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提示音超轻便的线缆通断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36981发布日期:2021-08-20 16:52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提示音超轻便的线缆通断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通断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提示音超轻便的线缆通断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雷达产品总装集成过程中,需要铺设大量的线缆,铺设完成后的线缆需要进行连接器的焊接,待这些工作都完成后,检验人员需要对全部做好的线缆进行铺设位置与内部导线关系进行检查,对线缆内部导线关系进行检查需要用到线缆通断检测设备,常用的是万用表,而万用表检测线缆通断时的提示音只有60分贝左右,雷达产品集成的场地环境噪音就有80分贝左右,导致用万用表对雷达产品进行线缆通断检测时听不清检测设备提升音,需要人为确认多次,才能确定线缆是否是通断的,造成检测时间的大大浪费,检测错误率也有所提升。

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高提示音超轻便的线缆通断检测装置,包括盒体、盒盖、电池、高分贝蜂鸣器、两插头座、两双头插头线、两探针,所述盒体和所述盒盖连接形成具有内部空间的盒状结构,所述电池与一所述插头座连接,所述高分贝蜂鸣器与另一所述插头座连接,所述电池和所述高分贝蜂鸣器通过导线连接,且所述电池和所述高分贝蜂鸣器固定设置于所述内部空间内,一所述双头插头线两端分别连接一所述插头座和一所述探针,所述高分贝蜂鸣器的提示音至少为100分贝。

较佳的,所述盒体上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插头座通过所述安装孔固定设置在所述盒体上。

较佳的,所述盒体上设置有放置孔,所述探针可放置在所述放置孔内。

较佳的,所述插头座包括中芯体、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所述中芯体采用导电材质制作,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中芯体的中部,且所述中芯体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盒体上,所述中芯体一端与所述双头插头线连接,另一端通过所述第二固定组件与所述电池或所述高分贝蜂鸣器电连接。

较佳的,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卡套件和固定件,所述卡套件内设置有固定孔,所述中芯体固定设置于所述固定孔内;所述卡套件包括连接部和限位部,所述连接部设置为圆柱体结构,且所述连接部外圆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限位部设置为环形件,且所述限位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一端;所述固定件设置为环形件,所述固定件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固定件和所述连接件螺纹连接,所述固定件和所述限位部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的内外两侧。

较佳的,所述连接部外径小于所述安装孔直径,所述限位部外径大于所述安装孔直径,所述固定件外径大于所述安装孔直径。

较佳的,所述中芯体和所述卡套件同轴设置,且所述卡套件和所述固定件均采用不导电的塑料材质制作。

较佳的,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导电柱和顶压件,所述固定柱固定设置在在所述中芯体位于所述盒体1内的端部上,且所述导电柱设置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导电柱外圆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顶压件设置为环形件,所述顶压件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顶压件和所述导电柱螺纹连接。

较佳的,所述导电柱和所述中芯体的连接位置处设置有凸台,所述导电柱靠近所述中芯体的端部设置有一端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上不设置外螺纹,所述顶压件靠近所述中芯体的端面上设置有顶压环,所述顶压块设置为从所述顶压件端面向所述中芯体凸起延伸的环形件,所述顶压块的厚度大于所述连接段厚度。

较佳的,所述放置孔以所述箱体由外向内的方向直径逐渐变小,且所述放置孔内壁上设置有贴合层,所述贴合层采用橡胶材质制作,所述贴合层贴合所述放置孔内壁设置为喇叭状。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环境、热耗的变化进行组合配装,适应性、可靠性高,解决了电子装备在各种特殊环境的应用问题,提升了电子装备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高提示音超轻便的线缆通断检测装置的结构视图;

图2为所述高提示音超轻便的线缆通断检测装置的检测示意图;

图3为所述插头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所述插头座的结构剖视图。

图中数字表示:

1-盒体;2-盒盖;3-9v矩形电池;4-高分贝蜂鸣器;5-插头座;6-双头插头线;7-特尖表笔探针;8-导线;11-安装孔;12-放置孔;13-贴合层;51-中芯体;52-卡套件;53-固定件;54-导电柱;55-顶压件;56-顶压环;521-连接部;522-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图1为所述高提示音超轻便的线缆通断检测装置的结构视图;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提示音超轻便的线缆通断检测装置包括一件盒体1、一件盒盖2、一件9v矩形电池3、一件高分贝蜂鸣器4、二件插头座5、二件双头插头线6、二件特尖表笔探针7、三根导线8。所述插头座5和所述双头插头线6可采用铜质香蕉插头座和4mm双头铜香蕉插头线。

所述9v矩形电池3、所述高分贝蜂鸣器4、所述铜质香蕉插头座5之间通过所述导线8进行连接且安装于所述盒体1上,所述4mm双头铜香蕉插头线6安装于所述铜质香蕉插头座5上,所述特尖表笔探针7安装于所述4mm双头铜香蕉插头线6上,所述盒盖2与所述盒体1用螺钉紧固安装。

用此套组合在图2所示的环境中对雷达产品线缆进行通断检测操作。具体检测过程:需要2位操作人员对线缆进行通断检测,1位人员在线缆a端,另1位人员在线缆b端,2为人员各持一根特尖表笔探针,待人员到位后,2位人员同时将表针与被测线缆导线接触,此时如果线缆通断检测设备会发出120分贝左右的提示音,说明被检测的线缆导线是连通的,如果此时线缆通断检测设备未发出任何提示音,说明被检测的线缆导线不是连通的,存在质量问题;按此操作依次对所有需要被检测的线缆进行通断检测。

本实用新型可解决雷达制造领域线缆在嘈杂装配环境下的通断检测难题,大大提升在噪杂环境下检测线缆通断的效率,有效降低检测失误率。

较佳的,所述盒体1上设置有安装孔11和放置孔12,所述插头座5通过所述安装孔11固定设置在所述盒体1上,所述探针7可放置在所述放置孔12内,便于非工作状态下,所述探针7的放置,避免所述探针7丢失或因所述探针7距离所述盒体1过远导致的所述双头插头线6的损坏。

实施例二

如图3、图4所示,图3为所述插头座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4为所述插头座的结构剖视图;所述插头座5包括中芯体51、第一固定组件和第二固定组件,所述中芯体51采用导电材质制作,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中芯体51的中部,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固定连接在所述中芯体51设置在所述盒体1内的端部,所述中芯体51通过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固定设置在所述盒体1上,所述中芯体51通过所述第二固定组件与所述导线8连接,从而保证所述中芯体51和所述9v矩形电池3或所述高分贝蜂鸣器4的电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包括卡套件52和固定件53,所述卡套件52内设置有固定孔,所述中芯体51设置于所述固定孔内,且所述中芯体51在所述固定孔内通过胶粘的方式固定。所述卡套件52包括连接部521和限位部522,所述连接部521设置为圆柱体结构,且所述连接部521外圆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限位部522设置为环形件,且所述限位部522设置在所述连接部521的一端,所述连接部521外径小于所述安装孔11直径,所述限位部522外径大于所述安装孔11直径,从而将所述连接部521设置在所述安装孔11内。

所述固定件53设置为环形件,所述固定件53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固定件53和所述连接件螺纹连接,所述固定件53外径大于所述安装孔11直径,所述固定件53和所述限位部522分别设置在所述箱体1的内外两侧,通过所述固定件53和所述箱体1的内壁贴合,所述限位部522和所述箱体1的外壁贴合,从而实现所述第一固定组件和所述箱体1的固定,进而保证所述中芯体51在所述箱体1上的位置固定。

一般的,所述中芯体51和所述卡套件52同轴设置,且所述卡套件52和所述固定件53均采用不导电的塑料材质制作。

所述第二固定组件包括导电柱54和顶压件55,所述固定柱固定设置在在所述中芯体51位于所述盒体1内的端部上,且所述导电柱54设置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导电柱54外圆面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顶压件55设置为环形件,所述顶压件55内壁上设置有内螺纹,所述顶压件55和所述导电柱54螺纹连接。

一般的,所述导电柱54的直径小于所述中芯体51横截面,从而在所述导电柱54和所述中芯体51的连接位置处形成凸台。

所述导电柱54靠近所述中芯体51的端部设置有一端连接段,所述连接段上不设置外螺纹,对应的,所述顶压件55靠近所述中芯体51的端面上设置有顶压环56,所述顶压环56设置为从所述顶压件55端面向所述中芯体51凸起延伸的环形件,所述顶压环56的厚度大于所述连接段厚度。

通过将所述导线8的端部缠绕在所述连接段上,并转动所述顶压件55通过所述凸台和所述顶压件55对所述导线8的端部固定,将所述导线8的缠绕部分夹持在所述顶压环56和所述中芯体51之间,从而实现所述第二固定组件与所述导线8的连接。

较佳的,所述放置孔12设置为喇叭状孔,具体的,所述放置孔12以所述箱体1由外向内的方向直径逐渐变小,且所述放置孔12内壁上设置有贴合层13,所述贴合层13采用橡胶材质制作,对应的,所述贴合层13贴合所述放置孔12内壁也设置为喇叭状,从而在将所述探针7放置于所述放置孔12内时,保证至少有部分所述贴合层13和所述探针7贴合设置,使所述贴合层13和所述探针7之间具有一定的摩擦力,避免所述探针7从所述放置孔12内滑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