗轮啮合,所述第二转动轴前端固定连接有摇轮,所述第一转动轴外表面的中部套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雷达,所述底座下表面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减震柱。
优选的,所述减震柱包括支撑柱,支撑柱外表面的底部套接有支撑套筒,支撑套筒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垫板,支撑套筒内部设置有压缩弹簧。
优选的,所述转动柱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组方形滑轨,稳定环内壁开设有与方形滑轨相适配的方形滑槽。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轴外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键,连接块开设有与连接键相适配的键槽,第一转动轴外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轴外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键,连接块开设有与连接键相适配的键槽,第一转动轴外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第一转动轴外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键,连接块开设有与连接键相适配的键槽,第一转动轴外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气象对流检测用小型气象雷达,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气象对流检测用小型气象雷达,通过中心轴、齿轮、半齿轮、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配合使用,使得第二转动杆带动两组半齿轮反向转动,两组半齿轮通过齿轮和中心轴带动雷达摇摆,从而进一步提高该装置内部雷达接收信号的范围,进一步降低了信号接收盲区的产生,保证了气象雷达的信号接收效果。
2、该气象对流检测用小型气象雷达,通过第一转动轴、第二转动轴、连接块、蜗轮和蜗杆配合使用,使得使用者可以通过转动摇轮来调节雷达接收信号的角度,从而使得雷达能够找到更加合适的信号接收位置,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性,进一步方便了使用者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立柱;3、支撑台;4、中心轴;5、转动柱;6、稳定环;7、齿轮;8、第一转动杆;9、半齿轮;10、从动锥齿轮;11、电机支撑台;12、驱动电机;13、第二转动杆;14、主动锥齿轮;15、转动台;16、第一支撑板;17、第一转动轴;18、蜗轮;19、第二支撑板;20、第二转动轴;21、蜗杆;22、摇轮;23、连接块;24、雷达;25、减震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气象对流检测用小型气象雷达,包括底座1,底座1上表面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立柱2,立柱2上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台3,支撑台3下表面中部转动连接有中心轴4,中心轴4的底端与底座1的上表面转动连接,中心轴4顶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柱5,转动柱5外表面底部套接有稳定环6,稳定环6的下表面与支撑台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中心轴4外表面套接有齿轮7,底座1上表面的中部和支撑台3下表面的中部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8,第一转动杆8外表面中部套接有半齿轮9,齿轮7与半齿轮9啮合,第一转动杆8内端固定连接有从动锥齿轮10,底座1上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电机支撑台11,电机支撑台11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12,驱动电机12的型号为1le0001,驱动电机12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杆13,第二转动杆13的左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锥齿轮14,主动锥齿轮14与从动锥齿轮10啮合,转动柱5上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台15,转动台15上表面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板16,第一支撑板16内侧面的顶部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轴17,第一转动轴17外表面的右侧套接有蜗轮18,转动台15上表面的右侧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二支撑板19,第二支撑板19正面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轴20,第二转动轴20外表面中部套接有蜗杆21,蜗杆21与蜗轮18啮合,第二转动轴20前端固定连接有摇轮22,第一转动轴17外表面的中部套接有连接块23,连接块23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雷达24,底座1下表面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减震柱25,通过中心轴4、齿轮7、半齿轮9、第一转动杆8和第二转动杆13配合使用,使得第二转动杆13带动两组半齿轮9反向转动,两组半齿轮9通过齿轮7和中心轴4带动雷达24摇摆,从而进一步提高该装置内部雷达24接收信号的范围,进一步降低了信号接收盲区的产生,保证了气象雷达24的信号接收效果,通过第一转动轴17、第二转动轴20、连接块23、蜗轮18和蜗杆21配合使用,使得使用者可以通过转动摇轮22来调节雷达24接收信号的角度,从而使得雷达24能够找到更加合适的信号接收位置,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性,进一步方便了使用者使用。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进一步增强该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因此减震柱25包括支撑柱,支撑柱外表面的底部套接有支撑套筒,支撑套筒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垫板,支撑套筒内部设置有压缩弹簧,使得减震柱25对该装置底部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该装置使用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进一步增强转动柱5的转动稳定性,因此在转动柱5外表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组方形滑轨,稳定环6内壁开设有与方形滑轨相适配的方形滑槽,通过方形滑轨与方形滑槽配合,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转动柱5的转动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进一步增强连接块23与第一转动轴17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因此在第一转动轴17外表面的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连接键,连接块23开设有与连接键相适配的键槽,第一转动轴17外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固定连接有限位块,使得连接键和限位块对连接块23起到了限位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连接块23与第一转动轴17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进一步增强第一支撑板16的支撑稳定性,因此在第一支撑板16外侧面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两组加强筋,加强筋的下表面与转动台1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使得加强筋对第一支撑板16的外侧面起到了稳定支撑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强了第一支撑板16的支撑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进一步增强该装置的防锈性能,因此在支撑台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挡雨板,挡雨板的厚度为两毫米,挡雨板的外表面喷涂有防锈油漆,使得挡雨板对支撑台3下方的装置起到了挡雨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增强了该装置的防锈性能。
该文中出现的电器元件均与外界的主控器及220v市电电连接,并且主控器可为计算机等起到控制的常规已知设备。
在使用时,转动摇轮22,摇轮22带动第二转动轴20转动,第二转动轴20带动蜗杆21转动,蜗杆21通过蜗轮18带动第一转动轴17转动,第一转动轴17带动连接块23转动,从而对雷达24接收信号的角度进行调节,启动驱动电机12,驱动电机12输出端带动第二转动杆13转动,第二转动杆13带动主动锥齿轮14转动,主动锥齿轮14通过从动锥齿轮10带动两组第一转动杆8反方向转动,第一转动杆8带动两组半齿轮9反方向转动,半齿轮9通过齿轮7带动中心轴4往复摆动,中心轴4通过转动柱5和转动台15带动雷达24往复转动。
综上所述,该气象对流检测用小型气象雷达,通过中心轴4、齿轮7、半齿轮9、第一转动杆8和第二转动杆13配合使用,使得第二转动杆13带动两组半齿轮9反向转动,两组半齿轮9通过齿轮7和中心轴4带动雷达24摇摆,从而进一步提高该装置内部雷达24接收信号的范围,进一步降低了信号接收盲区的产生,保证了气象雷达24的信号接收效果。
该气象对流检测用小型气象雷达,通过第一转动轴17、第二转动轴20、连接块23、蜗轮18和蜗杆21配合使用,使得使用者可以通过转动摇轮22来调节雷达24接收信号的角度,从而使得雷达24能够找到更加合适的信号接收位置,进一步提高了该装置的适用性,进一步方便了使用者使用。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