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测绘工程用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504829发布日期:2021-06-18 16:17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测绘工程用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施工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测绘工程用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规划指的是为满足一定的建造目的(包括人们对它的使用功能的要求、对它的视觉感受的要求)而进行的设计,需要对建筑的地点的各项数据进行定点测绘,如实际面积、坡面倾斜角度和实际地形地貌等数据进行定点测绘,将测绘结果作为建筑规划的基础。

目前,在测绘时需要使用各类仪器,如经纬仪、水平仪和测距仪等等,则需要一个用于支撑测绘仪器的支撑架;由于测绘场地的地面情况较为复杂,或不平整,或有大小斜坡,现阶段的测绘仪器在安装至支撑架上后,需要通过几颗调节螺丝进行平台的水平调整,以保证仪器的水平精度,从而保证测绘数据的准确性,但是由于支撑架的架设全凭感觉,对支撑脚的调节精度低,导致支撑架上用于安装测绘仪器的平台水平精度不足,仪器安装后需要耗费大量时间调节仪器水平,费时费力,且调平难度大,容易对测绘数据的精度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测绘工程用测量装置,能够调节支撑架仪器安装面水平精度以提高测绘仪器调平精度与降低调平难度。

本实用新型中的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测绘工程用测量装置,包括用于卡接仪器的卡接机构,所述卡接机构设置在调整机构上,所述调整机构用于调节卡接机构的平面度,所述调整机构设置在支撑架上,所述调整机构位于支撑架的高度可调。

本实用新型还存在以下技术特征:

所述卡接机构包括卡盘,所述卡盘上设置有多组卡爪,所述多组卡爪沿着卡盘周向设置多个,所述多组卡爪分别与驱动单元连接,驱动单元驱动多组卡爪沿着卡盘径向方向同步移动或远离。

所述卡盘上设置有三个滑孔,所述滑孔沿着卡盘径向方向布置,所述卡爪滑动设置在滑孔内。

所述卡爪一侧面设置有驱动齿段,所述卡爪的驱动齿段与驱动齿盘啮合,所述驱动齿盘与卡盘同心布置,所述驱动齿盘转动且连动卡爪沿着滑孔长度方向同步移动。

所述卡盘延伸设置有夹紧支架,所述驱动齿盘的中心转动式设置在夹紧支架上,所述驱动齿盘的中心设置有夹紧齿轮,所述夹紧齿轮与夹紧蜗杆配合,所述夹紧蜗杆一端设置有夹紧转盘。

所述驱动齿盘的径向方向设置有夹紧滑杆,所述夹紧滑杆与卡爪构成滑动配合,所述夹紧滑杆上套设有夹紧弹簧,所述夹紧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夹紧滑杆及卡爪抵靠连接。

所述卡爪的内侧面设置有夹紧凸起,所述夹紧凸起沿着卡爪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

所述夹紧蜗杆转动式设置在支架筒上,所述支架筒与驱动齿盘同心布置,所述支架筒动式设置在调节转盘上,所述调节转盘与驱动齿盘同心布置,所述调节转盘上设置有转动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转动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支架筒的转动角度。

所述转动角度调节机构包括与支架筒转轴连接的转动角度调节齿轮,所述转动角度调节齿轮与调节齿条配合,所述调节齿条水平布置且滑动设置在调节转盘上。

所述调节齿条上设置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内设置有调节丝杆,所述调节丝杆与调节齿条平行布置,所述调节丝杆伸出调节转盘的一端设置有转动辊。

所述调整机构包括设置在调节转盘下方的调整盘,所述调整盘与调节转盘同心布置,所述调整盘上设置有调整杆,所述多组调整杆竖直且沿着调整盘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调整盘与升降单元连接,升降单元用于调节调节转盘的偏转角度。

所述升降单元与调整杆连接,所述升降单元用于调节调整杆伸出调整盘上盘面的高度。

所述调节转盘的中心通过外向节与调整盘连接,所述调整杆竖直设置在调整盘上。

所述调整杆包括设置在调整盘上的调整筒,所述调整筒内竖直设置有顶杆,所述顶杆的杆端设置有滚珠,所述滚珠与调节转盘下板面抵靠。

所述顶杆上套设有顶起弹簧,所述顶起弹簧的杆端与顶杆的杆端及调整筒的筒口抵靠。

所述调整筒设置在调节圈上的螺母内,所述调节圈转动式设置在调整盘上,所述调节圈为齿轮,所述调节圈与第一齿条配合,所述第一齿条水平布置。

所述第一齿条水平滑动设置在调节滑杆上,所述第一齿条上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母,所述第一调节螺母与第一调节丝杆配合,所述第一调节丝杆与调节滑杆平行布置,所述调节滑杆转动式设置在调整盘上且一端设置有第一调节转辊。

所述支撑架包括设置在调整盘上的三组支撑臂,所述支撑臂一端与调整盘铰接轴且铰接轴水平布置,所述支撑臂上设置有限定调节单元,所述限定调节单元用于调节三组支撑臂之间与地面的角度。

所述支撑臂的中段位置设置有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调节滑块铰接,所述第二连杆两端的铰接轴水平布置。

所述调节滑块上设置有第二调节螺母,所述第二调节螺母内设置有第二调节丝杆,所述第二调节丝杆竖直且上端转动式设置在调整盘下盘面。

所述第二调节丝杆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第二齿条配合,所述第二齿条水平且一端设置有第三调节螺母,所述第三调节螺母内设置有第三调节丝杆,所述第三调节丝杆水平且一端转动式设置在调整盘下盘面,所述第三调节丝杆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调节转辊。

所述支撑臂的一端设置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整体呈条板状且与支撑臂铰接。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该测量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将设备卡接设置在卡接机构上,实施度设备的固定,并且通过调整机构调节设备与水平面的夹角,进而实施对设备所需要的角度进行精准调节,将调整机构设置在支撑架上,从而实施对整个装置进行固定,以实施对设备与地面高度进行调整,该测量装置能够调节支撑架仪器安装面水平精度以提高测绘仪器调平精度与降低调平难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测绘工程用测量装置的主视图;

图2是测绘工程用测量装置的俯视图;

图3和图4是测绘工程用测量装置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和图6是卡接机构及调整机构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7和图8是卡接机构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9是卡接机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9,对本测绘工程用测量装置的结构特征详述如下:

测绘工程用测量装置,包括用于卡接仪器的卡接机构100,所述卡接机构100设置在调整机构200上,所述调整机构200用于调节卡接机构100的平面度,所述调整机构200设置在支撑架300上,所述调整机构200位于支撑架300的高度可调;

该测量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将设备卡接设置在卡接机构100上,实施度设备的固定,并且通过调整机构200调节设备与水平面的夹角,进而实施对设备所需要的角度进行精准调节,将调整机构200设置在支撑架300上,从而实施对整个装置进行固定,以实施对设备与地面高度进行调整,该测量装置能够调节支撑架仪器安装面水平精度以提高测绘仪器调平精度与降低调平难度。

在实施对设备进行固定时,所述卡接机构100包括卡盘110,所述卡盘110上设置有多组卡爪120,所述多组卡爪120沿着卡盘110周向设置多个,所述多组卡爪120分别与驱动单元连接,驱动单元驱动多组卡爪120沿着卡盘110径向方向同步移动或远离;

在实施对设备进行固定时,通过驱动单元驱动多组卡爪120沿着卡盘110径向方向同步移动,从而使得卡爪120夹紧设备,以实施对设备进行定位夹紧。

优选地,在实施对卡爪120的同步调整时,所述卡盘110上设置有三个滑孔111,所述滑孔111沿着卡盘110径向方向布置,所述卡爪120滑动设置在滑孔111内。

在实施对卡爪120的同步驱动时,所述卡爪120一侧面设置有驱动齿段122,所述卡爪120的驱动齿段122与驱动齿盘130啮合,所述驱动齿盘130与卡盘110同心布置,所述驱动齿盘130转动且连动卡爪120沿着滑孔111长度方向同步移动;

在实施对卡爪120的同步驱动时,通过转动驱动齿盘130,使得驱动齿段122与驱动齿盘130啮合,从而连动卡爪120沿着滑孔111的长度方向移动,以实施对卡爪120的同步调节。

更为具体地,在实施对卡爪120的同步驱动时,所述卡盘110延伸设置有夹紧支架,所述驱动齿盘130的中心转动式设置在夹紧支架上,所述驱动齿盘130的中心设置有夹紧齿轮131,所述夹紧齿轮131与夹紧蜗杆132配合,所述夹紧蜗杆132一端设置有夹紧转盘135。

优选地,在实施对卡爪120的滑动导向时,所述驱动齿盘130的径向方向设置有夹紧滑杆133,所述夹紧滑杆133与卡爪120构成滑动配合,所述夹紧滑杆133上套设有夹紧弹簧134,所述夹紧弹簧134的两端分别与夹紧滑杆133及卡爪120抵靠连接。

在实施对设备的卡紧操作时,所述卡爪120的内侧面设置有夹紧凸起121,所述夹紧凸起121沿着卡爪1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

为实施对设备的测量角度的调整,所述夹紧蜗杆132转动式设置在支架筒140上,所述支架筒140与驱动齿盘130同心布置,所述支架筒140转动式设置在调节转盘150上,所述调节转盘150与驱动齿盘130同心布置,所述调节转盘150上设置有转动角度调节机构,所述转动角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支架筒140的转动角度;

通过转动角度调节机构实施对支架筒140的转动角度调整,进而实施对卡爪120上的设备测量角度进行调整,从而实现对整个装置进行调整。

更为具体地,所述转动角度调节机构包括与支架筒140转轴连接的转动角度调节齿轮141,所述转动角度调节齿轮141与调节齿条142配合,所述调节齿条142水平布置且滑动设置在调节转盘150上。

具体地,所述调节齿条142上设置有调节螺母1421,所述调节螺母1421内设置有调节丝杆1422,所述调节丝杆1422与调节齿条142平行布置,所述调节丝杆1422伸出调节转盘150的一端设置有转动辊151;

在实施对支架筒140角度调整时,通过转动转动辊151,从而实现对支架筒140的角度进行精准调整。

更为优选地,在实施对整个设备的角度进行调整时,所述调整机构200包括设置在调节转盘150下方的调整盘210,所述调整盘210与调节转盘150同心布置,所述调整盘210上设置有调整杆220,所述多组调整杆220竖直且沿着调整盘210的周向方向间隔设置多个,所述调整盘210与升降单元连接,升降单元用于调节调节转盘150的偏转角度;

通过启动升降单元,实施对调节转盘150的偏转角度进行调整,从而实施对设备的检测角度进行调整,该装置调节效率高。

更为具体地,所述升降单元与调整杆220连接,所述升降单元用于调节调整杆220伸出调整盘210上盘面的高度。

在实施对整个调节转盘150的支撑时,所述调节转盘150的中心通过外向节230与调整盘210连接,所述调整杆220竖直设置在调整盘210上。

所述调整杆220包括设置在调整盘210上的调整筒221,所述调整筒221内竖直设置有顶杆222,所述顶杆222的杆端设置有滚珠2221,所述滚珠2221与调节转盘150下板面抵靠。

所述顶杆222上套设有顶起弹簧223,所述顶起弹簧223的杆端与顶杆222的杆端及调整筒221的筒口抵靠。

所述调整筒221设置在调节圈224上的螺母内,所述调节圈224转动式设置在调整盘210上,所述调节圈224为齿轮,所述调节圈224与第一齿条225配合,所述第一齿条225水平布置;

所述第一齿条225水平滑动设置在调节滑杆226上,所述第一齿条225上设置有第一调节螺母2251,所述第一调节螺母2251与第一调节丝杆2252配合,所述第一调节丝杆2252与调节滑杆226平行布置,所述调节滑杆226转动式设置在调整盘210上且一端设置有第一调节转辊2253;

通过转动第一调节转辊2253,使得调节圈224转动,从而实现对调整筒221位于调整盘210上竖直升降,进而实现对调节转盘150的偏转角度进行调整。

为实施对整个装置进行支撑,所述支撑架300包括设置在调整盘210上的三组支撑臂310,所述支撑臂310一端与调整盘210铰接轴且铰接轴水平布置,所述支撑臂310上设置有限定调节单元,所述限定调节单元用于调节三组支撑臂310之间与地面的角度;

通过限定调节单元调节三组支撑臂310与地面之间的夹角,进而可整体调整整个装置与地面的高度,进而提高该设备的可靠使用。

所述支撑臂310的中段位置设置有第一连杆311,所述第一连杆311的一端与第二连杆312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二连杆312的另一端与调节滑块313铰接,所述第二连杆312两端的铰接轴水平布置。

实际调整时,所述调节滑块313上设置有第二调节螺母3131,所述第二调节螺母3131内设置有第二调节丝杆3132,所述第二调节丝杆3132竖直且上端转动式设置在调整盘210下盘面。

所述第二调节丝杆3132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齿轮3133,所述第一齿轮3133与第二齿条3134配合,所述第二齿条3134水平且一端设置有第三调节螺母3135,所述第三调节螺母3135内设置有第三调节丝杆3136,所述第三调节丝杆3136水平且一端转动式设置在调整盘210下盘面,所述第三调节丝杆3136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调节转辊3137。

为实施对设备的可靠支撑,所述支撑臂310的一端设置有支撑脚320,所述支撑脚320整体呈条板状且与支撑臂310铰接。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