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传感器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33762发布日期:2021-08-20 16:48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传感器接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传感器接头。



背景技术:

在船舶及其他重工业试验测试过程中,常常遇到传感器和外部设备的连接问题,当前常用的传感器接头是圆柱状,并带有防滑图案的设计,但是在某些狭窄空间内安装的传感器,由于空间限制的原因,导致扳手等工具不能正常使用,并且某些传感器由于密封、防松或者连接强度等方面的考虑,在传感器接头的安装过程中所需的旋转力较大,普通传感器接头的防滑图案所能提供的摩擦力较小,并且现场作业时很可能存在润滑油附着在传感器接头的外壁上,导致不能较轻松地旋合传感器接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传感器接头,其能够在狭窄空间内不借助工具轻松完成传感器接头与传感器的旋合连接,经济适用。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传感器接头,包括:

接头壳体,所述接头壳体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具有开口,所述第一端被配置为容纳并连接传感器;

多个增力凸台,所述增力凸台可拆卸连接于所述接头壳体的外周壁,所述增力凸台沿所述接头壳体的轴向延伸,并垂直于所述接头壳体的外周壁;以及

底座,所述底座连接所述第二端,所述底座被配置为连接外部检测设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增力凸台的外表面具有防滑图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接头壳体具有滑槽,所述滑槽设置于所述接头壳体的外周壁,并沿所述接头壳体的轴向延伸;所述增力凸台滑动连接所述滑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滑槽具有开口,所述开口位于所述接头壳体的所述第二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滑槽远离所述开口的另一端具有止挡壁,所述止挡壁用于抵接所述增力凸台。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两个所述增力凸台之间的夹角为180°。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第一端的内部具有多个锁紧导向块,多个所述锁紧导向块沿所述第一端的内周壁间隔均匀分布,所述锁紧导向块用于滑动连接所述传感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增力凸台和所述锁紧导向块沿所述接头壳体的周壁间隔设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增力凸台沿所述接头壳体圆周方向的厚度为4mm~10mm。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结构,所述增力凸台沿所述接头壳体轴向的长度为10mm~20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传感器接头,通过可拆卸连接的增力凸台为接头壳体施加旋转力矩,轻松实现传感器接头和传感器的连接;增力凸台沿接头壳体的轴向延伸并垂直于接头壳体的外周壁,操作者施力更加方便,不会出现手滑无法旋拧的情况;完成旋拧后,增力凸台可从接头壳体上拆下,适用于狭小的作业空间,并且,可通过同一个增力凸台配套多个接头壳体使用,更为经济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接头连接传感器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接头壳体;11、第一端;12、第二端;13、锁紧导向块;14、定位槽;15、接线柱;

2、增力凸台;

3、底座;

100、传感器;101、锁紧导向槽;102、定位块;103、接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传感器接头,传感器接头包括接头壳体1、多个增力凸台2和底座3。接头壳体1具有第一端11和第二端12,第一端11具有开口,第一端11被配置为容纳并连接传感器100。增力凸台2可拆卸连接于接头壳体1的外周壁,增力凸台2沿接头壳体1的轴向延伸,并垂直于接头壳体1的外周壁。底座3连接第二端12,底座3被配置为连接外部检测设备。使用时,操作者旋拧增力凸台2,通过增力凸台2为接头壳体1施加旋转力矩,轻松实现传感器接头和传感器100的连接;完成连接后,增力凸台2可从接头壳体1上拆下,适用于狭小的作业空间;并且,可通过同一个增力凸台2配套多个接头壳体1使用,更为经济方便。

作为优选,在本实施例中,传感器接头包括两个增力凸台2,两个增力凸台2之间的夹角成180°。进一步优选地,接头壳体1的截面为圆环形,当手指旋压增力凸台2时,垂直于接头壳体1外周壁的增力凸台2可使力的作用更为集中,传递的旋转力矩更大,操作者仅需要轻轻旋拧增力凸台2即可完成传感器接头与传感器100的连接。完成连接后,传感器100通过与其连接的接头壳体1,再通过底座3将感应信息传递给外部检测设备。优选地,增力凸台2可使用铝合金或者工程塑料等常用材质,也可以使用铜或不锈钢等具有特殊性能的材质。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使用其它数量的增力凸台2,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优选方案为设置偶数个增力凸台2,如接头壳体1外周壁具有均布的四个增力凸台2,每个增力凸台2之间的夹角为90°。

进一步地,增力凸台2的外表面具有防滑图案。该防滑图案可使用条纹状、点状等多种形状,防滑图案可采用滚花加工形成。滚花加工为本领域所熟知的技术,在此不做赘述。防滑图案可进一步优化增力凸台2的防滑操作性能,使得操作更为轻松省力。

进一步地,接头壳体1具有滑槽(图中未示出),滑槽设置于接头壳体1的外表面,并沿接头壳体1的轴向延伸;增力凸台2滑动连接该滑槽。优选地,滑槽为u型滑槽,沿接头壳体1的轴向延伸,该滑槽一端具有开口,另一端具有止挡壁。滑槽的开口位于接头壳体1的第二端12,用于引导增力凸台2通过开口进入滑槽。止挡壁位于滑槽的末端,优选地,位于接头壳体1的第一端11,止挡壁用于抵接增力凸台2,为增力凸台2进行限位。

进一步地,第一端11的内部具有多个锁紧导向块13,多个锁紧导向块13沿接头壳体1的内周壁间隔均匀分布,锁紧导向块13用于滑动连接传感器100。在本实施例中,接头壳体1在第一端11内部设有三个锁紧导向块13,锁紧导向块13为圆柱状,且垂直于接头壳体1的内周壁。三个锁紧导向块13沿内周壁间隔均匀分布,即每两个锁紧导向块13之间的夹角为120°。接头壳体1通过圆柱状的锁紧导向块13实现与传感器100的连接。如图3所示,传感器100的外部具有螺旋状的锁紧导向槽101,沿传感器100的圆周共有间隔设置的三个锁紧导向槽101。锁紧导向槽101从传感器100的端部向尾部延伸。旋拧增力凸台2,使得锁紧导向块13沿螺旋状的锁紧导向槽101滑动,直至到达锁紧导向槽101的末端,此时完成传感器接头与传感器100的旋转连接。优选地,锁紧导向槽101的末端具有防松导槽,锁紧导向槽101滑入或者滑出防松导槽时,需要对增力凸台2施加较大的旋转力矩才能将传感器接头与传感器100旋紧或者旋松,进一步增加传感器接头与传感器100连接的可靠性。在本实施例中,接头壳体1还包括定位槽14和接线柱15,定位槽14设置于接头壳体1内,沿接头壳体1的轴向延伸;接线柱15设置于接头壳体1内且连接底座3,并沿接头壳体1的轴向向第一端11延伸;相应的,传感器100内部包括定位块102和接线孔103,定位块102设置于传感器100内,沿传感器100的轴向延伸,定位块102与定位槽14配合连接,加强传感器接头与传感器100的定位;接线孔103与接线柱15配合实现传感器接头与传感器100的电连接。

进一步地,增力凸台2和锁紧导向块13沿接头壳体1的周壁间隔设置。为方便锁紧导向块13的安装固定,接头壳体1需要将增力凸台2与锁紧导向块13的位置间隔设置。将锁紧导向块13与增力凸台2错开,可避免从接头壳体1外使用工具和固定件安装锁紧导向块13时,受到增力凸台2的影响。

进一步地,增力凸台2沿接头壳体1圆周方向的厚度为4mm~10mm,增力凸台2沿接头壳体1轴向的长度为10mm~20mm。在本实施例中,增力凸台2的厚度为4mm,长度为12mm。长度为12mm即可满足手指对增力凸台2的着力面积要求。增力凸台2的厚度受作业空间的限制,可根据连接传感器100的作业环境要求,设计不同的增力凸台2的厚度。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